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全集第27課《少年中國說》(通用5篇)
鄂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全集第27課《少年中國說》 篇1
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理解詞語和句子的含義和作用。
2、體會文章謳歌少年中國的激情。
重點:朗讀、體會文章感情充沛的特點。
難點:背誦。
教學時間:一課時
步驟:
一、 導入課文:
由"戊戌變法"過渡到梁啟超以及課文。由學生作為主要參與者,由梁啟超怎么會想到變法的思想這一懸念來閱讀本文,激起學生對課文的興趣。
二、 閱讀課文,自己查字典掃除文字障礙。
1、 重點字、詞
我中國其果老大矣乎 果真
惟茍且也故能滅世界 只顧眼前,得過且過
惟進取也故日新 日圖更新
故常敢破格 打破常規(guī)
人固有之,國亦宜然 本來 應當
為緣 結為一體
天戴其蒼,地履其黃 頂著 踏著
2、 正音: 惡 wū 澌 sī 硎xíng
三、 提出突破口
什么是"少年中國"?作者心目中的少年中國是怎樣的?作者采用什么方法來表現(xiàn)?
四、 朗讀第一、二段導入
1、 少年人與老年人性格有何不同?
1)老年人 常思既往 留戀心 保守 永舊
少年人 常思將來 希望心 進取 日新
老年人 思既往 照例
少年人 思將來 破格
2)老年人 多憂慮 灰心 怯懦 茍且 滅世界
少年人 好行樂 盛氣 豪壯 冒險 造世界
3)老年人 常厭事 一切事無可為
少年人 常喜事 一切事無不可為
4)老年人如 夕照 瘠牛
少年人如 朝陽 乳虎
2、 歸納
用比喻、對比,將少年人與老年人的不同性格比喻國家的強弱,以整齊的句式層層深入,形象鮮明。
少年人充滿朝氣,積極進取,敢于破格創(chuàng)新的性格就是少年中國的特點。
3、 朗讀,背誦。注意語勢,情感充沛。
五、重點研讀第三段:
(1)、 朗讀導入
(2)、 閱讀第三段,思考作者如何展望少年中國的美好前途的?
1、 分析這個段落層次
2、 把握關鍵句"制出將來之少年中國者,則中國少年之責任也",說說二三段的關系。
本段熱烈謳歌少年中國,將希望寄托中國少年,層層深入。
3、 朗讀感受第三段,從文字提供的美好形象中感受少年中國生機勃勃的生命力。
1)"紅日初升…………橫有八荒"熟讀背誦。
2)比喻的作用:"紅日"般的燦爛前景,"河出伏流"的壯闊發(fā)展,有如"潛龍"、"乳虎"的巨大聲威,有如"奇花"的壯麗前景,有如"干將"的勇武形象;
3)"天戴其蒼"、"地履其黃",一"縱"一"橫",顯得氣勢不凡,一個頂天立地的東方巨人巍然屹立在地球之上。
4)"美哉…………與國無疆"
既贊頌少年中國,也謳歌中國少年,表明兩者的前途和命運緊密相連。
六、 朗讀感受,背誦,概括中心
作者把封建的古老中國和理想的少年中國作鮮明 的對比,熱情歌頌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批評消極保守思想,鼓勵人們肩負責任,發(fā)奮圖強。表現(xiàn)作者熱切盼望祖國繁榮富強,并且對中國的未來滿懷希望。
七、布置作業(yè):背誦課文
鄂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全集第27課《少年中國說》 篇2
少 年 中 國 說
作者:梁啟超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日本人稱呼我們中國,一張口就叫老大帝國,再張口還是叫老大帝國。這種言論,大概是沿襲著西洋人的說法翻譯過來的。唉!我們中國難道果真是老了嗎?我梁啟超說:不!這是什么話,這是什么話!在我的心目中只有一個少年中國存在。
日本人之稱我中國也,一則曰老大帝國,再則曰老大帝國,是語也,蓋襲譯歐西人之言也。嗚呼!我中國其果老大矣乎?梁啟超曰:惡,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國在。
要想談論國家的老少,請先讓我談談人的老少。老年人經常懷念往事,年青人常常思索未來。正因為懷念往事,所以產生了一種留戀的心情;正因為展望未來,所以產生了一種希望的信心;正因為留戀過去,所以思想保守,正因為希望著未來,所以勇于進取;正因為保守,所以永遠守舊,正因為進取,所以日日求得更新。正因為思念往事,而每件事都是自己已經經歷過的,所以只知道墨守陳規(guī);正因為思索未來,而每件事都是自己從沒有經歷過的,所以常常敢于打破常規(guī)。老年人常常多憂多慮,年輕人常常喜歡游戲娛樂。正因為多憂多慮,所以就心灰意冷,正因為娛樂歡欣,所以就精神旺盛;正因為心灰意冷,所以膽怯懦弱,正因為精神旺盛,所以豪邁雄壯;正因為膽怯懦弱,所以得過且過,正因為豪邁雄壯,所以敢于冒險;正因為茍且求存,所以使世界毀滅,正因為敢于冒險,所以能創(chuàng)造世界。老年人經常厭棄做事,年輕人經常喜好開拓新的事業(yè)。正因為厭棄做事,所以常常感覺任何事情沒有什么可做的;正因為喜好開拓新事業(yè),所以常常覺得沒有什么不可以做的。老年人好象夕陽晚照,年輕人好象初升的朝陽;老年人精力疲憊好象瘦弱的牛,年輕人朝氣蓬勃好象初生的虎。這些就是老年人和年輕人性格不同的大致情形,我梁啟超認為:人本來就有這種區(qū)別,一個國家也應該這樣。
欲言國之老少,請先言人之老少。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戀心,惟思將來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戀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進取;惟保守也故永舊,惟進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年已經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將來也,事事皆其所未經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憂慮,少年人常好行樂。惟多憂也,故灰心,惟行樂也故盛氣;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氣也故豪壯;惟怯懦也故茍且,惟豪壯也故冒險;惟茍且也故能滅世界,惟冒險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厭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厭事也,故常覺一切事無可為者;惟好事也,故常覺一切事無不可為者。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陽;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此老年與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梁啟超曰:人固有之,國亦宜然。
我認為造成現(xiàn)在這樣的老大中國的情形,是中國老朽官僚的冤孽罪惡,創(chuàng)建將來的少年中國,是中國年輕人的責任。那些老朽腐敗的官僚還有什么值得稱道的呢?他們跟這個世界作別的日子不遠了,然而我們年輕人卻是新到這個世界,從而跟它結下緣份的。如果全國的年輕人果真都是青春年少,那么我們中國將成為新興的國家,它的發(fā)展進步是不可估量的。如果全國的少年也成了老朽,那么我們中國就象過去一樣仍然是落后的國家,它的滅亡也就指日可待了。所以今天的責任,不在于他人,全在我們年輕人的肩上,年輕人聰明智慧,國家就聰明智慧;年輕人富有,國家就富有;年輕人強盛,國家就強盛;年輕人獨立,國家就獨立;年輕人自由,國家就自由;年輕人進步,國家就進步;年輕人勝過歐洲人,國家就勝過歐洲;年輕人在世界上稱雄,國家就在世界上稱雄。旭日東升,前程光明;黃河從地下流出,一瀉千里,勢不可擋;潛藏的巨龍在深淵騰躍而起,各種水中生物紛紛散逃;幼虎在山谷吼叫,各種野獸無不震驚惶恐;雄鷹展翅試飛,掀起狂風,飛沙走石;珍奇的鮮花含苞待放,萬木逢春,生機勃勃;寶劍在磨刀石上磨出,發(fā)著耀眼的光芒。我們青年頭頂著青天,腳踏著黃土大地,從縱的時間上看有著千年萬載的歷史,從橫的空間看可通達四面八方,前途就象大海一樣寬廣,未來的歲月正長。美好啊,我們年輕的中國,跟青天一樣不會衰老!壯麗啊,我們年輕的中國,同國土一樣萬壽無疆!
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國者,則中國老朽之冤業(yè)也;制出將來之少年中國者,則中國少年之責任也。彼老朽者何足道?彼與此世界作別之日不遠矣,而我少年乃新來而與世界為緣。使舉國之少年而果為少年也,則吾中國為未來之國,其進步未可量也;使舉國之少年而亦為老大也,則吾中國為過去之國,其澌亡可翹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將發(fā)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少年中國說》
2002/11/23
鄂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全集第27課《少年中國說》 篇3
及練習
【基礎知識及相關背景】
一、字音及詞義:
襲:依照著做。
歐西人:泛指西方英、法、美等國的人。
惡:表示感嘆的助詞,這里有反對的意思。
請:副詞,表示尊敬對方,相當于“請允許”。
故:連詞,表因果關系,所以。
皆:都是。
已經:已經經歷。
惟:只。
行樂:這里不是指娛樂,意思是保持樂觀。
怯懦:膽怯懦弱。
盛氣:富有朝氣。
茍且:只顧眼前,得過且過。
乳虎:勸虎。
大略:大概。
冤業(yè):罪孽。業(yè),通“孽”。
舉國:全國。舉,副詞,全部。
翹足而待:一抬腳就可以等到。形容時間短,輕易。
吸張:收縮與擴張。
二、相關背景:
1、關于作者:
梁啟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文學家、學者。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飲冰子,別署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幼年時從師學習,“八歲學為文,九歲能綴千言”(《三十自述》),17歲中舉。后從師于康有為,成為資產階級改良運動的宣傳家。戊戌變法前,與康有為一起聯(lián)合各省舉人發(fā)動“公車上書”運動,此后先后領導北京和上海的強學會,又與黃遵憲一起辦《時務報》,任長沙時務學堂的主講,并著《變法通議》為變法做宣傳。戊戌變法失敗后,與康有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漸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學革命運動的理論倡導者。從戊戍變法前一兩年開始,梁啟超與夏曾佑、譚嗣同等便提出“詩界革命”的口號,并試作新詩,但此時的新詩只不過是“挦扯新名詞以表自異”的作品。逃亡日本后,梁啟超在《飲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記》中繼續(xù)推廣“詩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種詩中運用新名詞以表新意的做法,提出“以舊風格含新意境”的進步詩歌理論,對中國近代詩歌的發(fā)展起了指導作用。在他的理論影響下,黃遵憲等一大批新派詩人出現(xiàn)了。梁啟超在自己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也努力實踐新的詩歌理論,他的詩作留存不多,多數(shù)創(chuàng)作于流亡日本時期,但是用語通俗自由,敢于運用新思想、新知識入詩,詩風流暢。《愛國歌四章》、《志未酬》等詩感情真摯,語言明白曉暢,是其詩論的較好體現(xiàn)。梁啟超于提出“詩界革命”口號后又提出“小說界革命”的口號,并在創(chuàng)作上進行了積極的有意義的嘗試。與詩歌、小說、戲曲相比,梁啟超在散文方面取得的成就要高得多。以他于1896年《時務報》到19xx年《新民叢報》十年內發(fā)表的一組散文為標志,完成了資產階級改良派在散文領域的創(chuàng)舉——新文體的確立(亦稱“新民體”)。梁啟超“夙不善桐城派古文”,在散文的內容與形式上都進行了重大突破。他的散文或揭露批判黑暗丑惡的現(xiàn)實,或為祖國的現(xiàn)狀憂心忡忡,或引進西方先進的思想與科技,積極呼吁變法自強,將散文作為其變法思想的宣傳工具。在形式上,他的散文議論縱橫、氣勢磅礴,筆端常帶感情,極富鼓動性,“對于讀者,別具一種魔力”;語言半文半白,“務為平易暢達,時雜以俚語、韻語及外國語法,縱筆所至不拘束”代表作《少年中國說》,針對中國現(xiàn)狀,分析透徹,說理條理清楚,運用一連串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行文一瀉千里,文章呈現(xiàn)出大氣磅礴的風格。故梁啟超散文的影響極大,“每一文出,則全國之身目為之一聳。”以梁啟超散文為代表的新文體是對桐城派以來散文的一次解放,它的出現(xiàn)為中國古典散文向現(xiàn)代散文尤其是“五四”時期的白話文轉化作了必要的準備。值得注意的是,梁啟超還是一位學者,他的《清代學術概論》在清代學術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2、相關知識:
百日維新和戊戌變法
百日維新:
1895年4月,日本逼簽《馬關條約》的消息傳到北京,康有為發(fā)動在北京應試的1300多名舉人聯(lián)名上書光緒皇帝,痛陳民族危亡的嚴峻形勢,提出拒和、遷都、練兵、變法的主張。“公車上書”揭開了維新變法的序幕。
為了把維新變法推向高潮。1895年8月,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在北京出版《中外紀聞》,鼓吹變法;組織強學會。1896年8月,《時務報》在上海創(chuàng)刊,成為維新派宣傳變法的輿論中心。1897年冬,嚴復在天津主編《國聞報》,成為與《時務報》齊名的在北方宣傳維新變法的重要陣地。1898年2月,譚嗣同、唐才常等人在湖南成立了南學會,創(chuàng)辦了《湘報》。在康、梁等維新志士的宣傳、組織和影響下,全國議論時政的風氣逐漸形成。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變法自強為宗旨的學會33個,新式學堂17所,出版報刊19種。到1898年,學會、學堂和報館達300多個。1897年11月,德國強占膠州灣,全國人心激憤。12月,康有為第五次上書,陳述列強瓜分中國,形勢迫在眉睫。1898年1月29日,康有為上《應詔統(tǒng)籌全局折》,4月,康有為、梁啟超在北京發(fā)起成立保國會,為變法維新作了直接準備。
在維新人士和帝黨官員的積極推動下,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變法。新政從此日開始,到9月21日慈禧太后發(fā)動政變?yōu)橹梗瑲v時103天,史稱“百日維新”。
在此期間,光緒皇帝根據(jù)康有為等人的建議,頒布了一系列變法詔書和諭令。主要內容有:經濟上,設立農工商局、路礦總局,提倡開辦實業(yè);修筑鐵路,開采礦藏;組織商會;改革財政。政治上,廣開言路,允許士民上書言事;裁汰綠營,編練新軍。文化上,廢八股,興西學;創(chuàng)辦京師大學堂;設譯書局,派留學生;獎勵科學著作和發(fā)明。這些革新政令,目的在于學習西方文化、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制度,發(fā)展資本主義,建立君主立憲政體,使國家富強。
新政措施雖未觸及封建統(tǒng)治的基礎,但是,這些措施代表了新興資產階級的利益,為封建頑固勢力所不容。清政府中的一些權貴顯宦、守舊官僚對新政措施陽奉陰違,托詞抗命。慈禧太后在光緒皇帝宣布變法的第五天,就迫使光緒連下三諭,控制了人事任免和京津地區(qū)的軍政大權,準備發(fā)動政變。
戊戌政變:
“百日維新”開始后,清政府中的守舊派不能容忍維新運動的發(fā)展。有人上書慈禧太后,要求殺了康有為、梁啟超;奕劻、李蓮英跪請?zhí)蟆按购熉犝保挥窏畛缫炼啻蔚教旖蚺c榮祿密謀;甚至宮廷內外傳言將廢除光緒,另立皇帝。9月中,光緒皇帝幾次密詔維新派商議對策,但維新派既無實權,又束手無策,只得向光緒皇帝建議重用袁世凱,以對付榮祿。16、17日,光緒皇帝兩次召見袁世凱,授予侍郎;18日夜,譚嗣同密訪袁世凱,勸袁殺榮祿,舉兵救駕。事后,被袁世凱出賣。
1898年9月21日凌晨,慈禧太后突然從頤和園趕回紫禁城,直入光緒皇帝寢宮,將光緒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瀛臺;然后發(fā)布訓政詔書,再次臨朝“訓政”,“戊戌政變”成功。戊戌政變后,慈禧太后下令捕殺在逃的康有為、梁啟超;逮捕譚嗣同、楊深秀、林旭、楊銳、劉光第、康廣仁、徐致靖、張蔭桓等人。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口將譚嗣同等六人殺害;徐致靖處以永遠監(jiān)禁;張蔭桓被遣戍新疆。所有新政措施,除7月開辦的京師大學堂外,全部都被廢止。從6月11日至9月21日,進行了103天的變法維新,以戊戌政變宣告失敗。
【整體感悟】
一、謀篇立意
作者通過把封建古老的中國和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國作鮮明對比,極力贊頌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針砭老年人消極保守的思想,鼓勵人們發(fā)憤圖強,肩負起建設少年中國的重任,表達作者殷切盼望祖國繁榮富強的強烈愿望和積極進取原精神。
二、文章脈絡
三、寫作方法
(1)鮮明的政治傾向
梁啟超自言“自是啟超復去以宣傳為業(yè),為《新民叢報》《新小說》等諸雜志、暢其旨義。”他一直以覺天下為己任,以“新思想界之陳涉”自許,從事宣傳政治改良主義思想,他的散文不可避免地帶上了為維新變法服務的政治色彩。他的散文沒有無病呻吟、惺惺作態(tài)、吞吞吐吐和模棱兩可之言,直抒胸臆,大聲疾呼,具有極強的鼓動性。《少年中國說》一文就是作者站在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立場上,對當時腐朽的官僚提出尖銳批評,表現(xiàn)了作者要求祖國繁榮富強的愿望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2)“筆鋒常帶感情”的藝術特色。
常言道:“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梁啟超的文章不僅擅長說理,而且長于抒情。《少年中國說》通篇就不是用冷靜的分析、嚴密的邏輯逐層論證,而似乎是順著情感的奔流,縱筆而成。一落筆,“欲言國之老少,請先言人之老少”。就像久遭禁錮的情感的火山,突然爆發(fā),一口氣用了十個排比,將“老年人”與“少年人”的兩種生理狀況、心理特征、精神狀態(tài)、思想方法,反復地進行對比分析。開頭是兩個長句,長句中又包括幾個短句,分述相異的幾層意思,氣勢稍緩;但越往后,句式越短,節(jié)奏越快,奔騰直瀉,一發(fā)難收。開頭好像是火山的熔巖滾滾外溢,而往后則是短促的,猛烈的、勢不可擋的連續(xù)噴發(fā)了。最后一段以四言韻語作結,把情感再次推向高潮。這詩一般的文筆,筆鋒蘸滿了多少激情,洋溢著多少豪氣!梁啟超在這時化身為一位畫匠,工筆重彩地為我們描繪了少年中國的壯美遠景,讀之令人意氣風發(fā),豪情滿懷,完全融人他海潮般澎湃的激情中去。
(3)“縱筆所至不檢束”,自由運用語言。
為了曉暢地表達思想,梁啟超使用詞語不求雕飾,不以文害意,運用各種字句語調,來做應用的文章,具有文章改革家的氣度與膽識。并且務求說得詳盡,不嫌反復強調。為了充分證明老年人和少年人的不同,并形成強烈的對比,作者不惜濃墨重彩,從不同角度,列舉種種不同性格,反復論證,極力鋪陳,這充分顯示出梁啟超文章的特色。
(4)運用多種修辭方法,增強文章形象性。
作者為了表達他那奔縱的思想感情,運用了大量的排比、對偶、反復、重疊的修辭方法,文章酣暢淋漓,熱情奔放。如結尾部分,運用排比、對偶、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對稱中富于變化,在整齊中飽含氣勢。以“紅日初升”象征少年中國的燦爛前程;以“河出伏流”象征少年中國發(fā)展的不可限量;以“潛龍騰淵,鱗爪飛揚”的生動形象和“乳虎嘯谷,百獸震惶”的巨大聲威和以“鷹隼試翼,風塵吸張”的沖天氣勢,喻我中國少年創(chuàng)建的少年中國的英姿。又如對比手法的運用,“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陽;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比中套喻,通過對比,使讀者對封建末世的中國和未來的中國有一個生動形象的認識。不僅把區(qū)別的對象說得更清晰、明朗,也使讀者更加向往、熱愛未來的中國。
四、參考譯文
日本人稱呼我們中國,一張口就叫老大帝國,再張口還是叫老大帝國。這種言論,大概是沿襲著西洋人的說法翻譯過來的。唉!我們中國難道果真是老了嗎?我梁啟超說:不!這是什么話,這是什么話!在我的心目中只有一個少年中國存在。
要想談論國家的老少,請先讓我談談人的老少。老年人經常懷念往事,年青人常常思索未來。正因為懷念往事,所以產生了一種留戀的心情;正因為展望未來,所以產生了一種希望的信心;正因為留戀過去,所以思想保守,正因為希望著未來,所以勇于進取;正因為保守,所以永遠守舊,正因為進取,所以日日求得更新。正因為思念往事,而每件事都是自己已經經歷過的,所以只知道墨守陳規(guī);正因為思索未來,而每件事都是自己從沒有經歷過的,所以常常敢于打破常規(guī)。老年人常常多憂多慮,年輕人常常喜歡游戲娛樂。正因為多憂多慮,所以就心灰意冷,正因為娛樂歡欣,所以就精神旺盛;正因為心灰意冷,所以膽怯懦弱,正因為精神旺盛,所以豪邁雄壯;正因為膽怯懦弱,所以得過且過,正因為豪邁雄壯,所以敢于冒險;正因為茍且求存,所以使世界毀滅,正因為敢于冒險,所以能創(chuàng)造世界。老年人經常厭棄做事,年輕人經常喜好開拓新的事業(yè)。正因為厭棄做事,所以常常感覺任何事情沒有什么可做的;正因為喜好開拓新事業(yè),所以常常覺得沒有什么不可以做的。老年人好象夕陽晚照,年輕人好象初升的朝陽;老年人精力疲憊好象瘦弱的牛,年輕人朝氣蓬勃好象初生的虎。這些就是老年人和年輕人性格不同的大致情形,我梁啟超認為:人本來就有這種區(qū)別,一個國家也應該這樣。
我認為造成現(xiàn)在這樣的老大中國的情形,是中國老朽官僚的冤孽罪惡,創(chuàng)建將來的少年中國,是中國年輕人的責任。那些老朽腐敗的官僚還有什么值得稱道的呢?他們跟這個世界作別的日子不遠了,然而我們年輕人卻是新到這個世界,從而跟它結下緣份的。如果全國的年輕人果真都是青春年少,那么我們中國將成為新興的國家,它的發(fā)展進步是不可估量的。如果全國的少年也成了老朽,那么我們中國就象過去一樣仍然是落后的國家,它的滅亡也就指日可待了。所以今天的責任,不在于他人,全在我們年輕人的肩上,年輕人聰明智慧,國家就聰明智慧;年輕人富有,國家就富有;年輕人強盛,國家就強盛;年輕人獨立,國家就獨立;年輕人自由,國家就自由;年輕人進步,國家就進步;年輕人勝過歐洲人,國家就勝過歐洲;年輕人在世界上稱雄,國家就在世界上稱雄。旭日東升,前程光明;黃河從地下流出,一瀉千里,勢不可擋;潛藏的巨龍在深淵騰躍而起,各種水中生物紛紛散逃;幼虎在山谷吼叫,各種野獸無不震驚惶恐;雄鷹展翅試飛,掀起狂風,飛沙走石;珍奇的鮮花含苞待放,萬木逢春,生機勃勃;寶劍在磨刀石上磨出,發(fā)著耀眼的光芒。我們青年頭頂著青天,腳踏著黃土大地,從縱的時間上看有著千年萬載的歷史,從橫的空間看可通達四面八方,前途就象大海一樣寬廣,未來的歲月正長。美好啊,我們年輕的中國,跟青天一樣不會衰老!壯麗啊,我們年輕的中國,同國土一樣萬壽無疆!
【練習解答】
一、文中作者贊美少年中國的語句有:“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將發(fā)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
以上語句感情充沛,氣勢磅礴,而且句式整齊,讀起來瑯瑯上口。朗讀時可充分調動自己的感官,貼近作者心靈,大膽想象,將這詩一般的語言內化為波瀾壯闊的畫卷。將身心融入其中。
想象略。
二、中國少年應常思將來,生希望心,求進取,敢破格,好行樂,盛氣豪壯,敢冒險,能造世界,常喜事,一切事無不可為,如朝陽,如乳虎。關系: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三、文中的老年與少年并不是指人的生理年齡,而是指代消極保守和開拓進取兩種思想作風。梁啟超對少年的贊頌、對守舊思想的批判在今天仍具有現(xiàn)實意義。當然,梁啟超僅僅從性格角度來區(qū)別“老年”和“少年”亦有其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
四、主要作用是加強論證的語氣,用大量的論據(jù)論證觀點,使觀點無可辯駁,同時也抒發(fā)了作者強烈的感情。
例句:
①“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上句中運用了一系列的排比,把少年和國家的關系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使每個少年理所當然地感到重任在肩。由于這種句子結構大體相似,排列緊湊,讓人不由得一口氣讀下來,富于節(jié)奏感和旋律莢,表現(xiàn)出很強的文章氣勢。
②“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陽。”
上句運用比喻,對比的修辭,使老年人與少年人性格間的不同生動形象地表示了出來,通俗易懂。
本題答案不求統(tǒng)一,尊重個人感受和想法,言之有理即可。
五、略。
【類文品讀】
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
蘇老泉(北宋文學家蘇洵的號),二十七,始發(fā)憤,讀書籍。
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審思。
……
瑩(北朝魏文學家祖瑩)八歲,能詠詩;泌(唐朝大臣李泌)七歲,能弈棋。
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
……
犬守夜,雞司晨。茍不學,曷為人?
吞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知物。
1、解釋下列詞語:
宜: 何為:
義: 既:
2、說出此段文字的中心。
3、文中列舉的名人是 、 、 。
4、將“養(yǎng)不教……老何為”譯成現(xiàn)代漢語。
5、為什么要描述犬、雞、蠶、蜂等動物的一技之長?
(答案:1、應當;做什么;道理;已經 2、人在幼年時期學習的理要性。 3、蘇洵、祖瑩、李泌 4、(父母)生養(yǎng)子女而不(對他進行)教育,(這是)做父親的過錯。(對學生)教育不嚴格,這是做老師的懶惰。做子女的不學習是不應當?shù)摹S啄陼r不學習,到年老時還能做什么? 5、說明做人必須學習的道理。)
鄂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全集第27課《少年中國說》 篇4
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掌握重點語句的含義。
2.體會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感。
3.學習本文比喻、象征的手法。
一、資料鏈接
1.作者簡介: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早年極力鼓吹變法維新,是我國19世紀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變法維新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文學方面,他提倡“詩界革命”、“小說界革命”等,對當時的文學創(chuàng)作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他在文學方面影響最大的是散文,他不贊成“桐城派”的古文,也不受漢魏古文的影響,而是追求“務為平易暢達”、“縱筆所至不檢束”。他的散文條理清晰,筆鋒常帶感情,別具一種魅力,為晚清的文體解放和五四白話文運動開辟了道路。著有《飲冰室合集》。
2.背景資料:本文寫于19xx年,是作者在維新變法失敗后在日本時寫的。文章從日本人和西歐人稱我國為“老大帝國”說起,以人喻國,怒斥當權的清王朝封建貴族官僚是保守守舊、頑固茍且的“老朽”號召“中國少年”肩負起救國的責任,為創(chuàng)造一個繁榮富強的“少年中國”而努力奮斗。
二、初讀文章
1.朗讀全文,利用工具書給下列劃線字正音。
怯懦( )( ) 茍且( ) 瘠牛( ) 澌( )亡 矞矞皇皇( ) 發(fā)硎( ) 鷹隼( ) 地履其黃( )
2.大聲朗讀課文,注意下列句子的停頓。
(1)惟思將來也故生希望心。
(2)此老年與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
(3)彼與此世界作別之日不遠也。
(4)使舉國之少年而果為少年也。
(5)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三、疏通文意
1.借助課下注釋或工具書,疏通文意。
(1)解釋下列詞語。
老大 蓋 果 欲 既往 惟 故 永舊 日新 已經
照例 未經 破格 好 怯懦 茍且 瘠 大略 固 宜澌亡 翹足 鷹隼 矞矞皇皇 發(fā)硎 履 疆
(2)翻譯下列句子。
①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經者,故惟知照例。
②惟怯懦也故茍且,惟豪放也故冒險。
③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陽。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
④人固有之,國亦宜然。
⑤使舉國之少年而亦為老大也,則吾中國為過去之國,其澌亡可翹足而待也。
⑥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將發(fā)硎,有作其芒。
⑦天戴其蒼,地履其黃。
2.談談讀本文后的最初感受。
四、探究賞析
1.給文章劃分層次。
2.理解題目中“少年”一詞有什么深刻含義?
3.何為“老大帝國”?何為“少年中國”?
4.文章將社會腐朽的原因歸結為“老朽之人”,你認為這恰當嗎?
5.文章運用什么手法或修辭表現(xiàn)了少年中國的哪些特點?
6.概括本文主旨。
7.找出你喜歡的句子或段落進行賞析。
方法提示: (語句)運用 (修辭或寫作手法)生動形象(或具體委婉或全面深刻等等)地寫出了(表現(xiàn)了) (內容或情感)。
示例: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少年中國在發(fā)展中的壯麗前景。
五、拓展遷移
1.背誦并積累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句子。
2.寫出至少兩句你積累的有關少年壯志雄心的名句。
附參考答案及思路提示
二、初讀文章
1.怯懦(qiè )( nuò )茍且(gǒu )瘠牛(jí) 澌(sī)亡 矞矞皇皇( yù )發(fā)硎(xíng )鷹隼( sǔn)地履其黃(lǚ)
2.(1)惟思將來也/故生希望心。
(2)此/老年與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
(3)彼與此世界/作別之日/不遠也。
(4)使舉國之少年/而果為少年也。
(5)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三、疏通文意
1.(1)老大:古老,文中指落后、衰老。蓋:大概。 果:果真,真的。欲:想要。既往:已經過去。 惟 :僅僅,只。 故:因此。 永舊:永遠陳舊。 日新:天天創(chuàng)新。 已經:已經經歷。
照例 :按照慣例。 未經:沒有經歷。 破格:打破常規(guī)。 好:喜歡。 怯懦:膽小怕事。 茍且:只顧眼前,得過且過。瘠:瘦弱。
大略:大概。固:本來。 宜:應當。澌亡:滅亡。 翹足:抬腳 鷹隼:雄鷹和猛隼。 矞矞皇皇:光明盛大的樣子。
硎:磨刀石。 履:踏著。 疆:指時間界限。
(2)
①正因為思念往事,而每件事都是自己已經經歷過的,所以只知道墨守陳規(guī)。
②正因為膽怯懦弱,所以得過且過。
③寶劍剛磨出來,鋒刃大放光芒。
④人本來就有這種區(qū)別,一個國家也應該這樣。
⑤假如全國的少年也都是老朽的人,那么我們中國將仍然是衰老的國家,她的滅亡將很快到來。
⑥珍奇的花兒含苞欲放,滿眼輝煌;干將寶劍剛剛磨好,鋒刃發(fā)出耀眼的光芒。
⑦頭頂著青色的長天,腳踏著黃色的大地。
2.示例:
①我感受到作者強烈的愛國熱情。
②我感受到少年中國的發(fā)展的無可限量。
四、探究賞析
1.明確:全文劃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部分(第一段)采用由反入正的寫法,提出本文論題,表達了作者對“少年中國”的理想和追求。
第二部分(第二段)以人喻國,通過老年人和少年人性格的對比,比喻國家的強盛和衰落。
第三部分(第三段)指明造成今日老大帝國的是“老朽們”的罪過,說明創(chuàng)建“將來之少年中國”是中國少年的責任,并展望中國的美好前程。
2.明確:一是針對日本人稱我中國為“老大帝國”,作者憤然回擊,稱中國為少年中國;二是因為少年象征著國家如朝陽般地蓬勃興旺,乳虎般地生氣盎然;三是中國是古老的中國,又是進步的未來之果。
3.老大帝國,指腐敗無能、腐朽不堪、蠅營狗茍、日趨衰亡的清政府。
少年中國,指的是中國將以嶄新的蓬勃姿態(tài)出現(xiàn)于世界之林,有著不可估量的前途。
4.文章將社會腐朽的原因歸結為“老朽之人”,從而刻畫出當時統(tǒng)治者的丑惡嘴臉。這在當時有一定進步作用,可以激發(fā)青年人奮發(fā)圖強,變革現(xiàn)實。但是僅僅歸結于復述老年與少年在性格上的差別,把少年一律看成先進,老年一律看成保守,把國家富強的希望寄托在這些人的身上,充分暴露了作者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立場的局限性。
5.明確:文章運用了象征的手法和比喻的修辭,描述了少年中國的英姿勃勃,前途無量。
6. 作者把封建古老的中國和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國”作鮮明的對比,極力贊頌了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針砭老年人消極保守的思想,鼓勵人們發(fā)奮圖強,肩負起建設少年中國的重任,表達了作者熱切盼望祖國發(fā)容富強的強烈愿望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7.示例:
①“鷹隼試翼,風塵吸張”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少年中國的沖天氣勢。
②“紅日初生,其道大光。”這句話運用象征的手法,形象地描繪出少年中國的燦爛前程。
③“潛龍騰淵,鱗爪飛揚。”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熱情歌頌了少年中國大展身手的英姿。
五、拓展遷移
1.示例:
①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陽;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
②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2.示例:
①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②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③李賀:為報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④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⑤蘇軾: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⑥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鄂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全集第27課《少年中國說》 篇5
第一部分:
1.本文作者 ,近代資產階級階級政治家、學者,著作收在 中。
2.原文填空:
⑴老年人如夕照, ,老年人如瘠牛 。
⑵紅日初升, ;河出伏流, 。潛龍騰淵, ;乳虎嘯谷, ;鷹隼試翼, 。奇花初胎, ;干將發(fā)硎, 。
⑶本文提出的論點是 。
3.選出下列加點字的正確解釋。
⑴蓋襲譯歐西之言也( )
a、沿襲 b、襲擊 c、觸及
⑵人固有之,國亦宜然( )
a、堅牢 b、堅決 c、本來
⑶彼老朽者何足道( )
a、充足 b、值得 c、可以
⑷干將發(fā)硎,有作其芒( )
a、光芒 b、鋒芒 c、茫茫
4.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反義詞。
老大 既往 希望 保守
永舊 灰心 照例 豪壯
5.將下列表象征關系的句子用直線連接起來。
⑴紅日初升,其道大光 a、象征少年中國突然崛起
⑵河出伏流,一瀉汪洋 b、象征中國的巨大聲威
⑶潛龍騰淵,鱗爪飛揚 c、象征中國的巨大前程
⑷乳虎嘯谷,百獸震惶 d、象征少年中國奮發(fā)有為
⑸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e、象征祖國頂天立地的高大形象
⑹干將發(fā)硎,有作其芒 f、象征中國的美好生活
⑺天戴其蒼,地履其黃 g、象征中國的進步不可限量
6.文中有很多排比句和比喻句,各舉一例分別說明它們在表達上的作用。
排比句:
作用:
比喻句:
作用:
讀選文,回答問題:
日本人之稱為中國也,一則老大帝國,再則曰老大帝國,是語也,蓋襲譯歐西人之言也。嗚呼!我中國其果老大矣乎?梁啟超曰:惡,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國在。
7.給文中的“惡”注音,并說明它的作用。
8.這是文章的第一段,請說說它在文中的作用。
9.文中“是何言,是何言”和了什么修辭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10.東西方帝國主義對中國的看法怎樣?
11.選文用“ ”一句引出反駁的文字。
第二部分: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我是你河邊上 的老水車,
數(shù)百年來紡著 的歌;
我是你額上 的礦燈,
照你在歷史的隧洞里蝸行摸索;
我是干癟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灘上的駁船,
把纖繩深深勒進你的肩膊;
——祖國啊!
我是貧困,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輩輩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飛天”袖間
千百年末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國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剛從神話的蛛網里掙脫;
我是你雪被下
古蓮的胚芽;
我是你掛著眼淚的笑渦;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
起跑線;
是緋紅的黎明
正在噴薄;
——祖國啊!
我是你的十萬萬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萬平方的總和;
你以傷痕累累的乳房
喂養(yǎng)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騰的我;
那就從我的血肉之軀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饒、你的榮光、你的自由;
——祖國啊!
我親愛的祖國!
12、在第一節(jié)橫線上所填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
a、疲憊 熏黑 破舊
b、疲憊 破舊 熏黑
c、破舊 疲憊 熏黑
d、破舊 熏黑 疲憊
13、詩中4個破折號的用法是( )
a、感情歸結 b、轉折
c、話題轉換 d、延伸
14、下列加點詞的含義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隧洞里蝸行摸索(表現(xiàn)祖國進步緩慢)
b、神話的蛛網里掙脫(新中國克服困難力量大)
c、古蓮的胚芽(形容祖國的幼弱和稚嫩)
d、是緋紅的黎明(形容黎明的東方顏色美麗)
15、第一段寫祖國特點的詞語有 。
16、詩共有四節(jié),其中以描述為主的是( )
a、第一節(jié) b、第二節(jié) c、第三節(jié) d、第四節(jié)
17、本詩共用修辭手法有(寫出3種) 。
第三部分:
18.某校初三(6)班同學在閱讀《西游記》時,對豬八戒這個人物有兩種不同的看法,為此語文老師組織了一場辯論。假如你是正方,針對反方辯詞該怎么說?(2005年黃岡課改區(qū)試題)
反方:我方認為,豬八戒好吃懶做,見識短淺,在取經的路上,意志不堅定,遇到困難就嚷嚷著要散伙。而且還經常搬弄是非、耍小聰明、說謊,又愛占小便宜,貪戀女色。是一個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正方:
19.仔細揣摩下面兩段文字,按照其內容和形式再仿寫一段話。(2005年黔西南自治州課改區(qū)試題)
如果你能使一朵鮮花快樂,請不用自己的手隨意折毀它,那么鮮花也會使你快樂,在你苦悶煩惱時為你送上一束醉人的溫馨。
如果你能使一條小溪快樂,請不把生活的污穢隨意踐踏它,那么小溪也會使你快樂,在你口干舌燥時為你送來一捧甜蜜的甘露。
20.口語交際:請根據(jù)語境選擇得體的一項( )(2005年廣西南寧課改區(qū)試題)
在爭創(chuàng)全國文明城的時候,作為一名志愿者,當你在路口維持交通秩序時,一位中學生騎著自行車硬闖紅燈,這時,你迎上去說:( )
a、喂,你想干嗎?想找死呀? b、下來!你已經違反交通規(guī)則了。
c、同學,請你不要闖紅燈! d、你這家伙,懂不懂交通規(guī)則?
上一篇:《醉翁亭記》同步練習
下一篇:《少年中國說》有講有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