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課 短文兩篇
第八課 短文兩篇
教師寄語:
戰士是永遠追求光明的,他并不躺在晴空下面享受陽光,卻在黑暗里燃燒火炬,給人們照亮道路,使他們走向黎明。--- 巴金學習目標1.學習散文詩語言的優美。2.理解“飛蛾撲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義。3.體會文中蘊含著的深刻的哲理。 4.理解作者對人生的理想與追求。學習重難點體會文中蘊含著的深刻的哲理。 理解作者對人生的理想與追求學習過程一、積累運用1.給加點字注音嚦谷( ) 一撮灰( ) 皓月( ) 妲娥( )2.解釋下列詞語。皓月: 露臺:嚦谷:二、自主探究
1.作者為什么不寫日,不寫月,卻寫這些與日月無關的東西?
2.作者為什么在《日》中,寫光和熱,同時提到了冷,而在《月》中,又提到了冷?
3.理解光明和寒冷特殊的含義。
4.“飛蛾”為什么值得贊美?
三、討論交流,合作釋疑。
1.在敘述完夸父、飛蛾之后,為什么作者筆鋒忽然一轉,說起了“為著追求光和熱,人寧愿舍棄自己的生命?”
2.如何理解“沒有了光和熱,這人間不是會成為黑暗的寒冷世界嗎?”
3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傳說?
4.作者寫“日”,卻用主要的篇幅來贊美飛蛾撲火,這是為什么?課文中寫道:“生命是可愛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聯系特定的時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這種人生追求?
四、拓展延伸
1.如何理解“日”、“飛蛾”、“夸父”、“姮娥”等的象征意義?
2.在《日》中,作者主要寫光和熱,同時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寫冷,卻同樣提到了光和熱。把兩文貫通起來,你對作品的主體有什么深一層的理解?
五、課堂小結
收獲:
疑問:
六、達標檢測1.人們常說“飛蛾撲火——自尋死路”,飛蛾長得既丑又渺小,又不自量力,為何作者卻對它大加贊美?“夸父逐日,渴死旸谷”,作者為什么卻異常的“懷戀”?2.在《日》中,作者并沒有具體描繪太陽,卻去寫“飛蛾撲火”、“夸父逐日”,且對飛蛾、夸父進行了高度評價,這與太陽有關嗎?談談你的看法。3. 如何理解“日”、“飛蛾”、“夸父”、“姮娥”等的象征意義?4.在《月》中,月亮給作者最突出的感覺是什么?你通過文章中的那些描寫體會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