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 宋詞二首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誦兩首宋詞。
2.對比體會婉約詞風與豪放詞風的特點。
3.學會結合生活理解詞作,從詞作中汲取精神養分。
教學重點
教學目標1、2。
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3。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讓我們一起回顧我們學過的宋詞。找六位學生分別背誦李煜的《相見歡》、李清照的《醉花陰》、辛棄疾的《破陣子》、晏殊的《浣溪沙》、李煜的《虞美人》、溫庭筠的《望江南》。其中膾炙人口的句子有哪些?
“剪不斷,理還亂,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以上作品除辛詞外多為婉約風格,而婉約與豪放的代表詞人柳永與蘇軾也有不少流傳千古的佳句,今天我們通過《鳳棲梧》《江城子·密州出獵》來進一步感受婉約與豪放詞風的魅力。
二、學生交流關于作者的資料,交流時避免照本宣科,避免資料式的介紹。
柳永的父親、叔叔、哥哥三接、三復都是進士,連兒子、侄子都是。柳永本人卻仕途坎坷,景元年(1034),才賜進士出身,是時已是年近半百。曾授屯田員外郎,又稱柳屯田。詞作極佳,流傳甚廣。其作品僅《樂章集》一卷流傳至今。描寫羈旅窮愁的,如《雨霖鈴》《八聲甘州》,以嚴肅的態度,唱出不忍的離別,難收的歸思,極富感染力。
評說柳永,不管你怎樣看待,也得承認他是中國文學史上首屈一指的風流才子。李白有才氣,蘇軾也風流。若要有才氣,也風流,且把才氣與風流玩得出神入化,游刃有余,恐怕李白與蘇軾是難以望及柳永的項背的。
柳永一生都在煙花柳巷里親熱唱和,大部分的詞誕生在笙歌艷舞、錦榻繡被之中,當時歌伎們的心聲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黃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見,愿識柳七面!绷劳砟旮F愁潦倒,死時一貧如洗,是他的歌伎姐妹們集資營葬。死后亦無親族祭奠,每年清明節,歌伎都相約赴其墳地祭掃,并相沿成習,稱之“吊柳七”或“吊柳會”。
蘇軾的一生也極為坎坷。我們來看一下蘇軾的絕命詩:“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痹娛撬狼皟蓚月看到李公麟為他作的畫像后的即興之作。從中我們能了解到蘇軾一生的概況:輾轉于貶謫的痛苦之中,歷經三個貶謫之地:黃州、惠州、儋州。
雖說兩人人生結局都是讓人扼腕痛心的,但他們的人生歷程大不相同,或者說人生態度各不相同,因此兩人的詞風也就迥然相異了。讓我們在朗讀詞作中感受兩人的精神境界與思想情感。
三、朗讀。
1.教師范讀。(示范情感把握:《鳳棲梧》盡量讀出一種纏綿哀婉的感覺;《江城子·密州出獵》盡量讀出一種豪情滿懷、堅定執著的感覺。示范節奏把握:《鳳棲梧》讀時要柔緩抒情,漸次突出沉重的無奈與傷感;《江城子·密州出獵》讀出鏗鏘的頓挫感和緊張的變化感。)
2.學生散讀。(要求學生先默讀掃清字詞障礙、讀熟練。)
3.學生齊讀,落實教師示范的要求,為分析作準備。
四、分析。
1.你認為兩首詞中能起到提綱挈領作用的詞分別是什么?
《鳳棲梧》中的“春愁”和《江城子·密州出獵》中的“出獵”。即兩首詞的內容分別是寫春愁和出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