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之美》人教八上18
寫石橋與細柳合作創造的動人景致。細弱的柳枝拂著橋身厚重堅硬的石塊,這里有形體上的強與弱、輕與重之分,有動靜之分,有顏色上的對比,還有變(柳枝年年發新芽)與不變(橋能歷久不變)之別,這種種不同,歸結起來,其實是陽剛與陰柔這兩種美的類型的不同。差距之大而仍能和諧統一,可能就在于橋有著經過精心設計的輪廓吧!皸盍,曉風殘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這里說“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是強調細柳與石橋構成的美景本身已夠動人,不再需要別的東西來烘托了。
、蹚V西、云南、貴州等省山區往往碰到風雨橋,橋面上蓋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畫中點綴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橋下多半是急流,人們到此總要駐足欣賞飛瀑流泉,畫家和攝影師們必然要在此展開一番搏斗。
寫形式比較獨特的橋——風雨橋。橋面上蓋有廊和亭的橋,給人安閑、自在的感覺,這種感覺恰好與險峻的山峰、橋下的急流給人的感覺形成對照。
以上例子中,橋或為主體,或為陪襯,或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但都與周圍景物成為和諧的一體,共同構成入畫的景致。
[學習方法:學生在學習第一個內容之后,余下內容可以小組競賽的方式,由小組自由挑選片段內容進行合作學習。學生在美讀之后能品味其中的語言美,然后由學生互相評價]
五、小結課文寫作方法
《橋之美》是一篇帶有說明性質的小品文,它的說明性體現在文中先點明在畫家眼里,橋美在何處,隨后舉了一些具體例子來說明。
舉例時,作者不是用科學、平實的語言向讀者解說,而是或描寫景物,或抒發感情,文字極富表現力和感染力。
六、請同學們把這些句子連起來朗讀一遍,注意把美感讀出來。
[注明:這一環節視時間松緊可省略或保留。]
七、總結
學完課文你有何感想?從中得到什么啟發?
。ㄌ崾荆鹤髡邽槭裁茨馨褬驅懙萌绱嗣滥?因為作者善于觀察、傾注感情------)
八、拓展訓練
現在我們就學習這篇文章的寫法,用藝術家的眼光來說說家鄉的橋。
九、結束語
同學們,橋的魅力真是言說不盡,相信你們走過的橋多了,一定會有許多新的發現。讓我們努力去發現不同事物的美,感受其中的美,并能創造新的美。
板書設計:
橋之美
吳冠中
發現美
感受美
創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