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七 大戰風車
(5)當看見風車時,堂吉訶德深信那是長著長長的手臂的巨人,那種感覺簡直就是“英雄有用武之地”的狂喜。甚至當桑丘連連勸阻、被風車翼弄傷時也不改變做法,真是執迷不悟。
4.在堂吉訶德和桑丘中,你更喜歡哪個?為什么?
(1)更喜歡桑丘。
因為他雖然頭腦不十分靈光,但他是個樸實的好人。他不像堂吉訶德那樣只會幻想,他是生活化的、生活在真實世界里的人。
(2)更喜歡堂吉訶德。
因為堂吉訶德出行的動機很單純,雖然他太脫離現實,但他為了心中的理想而付出一切努力的精神是可貴的,比如文中的一些細節:沒有人(甚至他最好的朋友神父也不能)改變他的決定,他一心想著行俠仗義,甚至被打得頭破血流,也毫不畏縮。他是一個可笑但也可愛的人。
而桑丘則是為了自己的“海島”和“總督”這些世俗的、功利的目的出行的,相比之下,他的做法顯得太“實際”了。
5.“大戰風車”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表達。通過對課文及文中人物的分析,你認為它應該有怎樣的含義呢?
“大戰風車”指一些人脫離實際的可笑做法,同時也指堅持信念,可能不被理解和接受的做法。
五、小結。
《堂吉訶德》一書之所以能夠得到全世界的認可,可能正因為它思想內涵的豐富,如果說它創作之初的意義在于掃除騎士小說的毒害,那么時至今日,它的更現實的意義在于所塑造的兩個人物形象是典型的,無論哪個時代,哪個生活環境都可見,從他們身上,讀者看到的是不同環境中的自己和身邊的人。
拜倫慨嘆堂吉訶德成了笑柄,夏多布里昂看到了堂吉訶德的傷感,希雷格爾把堂吉訶德精神稱為“悲劇性的荒謬”,而海涅則對堂吉訶德的精神“傷心落淚”和“震驚傾倒”。能夠引起讀者思考與爭論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好作品,在這個層面上,《堂吉訶德》是一部真正的好書。請同學們回家繼續閱讀作品的其他內容,并精選你所喜歡的段落和部分讀給大家聽。
六、布置作業。
讀原著并推薦優秀段落。
板書設計
大戰風車
塞萬提斯
堂吉訶德
第二課時
一、交流讀書方法。
閱讀長篇名著時,不可能每一處細節都關注到,在有限的時間里怎樣才能把握好長篇名著的內容呢?我們不妨交流一下自己的閱讀體會。
以下方法供大家借鑒:
1.了解作家生平及作品創作背景。這有助于把握作品中故事的發展及人物的思維方式。
2.通過介紹類書籍把握作品的主題。
3.收集后人對作品的評價。
4.精讀作品中的精彩片段。
《堂吉訶德》就是一部優秀的長篇巨著,下面我們就通過同學推薦精彩片段的方式來了解這部著作。
二、推薦精彩片段。
1.第三章《堂吉訶德受封騎士的滑稽經過》;
2.第十八章《桑丘·潘沙跟他的主人堂吉訶德的對話以及其他值得一書的事情》;
3.第二十二章《堂吉訶德解救了一伙被強行押往并非想去之處的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