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基礎知識、練習、拓展
第一層(第4——9段)寫孔乙己的肖像、言行、性格和社會地位(情節的開端、發展)。
其中選取了孔乙己在酒店的四個生活片段展開情節。
第一個片段,酒客揭短,取笑孔乙己偷東西。
第二個片段,酒客譏笑孔乙己沒有“進學”。
第三個片段,孔乙己教小伙計識字。
第四個片段,孔乙己分茴香豆給小孩吃。
第二層(第10——11段)描寫孔乙己的不幸遭遇(情節的高潮)。
第三層(第12——13大)交代孔乙己的悲慘結局(情節的結局)。
(三)整體感知
1.重點段落分析
第4段,“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一句,承接上文,也揭示了孔乙己的社會地位。“站著喝酒”表明孔乙己的生活貧困,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都和“短衣幫”一樣。“穿長衫”,則含蓄的說明他還要硬擺“讀書人”的架子,羨慕上層階級,輕視勞動人民,不愿與“短衣幫”為伍。他喝酒的方式和衣著的矛盾,“站著喝酒而穿長衫”成了他特殊社會地位的最鮮明的標志。“唯一的”,說明他和酒店的上層和下層人都喲距離,身份很特殊。
在具體的肖像描寫中,小說指出孔乙己“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胡子”,長衫“又臟又破”,可見他年歲已老,飽受生活折磨,常遭欺凌侮辱。
第5段寫人們背地里議論孔乙己,是插敘,是對上述情節的補充,交代了孔乙己的身世和經歷,從中可以了解到封建文化教育和科舉制度,使他成了一個好喝懶做不會營生的廢物。他“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竊的事”,但又從不拖欠酒店的錢,這說明他有善良而誠實的一面。此段中的最后一句,又一次揭示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為下文一再寫的拖欠十九個錢作了伏筆。
第9段,從內容上看,概括了孔乙己一生的悲慘遭遇,深刻說明孔乙己在人們心目中沒有地位,是個可有可無、可笑可憐的多余人。從結構上看,承上啟下。“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承接上文,和“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幾聲”,“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相呼應。“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么過”暗示了孔乙己無人關心,把情節推向高潮。
2.重點語句點撥
(1)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幾聲,所以至今還記得。
“只有……才……”的句式突出“笑”字,既造成懸念,又籠罩全文。在冷酷的氛圍中突出“笑”聲。顯示這種“笑”聲帶有冷酷的意味。這里說明“至今還記得”的原因,使回憶顯得十分自然。
(2)我到現在終于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
“大約”表示是我的猜測,孔乙己當時已無力維持生活,加上二十多年也沒有見到,在那樣冷酷無情的社會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確”表示“我”猜測的結論。這個結尾留給人們廣闊的想象空間,更有無窮的悲劇意味。
3.主題
小說通過對孔乙己悲慘一生的描寫,既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對下層知識分子的嚴重毒害,有力地控訴了科舉制度的罪惡;更著重地表現了當時一般群眾的冷漠麻木,從更深廣的意義上暴露封建社會的腐朽與黑暗。
4.寫作特點
(1)小說通過外貌、語言、動作等方面的描寫,鮮明的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征。
寫肖像,斷腿前后對比,表現其遭遇的悲慘。抓住一個又臟又破的長衫這個細節,揭示其懶惰而又死要面子,不肯放下讀書人架子的性格特點。寫動作結合具體的片段如酒客揭短,教小伙計識字,分茴香豆等,表現孔乙己的迂腐窮酸而又誠懇善良的性格。寫神態,注意描寫表情的先后變化,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寫語言,多次描寫他滿口“之乎者也”,加上“多乎哉,不多也”“竊書不能算偷”這樣一些個性化的人物語言,表現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等性格特征。細致的描寫和個性化的人物語言,繪形傳神,在讀者面前展示了一個活生生的清末深受封建教育毒害的末路讀書人形象。作者對他既同情,又批判,即“哀其不幸,怒其不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