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談作文
教學目標
1.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和風格。
2.對文章進行分析評價,借鑒吸收。
3.培養學生獨立發表見解的能力。
4.培養學生刻苦推敲語言文字的習慣,培養“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的精神。
教學重點
1.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及借鑒。
2.體會作者自然平淡的文風。
教學難點
深入體會并評價作者在文中所提出的如何作文的主張。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直接導入法)。
同學們,今天我們共同來學習一篇文章《談作文》,在未接觸文章之前請大家根據題目猜一猜,這篇文章應該寫些什么?(以此激發學生認真讀課文的興趣)
二、作者介紹。
朱光潛(1897—1986),現代美學家、文藝理論家,筆名孟實、孟石,安徽桐城人。早年曾在武昌高等師范學校、香港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倫敦大學、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學習,并獲博士學位,回國后曾任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美學學會會長、中國外國文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香港大學名譽教授等職。代表作有《文藝心理學》《詩論》《談文學》《談美》《西方美學史》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朱光潛主要從事美學研究工作,試圖以馬克思主義指導自己的學術研究,成為美學界一個重要流派的代表。此外,他還致力于翻譯西方美學名著,在批判繼承美學遺產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學史》是第一部系統論述西方美學歷史的著作。
三、朗讀課文。
請同學們出聲地通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并借助工具書弄懂以下重點字詞。
怏怏然 慚怍 謄清 臨帖 嗤之以鼻
倚馬千言 誤盡蒼生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四、探究課文。
師生共同就下列問題進行研討交流。
1.作者在文中就如何作文都提出了哪些見解和主張?
(設題目的:訓練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作者整體思路的能力。)
作者認為,“在一切藝術里,天資和人力都不可偏廢”。而且主要還在人力。寫文章一定要經過刻苦的推敲揣摩的訓練,初學作文的途徑是臨帖和寫生,且二者都不可偏廢。另外寫生還要從描寫文和記敘文練起。
2.學生研讀課文第四自然段,理清托爾斯泰修稿時的具體情形,試著用簡潔的語言復述下來,并加以簡要的評價。
(設題目的:鍛煉學生從文本中提煉和篩選信息的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
從改稿中我們不難看出托爾斯泰對文字運用的一絲不茍的謹嚴態度,小到句讀,大到文章的中心,無一不在他的修改范圍之內。其修改的內容之雜,歷時之長,用心之重,無不讓人佩服。
3.托爾斯泰和小泉八云對文稿修改的不同之處在哪里?
(設題目的:讓學生養成立足文本進行思考的習慣,并能通過前后對比,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前者是在文章寫完以后的修改,而后者是在文章寫作中進行的修改。
4.同樣都是寫一流作家對自己文章的推敲揣摩,為什么還要舉五個人的例子來加以證明?這是否雷同?從中可看出作者怎樣的作文修改觀?
(設題目的:鍛煉學生透過文字深入領會作者寫作意圖的能力和綜合概括能力。)
因為這五個人的側重點不一樣。寫福樓拜和莫泊桑是從結果上讓人體味出他們對于文章的推敲功夫;而其他三人都是通過再現其過程來表明修改功夫的。這三人中又有不同,甘地的沉思一日就屬于寫前修改,小泉八云的修改屬于寫中修改,而托爾斯泰的修改則屬于寫后修改,從中可以看出作者認為作文的修改是應貫穿于作文的全過程的,即寫前修改——寫中修改——寫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