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課《人琴俱亡》教學設計
(2)子猷聽見自己的親兄弟死了,他居然“不悲”“不哭”,有悖常理呀,這怎么理解?(強忍悲痛,道是無情卻有情)
師從魏晉時期文人士大夫某種思想性格特點和文化特征方面引導。
(3)為什么“琴不調”?
(睹物思人,悲痛至極,無法將琴彈協調)
(4)子猷是怎樣一個人?
(教師補充故事加課理解)
故事:夜訪戴逵
王子猷居住在山陰,一次夜下大雪,他從睡眠中醒來,打開窗戶,命仆人斟上酒。四處望去,一片潔白銀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誦著左思的《招隱詩》。忽然間想到了戴逵,當時戴逵遠在曹娥江上游的剡(shàn)縣,即刻連夜乘小船前往。經過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門前卻又轉身返回。有人問他為何這樣,王子猷說:“我本來是乘著興致前往,興致已盡,自然返回,為何一定要見戴逵呢?”
誦讀課文:有感情地讀。(配樂:《高山流水》)
學生讀出哀怨、悲涼、凄婉的感情。
四、鏈接生活,體驗深情
結合語境,仿寫句子
“兄弟”這個詞語的內涵在今天已發生了變化,更多的不再是血脈相連。我們這個集體就是一個家,同學們就如同兄弟姐妹一般。
我們是兄弟姐妹,當你需要幫助的時,我會悄悄站在你身邊。
我們是兄弟姐妹,當你獲得榮耀時, 我會第一個為你鼓掌。
我們是兄弟姐妹,當你失敗苦悶時, 我會默默地為你驅趕心靈的陰霾。
……
五、熟讀成誦,背課文。
方法:減字背誦法
六、布置作業
書面翻譯并背誦全文。
附:
板書設計
人琴俱亡
劉義慶
人亡——抑制——了不悲
琴亡——噴發——慟絕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