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船──寄母親》教案(通用3篇)
《紙船──寄母親》教案 篇1
山東光遠中學 王新偉
[教學目標 及重點]
一、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念之情。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課型]
教讀課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步驟 ]
一、導入 新課
人們常說:“山水寄意,草木傳情。”是的,古往今來,許許多多的文人志士或者借一朵鮮艷的小花,一朵枯萎的小草,或借一滴晶瑩的露珠,一股清冽的甘泉來抒發他們內心的情感。蘇軾曾借空中的一輪明月抒發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感嘆;青年毛澤東獨立橘子洲頭,借眼前的蒼茫大地,抒發了“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雄心壯志;當代著名散文大家楊朔借眼前的荔枝樹,抒發了對“正用勞力建設自己的生活,為自己,為別人,也為后世子孫釀造生活的蜜”的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這種寫法叫做“借物抒情”。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借物抒情的詩歌——《紙船——寄母親》(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教學新課
(一)明確教學目標 及重點(略)
(二)整體感知
教師有感情地范讀詩歌,鋼琴曲伴奏以促進朗讀效果,烘托氣氛。
學生思考:作者冰心在本詩中抒發了什么情感?
(三)重點學習與訓練
1.請根據詩中給出的提示,想象詩人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這首詩?
明確:海浪滔滔,海風吹卷。詩人正坐在一艘顛簸在太平洋的郵輪上,遠離親人,遠離祖國,駛向陌生的國度,不知何時才能回到祖國,何時回到母親的身邊。詩人因為強烈地思念祖國思念親人,漫漫旅途中便愈來愈感到孤獨、惆悵。因此,作者揮筆寫下了這首《紙船——寄母親》來表達自己的這種對祖國母親的思念之情。
2.第一節詩的前兩句表達了什么意思?并請找出表達句意的關鍵詞語。
明確:前兩句表達了詩人對母親的深深思念由來已久。
關鍵詞語有:從不肯 總是 一只一只(引導學生朗讀體會,并對學生的朗讀加以指導)
3.第二節中,詩人精心疊出的紙船拋入大海后,發生了什么樣的結果?這種結果是令人心碎的,作者自己明明知道沒有結果卻還是“不灰心地每天地疊著”,又在表達自己的情感上有什么不同?并請找出表達句意的關鍵詞語。
明確:愿望能否實現,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詩人能否寄托思念,能否排解孤獨、憂傷。只有她自己不停地疊寄托自己對母親深深思念之情的小紙船,才能最充分地表達出詩人那種刻骨銘心的思念之情。
關鍵詞語有:吹卷 打濕 不灰心 總希望 (集體朗讀體會,并加以指導)
4.第三節作者運用了什么樣的寫法?這種寫法在詩中有什么樣的作用?并請找出表達句意的關鍵詞語。
明確:在第三節中,作者運用了想象的寫法。這種寫法充分地寫出了詩人對母親強烈的思念之情。
關鍵詞語有:夢中看見 不要驚訝 含著淚疊的 載著她的愛和悲哀
5.詩中的紙船有什么象征意?(指名幾名學生朗讀,重在體味詩歌的情感)
明確:紙船象征了作者愛母親、愛祖國的那一片誠摯之心。
6.引導學生學習借物抒情的寫作方法。
⑴明確本詩的寫作方法是“借物抒情”。
⑵教師和學生充滿激情地演唱歌曲《千紙鶴》。
⑶問:《千紙鶴》運用了怎樣的抒情方法?
明確:運用了借物抒情的抒情方法,借千紙鶴抒發了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⑷因為環境的變化,我們每個人有時都會思念自己的同學、伙伴以及長輩。每當這種思念之情難以排遣的時候,你又是通過怎樣的方式來寄托你的思念之情的?
7.選幾名學生配樂朗誦這首詩。
(四)梳理、總結、擴展
《紙船——寄母親》這首詩運用借物抒情的寫法,借含淚疊的紙船紙船抒發了作者對母親、對祖國的那一片深深的誠摯的思念之情。詩歌朗讀起來,感情深沉濃郁,令人回味悠長。
[布置作業 ]
把你對同學、伙伴以及長輩的思念之情用借物抒情的寫法寫出來。字數500字左右。
《紙船──寄母親》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新詩的特征 (認知目標)
2.掌握詩的內容(能力目標)
3.體驗詩的意境(美育目標)
4.感悟作者的情感(德育目標)
二.教法、學法
1.情境烘托與熏陶,激發學生的聯想與想像;
2.讀中求知的方式;
3.教師“啟發式”、“討論式”;
4.學生“自主、探究式”;
三.課時:一課時
四.教具準備:多媒體、朗誦帶、歌曲帶等。
五.教學過程 :
[導入 ]
1.在《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旋律中,《紙船——寄母親》的朗誦響起(播放朗誦帶);
2.同學們輕聲附和;
3.朗誦結束,老師飽含深情的:同學們,世上有一種感情最深厚——這就是親情;世上有一種愛最偉大——這就是——(學生回答“母愛”),那么我們可以用什么方式表達對母親的贊美和熱愛?(寫信、唱歌、寫詩……)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世紀老人冰心的詩作《紙船—寄母親》
板書:《紙船——寄母親》
[初讀]
1.學生自己初步劃分節奏,標示重音;
2.學生自由讀,圈點批畫,初步感知詩歌大意。
3.老師介紹背景(1923年夏天,23歲的冰心在上海乘約克遜號郵船到美國留學。離上海后10天,在船上,在遠離故鄉、遠離母親的茫茫大海上,女詩人冰心寫下了這首《紙船——寄母親》思念母親的詩。
[解讀]
1.自由讀,學生結合課文旁的“批注”理解重點詞句。
2.質疑問難,師生共同訂正,解決字詞含義。
[范讀]
1.老師帶著感情的朗讀。
2.放朗讀磁帶(讓學生感受、體驗、比較其妙處)
3.學生聽后再次劃分節奏,標出重音。
4.學生再次自由讀。
[品讀]
1.學生集中讀第一節,討論:
①這一節主要寫“我”在干什么?(抓住兩個動詞理解——“疊”、“拋”紙船。)
②哪些詞語突出了“我”的感情?(從不肯、留著——留著)
③這些詞表達了一種什么感情?感情怎樣?(思念、執著)
2.點名讀第二節,討論:
①這一節寫什么?(繼續疊、拋紙船)
②哪些詞再次強調“我”的執著?(不灰心、總)
③這一節在整首詩中有什么特殊作用?(為下文直接抒情和“托夢”作鋪墊。)
板書:(第一、二節)疊、拋紙船→(執著)的思念
3.男生讀第三節的前兩行,女生讀后兩行,討論:
①這一節的神來之筆指什么?(紙船入夢)
②詩的最后一行為什么要用一個“求”字,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表明女兒渴望之切,希望紙船不管路途有多遙遠,風浪有多大,也要將“我”的思念帶給母親的情懷。)
③把作者的感情推向高潮的句子是?(結尾兩行)
④這個感情深到什么程度?(至極)
板書:(第三節)夢紙船→(至極)的思念
4.集中讀全詩,討論:
詩人賦予“紙船”什么含義,又是如何將至極的思念告訴給母親的?(紙船象征詩人漂泊無依的孤獨感,象征思念母親的一顆心;詩人將象征孤獨和思念的紙船送入母親的夢里,以表達懷念母親的感情。)
[背讀]
1.學生采用半讀半背的方法自由背讀;
2.集中背:根據板書老師引導背;
3.單個競賽背。
[拓展讀]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了《紙船》這首小詩,了解了詩人寄托情感的方法,現在我們朗讀另一首小詩,再一次進入作者的情感世界。
1.出示投影:
《新月》(沙鷗) 新月彎彎,/像一條小船,/我乘船歸去,/越過萬水千山。/花香、夜晚。/故鄉正是春天。/你睡著了么?/我在你夢里靠岸。
3.采用不同方式讀三遍,討論:
①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深深的思鄉之情)
②故鄉帶給詩人的永遠是怎樣一種感覺?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溫暖、馨香;新月、花香、春天……)
③體味“我在你夢里靠岸”的意境。(詩人乘小船回到了寧靜優美的故鄉)
④讀了這首詩,你想到了哪些與故鄉有關的古詩句?(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低頭思故鄉”;王唯的“獨在異鄉為異客……遍插茱萸少一人”等)
[創新讀]
1.現在我們要拍攝一段MTV,想象一下年青時的冰心在海上“疊、拋”紙船時的心情,請你為她設計幾句內心獨白。(媽媽,媽媽,你知道女兒有多想你呀!這思念,比山高;這思念,比天大;這思念,我只能用“紙船”的方式來表達……)
2.現在請為你遠在異鄉(或打工、或工作)的媽媽發一條短信,表達自己深深的思念。(20字以內)(媽媽,今晚月兒正圓,您能來到我的夢里嗎?)
[小結]
同學們,讓我們再次感受美的旋律,體驗愛的溫馨,鼓動情的風帆吧?!——
《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旋律再次響起,在全體師生滿懷深情的《紙船——寄母親》的朗誦聲中結束授課。
附板書設計 :
(第一、二節)疊、拋紙船→(執著的)
《紙船——寄母親》 思念
(冰心) ( 第 三 節 ) 夢紙船→ (至極的)
《紙船──寄母親》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新詩的特征 (認知目標)
2.掌握詩的內容(能力目標)
3.體驗詩的意境(美育目標)
4.感悟作者的情感(德育目標)
二.教法、學法
1.情境烘托與熏陶,激發學生的聯想與想像;
2.讀中求知的方式;
3.教師“啟發式”、“討論式”;
4.學生“自主、探究式”;
三.課時:一課時
四.教具準備:多媒體、朗誦帶、歌曲帶等。
五.教學過程 :
[導入 ]
1.在《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旋律中,《紙船——寄母親》的朗誦響起(播放朗誦帶);
2.同學們輕聲附和;
3.朗誦結束,老師飽含深情的:同學們,世上有一種感情最深厚——這就是親情;世上有一種愛最偉大——這就是——(學生回答“母愛”),那么我們可以用什么方式表達對母親的贊美和熱愛?(寫信、唱歌、寫詩……)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世紀老人冰心的詩作《紙船—寄母親》
板書:《紙船——寄母親》
[初讀]
1.學生自己初步劃分節奏,標示重音;
2.學生自由讀,圈點批畫,初步感知詩歌大意。
3.老師介紹背景(1923年夏天,23歲的冰心在上海乘約克遜號郵船到美國留學。離上海后10天,在船上,在遠離故鄉、遠離母親的茫茫大海上,女詩人冰心寫下了這首《紙船——寄母親》思念母親的詩。
[解讀]
1.自由讀,學生結合課文旁的“批注”理解重點詞句。
2.質疑問難,師生共同訂正,解決字詞含義。
[范讀]
1.老師帶著感情的朗讀。
2.放朗讀磁帶(讓學生感受、體驗、比較其妙處)
3.學生聽后再次劃分節奏,標出重音。
4.學生再次自由讀。
[品讀]
1.學生集中讀第一節,討論:
①這一節主要寫“我”在干什么?(抓住兩個動詞理解——“疊”、“拋”紙船。)
②哪些詞語突出了“我”的感情?(從不肯、留著——留著)
③這些詞表達了一種什么感情?感情怎樣?(思念、執著)
2.點名讀第二節,討論:
①這一節寫什么?(繼續疊、拋紙船)
②哪些詞再次強調“我”的執著?(不灰心、總)
③這一節在整首詩中有什么特殊作用?(為下文直接抒情和“托夢”作鋪墊。)
板書:(第一、二節)疊、拋紙船→(執著)的思念
3.男生讀第三節的前兩行,女生讀后兩行,討論:
①這一節的神來之筆指什么?(紙船入夢)
②詩的最后一行為什么要用一個“求”字,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表明女兒渴望之切,希望紙船不管路途有多遙遠,風浪有多大,也要將“我”的思念帶給母親的情懷。)
③把作者的感情推向高潮的句子是?(結尾兩行)
④這個感情深到什么程度?(至極)
板書:(第三節)夢紙船→(至極)的思念
4.集中讀全詩,討論:
詩人賦予“紙船”什么含義,又是如何將至極的思念告訴給母親的?(紙船象征詩人漂泊無依的孤獨感,象征思念母親的一顆心;詩人將象征孤獨和思念的紙船送入母親的夢里,以表達懷念母親的感情。)
[背讀]
1.學生采用半讀半背的方法自由背讀;
2.集中背:根據板書老師引導背;
3.單個競賽背。
[拓展讀]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了《紙船》這首小詩,了解了詩人寄托情感的方法,現在我們朗讀另一首小詩,再一次進入作者的情感世界。
1.出示投影:
《新月》(沙鷗) 新月彎彎,/像一條小船,/我乘船歸去,/越過萬水千山。/花香、夜晚。/故鄉正是春天。/你睡著了么?/我在你夢里靠岸。
3.采用不同方式讀三遍,討論:
①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深深的思鄉之情)
②故鄉帶給詩人的永遠是怎樣一種感覺?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溫暖、馨香;新月、花香、春天……)
③體味“我在你夢里靠岸”的意境。(詩人乘小船回到了寧靜優美的故鄉)
④讀了這首詩,你想到了哪些與故鄉有關的古詩句?(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低頭思故鄉”;王唯的“獨在異鄉為異客……遍插茱萸少一人”等)
[創新讀]
1.現在我們要拍攝一段MTV,想象一下年青時的冰心在海上“疊、拋”紙船時的心情,請你為她設計幾句內心獨白。(媽媽,媽媽,你知道女兒有多想你呀!這思念,比山高;這思念,比天大;這思念,我只能用“紙船”的方式來表達……)
2.現在請為你遠在異鄉(或打工、或工作)的媽媽發一條短信,表達自己深深的思念。(20字以內)(媽媽,今晚月兒正圓,您能來到我的夢里嗎?)
[小結]
同學們,讓我們再次感受美的旋律,體驗愛的溫馨,鼓動情的風帆吧?!——
《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旋律再次響起,在全體師生滿懷深情的《紙船——寄母親》的朗誦聲中結束授課。
附板書設計 :
(第一、二節)疊、拋紙船→(執著的)
《紙船——寄母親》 思念
(冰心) ( 第 三 節 ) 夢紙船→ (至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