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教案(精選13篇)
《敬畏自然》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觀點。
2.通過誦讀,學習作者語言。
3.研究本文中反問句,理解其語氣強烈的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觀點。
2.鍛煉學生思維能力。
教學時數: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鯤(kun1)鵬
斥安鳥(yan4)
蓬蒿(hao1)
咫尺(zhi3)
狼藉(ji2)
相形見絀(chu4)
美味佳肴(yao2。)
2.解釋下列詞語。
蓬蒿:(方)茼蒿。飛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咫尺:(書)比喻距離很近。
狼藉:亂七八糟,雜亂不堪。
吶喊:大聲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對自己估計太高。
相形見絀:互相比較之下,就顯出一方的不足之處。
精巧:精細巧妙。
佳肴:精美的菜肴。
二、導人
當你為宇宙的神秘而驚異,為人類的智慧而自豪時,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無與倫比的`智慧創造了這一切,你的心靈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反復閱讀課文,找出文中表達作者觀點的關鍵語句。思考一下,作者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為什么說“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學生交流感受和見解,同學問互相補充。
四、學習課文
(一)學習第一、二段。
學生閱讀第一、二段,概括大意。
明確:
第一段段意:提出“征服自然”說法錯誤,認為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類的智慧就是大海的一滴。
第二段段意:大自然竊笑人。(理由:1.打開的空間只不過咫尺之間。2.今人也會變成古人。3.科學史也是犯錯誤的歷史。)
(二)學習第三至第五段。
1.學生閱讀第三至五段,概括大意。
明確:
第三段:人類發明的工具可能是人類的陷阱。
第四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級的生物。
第五段:大自然的智慧也遠勝于人。
2學生發表自己看法,對本文作者的觀點進行質疑。
小組合作,共同解決問題。
如:
(1)說說人類變化的歷史。
(舊石器、新石器……)
(2)人類從被動狀態變為主動了嗎?…。(.人類先是不能或難以生存,在其他動物的威脅下偷生。后來工具逐漸進步,能夠征服其他動物,是已經變為主動。)
。
(3)人類成為大自然的主人了嗎?
(人類不能完全使大自然聽命,所以尚未成為大自然的主人。)
(4)如果說至今人類的作品(一萬年后)還是可笑,那么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
(或者本文不可笑,那么人類的作品有的一萬年后不可笑。)
(5)作者有沒有否定現今人類科學的成就?
(對人類的理智有一點否定。)
(6)我們的正確看法應當是怎樣?….(要尊重人類的科學研究,人類的命運變好。例如人的壽命從二三十歲進為七十幾,不管是一萬年后,人類壽命的延長,對人類來說不會是“可笑的”。)
五、小結
學習本文要認識“征服自然”不合理的一面,作者就是以科學理性精神比較人與自然,分析人與自然的關系,得出敬畏自然的結豁,i莉人類長遠發展。
六、布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一。
2.選用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敬畏自然》教案 篇2
導入新課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出示兩組圖片,表現兩種智慧。提問;
1. 哪些是自然智慧,哪些是人類智慧?
2. 人類智慧和自然智慧哪個更偉大?
學生思考,保留觀點,看文中作者如何解答?(板書:敬畏自然)
出示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知識與技能:識記、理解本課生字詞;品味富有意蘊的哲理性語言,提升駕馭語言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學生預習,搜集資料,教師引導;抓住的關鍵句,揣摩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語句的深刻含義,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情感與價值觀:了解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道理,增進對自然的.認識,樹立環保意識;培養科學理性精神。
教 學 重 點: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觀點。 2.鍛煉學生思維能力。
教 學 難 點:辯證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培養探究性閱讀能力
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問題
10分鐘
一、 整體閱讀,感悟智慧:
1.默讀課文:分別找出文中表現兩種智慧的語句。(多媒體分別展示文中表現兩種智慧句子)
2.問題: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情感傾向是什么?
二、小組合作討論,質疑:
人類智慧和自然智慧哪個更偉大?并闡述理由。(學生課前預習,搜集資料,課堂每組發言人展示)
學生展示與教師點評
(注重突出重點)
15分鐘
三、品味語言:
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有感情的朗讀,說說喜愛的理由。
四、寫作練習:
運用1——5種文中出現的修辭手法表達自己對自然的感受。(組內交流,選出最優秀的展示)
五、思考:難道我們就應該順應自然嗎?學生整合觀點:(熱愛自然 敬畏自然 合理改造 和諧相處)(板書:和諧相處)
學生教師總結
5分鐘
回顧整合本節課的收獲:
1. 學習利用多種修辭手法表達情感傾向的方法。
2. 感悟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和諧相處的思想。
當堂測評
5分鐘
寫作練習:運用1——5種文中出現的修辭手法表達自己對自然的感受。
《敬畏自然》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觀點。
2、研究本文中反問句,理解其語氣強烈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誦讀,學習作者語言。
2、努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
3、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本文,讓學生轉變過去人們一致認為的征服自然的觀念,
應該敬畏自然,愛護自然。
教學重點: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觀點。
教學難點:鍛煉學生思維能力。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鯤(un)鵬 斥安鳥(an) 蓬蒿(ha) 咫尺(zhi)
狼藉(i) 相形見絀(chu) 美味佳肴(a)
2、解釋下列詞語。
蓬蒿:飛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咫尺:比喻距離很近。
狼藉:亂七八糟,雜亂不堪。 吶喊:大聲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對自己估計太高。
相形見絀:互相比較之下,就顯出一方的不足之處。
精巧:精細巧妙。 佳肴:精美的菜肴。 不過爾爾:不過這樣。
二、導人:
。ㄈ缬锌赡埽┛烧故居嘘P大自然的優美圖片,無論是春花、夏雨,還是秋雨、冬雪,都是美好的,但是,人類的行為卻使大自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展示大自然受到破壞的圖片)面對美麗而又正遭破壞的大自然,有一個作家清醒地告訴我們:人類應該:敬畏自然!
三、解題及文體:
敬:敬重,是各種推崇之心的涵蓋,這個詞還包含一種深深的愛護、珍惜和依戀之情;畏:畏懼之意,作者鮮明地表達了這種“畏懼”是由于“敬”———“愛”—“惜”到了極點之后的“怕失去”、“怕破壞”、“怕改變”。這是從美好的濃情中析出的“畏懼”,這包含了作者對自然力量與神秘的崇拜之情,反映一種重新思索人與自然關系的謹慎謙虛的態度。
本文是一篇議論性散文。議論性的散文不同于抒情性、敘事性散文,也不同于一般議論文。這種文體主要使用議論這種表達方式,有論點(作者對所議論的問題所持的見解和主張),有論據(用來證明論點的事實和道理),有論證(用論據證明論點的過程)。議論性的散文有一個顯著的特色就是富有文文學色彩,講究形象的語言、文學的語言,有濃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
四、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本文寫了什么內容?飽含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本文談論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人不要宣稱什么“征服自然”,應該“敬畏自然” “愛護自然”,表達一種憂患意識和情感。
2、找出文中表達作者觀點的關鍵語句。
明確:最后一自然段。(學生齊讀這一自然段)
3、梳理結構
第一部分:(1)否定人能征服自然的口號。
第二部分:(2—10)比較人類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
第一層:(2—4)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相比不過爾爾。
第二層:(5—7)人類智慧與大自然智慧的關系。
第三層:(8—10)宇宙有生命,人類處處有弟兄。
第三部分:(11)人類應當敬畏自然。
五、小結
學習本文要認識“征服自然”不合理的一面,作者就是以科學理性精神比較人與自然,分析人與自然的關系,得出敬畏自然的結論,以利人類長遠發展。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
聽寫詞語:蓬蒿 咫尺 狼藉 吶喊 自不量力
相形見絀 精巧絕倫 美味佳肴
二、繼續學習課文:
作者闡述了哪些敬畏自然的理由?
1、在大自然面前人類的智慧并不值得驕傲。
a在大宇宙中間,航天科技非常狹小。
b人類的認識史,人類認識幼稚得很。
c大自然寶藏,礦坑挖掘是自掘陷阱。
d宇宙中的高智慧生物,人類大人物不過爾爾。
2、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實在是相形見絀。
a大自然創造了一切人僅有智慧是大自然賦予的
b大自然創造了人類有感情會思維的大腦
c大自然使人體眾多細胞分工合理并且相互協調
d大自然創造了人體難以形容的美
3、宇宙是一個碩大無比的,永恒的生命
人類與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實是兄弟關系
征服自然 平等的生命
不應該 而應該 宇宙智慧的創造物
美味佳肴 宇宙之美的展示者
表明觀點,得出結論: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
三、問題探究:
1、作者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
明確:因為人們常常把人與自然對立,宣稱要征服自然。這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極端往往違背自然規律,破壞自然,導致自然界的懲罰。只有認識自然的偉大,愛護自然,人類才能求得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2、為什么說“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明確:之所以說“敬畏自然” 就是“敬畏我們自己”,是因為人類與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創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組成部分,盡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態有高低之別,但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兄弟,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們自己。再則,敬畏自然,就是愛護自然,愛護人類生存的家園,就是愛護我們自己。
3、“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存在不存在?“智慧”和“生命”是從什么意義上說的?
明確:擬人手法。把宇宙比擬為人,將宇宙的一切,都設想成為造物主的創造,那么這種創造的智慧真是太神奇了。宇宙智慧與人類智慧——相對的兩個概念,具有可比性。有生動、形象、親切的效果。
四、小結:
作者立意高遠,眼界開闊,能從長遠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但是也有一些說法還可以商榷。
五、布置作業:
六、教學后記:
第三課時
一、導入
在進一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們再深一層地品味的語言。
二、品味語言,體會句中哲理
1、人類為自己取得的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
討論明確:掉入陷阱,就有危機。人類開采各種礦物留下了無數礦坑,也就破壞了地貌和地層結構,很可能釀成嚴重后果,危及人類自身。
2、宇宙之所以創造智慧生物是為了進行自我認識,為了欣賞她自己壯麗無比的美。
討論明確:擬人,說宇宙創造了人類是有目的的創造,這等于宇宙長出了大腦,有了自我認識的工具,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即是宇宙對自己的認識。
3、人類并不孤獨,在宇宙中處處是我們的弟兄。
討論明確:宇宙的一切,包括人類,都是宇宙生命的構成部分,人類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種種存在形式,所以它們與我們是平等的生命,是我們的弟兄。
三、寫作特點
學習文中多次運用反問句,體會其作用
反問是一種用疑問句式來表達確定意思的修辭方法,用否定句來反問,表達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來反問,表達的是否定的意思。反問的作用是加強語氣,加重語言的力量,激發讀者的感情,給讀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誰說宇宙是沒有生命的?”這比用一般判斷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語氣更強烈,意思更肯定。試從課文中找出幾個反問句,并把它們變換成一般陳述句,然后比較一下,這兩種句式的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如:①我們有什么理由和資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呢?
改為:我們沒有理由和資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
反問句的作用:加強語氣,加重語言的力量,激發讀者思考,給讀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②然而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
改為:誰也不能斷言那些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
反問句的作用:反問語氣更強烈,更發人深省。
、勰怯篮愕倪\動,那演化的過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體現嗎?
改為:那永恒的運動,那演化的過程正是她生命力的體現。
反問句的作用:反問句更能激發讀者的思考,語氣也更強烈。
、茈y道你沒有聽到石頭里也有生命的吶喊嗎?
改為:你應當聽到石頭里也有生命的吶喊。
反問句的作用:語氣更強烈,且有催人深思的效果。
四、小結
這是一篇以議論為主的散文。主要談論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作者運用了層層推進、水到渠成的論述方法:首先否定了人類“征服自然”的口號,認為這實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為與大自然相比,人類的智慧實在算不了什么;接著,比較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 ,作者進一步強調人類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賦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進而,從論智慧到論生命,人類與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實是兄弟關系。因此得出結論:我們應該敬畏自然。全文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展開,由引論到本論,層層推進,水到渠成。本文的語言也極有特色,富有文學色彩,有濃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灑脫峻麗,讀來爽心悅目。
五、擴展練習
請就“敬畏自然”這一主題擬幾句宣傳標語,向人們發出呼吁。
如:1.地球不是我們從父母那里繼承的,是從子孫那里借來的。
2.我們愛護今天的自然,自然呵護我們的明天。
3.地球是萬物之母,無論什么降臨在地球身上,也將同樣降臨于地球的孩子的身上,我們應該知道地球不屬于人類,而是人類屬于地球。
4.但愿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不是你的眼淚,不是我的眼淚,更希望不是地球母親落下的最后一滴帶著絕望的淚!
《敬畏自然》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觀點。
2、了解文章擬人、反問等修辭的手法,品味文章中的富有哲理的語句。
3、了解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道理,增進學生對自然的認識,樹立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觀點。
2、鍛煉學生思維能力。
教學難點: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觀點。
2、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語言。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人:
大自然是人類之母,人類一直享受著大自然的恩澤。高天流云,大漠孤煙,青山綠水,春華秋實。然而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發展,人類已漸漸遠離了自然,地球上出現了越來越嚴重的生態問題。人類曾宣稱要征服自然,而人類遭受自然懲罰的現象也屢見不鮮,人與自然究竟是什么關系?為什么在自然母親面前我們應當有敬畏之心?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上完本課后,我們也許會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愛護大自然的責任。
二、整體感知:
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課文泛讀,然后學生反復閱讀課文,找出文中表達作者觀點的關鍵語句。思考一下,作者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為什么說“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學生交流感受和見解,同學間互相補充。
三、學習課文:
。ㄒ唬⿲W習第一、二段。
學生閱讀第一、二段,概括大意。
明確:
第一段段意:提出“征服自然”說法錯誤,認為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類的智慧就是大海的一滴。
第二段段意:大自然竊笑人。(理由:1、打開的空間只不過咫尺之間。2、今人也會變成古人。3、科學史也是犯錯誤的歷史。)
。ǘ⿲W習第三至第五段。
1、學生閱讀第三至五段,概括大意。
明確:
第三段:人類發明的工具可能是人類的陷阱。
第四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級的生物。
第五段:大自然的智慧也遠勝于人。
2。學生發表自己看法,對本文作者的觀點進行質疑。
小組合作,共同解決問題。
如:
。1)說說人類變化的歷史。
(舊石器、新石器……)
。2)人類從被動狀態變為主動了嗎?(人類先是不能或難以生存,在其他動物的威脅下偷生。后來工具逐漸進步,能夠征服其他動物,是已經變為主動。)
(3)人類成為大自然的主人了嗎?
。ㄈ祟惒荒芡耆勾笞匀宦犆,所以尚未成為大自然的主人。)
(4)如果說至今人類的作品(一萬年后)還是可笑,那么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
。ɑ蛘弑疚牟豢尚Γ敲慈祟惖淖髌酚械囊蝗f年后不可笑。)
(5)作者有沒有否定現今人類科學的成就?
。▽θ祟惖睦碇怯幸稽c否定。)
。6)我們的正確看法應當是怎樣?(要尊重人類的科學研究,人類的命運變好。例如人的壽命從二三十歲進為七十幾,不管是一萬年后,人類壽命的延長,對人類來說不會是“可笑的”。)
四、小結:
學習本文要認識“征服自然”不合理的一面,作者就是以科學理性精神比較人與自然,分析人與自然的關系,得出敬畏自然
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敬畏自然》教案一》,來自網!http://
的`結果――人類的長遠發展。
五、布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一。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
聽寫詞語。
蓬蒿咫尺狼藉吶喊自不量力相形見絀精巧絕倫美味佳肴
二、繼續學習課文:
學生閱讀課文第六至十段,概括段意。
質疑,討論問題。(學生交流看法。)
、偃祟愂遣皇亲匀坏闹腔鄣漠a物?
、谧髡哒J為自然創造人類的目的是什么?
、圩匀唤缬心康膯?
、苋祟愐灿泻糜袎,大自然也是一樣?
、荼疚氖欠褚灿泻脡?
、奕祟惖目茖W是人類需要的產物,本文是否也是某種需要的產物。
三、學習文中反問句的運用,體會其作用:
反問是一種用疑問句式來表達確定意思的修辭方法,用否定句來反問,表達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來反問,表達的是否定的意思。反問的作用是加強語氣,加重語言的力量,激發讀者的感情,給讀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誰說宇宙是沒有生命的?”這比用一般判斷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語氣更強烈,意思更肯定。試從課文中找出幾個反問句,并把它們變換成一般陳述句,然后比較一下,這兩種句式的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如:①我們有什么理由和資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呢?
、谌欢l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
、壅l說大自然是沒有生命的?那永恒的運動,那演化的過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體現嗎?如果宇宙沒有生命,怎么會從中開出燦爛的生命之花?
④難道你沒有聽到石頭里也有生命的吶喊嗎?
⑤你難道沒有用心靈聽到從那遙遠的星系里傳來的友好問候嗎?
四、探究活動:
長期以來,人類宣稱自己是“萬物之靈”,這篇課文的作者卻提出人類“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與人類平等的生命。對這個問題,你有什么看法,根據是什么?
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組成小組,搜集資料,并出一期“人與宇宙之謎”的?
五、小結:
這是一篇以議論為主的散文。主要談論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作者對觀點的闡釋是層層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類“征服自然”的口號,認為這實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為與大自然相比,人類的智慧實在算不了什么,人類的許多認識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卻是無與倫比的。接下來作者進一步強調人類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賦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類與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實是兄弟關系。因此,我們應該敬畏自然。雖然作者的某些說法不無偏激之處,但對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許不是一件壞事,至少可以使人們對自然存有幾分小心,不敢妄動胡來。科學的發展使得人們解除了對自然的畏懼,也使人類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對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類,總是為著自己的私利由著自己的性子胡來,最終損害的還是我們人類自己。
六、布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四。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敬畏自然》教案 篇5
一、根據課文,在橫線上給拼音寫漢字,在括號內給漢字注拼音,并解釋底下加橫線的字詞:
蕭(sè)和(xù)干(hé)吞(shì)張(qiān)
蕩(yàng)(luǒ)露無(yín)邊(yuán)崩(ta)
1(mián)延不絕(hǔn)然一體滄海桑田:
二、閱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ㄒ唬┍疚氖菆蟾嫖膶W,詳細報道了羅布泊消失的過程、結果和原因。
1、看課文回答:羅布泊位于,它原本有的美譽。
2、填寫下表,了解羅布泊消失的過程和結果:
羅布泊的環境變遷情況和過程
變化項目從四世紀至上世紀80年代(敘說順序:順序)
原本后來
氣溫變化
河流長度流量變化
牲畜種類數量變化
禽鳥種類數量變化
植物種類數量變化
胡楊長勢的變化
人類居住狀況
勞作方式變化
水域面積變化
耕地面積的變化
沙漠化的進程
3、課文在描述和說明羅布泊的今昔變化時采用了各種修辭方法和說明方法:
(1)判斷下邊的語句采用了什么修辭方法?并且說說它們分別起什么作用?
(過去的.羅布泊)‘‘在船的不遠處幾只野鴨在湖面上玩耍,魚鷗及其他小鳥歡娛地歌唱著……”
修辭:作用:
(現在的羅布泊)“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樹在生命最后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是在向誰伸出求救之手!”“……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這里已脫盡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膚筋骨。”
修辭:作用:
。2)請從文中分別找出一個采用了下列說明方法的語句:
摹狀貌
列數據
作比較
舉例子
4、課文分析造成羅布泊生態環境惡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請作出歸納。
5、請簡單歸納塔里木河兩岸動物、植物減少、死亡的情況,并說說作者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6、作者在報道了羅布泊干涸的過程和原因后為什么還專程去考察和報道當地防風林、胡楊林的退化死亡現象?
7、讀課文的最后三段,思考、回答問題:
。1)為什么在說完羅布泊的消逝之后,還要提及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的悲劇?
。2)這是什么寫法?
《敬畏自然》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愛護自然的觀點。
2、揣摩課文中富有哲理、講究形象的語言的含義。
3、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關懷精神。
【設計說明】
本文是對大自然、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和自然關系的重新認識與思考。作者對長期支配人們的一些觀念進行質疑,并提出了“敬畏自然”的命題,強調“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在有濃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的語言載體上作了論述,極富意韻和文學色彩。本設計旨在把抽象的理論具體化,結合現實生活來理解文本。以此來體會作者深邃的憂患意識,提高認識自然、愛護自然的理性認識。
【教學實施】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課件展示三組圖片:
1、認識自然:
課件展示:
自然風光旖旎的圖畫。
如:
青草如茵,樹木成林,海灘似玉,白沙如帶,綠洲如茵,鳥飛長空,魚翔淺底……等美麗的海島風光畫卷。
。úシ泡p音樂)
2、認識人類:
課件展示:
人類歷史上取得的驕傲成績。如:四大發明,人類登月,神州六號發射場景……
3、認識人類與自然
課件展示:
登山,橫渡,航天航空,空氣污染,森林毀滅,土地沙化,動物銳減,非典,禽流感……
學生看后談感受,教師給以評價:
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與發展的母體,人是大自然創造的奇跡,人類離不開她的庇護,人類在她的懷抱中成長。然而隨著人類現代科技的不斷進步發展,人類已漸漸破壞了自然,地球上出現了越來越嚴重的生態問題。人類曾宣稱要征服自然,而人類遭受自然懲罰的現象也屢見不鮮,人與自然究竟是什么關系?為什么在自然母親面前我們應當有敬畏之心?閱讀本文后,也許我們會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愛護大自然的責任。
二、整體性閱讀
1、讀準下列加粗的字:
蓬蒿(hāo)
咫(zhǐ)尺
狼藉(jí)
吶(nà)喊(hǎn)
鯤鵬(péng)
混淆(xiáo)
相形見絀(chù)
美味佳肴(yáo)
2、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咫尺:比喻距離很近。
吶喊:亂七八糟。
自不量力:不能正確估計自己的力量,指做力不能及的事情。
相形見絀:跟另一個人或事物比較起來顯得遠不如。
精巧絕倫:精細巧妙,獨一無二,沒有可以相比的。
不可思議:無法想象,難以理解。
3、反復閱讀課文,思考問題:
。ǘ嗝襟w演示)
作者對自然的態度是什么?找出表達作者觀點的語句。
最后一段。(齊讀)
三、突破性閱讀
1、作者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呢?
這是針對人與自然對立的觀念提出的。人往往提出要征服自然,雖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極端往往違背自然規律,破壞自然,招致自然界的懲罰。只有認識自然的偉大,愛護自然,人類才能求得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當學生提及人類受到大自然的`報復的話題時,可帶出:
人類有哪些做法違背自然規律,破壞自然?大自然給人類帶來了哪些懲罰?請舉例說明。(欣賞多媒體圖片:東南亞海嘯、唐山大地震)
多媒體圖片解說:
、艝|南亞海嘯:不久前爆發的南亞、東南亞海嘯并引發的地震,造成人員死亡超過15萬。傷員不計其數。
、铺粕酱蟮卣穑骸30年前河北唐山大地震是迄今為止世界地震史上最慘痛的一頁──中國地震出版社出版的《地球的震撼》一書向全世界公布了唐山大大地震中慘絕人寰的事實:死亡,24.2769萬人;重傷,16.4851萬人;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00億元;一座重工業城市眨眼之間毀于一旦。這是自然對人的報復,不能不使人類畏懼。
2、作者在文中闡述了哪些“敬畏自然”的理由?
3、為什么說“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因為只有認識自然的偉大,愛護自然,人類才能求得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敬畏自然”之所以就是“敬畏我們自己”,是因為人類與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創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組成部分,盡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態有高低之別,但都是平等的生命,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們自己。再則,敬畏自然,就是愛護自然,愛護人類生存的家園,就是愛護我們自己。
4、“敬畏自然”的含義是什么?
四、探究性閱讀
語言品讀:本文語言充滿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賞的語句,讀一讀,并說說其中包含的深意。
(教師準備一些語句)多媒體投影
1、人類為自己取得的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
含義:掉入陷阱,就有危機。人類開采礦物留下無數礦坑,破壞了地貌和地層結構,很可能釀成嚴重后果,危及人類自身。
2、宇宙之所以創造智慧生物是為了進行自我認識,為了欣賞她自己壯麗無比的美。
含義:擬人,說宇宙創造了人類是有目的的創造,這等于宇宙長出了大腦,有了自我認識的工具,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即是宇宙對自己的認識。
3、人類并不孤獨,在宇宙中處處是我們的弟兄。
含義:宇宙的一切,包括人類,都是宇宙生命的構成部分,人類之外的生命的種種存在形式,與我們是平等的生命,是我們的弟兄。
4、如何理解連蒼蠅蚊子乃至灰塵都是大自然精巧絕倫的藝術品?它們怎么能與人相提并論呢?
含義:蒼蠅、蚊子的身體構造和生理機制,確實精巧絕倫,蒼蠅的復眼,蚊子的吸血功能實在奇妙;灰塵微小,內部結構卻異常精巧。它們都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展示了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人類是物質的一種存在方式,蒼蠅、灰塵也是,為什么不能相提并論呢?
5、為什么說“人的智慧與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階段”?
含義:人是宇宙智慧的創造物,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級形態。這就是說,作者把宇宙智慧分為低級形態與高級形態。宇宙智慧就分化成兩個概念。一個是包括低級形態與高級形態的大概念,一個是單指低級形態的小概念。“人的智慧與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階段”,其中“同一智慧”指“宇宙智慧”,“宇宙的智慧”指低級形態的宇宙智慧,宇宙智慧的高級形態和宇宙智慧的低級形態當然是宇宙智慧的不同階段。
6、為什么說“我的智慧即是宇宙的智慧,我對宇宙的認識即是宇宙對自己的認識,我思維即是宇宙在思維,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歡笑即是宇宙在歡笑”?這一句話能否理解為“我就是天,我就是地,我就是自然,我就是宇宙”?這是否是一種天真、狂妄的心態,是極端的唯心主義?
含義:照作者的說法,人之于宇宙,有如頭腦之于全身,那么“人的智慧就是自然的智慧”就容易理解了。基于這一認識,那就意味著人與宇宙休戚與共,人與宇宙同呼吸、共命運、同歡笑、同痛苦。
五、小結
這是一篇以議論為主的散文。主要談論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作者對觀點的闡釋是層層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類“征服自然”的口號,認為這實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為與大自然相比,人類的智慧實在算不了什么,人類的許多認識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卻是無與倫比的。接下來作者進一步強調人類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賦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類與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實是兄弟關系。因此,我們應該敬畏自然。雖然作者的某些說法不無偏激之處,但對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許不是一件壞事,至少可以使人們對自然存有幾分小心,不敢妄動胡來?茖W的發展使得人們解除了對自然的畏懼,也使人類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對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類,總是為著自己的私利由著自己的性子胡來,最終損害的還是我們人類自己。
六、延伸性閱讀
1、請就“敬畏自然”這一主題擬幾句宣傳標語,向人們發出呼吁:
、诺傅厍蛏献詈笠坏嗡,不是你的眼淚,不是我的眼淚,更希望不是──我們地球母親落下的最后一滴帶著絕望的淚!
、茞圩o今天的自然,自然將呵護我們的明天!
2、現實生活中人們的哪些做法已可以讓大自然母親展開欣慰的笑顏?
《敬畏自然》教案 篇7
學習目標:
1、理清層層推進的論述思路,了解對比和反問的作用。
2、揣摩課文中富有哲理、形象的語言特點并學習運用。
3、了解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道理,增進對自然的認識,樹立環保意識;提高認識自然、愛護自然的理性認識。
學習方法:
自主 合作 探究
學習重點難點:
1、理清層層推進的論述思路,了解對比和反問的作用。
2、揣摩課文中富有哲理、形象的`語言特點。
學習過程:
一、導語提示: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人與自然的關系,更深刻地意識到了“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對于這樣經典的文章,我們只了解了內容還遠遠不夠,這節課我們要對文章的寫作手法及語言藝術做一番探究或品味。
二、再讀課文,圍繞文章的表達方式和論證方法進行探討、交流:(小組黑板展示)
⑴、本文從表達方式看有哪些特點?(圈點具體的句子,在課本上標注出來。)
⑵、本文的主要觀點是什么?作者是怎樣推出的?
三、語言品味,互動探究:(各小組討論、交流,口頭展示)
1.本文語言充滿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賞的語句品味:(可以從句子的表達方法、修辭方法、內容、句式等方面品味。黑板展示)
例:(1)人類并不孤獨,在宇宙中處處是我們的弟兄。(理解:比喻宇宙的一切,包括人類,都是宇宙生命的構成部分,它們與我們是平等的生命!暗苄帧斌w現了宇宙間的一切生命是緊密聯系的,不可分割的。)
(2)我們有什么理由和資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呢?(理解:用了反問句。更有力地強調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是毫無理由、毫無資格的。)
2、學生自讀這些句子,也可以寫在摘抄本子上,再次品味語言之美。
3、你們也想寫出優美的句子嗎?通過以下練習能提升駕馭語言的能力:
(1)、你覺得文中哪些詞語很有特色,將它們抄寫下來并寫成一段話。
(2)、你覺得文中哪些句子很有特色,試仿寫一個例子;
四、延伸拓展作業:
長期以來,人類就宣稱自己是“萬物之靈”,本文的作者卻提出人類“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部分一樣!币虼,我們應該平等的看待其他生命,去敬畏自然,愛護自然。通過本課的學習,你對人與自然的關系有什么更深刻的認識呢? 以“人·自然·生命”為話題,寫一段你的感想。
五、反思:
通過今天的課堂活動,收獲了:
《敬畏自然》教案 篇8
《敬畏自然》課文
人們常常把人與自然對立起來,宣稱要征服自然。這實在是太狂妄自大了,因為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永遠只是一個天真幼稚的孩童,而他卻要作自然的主人!他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樣,有什么資格與自然對立!如果說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類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個小水滴,雖然這個水滴也映照著大海,但畢竟不是大海?墒,人們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稱要用滴水來代替大海。
看著人類這種狂妄的表現,大自然一定會竊私笑——就像母親面對無知的孩子那樣的笑。人類的作品飛上了太空,打開了一個個微觀世界,于是人類沾沾自喜,以為揭開了大自然的秘密?墒牵谧匀豢磥,人類上下翻飛的這片巨大空間,不過是咫尺之間而已,就如同鯤鵬看待斥鴳一般,只是蓬蒿之間罷了。即使從人類自身智慧發展史的角度看,人類也沒有理由過分自傲:人類的知識與其祖先相比誠然有了極大的進步,似乎有嘲笑古人的資本;可是,殊不知對于后人而言我們也是古人,一萬年以后的人們也同樣會嘲笑今天的我們,也許在他們看來,我們的科學觀念完全錯了,我們的航天器在他們眼中不過是個非常簡單的兒童玩具。人類的認識史仿佛是糾錯的歷史,一代一代地糾正著前人的錯誤,于是當我們打開科學史的時候,就會發現科學史只是犯錯誤的歷史。那么,我們有什么理由和資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呢?
人類是大自然的模仿者,但他模仿得很拙劣。他發明了種種工具,挖掘出大自然用億萬年的時間積累下來的寶藏——煤碳、石油、天然氣以及其他各種礦物質,人類為自己取得的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墳墓呢?誰能斷言我們不是在走著一條通向死亡的路呢?
常言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智慧也是同樣,小聰明是狂傲的,而大智慧卻是謙遜的。人類的智慧決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也遠不是最高的智慧,有什么資格傲慢呢?
在宇宙中,一定存在著就本質說遠比我們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因為我們的太陽系只有40多億年的歷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至少已有200億年的歷史了,在那些比我們更古老的星系里,一定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級的生物。這些生物的智慧是我們所無法比擬的。也許,他們看我們,就像我們看螞蟻一般,即使我們中的那些偉大人物,在他們看來也不過爾爾。
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實在是相形見絀。無論是令人厭惡的蒼蠅蚊子,還是美麗可人的鮮花綠草;無論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星空,還是不值一提的灰塵,都是大自然精巧絕倫的藝術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大自然用“死”的物質創造出了這樣豐富多彩的生命,而人類卻不能制造出一個哪怕是最簡單的生物。就目前所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體現,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人體共有一萬億多個細胞,這么多的細胞不僅能夠相互協調,而且每個細胞都有著與眾不同的特殊分工,每個細胞都有其特定的工作,絕對不會混淆,從而使整個人體處于高度有序的狀態。在近百年的時間中,人體細胞盡管替換許多次,但這種秩序并不會改變。最不可思議的恐怕要數我們的大腦了,它使人有喜怒哀樂,還能夠思維,能夠理解、想象。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學原則,在創造每個事物以及我們身體的時候運用了各種美的規律,比如對稱性、協調性等等,使人體、花朵等表現出難以形容的美。用盡人類的全部智慧,恐怕也難以造出這樣的一個人來,讓那一萬億個細胞協調工作,是人類的智慧所不能勝任的。
自然之所以創造出會思維的生物,也許是有深意的。在我看來,宇宙之所以創造智慧生物是“為了”進行自我認識,“為了”欣賞她自己壯麗無比的'美。人是自然發展的高級階段,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級形態,其高級之處僅在于他會思維、能夠進行理解以及有自我意識。人的智慧與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階段。宇宙或者說自然借我的眼睛來觀看她自己,借我的嘴來表達她自己,說出她億萬年來想說而沒有說出的話。從這個角度可以說,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對宇宙的認識即是宇宙對自己的認識,我思維即是宇宙在思維,我痛苦即是自然在痛苦,我歡笑即是宇宙在歡笑。所以,人僅有的一點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賦予的,并不屬于他自己所有,他只不過是宇宙自我認識的工具。因此,人對自然的種種誤解,也許是自然對她自己的誤解吧。
這樣看來,我就只是宇宙機體上的一個部分,一個器官,就如同大腦是我們身體的一個器官一樣,人與宇宙本來就是一體的。宇宙是一個大生命,而我只是這個大生命的一個組成部分。那么,讓我們愛護自然就像愛護我們的身體一樣吧。
誰說宇宙是沒有生命的?宇宙是一個碩大無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運動、那演化的過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體現嗎?如果宇宙沒有生命,怎么會從中開出燦爛的生命之花?這個宇宙到處都隱藏著生命,到處都有生命的萌芽,到處都有沉默的聲音。你難道沒有聽到石頭里也有生命的吶喊嗎?你難道沒有用心靈聽到從那遙遠的星系里傳來的友好問候嗎?
即使那些看起來死氣沉沉的物質,也是宇宙生命的構成部分,也是生命的一種存在形式。那些高級的生命形態正是從這“死”的物質中產生的,換言之,包括我們人類在內的高級生命,只是物質的另一種存在方式。在物質中,有無數的生命在沉睡著,一旦出場的時間到了,它們就會從睡夢中醒來。
因此,人類并不孤獨,在宇宙中處處是我們的弟兄。
因此,我們再也不應該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作只是我們征服的對象,再也不應該把其他生物僅僅看作我們的美味佳肴,而首先應該把它們看作是與我們平等的生命,看作是宇宙智慧的創造物,看作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應該敬畏它們,就像敬畏我們自己一樣。敬畏它們,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敬畏自然》教教學反思
《敬畏自然》是一篇議論性散文,意在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人與自然的關系,明白人類應與自然和諧發展,敬畏自然、愛護自然。但我認為課文內容學生可以很容易的理解,但是議論性的文章如何層層展開,確是非要得到老師的講解不可,因此教學中要突出文體學習,要遵循文體特點設計教學過程。
根據對課文的理解,備課時就把學習的重點放在層層推進的結構上。本文是一篇較嚴謹的議論性的散文,是要提出一個觀點的,觀點是什么,結論如何得出來,是需要讓學生明確的。推論性的文章平時學的比較少,議論性的文章的嚴密是需要認真學習的。如同數學中的論證,一步步的推導出最后的結果,嚴密而無懈可擊,文字如何能做到這一點呢?就讓學生通過本課《敬畏自然》的學習,體會議論性文字如何層層推進,最后得出結論的。
文章是從人類對自然的態度:征服自然談起,首先作者明確他的態度,在課文用“殊不知”這個詞語表明自己反對這種觀點的態度,以下課文從四個方面逐層推進的,首先指出人類智慧在自然面前沒有什么可以驕傲的,這個方面的議論是通過以下內容來完成的:航天事業的發展的空間在整個宇宙中只是很少的一點點;人類的認識是不斷進步的,但是對于后人來說,依然是幼稚得不很;人類對地球的挖掘有可能成為人類自身的陷阱;宇宙空間中可能存在著智慧等,如此說來,人類面對自然實在是沒有什么可以驕傲的。話說到這里,文章水到渠成的談到了自然的智慧是無與倫比的。其次文章接下來進一步強調人類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賦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最后談到大自然中到處都存在著生命,只是生命存在的方式不同而已,人類與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實是兄弟關系。四個方面步步推進,課文最后一段得出了要敬畏自然的結論,文章非常嚴密。
在課文的學習中,就是將層層推進的議論過程作為了學習的重點和難點,耐心細致的引導學生明白議論的過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學習非常投入。
議論性文章的學習一般說來比較枯燥,但是這節課的學習確是讓學生盡心投入到學習中,原因我以為是導入時引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們平時學習數學,熟悉數學的論證過程,一步步引導出最后的結論,如果用文字證明一個觀點,到底該如何進行呢?再有,在本文學習中,我一開始就讓學生注意了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學習,第一段作者沒有開門見山或者用直接點題的方式引入,而是把人類對待自然的錯誤認識擺了出來:人類要征服自然;把要證明的觀點放在了最后:人類要敬畏自然,從征服自然到敬畏自然,作者是如何論述的呢?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文,認真思考。并且板書了以上的主要內容,充分引起學生的注意,帶動學生的思考。
為了更好的學習本文,多讀是非常必要的,在讀中,學生感悟到文字的嚴密性,道理的深刻性,對敬畏自然也有了更多的認識。本文學習的不足就在于沒有讓學生有更多的朗讀時間,以至于有些問題學生的回答不是太令人滿意,看來多讀是學習語文的一大法寶。
《敬畏自然》教案 篇9
學習目標:
1、 課前預習,查字典,疏通字詞,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 了解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道理,增進學生對自然的認識,樹立環保意識。
3、 抓住文章的關鍵句,理解分析課文。
4、 了解文章擬人、反問等修辭的手法,品味文章中的富有哲理的語句。
學習重難點:
重點:
1、 了解人與自然和諧和統一的道理,增進學生對自然的認識,樹立環保意識。
2、 抓住文章的關鍵句,理解分析課文。
難點:
了解文章反問等修辭的手法,品味文章中的富有哲理的語句。
學習設想:
1、 組織學生搞好課前預習,朗讀課文,疏通字詞,搜集有關人與自然方面的資料。
2、 創建一個和平融洽的學習氛圍,倡導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勇于提出自己的見解。
3、 教師準備些必要的課件資料。
課時安排:
兩課時
學習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文。
從學生對“人”和“自然”的認識導入。
二、檢查預習:
1、 字詞疏通情況。
示例: 咫尺 蓬蒿 鯤鵬 幼稚 相形見絀
師生交流
生生交流
2、 劃出文中對你有啟發的語句。
師生交流
三、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思考:
你認為文中的哪些語句能表達作者的觀點。
提示:
最后一段。我們再也不應該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作只是我們征服的對象,再也不應該把其他生物僅僅看作我們的美味佳肴,而首先應該把他們看作是與我們平等的生命,看作是宇宙智慧的創造物,看作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應該敬畏他們,就像敬畏我們自己一樣。敬畏他們,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四、探究,思考:
(一)認識人類:
1、 在人類的發展史上,我們取得了哪些驕傲的成績。試舉例說明:
討論:
。ㄌ崾荆核拇蟀l明 人類登月 計算機的普及等)
課件展示:
總結:
2、 對人類取得的這些成績,你的態度如何呢?作者對人類取得這些成績,態度如何呢?
學生自由探討,交流。
教師總結:
(二)認識自然:
聯系課文,結合自己的實際,具體談談你對自然的認識。
課件展示:
。ㄈ┤祟惡妥匀坏年P系:
人類和自然的關系如何?在本文中,作者得出一個什么結論?
學生思考,交流。
課件展示:
教師歸納:人類是大自然機體的一部分,人類應該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和諧統一,共同發展。
五、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到,自然是偉大的,它有著深邃,高超的智慧;我們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們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過程中,應敬畏自然,愛護自然,和諧發展,共同繁榮。
《敬畏自然》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識記、理解、積累本課生字詞,并練習在語境中使用。
2、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揣摩品位本文富有哲理性語句的深刻含義以及表達效果。
3、了解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道理,樹立環保意識,思考人類保護自然的正確做法。
教學重點:
品味富有意蘊的哲理性語言,揣摩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語句的深刻含義。
教學難點:
辨證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培養科學理性精神,樹立環保意識。
教學方法:誦讀法、討論法、點撥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觀看柴靜的《穹頂之下》短片一分鐘,導入:看完視頻,老師發現同學們的臉色由上課時的歡喜變得凝重了,大家一定有話要說吧。誰來說說看完視頻的感受。
生看后談感受(找兩個學生),師給以評價:
老師對大家說的話非常贊同。自然,一直是我們人類的母親,我們一直在她的懷抱里繁衍生長。可是,不知什么時候,無知而貪婪的人類讓這位母親變得傷痕累累。面對這種情況,社會學家嚴春友老師告訴我們,人類面對自然正確的態度應該是:敬畏自然。讀,帶著尊敬和畏懼,再讀。
二、我們這節課的學習內容分為四個板塊,老師給大家讀一下。
第一板塊:積累字詞,夯基礎
第二板塊:把握全篇,明觀點
第三板塊:品味語言,賞美句
第四板塊:感悟情懷,思自己
三、進入第一板塊的學習
檢查學生習情況,請一位同學到臺前展示自己的預習作業,獎勵他領讀。有不懂的詞語鼓勵學生質疑,在詞語讀音、寫法、意思等方面有特殊發現的.同學可對其他同學進行友情提示(比如不自量力的感情色彩,咫尺的讀音,狼藉的部首)。在四字詞語中讓學生選一個,創設情境說一段話,再選兩個說一段話。
教師明確:詞語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積累詞語首先要能正確的書寫它們的音、形、義,但是最重要的就是在合適的語境中使用它們。
過渡語:掃除了字詞障礙,讓我們深入文本。
第二板塊:把握全篇,明觀點
1、初讀,用你喜歡的方式讀這篇議論性散文,明確:作者在文中反對什么觀點,又提出了什么觀點。
2、再讀,快速瀏覽課文,從文中篩選信息。用“人類啊,因為 ____,所以,你應該敬畏自然!钡木涫秸f一句話。
例如:人類啊,因為“你只是大自然肌體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樣”,所以,你應該敬畏自然。
。ù谁h節意在鍛煉學生提煉觀點,比在段落中找出來直接朗讀難度低,有感情)
過渡語:明確了作者的觀點,讓我們來欣賞的語言。
第三板塊:品味語言,賞美句
1、 朗讀: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變成陳述句讀、變成感嘆句讀、用憤怒的語氣讀、用驚恐的語氣讀、創讀:誰能斷言那些被砍倒的大樹不是人類為自己準備的棺木呢?
2、 那么,我們有什么理由和資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呢?(語重心長的語氣)
3、女(無限深情地): 誰說宇宙是沒有生命的?
男(熱烈激昂地):宇宙是一個碩大無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運動、那演化的過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體現嗎?
女:如果宇宙沒有生命,怎么會從中開出燦爛的生命之花?
男:你難道沒有聽到石頭里也有生命的吶喊嗎?
合:你難道沒有用心靈聽到從那遙遠的星系里傳來的友好問候嗎?
教師明確:這些句子屬于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既然有這么好的效果,請同學們自創一個質問人類的反問句:人類啊,難道…學生回答后,教師自創:人類啊,難道你沒有聽見這個班的孩子發自肺腑的吶喊嗎?同學們啊,既然反問句效果這么好,難道你們不該在寫作時用上一些嗎?
課文中除了這些發人深省的反問句,還有好多句子富有哲理、耐人尋味,請大家找出來賞析一下。提示:可從煉字、詞語運用、修辭、寫作手法、蘊含哲理等角度
4、 學生自由賞析,預設:會從比喻、擬人、對比角度賞。此環節給學生合作交流的時間。
過渡語:這些富有哲理的語言無不包含著作者的情懷,下面讓我們精讀最后一段,進一步感悟作者酒一樣濃烈的情懷。
第四板塊:感悟情懷,思自己
朗讀:(師)因此
。校┪覀冊僖膊粦摪延钪娴钠渌糠挚醋髦皇俏覀冋鞣膶ο
(女)再也不應該把其他生物僅僅看作我們的美味佳肴
。 男)而首先應該把它們看作是與我們平等的生命
。ㄅ┛醋魇怯钪嬷腔鄣膭撛煳
。校┛醋魇怯钪嬷赖恼故菊
。◣煟┦紫葢摼次匪鼈儯拖窬次肺覀冏约阂粯
。ê希┚次匪鼈,就是敬畏宇宙
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朗讀要求:紅體字部分讀重音,最后一句讀兩遍,第二遍要比第一遍高昂。
提問:1、作者認為怎樣做是敬畏自然?
板書:尊重生命 保護資源 愛護環境 和諧共處
過渡語:我們作為人類的一員,作為社會的一分子,當然也應該敬畏自然,下面我們再次朗讀最后一句話。
2、 再次朗讀,要求把手放在胸口,用自己叮囑自己的語氣讀:
“敬畏生命,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3、說得響亮不如做的漂亮。對于普通人來說,怎樣做算是敬畏自然?請用“敬畏自然,就是——,因為明天,它可能還我們——”的句式說話,例如:敬畏自然,就是愛護一株幼苗,因為明天,它可能還我們一片春光。
結束語: 孩子們,主席提出:寧要青山綠水,不要金山銀山,這句話,道出了我們每個人的愿望。學習了這篇課文以后,老師希望大家在生活點滴中踐行剛才的諾言,用我們共同的努力留住頭頂的這片藍天,讓自然母親重綻笑顏。
作業:1、從積累的詞語中,選擇3到5個,創設情境,寫一段話。
2、以班委會名義寫一篇倡議書,呼吁人們從身邊小事做起,愛護環境。
《敬畏自然》教案 篇11
【教材說明】
出自人教版新課標教材《語文》八年級(下)第三單元。本單元圍繞人與自然環境的主題,共有五篇課文,依次是《敬畏自然》《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旅鼠之謎》《大雁歸來》《喂──出來》,其中《敬畏自然》和《喂──出來》是講讀課文。本單元閱讀教學的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培養科學理性精神,樹立人文關懷意識,了解科學文藝作品的特點等。
《敬畏自然》選自散文《大自然的智慧》中的一個章節,該文發表在1998年的《散文》雜志上,入選1998年中國散文排行榜。作者嚴春友的知識背景是獲歷史學學士、哲學博士學位,現在北京某高校工作。
我們知道,人類對自然的情感,有古老的原始敬畏,也有當下情境里的科學、理性的敬畏。這篇散文具有現代情懷,試圖從觀念上影響現代人對自然的態度。作者的這種思想是在當代人類思潮的影響下獲得的。1973年《瀕危物種法》出現,大自然開始進入天賦權利的范疇。人類在擺脫了民族主義、種族主義和性別歧視主義的枷鎖后,開始向“物種歧視主義”和“人類沙文主義”等宣戰。美國人羅德里克?納什是一位資深的思想史學者,他寫的《大自然的權利》表述了兩種生態觀──人類中心主義和生物中心主義,并對此進行了深入的討論。199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關于未來人類的教育理想中,號召我們要尊重生命,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尊重動物,尊重自然等。
【學情預估】
這是一篇散發著理性光輝的散文,議論較盛,涉筆宏大,文句流暢,能引導學生對天地自然產生玄思。這是這個文本的特點,也是8年級學生學習這個文本所要面臨的挑戰。
8年級的學生,主要還處在形象思維階段,他們喜歡生動可感的文章。所以,如何把這篇議論性很強兼有學理性的文章,轉化為豐富可感的可以接受的精美文句、思想,就是教師所要致力追求的。
8年級的學生,還不具備立論、論證等基礎知識,所以學習這篇散文,只能給以科學思維情感上關照,使其獲得一定的現代意識。
學生對“與天斗”“與自然斗”“人定勝天”的歷史不甚熟悉。學生還沒有進行過宇宙宏觀的思考,對于大自然是有智慧的這個論斷,比較難以接受。
【知識儲備】
這是一篇議論性很強的散文,應該說,散文的標題就是一個命題──我們應該敬畏自然。那么,從古到今人們對待自然的態度如何,人們是如何看待這個話題的,這些資料性的工作,作為課堂設計環節之一,應先行布置、著手搜集起來。
這些相關論述,將是理解這篇散文的重要的認識基礎和思想基礎。
課文作者提出人類“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與人類平等的生命。這可以找到很多與之一致的論述:
孔子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強調“畏天命”的必要。
墨子重視人的“強力而為”,但又提出“天志”作為衡量一切的標準。
老子指出“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提出人應當順從自然。
子思、孟子主張天人合一之說,認為人只要擴充“誠”的德性,就“可以贊天地之化育”,“與天地參矣”。
莊子則主張“無以人滅天”,“牛馬四足,是謂天;落(絡)馬首,穿牛鼻,是謂人”,以為一切人為都是對自然的損害。
與該命題相對,也有一個命題──人是“萬物之靈”。人要“征服自然”,“人定勝天”。基督教稱上帝為造物主,創造了這個世界上的一切。
中國古代的“天人合一”說則是折衷的,或許也是更科學的。
“天人合一”強調“天道”和“人道”、“自然”、“人為”的相通和統一。這個觀點最早由戰國時子思、孟子提出。莊子認為“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西漢董仲舒強調天與人以類相符,宋以后思想家從“理”“性”“命”等方面來論證天人合一的關系。明清之際的.王夫之說“惟其理本一原,故人心即天”,強調“相天”“造命”,“以人道率天道”。
【內容梳理】
本文談人與自然的關系。作者認為,人類應該從根本上轉變理念,再也不要宣稱什么“征服自然”,應該敬畏自然,愛護自然。宇宙至少已有200億年歷史,“人類永遠只是一個天真幼稚的孩童”,人類“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自然有無窮的智慧,“人類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個小水滴”。
作者著重比較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人類是渺小的。高科技,航天事業,在大宇宙中還是非常狹小的探索。我們的認識還幼稚得很。礦坑也可能成為人類自掘的陷阱!霸谟钪嬷校欢ù嬖谥h比我們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
大自然的智慧則是無與倫比的。大自然創造了宇宙的一切,一切都精巧絕倫,令人不能不贊嘆大自然智慧的深邃、高超;大自然創造了豐富多彩的生命,人類更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能運用美的規律創造宇宙的一切。
作者進一步闡述人類智慧與大自然智慧的關系。一、人類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賦予的,人類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自我認識的工具。二、人類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級形態,人類智慧與宇宙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階段。既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與自然是一體,理所當然,人類應該愛護自然。
文章做出的結論是,人類理應敬畏自然。
【精點研讀】
一般來說,人們認為小說是虛構的,散文是真實的。這篇散文談論的是一個“真”話題,但使用的是文學性的語句。文學性的語句有一個重要的特征,就是形象化和不確定性。這對于表達人類還沒有形成科學定論的宇宙宏觀認識,是非常有用的。老子在他的著作里,也用了大量文學化的語句來談人和天地之間的關系,所以他沒有陷入“真”的泥淖。
關于這篇散文的學習,我們還是在其文學性語句的召喚下,展開豐富的想象,獲得一定的科學認識,而不要指望得到什么準確的科學知識。可以精點研讀這些問題:
“敬畏自然”的含義是什么?“敬畏自然”是不是消極無為的口號?
“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究竟存在不存在?這個“智慧”,這個“生命”是從什么意義上說的?
為什么說連蒼蠅蚊子乃至灰塵都是大自然精巧絕倫的藝術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為什么說“人的智慧與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階段”?
為什么說“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對宇宙的認識即是宇宙對自己的認識,我思維即是宇宙在思維,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歡笑即是宇宙在歡笑”?
“這個宇宙到處都隱藏著生命,到處都有生命的萌芽,到處都有沉默的聲音”,這些話是什么意思?
學習這篇散文,最好是抓住這些具體的文學化的語句來朗讀,來揣摩,來生發,而防止進入空對空的玄想和談論、乃至爭辯中。
【問題探究】
學生可能的問題:為什么說“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作者的關鍵句是:“我們再也不應該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們征服的對象,再也不應該把其他生物僅僅看做我們的美味佳肴,而首先應該把它們看做是與我們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創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應該敬畏它們,就像敬畏我們自己一樣。敬畏它們,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教師:請同學把下面的語言加以形象化的理解,并領會它的含義。
1.人類為自己取得的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
2.宇宙之所以創造智慧生物是為了進行自我認識,為了欣賞她自己壯麗無比的美。
3.人類并不孤獨,在宇宙中處處是我們的弟兄。
答案:1.陷阱,就是墳墓。這句話的意思是,人類開采煤炭、石油、天然氣以及其他各種礦物,留下了無數礦坑,也就破壞了地貌和地層結構,很可能釀成嚴重后果,危及人類自身。2.這句話認可人是宇宙中最聰明的,宇宙創造了人類這種智慧生物,人類就責無旁貸地來認識宇宙本身。3.這句話認可宇宙生命的可能存在,宇宙意識的可能存在。
【創意點撥】
1.可以從當前禽流感的傳播,候鳥的遷移等來介入文題,展開學習。
2.嘗試用辯論的形式,分正反兩方:讓兩組同學持作者的觀點,讓另兩組同學持反對意見,雙方展開辯駁,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領會作者的論證套路。作者運用了層層推進、水到渠成的論述方法,從否定“征服自然”的口號開頭,最后得出了“敬畏自然”的結論。
3.研究“比較”手法。在熟讀、理解全文的基礎上,請一個同學代表人類的智慧,一個同學代表大自然的智慧,雙方進行對話。注意,作者在文中比較了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指出人類的智慧是大自然所賦予的,人類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這是一層。之后,作者從論智慧到論生命,又進一層。論證上是層層推進的。
4.進行文本比較,以抓住本文的文體特征。我們知道,本文屬于議論性散文。議論性的散文不同于抒情性散文,也不同于一般議論文,它有一個顯著的特色就是富有文學色彩,講究形象的語言、文學化的語言,有濃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讓學生找出可資參照的另兩個文本(議論文、抒情散文)來,進行橫向比較,加以區分學習。
《敬畏自然》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ㄒ唬┲R與能力: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觀點。
2、研究本文中反問句,理解其語氣強烈的作用。
。ǘ┻^程與方法:
1、通過誦讀,學習作者語言。
2、努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
3、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能力。
。ㄈ┣楦、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本文,讓學生轉變過去人們一致認為的征服自然的觀念,
應該敬畏自然,愛護自然。
教學重點:
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觀點。
教學難點
鍛煉學生思維能力。
教學方法
速讀、自主、合作、教師講解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預習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
展示有關大自然的優美圖片,無論是春花、夏雨,還是秋雨、冬雪,都是美好的,但是,人類的行為卻使大自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展示大自然受到破壞的圖片)面對美麗而又正遭破壞的大自然,有一個作家清醒地告訴我們:人類應該:敬畏自然!
二、新授課
(一)檢查預習,掌握下列詞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鯤(kun)鵬斥安鳥(yan)蓬蒿(hao)咫尺(zhi)
狼藉(ji)相形見絀(chu)美味佳肴(yao)
2、解釋下列詞語。
蓬蒿:飛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咫尺:比喻距離很近。
狼藉:亂七八糟,雜亂不堪。
吶喊:大聲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對自己估計太高。
相形見絀:互相比較之下,就顯出一方的不足之處。
精巧:精細巧妙。
佳肴:精美的菜肴。
不過爾爾:不過這樣。
(二)課文相關知識的理解
1、了解作者及課文背景知識
2、理解題目及文體
敬:敬重,是各種推崇之心的涵蓋,這個詞還包含一種深深的愛護、珍惜和依戀之情;畏:畏懼之意,作者鮮明地表達了這種“畏懼”是由于“敬”---“愛”—“惜”到了極點之后的“怕失去”、“怕破壞”、“怕改變”。這是從美好的濃情中析出的“畏懼”,這包含了作者對自然力量與神秘的崇拜之情,反映一種重新思索人與自然關系的謹慎謙虛的態度。
本文是一篇議論性散文。議論性的散文不同于抒情性、敘事性散文,也不同于一般議論文。這種文體主要使用議論這種表達方式,有論點(作者對所議論的問題所持的見解和主張),有論據(用來證明論點的事實和道理),有論證(用論據證明論點的
過程)。議論性的散文有一個顯著的特色就是富有文文學色彩,講究形象的語言、文學的語言,有濃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
。ㄈ╅喿x課文、整體感知
1、本文寫了什么內容?飽含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本文談論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人不要宣稱什么“征服自然”,應該“敬畏自然”“愛護自然”,表達一種憂患意識和情感。
2、找出文中表達作者觀點的關鍵語句。
明確:最后一自然段。(學生齊讀這一自然段)
3、梳理文章結構
第一部分:(1)否定人能征服自然的口號。
第二部分:(2—10)比較人類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
第一層:(2—4)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相比不過爾爾。
第二層:(5—7)人類智慧與大自然智慧的關系。
第三層:(8—10)宇宙有生命,人類處處有弟兄。
第三部分:(11)人類應當敬畏自然。
(四)掌握課文內容
作者闡述了哪些敬畏自然的理由?
1、在大自然面前人類的智慧并不值得驕傲。
a在大宇宙中間,航天科技非常狹小。
b人類的認識史,人類認識幼稚得很。
c大自然寶藏,礦坑挖掘是自掘陷阱。
d宇宙中的高智慧生物,人類大人物不過爾爾。
2、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實在是相形見絀。
a大自然創造了一切人僅有智慧是大自然賦予的
b大自然創造了人類有感情會思維的大腦
c大自然使人體眾多細胞分工合理并且相互協調
d大自然創造了人體難以形容的美
3、宇宙是一個碩大無比的,永恒的生命
人類與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實是兄弟關系
表明觀點,得出結論: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
4、作者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
明確:因為人們常常把人與自然對立,宣稱要征服自然。這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極端往往違背自然規律,破壞自然,導致自然界的懲罰。只有認識自然的偉大,愛護自然,人類才能求得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5、為什么說“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明確:之所以說“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是因為人類與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創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組成部分,盡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態有高低之別,但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兄弟,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們自己。再則,敬畏自然,就是愛護自然,愛護人類生存的家園,就是愛護我們自己。
6、“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存在不存在?“智慧”和“生命”是從什么意義上說的?
明確:擬人手法。把宇宙比擬為人,將宇宙的一切,都設想成為造物主的創造,那么這種創造的智慧真是太神奇了。宇宙智慧與人類智慧——相對的兩個概念,具有可比性。有生動、形象、親切的效果。
三、課堂小結
學習本文要認識“征服自然”不合理的一面,作者就是以科學理性精神比較人與自然,分析人與自然的關系,得出敬畏自然的結論,以利人類長遠發展。
四、作業布置
1、抄寫、積累“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
2、熟悉、思考課后練習題
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境、復習舊課
聽寫詞語:蓬蒿咫尺狼藉吶喊自不量力
相形見絀精巧絕倫美味佳肴
二、新授課
(一)品味語言,體會句中哲理
1、人類為自己取得的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
討論明確:掉入陷阱,就有危機。人類開采各種礦物留下了無數礦坑,也就破壞了地貌和地層結構,很可能釀成嚴重后果,危及人類自身。
2、宇宙之所以創造智慧生物是為了進行自我認識,為了欣賞她自己壯麗無比的美。
討論明確:擬人,說宇宙創造了人類是有目的的創造,這等于宇宙長出了大腦,有了自我認識的工具,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即是宇宙對自己的認識。
3、人類并不孤獨,在宇宙中處處是我們的弟兄。
討論明確:宇宙的一切,包括人類,都是宇宙生命的構成部分,人類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種種存在形式,所以它們與我們是平等的生命,是我們的弟兄。
。ǘw會、理解文章寫作特點
學習文中多次運用反問句,體會其作用
反問是一種用疑問句式來表達確定意思的修辭方法,用否定句來反問,表達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來反問,表達的是否定的意思。反問的作用是加強語氣,加重語言的力量,激發讀者的感情,給讀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誰說宇宙是沒有生命的?”這比用一般判斷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語氣更強烈,意思更肯定。試從課文中找出幾個反問句,并把它們變換成一般陳述句,然后比較一下,這兩種句式的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如:①我們有什么理由和資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呢?
改為:我們沒有理由和資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
反問句的作用:加強語氣,加重語言的力量,激發讀者思考,給讀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②然而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
改為:誰也不能斷言那些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
反問句的作用:反問語氣更強烈,更發人深省。
、勰怯篮愕倪\動,那演化的過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體現嗎?
改為:那永恒的運動,那演化的過程正是她生命力的體現。
反問句的作用:反問句更能激發讀者的思考,語氣也更強烈。
④難道你沒有聽到石頭里也有生命的吶喊嗎?
改為:你應當聽到石頭里也有生命的吶喊。
反問句的作用:語氣更強烈,且有催人深思的效果。
(三)擴展練習
請就“敬畏自然”這一主題擬幾句宣傳標語,向人們發出呼吁。
如:1.地球不是我們從父母那里繼承的,是從子孫那里借來的。
2.我們愛護今天的自然,自然呵護我們的明天。
3.地球是萬物之母,無論什么降臨在地球身上,也將同樣降臨于地球的孩子的'身上,我們應該知道地球不屬于人類,而是人類屬于地球。
4.但愿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不是你的眼淚,不是我的眼淚,更希望不是地球母親落下的最后一滴帶著絕望的淚!
四、課文小結
這是一篇以議論為主的散文。主要談論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作者運用了層層推進、水到渠成的論述方法:首先否定了人類“征服自然”的口號,認為這實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為與大自然相比,人類的智慧實在算不了什么;接著,比較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作者進一步強調人類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賦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進而,從論智慧到論生命,人類與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實是兄弟關系。因此得出結論:我們應該敬畏自然。全文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展開,由引論到本論,層層推進,水到渠成。本文的語言也極有特色,富有文學色彩,有濃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灑脫峻麗,讀來爽心悅目。
作者立意高遠,眼界開闊,能從長遠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但是也有一些說法還可以商榷。
板書設計
敬畏自然
嚴春友
高科技——航天事業——相比大宇宙,空間十分狹小
人類的智慧認識——一部不斷糾錯的歷史
礦坑——可能成這人類自掘的陷阱
宇宙——存在比我們智慧高得多的生物
人類智慧是大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自我認識的工具
大自然的智慧人類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級形態,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階段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人
兄弟關系——敬畏自然——保護、愛護自然
自然中其它事物
教學反饋
學生不太容易讀懂課文,對理清課文思路有困難,不理解議論文層層推進的寫法。對文章中部分語句的分析、品味有很大困難。
《敬畏自然》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 了解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道理,增進學生對自然的認識,樹立環保意識。
2 抓住文章的重點、關鍵句,理解分析課文,鍛煉學生思維能力。
設計說明:
本文是對大自然、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和自然關系的重新認識與思考。作者對長期支配人們的一些觀念進行質疑,并提出了“敬畏自然”的命題,強調“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在有濃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的語言載體上作了論述,極富意韻和文學色彩。本設計旨在把抽象的理論具像化,結合現實生活來理解文本。以此來體會作者深邃的憂患意識,提高認識自然、愛護自然的理性認識。
[教學設計]
課前準備:
學生:
、兕A習文章,自學字詞,弄清文意。
、诓樵、搜集、整理有關自然界與人類關系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教師:
①準備與自然、與保護自然相關的圖文資料。
、跍蕚溆嘘P愛護自然的名言、故事、資料等。
一、導入新課:大自然是人類之母,人類一直享受著大自然的恩澤。高天流云,大漠孤煙,青山綠水,春華秋實。然而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發展,人類已漸漸遠離了自然,地球上出現了越來越嚴重的生態問題。人類曾宣稱要征服自然,而人類遭受自然懲罰的現象也屢見不鮮,人與自然究竟是什么關系?為什么在自然母親面前我們應當有敬畏之心?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上完本課后,我們也許會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愛護大自然的責任。
二、欣賞大自然的.無窮魅力,談談觀后對大自然的感受。
三、整體感知:反復閱讀文章,找出文中表達作者觀點的關鍵語句。歸納:最后一段。
四、問題研究:
1、思考:作者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
歸納:這是針對人與自然對立的觀念提出的。人往往提出要征服自然,雖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極端往往違背自然規律,破壞自然,招致自然界的懲罰。只有認識自然的偉大,愛護自然,人類才能求得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當學生提及人類受到大自然的報復的話題時,可帶出:人類有哪些做法違背自然規律,破壞自然?大自然給人類帶來了哪些懲罰?請舉例說明。
2、為什么說“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歸納:因為人類與自然本來就是一體的,雖存在形式不同,卻相互平等。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愛護自然,就是愛護人類生存的家園,愛護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