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初中語文教案 > 八年級語文教案 > 初二語文教案集錦(精選12篇)

初二語文教案集錦

發布時間:2023-10-14

初二語文教案集錦(精選12篇)

初二語文教案集錦 篇1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意;篩選主要信息,整體把握文意;劃分段落層次,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局部說明順序,學習作者說明的技巧。

  一、導語設計

  第三單元我們學習了五篇說明文,它們都屬于事物說明文。這個單元我們開始學習說明文的另一種類型,即事理說明文。今天我們學習《大自然的語言》。

  語言,“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列寧語)。我們人類通過語言輸出信息,獲取信息,服務于學習、工作、生活,人類社會才得以生存和發展。同時,人類在生產、生活中不能沒有一個信息來源“大自然的語言”。大自然也有“語言”嗎?它告訴我們人類什么?有什么意義?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介紹“大自然的語言”的說明文《大自然的語言》。

  多媒體顯示春、夏、秋、冬四幅美麗的圖畫。

  春柳的飄逸,夏荷的裊娜,秋楓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詩如畫,各具風韻,這就是物候現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物候學知識的文章——《大自然的語言》。作者是我國著名的科學家竺可楨先生。(板書文題、作者)

  二、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多媒體顯示一年四季從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風景。聲屏顯示課文朗讀。學生聽讀,初步感知文意。

  2.教師提示需要積累的詞語。

  多媒體顯示:

  (1)辨別字形,讀準字音。

  衰草連天(shuāi)/蓑衣(suō)連翹(qiáo)/阻撓(náo)緯度(wěi)/忌諱(huì)

  銷聲匿跡(xiāo)/悄然無聲(qiǎo)候鳥(hòu)/諸侯(hóu)難測(cè)/側面(cè)

  (2)掌握下列詞語,并用詞造句。

  銷聲匿跡:原指不公開講話,不公開露面,這里指昆蟲都無聲無息,無影無蹤了。

  衰草連天:遍地是衰草。

  風雪載途:風雪滿路。

  周而復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環。

  草長鶯飛:綠草茂盛,鶯兒啼飛,指春天的美好景象。

  3.學生讀課文兩遍,然后根據要求,快速準確地篩選信息,整體把握文意。

  多媒體顯示閱讀要求如下: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學?

  (2)物候觀測對農業有什么重要意義?

  (3)決定物侯現象來臨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侯學有什么意義?

  學生分頭篩選信息,然后用課文中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話概括。請最先完成的同學舉手示意,教師為學生計時。歷時最短的十位同學決出之后,教師按照先后次序要求學生展示閱讀成果,最后選出歷時最短,成果最好的同學,授予他“閱讀小標兵”的稱號。

  學生明確:

  (1)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古代勞動人民稱之為物候;利用物候來研究農業生產的科學,叫物候學。

  (2)物候反映氣候條件對生物的影響,比較簡便,容易掌握,可以廣泛應用在農業生產上。

  (3)緯度、經度、高下的差異和古今的差異。

  (4)預報農時,安排播種日期;安排農作物區劃,確定造林和采集種子的日期;引種植物到氣候條件相同的地區;避免或減輕害蟲的侵害;便利山區的農業發展。

  學生閱讀有困難的大概是第(4)題。教師可提示學生注意一些標志性詞語,如“首先是為了……”“此外還有……”“對于………”“還可以……”“也可以……”“為了……”。這些標志性詞語對信息的篩選、概括很有參考價值。

  三、劃分段落層次,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

  1.選兩位同學劃分段落層次,理清全文思路,并板示,其余同學評價。

  明確: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學。

  第二部分(4~5段)說明物候觀測對農業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說明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說明研究物候學的意義。

  2、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

  選兩位同學用自己的話概括介紹本文的說明順序。

  如有不同見解,其余同學可自由質疑或說出自己的理解。

  明確:文章首先介紹物候學研究的對象,然后以具體事例說明物候學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接著談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最后說明物候學對于農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作總結發言:通常采用的說明順序有三種,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邏輯順序也就是事理順序,如由一般到特殊,由主要到次要,由現象到本質、由簡單到復雜。文章四部分內容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第一部分引出說明對象,第二部分對此作具體闡釋,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進一步深入,又是第四部分說明的基礎。全文采用邏輯順序,條理分明,介紹的物候學知識通俗易懂,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精讀課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說明順序

  1.學生齊讀6~10段

  2.提問: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能否調整(或互換)?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

  學生思考,同桌之間交流。

  明確:不能調整。這四個因素是按照影響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緯度影響最大,經度次之,高下差異又次之,古今差異最次。另外,緯度和經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個因素是同一個地點的高下差異,這三者都是空間因素,最后一個則是時間因素,從空間方面到時間方面又是一種排列順序。對四個因素的解說由一個設問句引出,接下來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連接詞,使這一部分層次井然,條理清晰,易于接受。

  五、布置作業

  1.收集幾則農諺,說說它們包含的物候知識。

  2.閱讀下文,回答文后的問題。(教師以文字資料的形式提供給學生閱讀)

初二語文教案集錦 篇2

  學習目標:

  了解太空生活的有關情況,積累相關太空知識。

  能夠理解課文中提到的太空知識,并能適當拓展,增強知識面

  學習本文采用“總-分-總”的結構,條理清晰,層次井然

  學習太空探索者的探索、犧牲精神,以及藐視困難、以苦為樂的樂觀精神

  重點:理解課文中提到的太空知識以及本文采用的“總-分-總”的結構

  難點:學習太空探索者的探索、犧牲精神,以及藐視困難、以苦為樂的樂觀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中國首位宇航員楊利偉帶著中國人的千年企盼,實現21小時的神奇之旅,圓了中國人的飛天夢。今年10月12日,費俊龍、聶海勝又駕駛神舟六號飛上太空多人多天的航天飛行,中國穩穩當當地坐到了國際載人航天俱樂部的第三把交椅上。

  那么大家想知道這些宇航員們乘坐飛船在太空中遨游時是怎樣生活的嗎?今天讓我們與美國宇航員杰瑞?利寧杰共同體驗《在太空中理家》。

  二、教學步驟

  1、析題

  首先讓我們來分析一下本文的標題,大家知道“理家”主要指的是什么嗎?

  衣食住行,在太空中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活動

  考慮:本文中的“理家”指的是那些事情?

  2、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跑步長高穿衣洗漱睡覺

  3、這些看似很平常的事情,在太空中做這些事情與在地球上有哪些不同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然后小組合作,每組選擇其中一個方面,然后交流討論。(生朗讀課文并討論)

  1)跑步:跑步時必須“穿上鎧甲”,開始訓練時“肩上像坐著什么人”,腳底“針扎”似的痛苦,肩膀、臀部的疼痛與摩擦發熱不斷加重。

  2)長高:既沒有什么力量將我往下拽,也沒有什么來壓迫我的脊椎,所以在太空中長高了。

  3)穿衣:沒有配套,顏色難看,質量低劣,數量不多,一套衣服得穿兩星期。

  4)沐浴:設備缺乏,缺水。洗澡、洗發、刷牙、刮胡子都極為不易,浪費時間

初二語文教案集錦 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新聞的相關知識,了解這兩則新聞的有關歷史背景。

  2.培養速讀課文,迅速篩選主要信息的能力。

  3.把握課文中的人物、事件,認識中國革命勝利來之不易,從中獲得有益啟示。

  重點

  1通過分析兩則新聞,把握住新聞要素,結構和特點。

  2培養閱讀寫作消息的能力。難點培養閱讀寫作消息的能力教學準備報紙教學方法講讀法教學程序教學補充第一課時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一)講解關于新聞的一般知識

  (1)新聞又稱消息,通常分為動態新聞綜合新聞典型新聞和新聞述評四類,其中動態新聞是報紙廣播最常用的一種,它報道的是國內外最新發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氣象新成就。

  (2)新聞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

  (3)新聞的結構五部分: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其中標題導語主體是必有的背景結語可有可無。

  (4)新聞的表達方式:主要是敘述有時兼有議論描寫(5)新聞的特點真實性及時性準確性

  (二)分析課文學習閱讀消息

  1介紹背景1949年,淮海遼沈平津三大戰役結束,人民解放軍在全國取得勝利已成定局,但國民黨反動政府依然負隅頑抗,對長江防線經過三個半月苦心經營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絕簽定和平協定。4月21日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人民解放軍于凌晨發起渡江戰役,徹底摧毀國民黨的長江防線。

  2分析電頭:交代了通訊社的名稱發電的時間地點表明材料真實報道及時

  3自讀課文,找出本篇新聞的六要素

  4學生討論分析新聞結構本文可分兩部分:

  導語(1、2)總述渡江情況。從作戰兵力、戰線長度、戰況三個方面總領全文。主體(3-17)具體細致的報道了三路大軍渡江作戰的情況。根據中西東三路軍的情況化分層次,并填表中路軍西路軍東路軍時間地點兵力渡過兵力討論下列問題(1)找出文中議論的句子并說說其作用從敵我兩方面分析敵軍紛紛潰退,毫無斗志的原因,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定和平協定的反動本質,贊頌了我軍英勇善戰,所向披靡的英雄氣概。

  (2)為什么按中西東路軍的順序敘述中路軍渡江作戰在前,所以先寫,中西路軍所與敵情相似,抵抗較小,東路軍所遇抵抗較為頑強,所以中西路軍放在一起寫,東路軍后寫。(3)分析詳略中路軍首先發起渡江戰役,比較重要,為什么反而寫的更簡略呢?渡江戰役開始后,新華社在此之前已經關于中路軍的介紹為什么詳寫東路軍東路軍戰斗最激烈,敵人又將其防線修筑的最鞏固,只有把著一路的作戰情況說清楚,才能表現我軍英勇善戰的氣勢(4)討論主體的幾個層次是怎樣銜接的

  (三)課堂總結課文通過敘述了三路大軍渡江戰役的偉大勝利,贊揚了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善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斗志。

初二語文教案集錦 篇4

  一、教學目標

  1、把握人物描寫(肖像描寫、神態描寫等)和環境描寫,體會人物的性格與精神品質。

  2、把握記敘文的四大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

  3、感受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感和民族自尊心,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二、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重點:梳理課文四個回合的問答;

  難點:分析“我”的性格和精神品質;分析大胡子教授的形象。

  三、說明

  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章,生動地描寫了一名中國留法學生和法國教授之間精彩激烈的對話。我想通過引導學生從學習文章的表現手法入手,讓學生從“我”這個機智敏捷、不卑不亢的中國記者身上感受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四、教學課時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多媒體展示嫦娥一號“奔月”圖片(或者視頻播放),并作簡單介紹;這是中國的驕傲,這是中國人民的驕傲。航天事業的發達體現了國家的'強盛,揚國威,振國力。

  2、請學生發表評論,作為一個普通的中學生,應該如何維護祖國的尊嚴?

  (二)感知課文

  1、疏通文章字詞。(預習時解決)

  2、默讀課文,思考問題:

  1文章中是誰要向中國人脫帽致敬?

  人物:人物:教授、我、其他國家的留學生

  致敬者:教授

  2什么時間、什么地點、為什么要致敬?

  時間:那年的十二月

  地點:巴黎十二大學的一堂對話課

  事件:我和教授展開了一場精彩的對話。

  3、分角色朗讀課文,分析對話過程。

  1 教師帶讀并分析第一回合:關于中國人如何工作的回答

  (人物描寫)

  教授:1、作為記者,在中國如何工作?

  2、作為中國的首長,如何工作?

  動作描寫:“彎起一根食指頂了頂他的無邊眼鏡。

初二語文教案集錦 篇5

  課前預習:

  1、將課文至少誦讀三遍,抄寫一遍。

  2、搜集資料:了解孔子、孟子及其儒家學說的概況;了解《論語》《孟子》的主要內容。(可參考助學)

  3、查閱工具書,參照注釋,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

  4、提出疑難問題。

  相關課程標準: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資料;

  2、疏通文意,理解重點詞句意思;

  3、掌握孔孟的學習之道;

  4、聯系自己的實際學習,理解文中提出的學習之道;

  5、背誦并默寫全文。

  評價任務:

  反復練習誦讀,在讀中積累文言詞匯,在讀中感知內容要點,在讀中領悟文章內蘊,在讀中鑒賞語言的精辟,在讀中質疑解疑,走近孔孟。學生對課文內容要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探討解疑。學生要做到與文本對話,生生對話,師生對話。能鏈接生活,拓展思維,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在講“諸子百家”時,常提到“孔孟”二人,這里的“孔”,指“孔子”,“孟”就是“孟子”,大家對孔子孟子知道多少?

  交流有關孔子、《論語》的知識,孟子、《孟子》的知識。

  ①學生在四人小組內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個知識點由一個同學介紹,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

  ③師生交流: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資料。

  孔子(前51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相傳曾修《詩》《書》,訂《禮》《樂》(yuè),序《周易》,撰(zhuàn)《春秋》。孔子曾任魯國司寇,治理魯國三個月,便使強大的齊國畏懼。因身處亂世,他所主張的“仁政”沒有施展的空間,后攜弟子周游列國。入東周拜老子為師。最終返回魯國,專心執教。孔子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弟子多達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他被尊稱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其弟子和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記錄下來,作成《論語》。北宋宰相趙普贊曰:“半部論語治天下”。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于孔子言行的記錄,共二十篇。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治學態度和處世方法。南宋時,朱熹把它《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 成為儒家的重要經典。

  1988年初,75位諾貝爾獎得主曾在巴黎宣稱:

  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孟子(約公元前372—約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人。被后世人尊稱“亞圣”他是儒家學派中思(子思)孟(孟軻)學派的主要代表,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

  《孟子》,是孟子的弟子們整理的孟子言論,其間雜有弟子的話語。《孟子》現僅存“內書”七篇。《孟子》一書,除了闡述儒家的“仁”的主張外,還提出了“義”的觀念,提出了“性本善”、“養浩然之氣”等一系列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有重大影響的命題。

  對于這樣的儒家學派的大師,你又知曉哪些流傳千古的精辟言論呢?

  生七嘴八舌議起來……他們的這些言論代表著他們怎樣的學習和人生態度?讓我們走近孔子、孟子,去品讀《孔孟論學習》。

  二、明確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資料;

  2、疏通文意,理解重點詞句意思;

  3、掌握孔孟的學習之道;

  4、聯系自己的實際學習,理解文中提出的學習之道;

  5、背誦并默寫全文。

  三、初讀課文,疏通句意

  1、自由朗讀課文兩遍,要求:

  第一遍,邊讀邊看注釋,邊標(字音)畫(重點)。

  第二遍,正確、流利。

  2、教師范讀,要求學生糾正字音,然后說說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字音?

  教師出示生字詞

  論語(lún) 不亦說乎(yuè) 學而不思則罔(wǎng)

  思而不學則殆(dài) 不悱不發(fěi) 舉一隅(yú)

  一日暴之(pù) 使奕秋誨二人奕(yì)(huì)

  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hú) 辟若掘井(pì)

  掘井九軔(rèn) 流杵也(chǔ)

  3、指名輪讀1遍,齊讀。

  4、圈點批注疑難字詞句,通過查字典、看注釋、同學交流、師生交流,盡可能疏通句意。

  ①、仔細觀察,發現規律:

  示例:人 不知 而不慍,不亦 君子乎?

  譯文:別人不了解(我)卻不生氣,不也是君子嗎?

  方法總結:看注釋、組詞法、添加法

  ②、同桌合作,互相糾正,互相解疑。

  ③全班質疑 。

  ④、A完成閱讀練習·探究三(搶答)

  B課文字詞,你掌握了多少?

  a、溫故而知新。(“而”是“而且”還是“從而”?)明確:從而,表示遞進關系的連詞。

  b、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敏”與“好學”是什么關系?為什么并提?)明確:并列關系,自己敏銳的很,是不是就夠了?不夠,還得向他人學習。講的是學與問的關系。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之”為什么比“好之”更值得肯定?)明確:愛好、喜歡當然是主動學習,但主動性也有層次高低之分。愛好了,也許不一定到家,還要讓他在學習、專研中感到快樂、感到幸福。這樣的主動學習就更理想了。

  d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不再教他”不是放棄了教育的責任了嗎?)明確: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就不再教他。這就是迫使學生獨立思考、自由開拓。這和當代教育學中的自主性、研究性創造性學習,在根本精神上是相通的。

  e“誦《詩》”與“讀《書》”孰先孰后?究竟有什么區別?明確:這里可理解為互文句。

  f、“居之安”和“資之深”可否譯成“牢固的掌握(知識)”和“深厚的積累(學問)”?“居”從“保有”到”占有“再到“掌握”,這樣的意義引申有沒有道理?明確:用課下小注更好,突出“自得”。

  g、弈之為數。(是翻譯成“圍棋是一種技藝”,還是 “圍棋作為一種技藝”更恰當?明確:“圍棋作為一種技藝”更恰當,之,結構助詞,沒有意義。

  h惟弈秋之為聽。(是翻譯成“只聽弈秋的”,還是“惟有弈秋的話聽進去了”?) 明確:惟弈秋之為聽,惟聽奕秋的倒置,翻譯成“只聽弈秋的”,惟,只、只有,之,結構助詞,沒有意義。

  i“為是”(是翻譯成“因為這樣“,還是“造成這樣的結果” ?為什么?) 明確:翻譯成“造成這樣的結果”,為,動詞,造成,是,這樣的結果。

  很好,同學們通過自主學習,基本上解決了本文的疑難或重點字詞句。讓我們一起流暢地朗讀一遍課文。

  四.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直至背誦。

  2、在筆記本上準確翻譯課文一遍。

  3、完成助學預習積累和語言運用部分。

  4、思考閱讀練習·探究一、二。

  第二課時

  一. 吟讀課文,引情入境

  1、上節課我們一起熟悉了課文,我們試著吟讀一遍課文。誰嘗試著吟讀一遍?(生讀生評)

  老師補充評價,學生朗讀的很好,卻少了一點吟的味道。吟讀速度要稍慢一些,聲音要有起伏變化。

  2、老師示范吟讀。(師讀生品)

  3、兩人一組,互相比一比,看誰吟讀得好。

  吟讀得好,可以讓我們享受到文言文的美感,還可以讓我們情不自禁地走進作品,走近作者,去感受作者的內心,去理解作品的內容。讓我們再次齊聲吟讀課文。

  二. 研讀課文,理解文意

  這十三則孔孟名言,從哪幾個方面談了讀書之道?

  (分小組討論、研究后,各小組推選代表發言。)

  明確:溫習的重要(1、2)

  學習與思考缺一不可(3)

  虛心好學(4、5、8)

  情感、態度對學習具有更重要的作用(6)

  啟發式教學原則,學習主體的第一性原則(7)

  學習經典是與大師、先賢對話、交流(9)

  學習深造的正確途徑是依靠自己主動學習、主動獲得(10)

  學習的關鍵在于專心致志(11)

  做學問要有成就就必須持之以恒,堅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廢(12)

  讀書學習要有懷疑精神(13)

  (我按照上述明確的,學生大多數能自己體會出)

  學習方法:1、2、8、9、10則

  學習態度:3、4、11、12、13則

  學習原則:5、7則

  學習意義:6則

  “學習原則”可能學生理解起來有難度。原則就是說話或行事所依據的法則或標準,比如說辦事原則,說話原則,在這里孔子談的是學習原則,學習時應該依據的標準規則。

  (此處學習方法、態度、原則沒有固定界限,有的既是方法也是態度還是原則。)

  師評各小組,各小組都真正動了起來,通過研讀課文,基本讀懂了文章的大意,如果同學們還想深入理解課文內涵的話,我們一起來賞讀課文,吸取古人之精華吧。

  三. 賞讀課文,吸取精華

  文無定讀,同學們各人有各人的欣賞水平,各人呢有各人的見解。那就請大家充分展示自己的欣賞個性,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地來賞讀你最欣賞的內容吧。(學生賞讀、交流)

  預設精講

  ⑴學而時習之:孔子強調“習”,補充甲骨文、金文中字形,“小鳥學飛” (表演),了解詞義:復習、練習、實習。

  ⑵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一句講學和思的辯證關系,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思考。

  ⑶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補充“南山有竹”的故事,品讀告誡的語氣。(譯文:子路疑惑,問道:「學習有什么好處呢?」……子路仍不能體會,又問說:「在南山有一種竹子,不必揉制加工便是直的,砍了拿來使用,鋒利得可以貫通犀牛的皮革。以這樣的情形來看,天生就有才能的人,還需要什么學習呢?」孔子說:「假如拿這箭在箭末發弦的地方裝上箭翎,箭頭磨得更加鋒利,不就可以射得更深了嗎?」子路聽后,心服口服,不由得敬佩夫子的見識,于是恭恭敬敬地向夫子拜了又拜,說道:「弟子恭敬地領受您的教誨。」)

  ⑷“一暴十寒”與“奕秋誨人”的故事個說明了什么道理?“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是什么道理?你有過類似的經歷么?

  ⑸《論語》中有較多耳熟能詳的格言警句。

  ⑹孟子論述時擅長于講故事。

  由⑸、⑹引出問題《論語》和孟子的論證方式有什么不同?

  明確:孔子的語錄:語言精粹精策,內涵深厚,文字簡潔,有格言色彩;語錄雖是片段的,但互相間有深刻聯系,是一篇邏輯完整的文章。有事理論證和直接提出觀點兩種議論方式。

  孟子:事實論證,又善于作形象的類比,如“一暴十寒”和“掘井而不及泉”的故事。

  四.背讀課文,積累語言

  聽同學們爭先恐后的講述,老師和大家一樣,也完全沉醉于兩位文學大師的藝術魅力之中了。這么精美的文章,這么睿智的見解,不背下它一定是學習中的一大遺憾,請同學們選出自己最喜歡的幾則快速背過,比一比,看誰背得又好又多。

  五.展讀課文,飛揚神思

  1、孔孟以其精辟的論述,闡明了讀書之道。請同學們聯系實際,結合現實,談談自己對這一觀點的看法。

  (學生的回答可能范圍很廣,老師要結合所學進行總結,目的是鞏固課本知識。)

  2、在本文論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認為最有價值的是哪一點?為什么?

  3、在學習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夠,今后有何打算?

  (2、3選做一題)

  4、 從《論語》《孟子》中衍變過來的成語你知道的有哪些?你能熟練的解釋它們的意思嗎? ⑴溫故知新:溫習舊的知識,從而獲得新的體驗、新的發現。

  ⑵不恥下問: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 ⑶舉一反三:舉出一個、能說出其他三個、

  ⑷左右逢源:比喻做事情、寫文章等得心應手。

  ⑸一暴十寒:曬一天,凍十天。比喻學習、做事沒有恒心。

  ⑹專心致志:意思是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會神。

  六、小結

  這幾則語句,有的談學習方法,如……,有的談求知態度,如……,有的談修養身心,如……。學會求知,學會做人,你就能成長為一只搏擊藍天的蒼鷹!

  這節課我們一起走進經典,聆聽到了孔孟老夫子的諄諄教誨!正如于丹所說:“真正的圣賢不會端起架子,板著面孔說話。他們把活潑潑的人生經驗,穿越滄桑,傳遞到今天,讓我們仍然覺得溫暖;而他們在千古之前,緘默地微笑著、注視著,看我們仍然在他們的言論中受益而已。”這就是我們的圣人,我們的國學!下面我想請大家齊讀全文,讀出你對民族文化的熱愛,對民族智慧的敬仰!讓我們一起用心傾聽、用心感受!

  七、作業

  1、背熟全文。

  2、將文中的成語、格言和警句摘抄在筆記本上。

  3、 從文中選出你最喜歡的一則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工工整整地抄寫在卡片上,然后寫下對自己的“青春寄語”。

  教學反思::學習本文必須要求嚴格,須能通背全書,原因有二:一是古代典籍里常引用這本書里的話;二是:通過誦讀熟悉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習慣用語,以養成語感。

初二語文教案集錦 篇6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掌握本單元課文中實詞的意義和常見虛詞的用法,初二語文第六單元復習。

  2、理解文中出現的多義詞、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的意思。

  3、領會句意,把握課文思想內容。

  4、領會文中作者所抒發的思想感情,培養賞析古詩文的能力。

  5、體會個性鮮明的寫人方法,學習生動、形象的寫景方法。

  6、識記有關常識,美文及名句。

  (二)能力訓練點

  培養思維的哲理性,培養觀察能力以及鑒賞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培養樂觀的志趣,豁達的胸懷,進取的精神

  (四)美育滲透點

  感受自然美,欣賞生活情趣美。

  二、學法指導

  1、撰寫100字左右的單元內容概述。(課前)

  2、自制文體,文學常識積累卡。

  3、自制實詞、虛詞積累卡。

  4、自制名句積累卡。

  5、通過練習加以鞏固。

  6、進行能力遷移訓練。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

  1、體會個性鮮明的寫入方法;

  2、學習生動、形象的寫景方法;

  3、背誦課本中要求背誦的古詩文。

  解決辦法:一是反復吟詠、背誦。二是討論歸納。

  四、課時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進行知識搶答

  2、交流積累卡。

  3、練習鞏固。

  4、能力遷移訓練

  七、教學步驟

  (一)概述單元內容

  本單元所選課文有的寫人,有的寫景,有的記事,有的抒情,初中二年級語文教案《初二語文第六單元復習》。要注意體會《五柳先生傳》的寫人方法,《小石潭記》中生動形象的寫景以及《觀潮》中的語言描寫。同時要背誦五首詩歌,悉心體味其中的名句。

  (二)知識搶答

  1、有關文學常識

  2、多義詞、古今異義詞、通假宇

  3、名句背誦

  (三)歸納常見虛詞的用法

  (四)鞏固練習

  背誦默寫

  1、唐朝詩人劉禹錫的七言絕句《秋詞》

  2、《五柳先生傳》中描寫五柳先生生活貧困的句子:

  (五)重點語段

  閱讀下面語段,回答文后問題。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年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相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1、解釋文中加點詞。

  (1)佁然:愣住的樣子

  (2)傲爾:忽然

  (3)逝:離去

  (4)邃:深

  2、把上文畫線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那石岸的形狀像狗牙公似的凹凸交錯,沒法知道它的源頭了。

  3、上文第1段,作者寫潭水時,通過游魚、陽光、影子等具體的描寫,突出了潭水清澈透明的特點。

  4、作者描寫魚,采用了動態和靜態描寫的方法。上文描寫魚靜態的語句有怡然不動,描寫魚動態的語句有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5、第2段運用了形象的比喻:“斗折”寫的是溪身,“蛇行”寫的是溪水。

  6、潭上四周景色給人的印象是什么?作者這樣描寫抒發了自己怎樣的心情?

  (六)能力遷移

  臨江之人畋(tián),得幼麋,畜之。入門,群犬垂涎,揚尾皆來。其人怒,怛(dá)之。自是日抱就犬,習示之,使勿動。稍使與之戲。積久,犬皆如意。幼麋稍大,忘己之麋也,以為犬良我之友也,抵觸偃仆,益狎。犬畏主人,與之俯仰甚善,然時啖其舌。

  三年,麋出門外,見外犬在道甚眾,走欲與為戲。外犬見而喜且怒,共殺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初二語文教案集錦 篇7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初中語文課本所錄選的外國文學作品中的名家名篇。學習本課應完成的任務主要是:通過分析人物形象,學習其中對比手法的運用,體會作者的態度感情,認識資本主義社會里幾乎沒有人間親情、友情,只有金錢的現實;使學生更加熱愛我們的社會主義祖國,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品質。

  2、教學目標

  (1)體會人物個性化的語言,學習運用對比手法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2)理解小說表現的主題思想。

  3、教學重難點

  重點:從多方面刻畫人物形象,以展現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運用對比手法刻畫人物性格。

  難點:懸念的鋪排,構思的巧妙。

  二、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對學習小說大都有較濃厚的興趣,他們很關注小說情節的發展、人物的命運,看過小說之后印象較深的就是故事情節和主要人物的命運結局。對于小說中的字、詞、句,大部分學生不會感覺有難度。這有利于調動廣大同學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欣賞水平的提高。

  三、學法指導

  ⒈理解——品味——感悟

  說明:學生學習本文,首先應該熟讀課文,從整體上感知課文,逐步達到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掌握。其次是品味課文,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在分析人物性格時,要抓住一個“變”字,通過變化的對比,培養學生的比較思維的能力。在分析懸念鋪排時,要扣住一個“巧”字,以達到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最后感悟課文,欣賞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感受文學藝術的美。

  ⒉采用自主討論式的方法,增加學生的參與機會,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并獲得一定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莫泊桑是法國著名的短篇小說家,被譽為世界短篇小說巨匠。他擅長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斷,以小見大的概括出生活的本質。他的短篇小說側重描寫人情世態,構思布局巧妙,故事情節曲折起伏,善于用精練筆墨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今天我們要學的《我的叔叔于勒》也是這樣的一篇小說。

  (二)整體感知課文

  (1)速讀課文,積累詞語:

  示例:拮據棧橋襤褸狼狽不堪

  (2)理解

  再讀課文,然后概述故事情節。(設計思路:培養學生快速掌握課文大意和口語表達能力。)

  (三)品味

  (1)學生討論:本篇小說情節富于變化,跌宕曲折,引人入勝,關鍵是設置了懸念,構思也很巧妙。請找出小說中的懸念,作適當分析。

  提示:他們一家為什么要每星期天衣冠整齊地到海邊棧橋上散步?于勒是個什么樣的人?于勒曾是他們的災星,現在為何卻成了他們的福音?他們極其美妙的夢境是否得以實現?為什么?

  (設題目的:以此理解本文的結構特點——巧妙,也引導學生由此入手逐層理解小說的主題思想。)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說的主題思想。為此設計如下問題供學生討論,之后筆答,以此調動每個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

  (用幻燈片展示以下內容)

  ①小說刻畫的人物主要有哪些?他們的個性特征怎樣?菲利普夫婦的言行是怎樣變化的?從哪些最具代表性的語句、語段中可以看出?

  (設題目的:理解人物所處的社會環境有什么突出的特點。)

  ②課題《我的叔叔于勒》可否改為《于勒》或《我的父母》或《菲利普夫婦》等等?為什么?

  (設題目的:理解“我”對于勒的感情區別于“我”的父母對于勒的感情,以及“我”、菲利普夫婦、于勒在文章中的作用。)

  ③小說的主人公是誰?為什么?他們的結局怎樣?這是由個人性格造成的,還是社會環境造成的?在那樣的環境中怎樣才能實現發財夢?

  (設題目的:以此達到對小說主題思想的理解和歸納。)

  方法設計:學生先獨立思考以上問題,然后分組討論、交流,最后在班內交流質疑,并逐步明確。

  (四)感悟

  學習了這篇文章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五)課堂遷移訓練

  假如菲利普夫婦在游輪上巧遇的是個發了大財的于勒,他們的言行會是怎樣的?請設想一下。用150個左右的字完成。

  (六)推薦作業

  1、寫一篇作文,反映當今社會的人際關系,題目自擬。

  2、閱讀莫泊桑的其它作品,并體會其作品的特點。

  希望同學們能夠認真閱讀初二語文說課稿我的叔叔于勒范文,努力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初二語文教案集錦 篇8

  教程:

  一、深入研討課文,教師點撥疑難詞句

  1、范讀課文,閱讀時,讓學生標出語言節 奏急促的句子,體會它們的表達效果。

  2.分析其特點及表達效果。

  特點:語句簡潔,鏗鏘有力,氣勢激越、 昂奮。

  作用:反映出紐約緊張的生活節奏及 四通八達的交通狀況。

  3,指導學生分析文中的疊詞、疊句及修 辭手法,體會它們的作用。(見板書設。)

  二、熟讀第三自然段,揣摩作者心態

  1.讓學生熟讀課文第三段,結合課后練習題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導學生明確:作者置身于紐約“奇崛、偉岸和生命力勃發的現代文明”之 中,想起了家鄉黃土高原的落后,深感 調整腳步、迎頭趕上的重要性。表現 出強烈的愛國愛家情感。雖身處他 鄉,人在旅途,卻依然心系祖國,眷戀 故園,希望我們的國家能夠加快現代 化建設腳步,更加繁榮富強。

  三、課堂討論

  1.師:人類社會進步了,科技給我們的生 活帶來極大的便利,經濟發展了,人們 更加富裕了,生活水平在一天天提高, 可是,在城市里,人們更加忙碌了,壓 力也更大了,壓抑、恐慌、煩躁時常出 現在我們的周圍。同學們,或許你們 的爸爸媽媽已經有很長時間沒和你們一起去公園或郊外放松一下了,或許 你們當中的有些同學已經有好幾個星期沒和父母共進晚餐了,這是為什么呢?請大家談一下自己的想法。

  2.引導學生導向以下主題,即“現代物質 文明有利也有弊,熱愛生活,關注身心健康”(由于學生處在初中水平,所以討論點到為止,不宜深入,否則學生會陷入茫然。)

  板書設計

  1.疊詞、疊句

  “看紐約,看這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都市,好像全球五大洲將近二百個國家的一切山、一切岳、一切嶺、一切峰巒,都一齊匯攏到這兒來了!”

  “山一繁,溝壑也便隨之增多了,左看是溝壑,右看是溝壑,目光前移后移動,仍然是溝壑,溝壑,溝壑。”

  特點:汪洋恣肆,不拘一格,增強了語勢和力量。

  作用:表現出紐約高樓大廈聳立如群山的雄偉場面。

  2.修辭手法(以比喻為例)

  將帝國大廈和世貿中c比作“三棵擎天的椰子樹”和“三只啃食月中桂葉的長頸鹿”。將萬里長風比作“長天巨龍”。

  特點:想象奇偉,意境雄渾。

  作用:逼真地刻畫了紐約的城市形象,使讀者如同身臨其境。

  后記:本課的教學應牢牢把握三點:一是引導學生了解作者觀察的角度;二是培養學生容納世界多元文化的開放心態;三是讓學生仔細品味作者獨特的語言風格。把握住這三點,教學目標基本可以實現。

初二語文教案集錦 篇9

  第一課時

  【目標】

  1.借助工具書,能順暢朗讀課文。

  2.能理解文句的意思,積累一些常用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3.能夠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探究文章中包含的信息。

  【重點難點】

  1.重點:能理解文句的意思,積累一些常用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2.難點: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探究文章中包含的信息。

  【課文提示】

  1.“書”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即書信。古人寫信多有題目,說明寫給誰。信題多為“報……書”、“與……書”、“上……書”、“答……書”等。《答司馬諫議書》文題意思是:回給司馬諫議大夫的信。

  2.王安石,宋朝文學家、家。王安石當政時,推行變法。在這次變法中,以王安石為代表的革新派跟以司馬光為代表的保守派發生過激烈的斗爭。通過這篇文章我們依然可以領略到當時唇槍舌劍的滾滾硝煙。

  【正音正字】怨謗(bàng) 難壬人(nàn) 胥怨(xū) 盤庚(gēng) 會晤(wù)

  【閱讀課文】

  1. 從文中看,王安石為什么要進行這場變法?

  人“習于茍且”;士“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上“欲變此”。

  2. 實施變法時,出現了什么情形?司馬光認為出現這種情形的原因是什么?

  實施變法時,天下“怨謗”;眾人“洶洶然”。

  司馬光認為,這是王安石在變法中,“侵官、生事、征利、拒諫”造成的。

  3. “侵官、生事、征利、拒諫”在文中具體指什么事?

  “侵官、生事、征利、拒諫”在文中具體指:“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 “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 “為天下理財”; “辟邪說,難壬人

初二語文教案集錦 篇10

  教學要求

  一、思想品德要求

  了解五首詩詞所表達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知識要求

  1、了解有關作者。

  2、理解五首詩詞的內容。

  3、感悟詩詞中所蘊含的情趣。

  4、學習作者的寫作技巧。

  三、能力要求:

  1、背誦、默寫這五首詩詞

  2、發揮想像創造力。

  重點難點

  重點:

  1、有表情地朗讀課文,感悟并品味詩詞蘊含的情趣,

  2、背誦五首詩詞。

  3、理解五首詩詞的內容。

  難點:通過誦讀,發展語感,加深體驗和領悟審美情趣。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學習《觀刈麥》和赤壁兩首詩。分析詩的內容。了解作者感受詩的意境。

  教具準備

  錄有本課五首詩詞的磁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寫的《觀刈麥》這首詩(板書課題),下面我把作者向同學們作簡單介紹。

  白居易(公元772—公元846),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下邽(今陜西渭南)人。著有《白氏長慶集》。早年家境貧寒,對下層人民的生活疾苦多有了解。貞元進士,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用,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早年所作諷喻詩中不少篇章,對當時的政治黑暗現象多有揭露,對當時人民的痛苦生活多有反映。后遭貶謫,意志消沉,晚年尤甚,所作詩文多為怡情悅性、流連光景之作。他的.詩語言通俗曉暢,相傳老嶇都能聽懂。

  二、放錄音后學生自己朗讀課文

  然后在老師指導下,分析、背誦。

  1、朗讀并背誦交代背景的兩句詩。(“田家少閑日”到“小麥覆隴黃”)

  2、翻譯并背誦婦女領著孩子去田間送飯的兩句。

  翻譯:婦女擔著圓形竹器盛的食物,小孩子提著用瓦壺裝的湯水,

初二語文教案集錦 篇11

  1、 文學常識:酈道元 ,北魏著名地理學家、散文家 。《三峽》一文出自《水經注》這是記敘我國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書。

  2、實詞:

  自:從。 嶂:像屏障一樣的高山。 曦月:陽光,月亮。 襄:漫上。 沿:順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御:駕。 獻:山峰。 良:實在、真。 肅:寂靜。 屬:連續。 引:延長。 絕:消失。

  清榮峻茂 素;白色。旦;早晨。

  3、詞類活用:奔:動詞作名詞,飛奔的馬。湍:形容詞作名詞,急流的水。

  4、一詞多義

  屬:屬引凄異(連續) 絕:久絕(消失) 自三峽……(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類) 絕巘:極 自非……(如果)

  屬予作文以記之(囑咐)。 阻絕:斷

  5、通假字:闕;同“缺”,中斷。

  6、重點句翻譯: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

  7、理解性背誦:

  1)寫山連綿不斷(長)的句子: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2)寫山高峻的句子: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從側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3)寫夏水的句子:

  寫水勢兇險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寫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

  4)寫春冬三峽水的特點的句子: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5)烘托三峽秋景凄涼的語句是;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6)引用漁歌反襯三峽深秋清幽寂靜的.句子是: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8、中心內容及結構:文章先寫三峽地貌,(總寫)(第一段)再寫三峽四季壯麗景色,表現作者對祖國山水的熱愛之情。(分寫)

  9、運用:(1)20xx年6月,世界人民見證了“三峽蓄水315”高峽出平湖的壯麗景象,酈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的三峽秋日的凄異景象將一去不復返。

  (2)由李白的“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這一詩句,你想到《三峽》中與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發白帝,暮到江陵。

  10、探討:(1)文章為何先寫夏而后寫春冬、秋,春冬為何放在一起寫?

  (2)文章第一段寫山,第二段寫水,這樣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寫山的特點,為寫水設置了條件或為下文作鋪墊,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

  11、欣賞:(1)你喜歡文中那一點?說出喜歡的原因。如;用詞精當,趣;表愉快心情。或 引用漁歌起反襯作用。

  (2)本文語言精致、洗煉,用語俏麗貼切,選一點分析。

  (如:描寫三峽深秋清幽靜寂,說明人們感傷程度。如:描寫三峽春冬時,因急流險灘,雪浪飛濺,故以“素”字修飾“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寧靜,故以“綠”字修飾“潭”字。)

  (3)、作者是如何從不同的季節景象來描寫江水的特點的? 夏天,寫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險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兇險和疾速的特點。春冬之時,水退潭清,景色秀麗,突出了三峽春冬景色的清麗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靜,水枯氣寒冷以高猿哀鳴襯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蕭瑟氣氛。

  (4)文章結尾引用了漁者的歌詞,有什么作用?襯托“晴初霜旦”之時“林寒澗肅”的凄涼情景,渲染蕭瑟的氣氛。

初二語文教案集錦 篇12

  知識與技能

  有感情的朗讀并熟練背誦、默寫這四首詩。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1、背誦默寫

  2、對詩歌中名句的理解

  【導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略)

  二、走進作者:

  陶淵明(365—427),字元亮,一說名潛,字淵明,世稱靖節先生,因宅邊曾有五棵柳樹,又自號“五柳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他的祖父、父親均做過太守一類的官職,但到了陶淵明,家境早已破敗。因為有這樣的家世背景,陶淵明少年時代既好讀六經,有大濟蒼生的宏愿,又厭惡世俗,熱愛純凈的自然。他自29歲入仕,作過州祭酒、參軍一類小官。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煩“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宋書?隱逸傳》),更憤慨于南北士族的兼并不厭,王恭、司馬道子、桓溫、劉裕等人的篡亂相替,陶淵明于41歲毅然辭去在任僅80余日的彭澤縣令,回柴桑歸隱。此后直至他逝世的23年間,以耕讀自娛,未再入仕。陶淵明的田園詩主要見于他的組詩《飲酒》《歸園田居》《擬古》《和郭主簿》等。

  三、預習檢測:

  1.注音或寫字:

  (1)帶月荷( )鋤歸

  (2)晨興理荒huì( )

  (3)道狹草木長( )

  (4)屬( )國過居延

  (5)簾旌( )不動夕陽遲

  (6)徙( )倚( )湖山欲暮時

  (7)都護在燕( )然

  (8)豐年留客足雞tún ( )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帶月荷( )鋤歸

  (2)但( )使愿無違

  (3)大漠孤煙( )直

  (4)長河( )落日圓

  (5)江入大荒( )流

  (6)仍憐( )故鄉水

  (7)徙倚湖山欲暮時( )

  (8)三年多難更憑危( )

  3.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中寫詩人辛勤耕種的句子是,抒發作者愿望的句子是。

  (2)陳與義的《登岳陽樓》中描寫了一個亡國之臣心中的憤懣之情的句子是。

  (3)王維的《使至塞上》中描寫邊塞奇特壯美景色的句子是。

  (4)李白的《渡荊門送別》以一種獨特方式抒發作者思鄉惜別之情的句子是。

  (5)《歸園田居》(其三)中表現作者與黑暗的官場決裂的句子是。

  (6)《使至塞上》中通過寫景表達詩人對故鄉依戀之情的句子是。

  四、學習詩詞:

  1、導入新課:陶淵明的性格既剛正不阿,又適情任性這使他與爾虞我詐、相互傾軋的官場格格不入。不為“五斗米折腰”使他辭別官場,歸隱田園。在《桃花源記》一文中我們已經感受到了陶淵明對和平、安寧、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今天我們再來學習陶淵明的《歸田園居》一詩,進一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師朗讀課文,學生正音、劃節奏并自由朗讀課文。

  思考下列問題

  a.這首詩可分幾層意思?

  b.“但使愿無違”的“愿”具體指的是什么?

  c.這首詩流露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學生自主探究,教師引導并明確:

  a.全詩寫了三層意思:種豆的地點及勞動結果;勞作的辛苦與執著;自己的田園之樂。

  b.田園勞作之樂,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濁的現實世界中失去自我。

  c.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享受田園之樂的愜意、閑適的心情。

  3、自由背誦、檢查背誦

  4、、研讀與賞析:

  教師出示學生繪制的幾幅圖片讓學生進行對照賞析,同時提出思考的問題:

  a.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這首詩的畫面。(要求結合人物身份、舉止、心情)

  b.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詩句,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 l曰I學生思考并討論交流。

  教師明確:

  a.詩人如釋重負,告別了那個令人壓抑的官場,終于來到了向往已久的田園。來到南山腳下,種下了豆子,但因體力不支,農藝不精,所以草兒盛,豆苗稀。詩人只好一大早起來就扛著鋤頭去除草,晚上一直勞作到與星星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濕了衣衫可解脫了身心束縛的詩人不以為苦,而深深地體味其中的樂趣。

  b.“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寫出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喜愛與怡然自得。“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詩人披星戴月辛勤耕耘,寫出了那份勤勞與執著。語言“自然、通俗”。

  5、齊背課文

初二語文教案集錦(精選12篇) 相關內容:
  • 初二語文教案(精選6篇)

    初二語文教案要充分體現開放性和動態生成性,從而賦予課堂教學以靈活性和多元性品格.那么初二語文教案怎么編寫呢,以下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初二語文教案,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初二語文教案【教學目標】1.了解報告文學的...

  • 初二語文教學設計(通用9篇)

    一、教學目標:(1)課文內容分解表知識點學習水平識記理解運用1、整體把握課文,體察人物思想感情。2、揣摩語言,深入領會語句的意味。3、理解、積累“惶恐、荒僻、滯笨、愧作”等詞語。...

  • 初二語文《山市》教案匯總(通用17篇)

    教學目標①學習積累一些文言詞語,培養文言語感。②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③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教學重點①反復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理解文章大意。...

  • 初二語文《馬說》說課稿(精選12篇)

    《馬說》是蘇教版語文八年級(下)第一單元的第四篇課文。該文是唐代大文學家韓愈于大約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作的。其時,作者25歲即已高中進士,初登仕途,卻一直不得重用,心情郁郁,所以常有“伯樂不常有”之嘆。...

  • 初二語文《背影》教案范文(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體會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選擇最佳角度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寫作方法。2.學習本文記敘事實,不加任何修飾渲染的樸實自然的語言。3.體會本文表現的民族傳統美德,父親對兒子的一片深情。教學設想:這篇課文與上篇課文不同。...

  • 初二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5篇)

    以下是自己在教育教學此文轉自工作中的點滴體會,希望與大家分享,不到之處,誠請不吝指導。一、先入為主,激發興趣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我們的教學工作也是如此,教師的舉手投足、言行舉止首先應當吸引住學生的目光,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 《公輸》初二語文教案(通用15篇)

    【說明】這篇文章記述了墨子制止楚國攻來的故事。墨子不僅以“非攻”的主張說服了對方,而且以實際的守御力量制服了對方,終于迫使楚王取消了這次侵略行動。...

  • 2023年初二語文暑假作業答案大全(精選2篇)

    P3 :1、 yīn qín zhānɡ luó zhì xù chóu huá ɡù lǜP4:2、這驚恐,這緊張,再加上一家飲食的籌劃,兒女安全的顧慮,不是一個軟弱的老寡婦所能受得起的。3、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思念和無法報答母親養育之恩的悔恨之情。...

  • 初一初二語文知識點總結(通用2篇)

    注意使用隔音符號:a,o,e開頭的音節連接愛其他音節后面時,如果音節的界限發生混淆,用隔音符號()隔開。如:pǎo(皮襖) 正確拼讀字可使用下列方法:1、 語境定音法:分析語境,了解語意,從而推斷讀音; 2、 詞性定音法:有些詞詞性不同,...

  • 初二語文教學反思集錦(精選14篇)

    長期以來,古詩教學采用的是串講法。這是傳統的講解古詩的方法,即先解詩題,然后釋詞,最后講解詩句的意思。整個教學過程是教師講解、學生傾聽,教師講完,課就上完的過程,形成了"滿堂灌"的教學模式。...

  • 初二語文愛蓮說教案(通用2篇)

    《愛蓮說》這篇課文選自北宋著名的哲學家周敦頤的創作作品集當中,通篇文言文都表現出了作者的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還有他的清廉與正直的做人品質。...

  • 初二語文《旅鼠之謎》教案設計(精選15篇)

    合作探究:1、將課文分成三部分,并概括大意。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第三部分--2、作者對旅鼠之謎有幾種猜測,請大家速讀課文18—27段,看看作者作了幾種猜測?3、這幾種猜測都被丹尼斯先生否定了,那作者還有什么疑問呢?以上就是為大家...

  • 初二語文說課稿(精選9篇)

    【序言】《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方式應得到積極的提倡。基于這一理念,我申報了溫州市名師課題《新課程下學生合作學習方式的研究》,并進行了積極的實踐。...

  • 初二語文下冊文言文知識點(通用2篇)

    詞類活用文言文中,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某些實詞臨時改變它原來所屬詞類的意義和功能,當成另一類詞使用,這種現象叫詞類活用。詞類活用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① 名詞活用為動詞。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中的域意思是限制。...

  • 初二語文《訴衷情》教案設計(精選14篇)

    教學目標:1、在理解詞意的基礎上,理解作者的愛國情懷。2、通過對詞句的品讀,培養學生對詞句的初步鑒賞能力。教學重點: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通過對詞中運用的典故和創作背景的了解,借助概括、品讀、聯想等方法,理解作者在詞句中所蘊...

  • 八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快色视频网站 |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无毒 | 亚洲综合另类小说色六月 |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 | 国产精品臀控福利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久久夜 | 日本免费网站看大片视频 | 在线a亚洲视频播放在线观看 | 91午夜影院 | 亚洲一级一级一级 | 中文字幕九区 | 久久视频这里只精品10 | 四虎影院永久 | 色偷偷狠狠色综合网 | 国产传媒在线视频 | 四虎影视WWW在线播放 | 亚洲伊人中文字幕 | 精品毛片视频 | av永久免费大全网站 | 9l久久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高清在线播放 | 丰满少妇熟乱XXXXX视频 | 久久av动漫 | 日日摸天天碰中文字幕你懂的 | 热re99| 色欲久久久天天天精品综合网 | 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久久久 | 日本成a人片在线播放 | 99久久99这里只有免费费精品 | 在线观看免费av的网址 | 激情综合网俺也去 | 91啪影院| 男人扒开女人腿做爽爽视频 | 影院一区 | 50岁退休熟女露脸高潮 | 九九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 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91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 久久国产精品网站 | 黄色片aaaaaa |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