同步練習一(中國石拱橋 第2課時)
●活動與探究一、寫作活動設計
1.你走過的一些橋,也許只是“步石”橋、獨木橋,也可能是高大堅固的鋼筋混凝土橋,可能已經有些年頭,也可能新修建不久。不管怎樣,它們都各有作用,在構造及建筑材料上各有特色,請仔細觀察它們,并了解、搜集有關它們的修建情況等資料,寫一篇500字左右的介紹性文字。
提示:要求寫成說明性的文章,不要在有關橋的故事、對橋的感情的抒發上多費筆墨,語言應簡明、準確。
2.面對四通八達的立交橋,司機、行人都感到無所適從,試就家鄉城市里某座立交橋寫一篇“司機指南”式的短文,400字左右。
3.請以“我家鄉的橋”為題,寫兩篇不同體裁的文章:一篇寫成記敘文,一篇寫成說明文。
(提示:本單元從學習記敘文轉到學習說明文。“把握區別,注意關聯”是本課的教學任務之一。這一道:“同題異體”的作文題就是本著這一目的設計的。寫記敘文,要根據記敘的要素,以“橋”為線索,展開對與“橋”有關的人和事的敘述,重點是記敘與橋有關的事情。寫說明文,應抓住“橋”的特征,介紹其“位置”“修建年月”“構造”“結構特征”等,也可以簡單介紹與橋有關的人或事件。語言要求簡潔、準確、嚴密)
二、實踐活動設計
1.設想未來的橋是什么樣子的,畫出來,先分組交流,然后每組推選一位代表面向全班匯報。
提示:對未來橋的設想是建立在對目前的橋存在哪些不足與缺陷的認識基礎上的,所以可以先討論現在的各種類型、各種用途的橋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然后再暢想未來的橋是什么樣子。
2.課外搜集古今中外著名的橋的資料,然后從不同角度(如結構、功能、建筑材料等)對它們進行分類,并選擇一些有特色的橋給它們建立小檔案。
三、開放性探究
1.比較閱讀下面的文段,按要求答題。
[甲]永定河上的盧溝橋,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間。橋長265米,由11個半圓形的石拱組成,每個石拱長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橋寬約8米,路面平坦,幾乎與河面平行。每兩個石拱之間有石砌橋墩,把11個石拱聯成一個整體。由于各拱相聯,所以這種橋叫做聯拱石橋。永定河發水時,來勢很猛,以前兩岸河堤常被沖毀,但是這座橋卻從沒出過事,足見它的堅固。橋面用石板鋪砌,兩旁有石欄石柱。每個柱頭上都雕刻著不同姿態的獅子。這些石刻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有的像注視行人,千態萬狀,惟妙惟肖。
[乙]我看到一條橫江索橋。橋很高,橋索由麻繩、竹篾編成。跨上去,橋身就猛烈擺動,越猶豫擺動就越大。在這樣高的地方偷看橋下會神志慌亂,但這是索橋,到處漏空,由不得你不看。一看之下,先是驚嚇,后是驚嘆,腳下的江流,從那遙遠的地方奔來,一派義無返顧的決絕勢頭,挾著寒風,吐著白沫,凌厲銳進。我站得這么高還感受到了它的砭膚冷氣,估計它是從雪山趕來的吧。但是再從橋的另一邊看,它化作許多亮閃閃的河渠,改惡從善。人對自然力的馴服,干得多么爽利。如果人類干什么事都這么爽利,地球早已是另一副模樣。
(1)甲、乙兩文都是寫橋,但文體不同,甲文是,乙文是 ;兩文側重點也不同,甲文重點是 ,乙文重點是 。
(2)甲、乙兩文都寫到水的猛烈,但目的不同,甲文是為了,而乙文是為了 ;兩文寫水的語言風格也不同,甲文語言 ,乙文語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