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教學設計_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鏗鏘激越的語言。
2.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感受安塞腰鼓的美。
【教學重點】
1.雅詞、美句的積累。
2.美點、妙要的品析。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1.反復誦讀。
2.歸納積累。
媒體設計
準備3~5分鐘的腰鼓舞的碟片或錄像片。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播放3~4分鐘的腰鼓舞片段)剛才,大家從聲響、畫面感受到腰鼓的恢宏氣勢和鏗鏘激越,下面讓我們展開想像的翅膀,從文字中體味激情的腰鼓。
二、解題
安塞:縣名。在陜西省北部、延河上游。縣人民政府駐真武洞鎮。(《辭海》1989縮印本,1126頁)
腰鼓:擊樂器。古今形制不同。今之腰鼓,框用木制,長形,兩端小而腰較粗,雙面蒙皮,用于民間腰鼓舞,奏時用綢帶系鼓,縛在舞者腰間,雙手各執鼓槌,交替擊奏,并伴有舞蹈動作,初盛行于陜北革命根據地,建國后流行全國。(《辭海》1989縮印本,1715頁)
三、研習課文
1.通讀課文,積累20個雅詞:
震撼 燒灼 威逼 晦暗 恬靜 亢奮 羈絆 奔突 輻射 翻飛
鼓點 后生 陣痛 顫栗 磅礴 排解 元氣 強盛 強健 渺遠
2.解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板書)。
3.品讀課文,學用各種句式。
①排比句式
a.從形式上看:
有句內的排比,如:
a.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
b.它震撼著你,燒灼著你,威逼著你。
......
有句與句的排比,如:
每一個舞姿都充滿了力量。每一個舞姿都呼呼作響。每一個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變幻。每一個舞姿都使人顫栗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中,使人嘆為觀止。
......
有段與段的排比,如: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后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
......
b.從用法上看:
有的用以增強語勢,突出腰鼓舞的恢宏氣勢,如:
a.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那么一股勁!
b.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么壯闊、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
有的用以渲染腰鼓形象,節奏感強,充滿旋律美,如:
a.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b.隆隆隆隆的豪壯的抒情,隆隆隆隆的嚴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雜著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陣痛的發生和排解。
......
②反復句式
有間隔反復,如:
好一個安塞腰鼓!(第13、17、22段三次出現)
有連續反復,如:
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四野長著酸棗樹的山崖上,山崖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只聽了隆隆,隆隆,隆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