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條路》 教學設計
教師提示、明確:
這樣,就等于在文章開篇就暗設了懸念,讓人們在作者的不急不緩的敘述中進入了文章設置的懸念之中,臨近結尾,情節出人意料地一轉,再寫現實。如此,不僅使文章情節生出了波瀾,而且,還給讀者以身臨其境的后怕感,增強了文章的震撼力與說服力。
2. 在夢中,老人一方面看到了自己,“除了有過失和懊悔之外,再也沒有得到任何別的東西”;再一方面,老人又“記起了早年和自己一同踏入生活的伙伴們,他們走的是高尚、勤奮的道路,在這新年的夜晚,載譽而歸,無比快樂。”作者這樣寫的用意又是什么?(板書)
教師提示、明確:
很明顯,二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通過對比,“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君當惜取少年時”等的道理便是不言自明的了。
3. 為了生動地表現老人的傷感,作者多處運用了描寫的方法。結合課文舉例說明,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板書)
教師提示、明確:
如老人在新年悲戚地舉目遙望蒼天時,眼前是“繁星宛若玉色的百合漂浮在澄靜的湖面上”。如此美麗的夜空,在“老人”看來,卻是非常的平靜,一點兒生氣都沒有,因為他太傷感了。
年輕時,父親為他指出了兩條路,其中一條是“將行人引入漆黑的無底深淵,從那里涌流出來的是毒液而不是泉水,蛇蟒滿處蠕動,吐著舌箭。”多么的險惡,多么的恐懼!
還有,作者對老人所荒廢的時光作了這樣的描寫,“他看見陰暗的沼澤地上空閃爍著幽光,那光亮游移明滅,瞬息即逝了。那是他輕拋浪擲的年華。他看見天空中一顆流星隕落下來,消失在黑暗之中。”僅就其中的“陰暗”、“幽光”、“隕落”、“黑暗”等詞語,足見情感的憂傷、低落!
通過這些描寫,一方面突出了老人的傷感與懊悔,另一方面也寄寓了作者的深情。
4.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投影顯示)
教師提示、明確:
本文的主旨是要告誡“依然在人生的大門口徘徊逡巡,躊躇著不知該走哪條路的人們”,如果“等至歲月流逝,你們在漆黑的山路上步履踉蹌時,再來痛苦地叫喊,‘青春啊,回來!還我韶華!那只能是徒勞的了”。
五、總結
有一位評論家曾說過,借形象來明理,是一種高明的藝術。《兩條路》一文的主旨是要告誡“依然在人生的大門口徘徊逡巡,躊躇著不知該走哪條路的人們”,如果“等至歲月流逝,你們在漆黑的山路上步履踉蹌時,再來痛苦地叫喊,‘青春啊,回來!還我韶華!那只能是徒勞的了”。可以說,對于這類意思的抽象說教,是數不勝數的。而在那些抽象說教中,有多少能像《兩條路》一樣具有鮮明而生動的形象感呢?又有多少達到了如同《兩條路》這樣的感人至深、發人深省的效果呢?
六、活動建議(投影顯示)
1.自主完成課后習題一、二。
2.“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請舉出一個這樣的例子,并談談你的看法。
● 板書設計
《兩條路》
里克特
一、作者簡介
二、疏通字詞
三、整體感知
四、問題探究
五、總結
六、活動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