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米與白鶴 教案(精選4篇)
山米與白鶴 教案 篇1
作為自讀篇日,本文教學著眼于把學生自主閱讀、探究能力的鍛煉與教學過程 中生生、師生合作探究精神的養成互相結合起來,并在合作解讀過程中激活學生更寬廣的愛心世界,以理解愛、善于愛,促使學生養成正確的態度、價值現,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教法學法】 本文教學分四個步驟:一、理清情節、了解內容;二、分析人物形象;三、挖掘主題;四、體味、拓展主題。學生自主閱讀,簡述故事梗概,合作分析人物形象,教師參與分析,探討文章主題,引導學生獲取文章精髓,達到教學目標 。【教學流程】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情況。 生字詞、美詞美句積累;學習生字詞。(略) (二)導入 。 相互理解是人與人之間建立真正感情的基礎,缺乏相互理解的感情是不可*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美國兒童文學作家貝特西·貝爾斯的《山米與白鶴》,看看文中兩位人物的感情是如何建立起來的,想想這對我們有何啟示。 (三)作者簡介。 貝特西·貝爾斯(1928一),美國兒童文學作家。生于北卡羅來納。主要作品有兒童小說《午夜的狐貍》(1968)《天鵝的夏天》(1970年獲1971年紐伯利獎)《山米與白鶴》(1972)《賓戈、布朗的難題)(1988年)等。 (四)故事情節:默讀課文、簡略復述故事。 提示:把握時間、地點、人物及人物關系的發展變化,要求人物感情清晰,情節完整。可單人獨述,也可多人續講。 (五)同學們談談自己對文中人物的印象。 (六)請同學們談談,本文講述了一個關于什么的故事?(學生討論、回答) 提示:關于“愛”的故事。 (七)作業 。 1.思考本文主題。 2.完成課后練習題。第二課時 (一)導入 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優美的歌曲,在傾聽它美妙旋律的同時,細細品味歌詞的內涵。 師:聽完這首歌,讀了它的歌詞,請同學們以自己的理解,說說“愛一是什么? (學生討論、發言) 關于“愛”有如此多的理解,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愛的世界。今天,我們一起來繼續學習《山米與白鶴》,本篇小說創作于1972年,通過本篇小說,作者想告訴我們什么呢? (二)人物形象分析。 1.默讀課文,從文中找出刻畫兩位主人公的細節,如關于他們語言、動作、表情或心理活動等句子,并在句子旁邊注上你從中分析出的人物性格特點及當時人物感情。 (小組交流、討論) 2.學生發言,交流找到的細節并分析成果。 提示:本文在藝術上以細膩的心理描寫為主要特色,作者準確地把握住了小主人公在特定情境下復雜而微妙的心理,并把它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學生發言交流時教師要著重抓住這方面的閃光點進一步歸納、總結。 參考:A、性格特點: 山米:倔強、任性、天真、善良 外祖父:對生命抱有真摯的愛,倔強、正直 B、山米對外祖父的感情變化: 厭惡——接近——理解——愛 (三)主題探究。 師:通過以上分析,你認為是什么促使山米對外祖父的感情發生變化的?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變化?請從文中找出相關細節,并加以分析· 川、組討論、回答) 參考:外祖父對自鶴的由衷關切,對生命真摯的愛深深感動了山米,使山米的感情世界發生了變化,理解并愛上了外祖父,學會了珍惜生命。愛不僅使人與人相互理解、相互貼切,甚至也能使人與動物、人與大自然互相溝通。 (四)拓展。 在此之前,你對“愛”是如何理解的?學完本文,你是否對“愛”有新的認識?以后的日子里,你會如何去做? 提示:學生討論,自由發言,教師從旁指導,契合文意、著眼現實。 (五)齊讀課文最后兩段。 (多媒體:播放音樂《LOVE))) (六)作業 設計。 請結合現實,寫一篇小作文,談談你對“愛”的理解。【板書設計 】 山米 出逃(拒絕、對立) 捕鶴(報復、怨恨漸消) 外祖父 喂鶴(理解、愛上外祖父) 教案001 2005-8-18 22:16:06【學習目標】知識目標:進一步掌握小說三個基本要素;理解本文的主要內容。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朗讀欣賞小說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使學生在生活中善于感受愛,表達愛,讓學生能滿懷愛心的去處理與他人及自然界的關系。【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真摯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分析人物的心理和語言描寫 難點:理解文章的主題和文章深刻的人生哲理【教法、學法】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作為理論依據,組織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層層深入地對話,輔之以朗讀,采用討論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品味小說中富有表現力的語句來解讀文本、拓展文本,在解讀中,不斷提示學生如何圈點、批注,以這個設想為基礎,教給學生感悟小說豐富內涵的方法。【教學安排】兩課時【教學流程】第一課時一、導入 新課 德國雅斯貝爾斯曾經說過:愛根植于生命之中,無條件地與生命等同,所以愛是歷史性的。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美國兒童文學作家貝特西•貝爾斯的一篇小說。二、作者簡介貝特西•貝爾斯(1928- ),美國兒童文學作家。生于北卡羅來納。主要作品有兒童小說《午夜的狐貍》(1968年)、《天鵝的夏天》(1970年,獲1971年紐伯利獎)、《山米與白鶴》(1972年)、《賓戈•布朗的難題》(1988年)等。三、默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1、給加點字注音瞥(piē) 尷尬(ɡān ɡà) 氣喘吁吁(xū) 詭計(guǐ) 棲息(qī) 詛咒(zǔ) 倔強(jué jiànɡ) 浩瀚(hàn)咄咄逼人(duō) 乳酪(lào) 摻和(chān) 阿庾(yú) 湯匙(chí) 屏住(bǐng) 豢養(huàn) 滑稽(jī) 2、解釋詞語瞥:很快地看一下。尷尬:處境困難,不好處理。老態龍鐘:形容年老體衰的樣子。龍鐘,行動不靈便的樣子。了如指掌:形容對情況了解得非常清楚。漫不經心:隨隨便便,對事情不在意。漫,隨便。風范:風度。鬼使神差:鬼神在暗中指使,比喻不由自主地做出某種意想一到的事。詛咒:咒罵。倔強:剛強不屈。咄咄逼人:形容氣勢洶洶,盛氣凌人。阿諛:迎合別人的意思,說好聽的話。無動于衷:沒有任何反應。衷,內心。豢養:喂養。四、研讀新課1、讓學生結合小說三要素復述課文的主要內容。提示:抓住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主人公的情感變化2、角色朗讀(提示學生讀的時候應注意相應的語氣。)甲(山米):讀出兒童的天真、狡黠。乙(外祖父):讀出老人衰老的語氣。丙(旁白):聲音洪亮,咬字清楚。3、討論問題逐層深入地提出以下三個問題:(以下問題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然后討論)問題一:閱讀課文,看看山米和外祖父在一起的時間里,他的情感世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老師歸納:山米并不在意白鶴的死活,甚至盼望它死掉,還用石頭砸它,遭到外祖父的怒斥。后來逐漸緩和了與外祖父的對立情緒,幫助外祖父抓到了鶴。返回途中,外祖父細述養鳥的感受,引起了山米的共鳴。這是山米情感發生變化的開始。他開始理解外祖父,也開始喜歡起白鶴來,將受傷的白鶴帶回家后,外祖父精心地照顧它,向山米講述生命的可貴,使山米的思想受到觸動,開始理解外祖父并真正喜歡和關心起白鶴來。第二天,他和外祖父一起幫助白鶴捕食,在這期間,他更加理解外祖父,渴望能得到外祖父的諒解,他深深地愛上了外祖父。至此,山米的人生完成了一次飛躍。問題二:在文中找出作者對人物心理描寫的語句,試分析其作用。提示:心理描寫是小說中刻畫人物的一種方法,通過心理描寫,透視人物的心靈世界,表現人物的思想性格。問題三:揣摩下面三個語段所蘊含的哲理。A、 外祖父對山米說:“那些跟他在一起的鳥,每一只都比他所認識的人還要真實,他甚至無法區分自己的孩子,卻可以從一千只鳥中,找出他的山鳥和金絲雀。”B、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比生命更寶貴了。人類接連不斷地發掘了一些死寂的星球,報紙雜志上令人遺憾地報道這些星球上都沒有生物。只有當人領悟到浩瀚宇宙中,除地球以外其他地方都沒有任何生物的時候,才會知道生命的可貴。C、 在前一天早上你還恨著一個人,而第二天早上,你卻發覺你已經深深愛上那個人。老師提示:A、在外祖父眼里,鳥不僅是一種動物,更是朋友,鳥和人是生命的不同形態,在這個意義上鳥與人是平等的,愛可以使人與動物成為很好的朋友,建立真摯的情感。B、人是宇宙之精華,萬物之靈長,但在這個世界上,還存在著其他的生命,它們同樣是大自然的兒女,我們應該尊重這些生命,同它們和諧相處,這個世界才會是美好的,如果人類任意傷害生命,毀壞自然,人類最終也會受到自然的懲罰。C、愛可拉近人與動物、人與人的距離,是外祖父對動物的愛感化了山米、也使他贏得了山米的理解和愛,愛的力量是巨大的。五、作業 1、抄寫詞語2、完成課后練習題 第二課時一、導入 新課同學們,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感人的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歌詞如下:走過那條小河,你可曾聽說,有一位女孩她曾經來過,走過那片蘆葦坡,你可曾聽說,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淚?為何陣陣風兒輕聲訴說,還有一群丹頂鶴輕輕地輕輕地飛過。
走過那條小河,你可曾聽說,有一位女孩她曾經來過,走過那片蘆葦坡,你可曾聽說,有一位女孩,她再也沒來過,只有片片白云為她落淚。只有陣陣風兒為她唱歌,還有一群丹頂鶴輕輕地輕輕地飛過。讓我們帶著對愛的感受更深入地學習本文。二、檢查第一課時的作業 三、精讀課文內容(一)引導學生精讀文中描寫外祖父和山米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描寫的語句,并通過文句體會主人公的情感。老師舉例:師有感情地讀課文第8段中的句子“山米說完撿起一塊石頭朝鶴扔去。石頭沒打中,但那鶴已嚇得四處轉頭想逃開,你趕快給我滾到底特律去!滾!外祖父吼叫著”,然后師扣緊兩個詞滾,吼告訴學生我讀懂了外祖父當時心中的怒氣,他被山米那漠視生命的冷酷行為給激怒了”。學生效仿:從文中再找出有關描寫人物語言、神態、心理等句子緊扣關鍵詞來研讀,結合語言環境讀出文中主人公當時的情感。(并在文中作記號) (二)引導學生精讀文中能表明山米由恨外祖父到理解并深愛外祖父的相關語句再次引學生深入探究文本。 老師提示:1、有感情地讀課文第14段中的句子“山米簡直不敢相信自己所聽見的話,突然間,他覺得胃里的食物好沉重,好像每片餅干都有五磅重。”在這里外祖父使他懂得鳥也是一種生命,人應該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去愛它們,應該去愛每個美好的生命。2、有感情地讀課文第22段中的句子“山米再次走進水里,他回頭看看正在擺弄魚竿的外祖父,突然感到心里涌起一股熱流。他多么希望外祖父能了解他,就像了解他所養的那群鳥一樣;他希望外祖父能在千百個孩子中認出他來,就像認出他豢養的那些野鴨、山鳥一樣。山米希望有一天,外祖父會把他也算在那些他所失去的愛物之中”。在這里山米已經理解了外祖父的愛,他希望外祖父也能重新認識他,把他也當作一個值得疼愛的孩子。學生效仿:找出相關語句反復朗讀,在讀中領悟主人公的情感。四、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通過山米對外祖父感情的變化說明了愛不僅使人與人相互理解,相互貼切,甚至也能使人與動物、人與大自然相互溝通。 五、課堂練習 圍繞“什么是愛?怎么愛”這一主題創造句子進行愛的語言的語句接龍: 愛是外祖父用來震撼山米心靈的一劑良藥;愛是山米走向人生新起點的一座橋梁;愛是放學后早早回家,讓家人不再焦急等待;愛是將揉成一團的廢紙輕輕放在墻角的紙簍;愛是把一張作業 工工整整寫好,讓勞累批改作業 的老師賞心悅目…… 六、作業 設計選取一個自己熟悉的人,運用外貌、語言、心理等描寫方法,寫一篇小作文敘述一個發生在他身上的關于“愛”的故事. 板書設計 山米與白鶴復述課文:抓人物、情節、環境人物情感怎樣變化 討論問題→→找心理描寫的句子揣摩重點語段精讀課文:產生情感共鳴的句子概括中心:愛→理解、貼切、溝通
山米與白鶴 教案 篇2
教學設計:創意思想:《 山米與白鶴》“不以曲折驚險的情節取勝,而以深沉動人的情節見長。文章生動細膩地描寫了山米與外祖父的相處的一段經歷,使山米的情感世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外祖父對動物的摯愛之情,深深地感動了孩子,使他由無知到成熟,由仇恨一切到充滿愛心,跨入人生的一個高度。他終于懂得了如何去愛別人,愛小動物,愛生命,愛一切值的愛的東西。鑒于這是一篇自讀小說,情節生動但較簡單,所以教學重點以理解課文真摯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哲理為重點,教學中引導學生體會真實細膩的心理描寫下突顯的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從而展開討論,探究主題——真愛生命,奉獻愛心。教學步驟:一、導入課文,簡介作者。在初一的下冊語文課本中有一篇日本作家寫的課文,名字叫《鶴群》。在那里,作者通過細心觀察給頤欽瓜至艘環茲涸誑罩邪肯璧幕媯瀆松幕盍駝蕉妨γ髡呱踔兩約閡踩諶肓似渲校嘈糯蠹以諮笆幣采釕畹南不渡狹撕住h綣恢幌寡鄣暮諄夠嵴癯嶗短炻穡克鼓蕓孔約荷嫦氯ヂ穡康幸恢徽庋暮祝芐以說納媼訟呂矗蛭齙攪朔淺s邪牡淖嫠锪餃恕h擻牒字渚烤?發生了什么 呢?下面我們 一起走進《山米與白鶴》,小說的作者是美國的兒童文學家貝特西貝爾斯,他的另外兩部小說也非常有名《午夜的狐貍》、《天鵝的夏天》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找來閱讀。二、讀課文 ,說情節。1、在預習的基礎上由學生逐段閱讀全文,理清小說中的情節,體會人物的心理情感變化。2、學生簡述情節,能明白山米情感變化的原因。明確:起初,山米因父母的不辭而別而憎恨外祖父,在他出走的途中,外祖父 發現了一只鶴,引起了山米的注意,捕到鶴之后,因他對外祖父的憎恨,并不在意白鶴,甚至希望它死掉,還用石頭砸它,遭到外祖父的怒斥。返回途中,外祖父細述養鳥的感受,引起了山米的共鳴,這是山米情感發生變化的開始。他開始理解外祖父,開始喜歡白鶴,并帶它回家。外祖父精心照顧它,向山米講述生命的可貴,使山米的思想受到觸動,開始真正喜歡和關心起白鶴來。第二天,他和外祖父一起幫助白鶴捕食,在這期間,他渴望得到外祖父的諒解,并深深的愛上了外祖父。至此,山米的人生完成了一次飛躍。三、思考討論,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引導、歸納。1、從文中找出自己喜歡和感受深刻的句段,說說喜歡的理由。引導學生細讀課文,找到句段后自我思考,從而說出自己對重點句段的理解和認識,有助于人物思想的形成和主題思想意義的突顯。2、討論歸納在聽完其他同學的敘述后,小組討論說說生活中自己感受到的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甚至人與大自然之間相互溝通的事例。〔正面、反面的材料都可以〕。學生自由發言后,教師適當歸納。德國雅斯貝爾斯曾經說過:愛根植于生命之中,無條件地于生命等同,所以愛是歷史性的。歌中唱到:“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得人間。為避免我們人類太孤獨,為了人間更美好,我們需要奉獻愛心,珍愛生命。四、課外思考練筆。學完了《山米與白鶴》,相信同學們都從思想上對待生命的態度有了更深的體會、收獲,將自己的感受寫下來 。五、板書設計。 love教學后記:這篇小說的篇幅雖然比較長,但內容卻很貼近學生的思想生活。所以在學生課前預習的基礎上,由學生當堂誦讀一遍,完全可以理清故事情節。另外,學生在讀時就加進了自己預習時對人物的認識,將這種情感轉化為讀書時的語氣,那么聽的同學在看課文的同時也聽了其它同學的看法,產生了對課文內容的比較認識,我認為這點也達到了宋體'>“欣賞文學作品,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再語言環境中的意義的作用。”為了使學生從文中找出自己感受較深的句段,并說明理由,這有助于學生再次瀏覽全文,我覺得這個環節可以由學生獨立進行,自由發言,這樣更容易聽到更多不同的見解。但鑒于學生個體差異,所以在最后的 “課外思考練筆”環節,讓學生用筆闡述自己的看法。可以彌補大班教學中無法顧全每個學生的缺陷,當然,這就需要課后的落實,達到更好的效果。 總之,上完課后,學生的發散思維給了我很大啟發。語文課堂中的文本就是件藝術品,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各個方面來認識它、評價它,然后得到自己知識的充實和思想的進步。這是一件完整的藝術品,如果分割來分析,就會破壞它的整體美。
山米與白鶴 教案 篇3
【教學目的和要求】
1.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真摯的情感。
2.體會課文真實細膩的心理描寫,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使學生在生活中善于感受愛、表達愛,讓學生能滿懷愛心的去處理與他人及自然界的關系。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理解文章的主題。
2.分析品味細膩的心理描寫。
【教法與學法指導】
1.點撥啟發學生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深入探究小說的主題。
2.引導學生學會在朗讀過程中圈點、批注。
3.通過品味小說中富有表現力的語句來解讀文本,感悟小說豐富的內涵。
【課前準備】
1. PPT課件
2.布置預習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視頻《一個真實的故事》,創設優美的意境,聯系“鶴”這種動物,導入新課。
二、整體感知
1.作者簡介
貝特西•貝爾斯(1928--),美國兒童文學作家,生于北卡羅來納。主要作品有兒童小說《午夜的狐貍》(1968年)、《天鵝的夏天》(1970年,獲1971年紐伯利獎)、《山米與白鶴》(1972年)、《賓戈•布朗的難題》(1988年)等。
2.簡要復述文章內容,概括故事情節,給各部分加小標題。
開端(第1--3段): 山米與父母來到了外祖父家,又被父母留在那里。山米因此而遷怒 外祖父,并不顧一切地去追自己的父母。此時的山米因“父母無精力管他”而顯得無拘無束,十分任性和倔強。中心事件是“出逃”。
發展(第4-11段):起初,山米并不在意白鶴的死活,甚至希望它死掉,還用石頭砸它,遭到外祖父的怒斥。后來逐漸緩和了與外祖父的對立情緒,幫外祖父抓到了鶴。返回途中,外祖父細述養鳥的感受,引起了山米的共鳴。這是山米情感發生變化的開始。中心事件是“捉鶴”。
高潮(第12-23段):將受傷的白鶴帶回家后,外祖父精心地照顧它,向山米講述生命的可貴,使山米的思想受到觸動,開始理解外祖父并真正喜歡和關心起白鶴來。第二天,他和外祖父一起幫助白鶴捕食,在這期間,他更加理解外祖父,渴望得到外祖父的諒解,他深深地愛上了外祖父。至此,山米的人生完成了一次飛躍。中心事件是“喂鶴”。
3.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男、女生分組活動:分別在文中找出山米對白鶴和外祖父的態度產生了怎樣的變化。
學生回答后明確:
山米對白鶴的態度的變化:用石頭砸它 →抓玉米喂它→幫白鶴捕食
山米對外祖父的態度的變化:厭惡→接近→理解→深愛
三、探究主題
1.是什么促使山米的感情發生了變化?
學生討論后明確:外祖父對白鶴的由衷關切,對生命真摯的愛深深感動了山米,使山米的感情世界發生了變化,理解并愛上了外祖父,學會了珍惜生命。
2.外祖父對一切生命的摯愛之情為什么使山米的感情發生變化呢?
學生回答后明確:因為愛是相通的,愛的力量是神奇的,愛是人與人、人與動物以及一切生命之間溝通的橋梁,愛能拉近人與人、人與動物以及一切生命之間的距離。所以外祖父對動物的愛,對一切生命的愛感化了山米,也使他贏得了山米的理解和愛。
四、分析人物形象
文中兩個人物(山米和外祖父),你更欣賞誰?
先概括人物形象(山米--倔強、任性、天真、善良;外祖父--倔強、善良、尊重生命、熱愛生命),再由學生談看法。
五、品味細膩的描寫
1.作者主要運用什么方法刻畫人物的?請結合課文內容加以品析。
本文以細膩的心理描寫為主要特色。作者準確地把握了小主人公在特定情境下復雜而微妙的心理,并把它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示例:(1)山米有些猶豫不決,最后還是小心地朝外祖父那邊靠去。(兒童的好奇心)
(2)山米頓時驚奇得說不出話來,但他很快舔了舔嘴唇,作出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
(兒童的天真、頑皮和固執)
(3)他(山米)非常想表現出他“能”離開這里,但步行底特律似乎是段又長又孤獨的旅程,而且他非常地疲倦。(可笑的單純、幼稚和倔強)
(4)山米簡直不敢相信自己所聽見的話,他突然覺得胃里的食物好沉重,好象每片餅干都有 五磅重。(兒童的善良和愛心被喚起)
(5)倒數第二段。(他希望外祖父也能重新認識他,把他也當作一個值得疼愛的孩子。)
2.結合課文特點歸納心理描寫的作用。
本文的特點“不以曲折驚險的情節取勝,而以深沉動人的至情見長。”這種“至情”就是通過細膩的心理描寫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
3.你有過與小動物相處的經歷嗎?請將那段情感歷程描述出來。
口述或者寫一個片段,要求運用心理描寫表達情感。
六、拓展延伸
通過本文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七、板書設計
山 米 與 白 鶴
貝特西•貝爾斯
情節:出逃→捉鶴→喂鶴
山米對白鶴:用石頭砸它 →抓玉米喂它→幫白鶴捕食
山米對外祖父:厭惡→接近→理解→深愛
愛
不以曲折驚險的情節取勝
而以深沉動人的至情見長
教學反思:
首先,從教學思路來看,本節課還是略有缺陷的。對人物形象的分析放在主題探究的后面,雖然能夠與下一個環節的銜接比較緊密,也更好過渡,但是教學內容有重復之處,而且使主題的挖掘顯得單薄,不夠深刻。
其次,從語文的工具性來看,本節課的教學也有所欠缺。一節課的教學時間完成這篇課文的教學難度很大,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是面對初中學生,知識的積累還是必須的,閱讀能力的訓練也是必不可少的,可是這節課在這兩個方面都沒能很好地體現。
因此,教學設計在考慮教學環節流暢的同時,更應該兼顧學生的思維規律,不能顧此失彼。在兼顧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同時,扎扎實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只有在教學中真正做到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把提升人文素養滲透于扎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實現。
山米與白鶴 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理解本文真摯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2.體會本文真實細膩的心理描寫。
教學重點:
理解本文真摯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教學方法:
討論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布置預習作業:通讀課文,借助工具書及課下注釋,掃清文字障礙,把握故事情節。)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
1.讀準下列黑體字的讀音。
(請學生讀,教師及其他學生糾正。表現好的學生要及時表揚)
瞥(piē)尷尬(gān)(gà)氣喘吁吁(xū)
破舊不堪(kān)精疲力竭(jié)詭計(guǐ)
空曠(kuàng)咄咄逼人(duō)棲息(qī)
詛咒(zǔ)(zhòu)倔強(jué)(jiàng)崩潰(kuì)
靴(xuē)容光煥發(huàn)顫抖(chàn)
慷慨(kāng)(kǎi)跋涉(bá)(shè)核對(hé)
阿諛(ē)(yú)乳酪(lào)老邁(mài)
滑稽(jī)浩瀚(hàn)豢養(huàn)
2.請學生復述故事情節。
提示:抓住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主人公的情感變化
二、整體感知
教師不對課文做任何提示性的講解,學生自由發言,談一談第一印象。幻燈展示問題:讀完之后你又什么感覺?你可以就文中的.某一句、某一段來談,也可以就整體來談。如果有問題也可提出。(學生默讀課文,可小范圍內討論。然后回答問題,發言沒有正確錯誤之分,只要是學生的真實想法即可;其次,學生回答問題時要把其分析的句子、段落大聲朗讀一遍。)
三、分析探究
1.山米和外祖父在一起的這段時間里,他的情感世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是什么事情促使他發生了變化?(學生思考、討論、回答問題,教師總結歸納)厭惡——接近——理解——愛起初,山米因父母的不辭而別而憎恨外祖父,在他出走的途中,外祖父發現了一只鶴,引起了山米的注意,捕到鶴之后,因他對外祖父的憎恨,并不在意白鶴,甚至希望它死掉,還用石頭砸它,遭到外祖父的怒斥。返回途中,外祖父細述養鳥的感受,引起了山米的共鳴,這是山米情感發生變化的開始。他開始理解外祖父,開始喜歡白鶴,并帶它回家。外祖父精心照顧它,向山米講述生命的可貴,使山米的思想受到觸動,開始真正喜歡和關心起白鶴來。第二天,他和外祖父一起幫助白鶴捕食,在這期間,他渴望得到外祖父的諒解,并深深地愛上了外祖父。至此,山米的人生完成了一次飛躍。
2.這篇文章意在告訴讀者什么?(學生思考、討論、回答問題,教師總結歸納)核心:愛。如何去愛別人,愛小動物,愛生命,愛一切值得愛的東西。
3.在此之前,你對“愛”是如何理解的?學完本文,你是否對“愛”有新的認識?以后的日子里,你會如何去做?
提示:學生討論,自由發言,教師從旁指導,契合文意、著眼現實。
第二課時
一、揣摩語言
揣摩下面三個語段所蘊含的哲理。(要求學生找到原文并且標記下來,結合上下文進行分析。)
1.外祖父對山米說:“那些跟他在一起的鳥,每一只都比他所認識的人還要真實,他甚至無法區分自己的孩子,卻可以從一千只鳥中,找出他的山鳥和金絲雀。”明確:在外祖父眼里,鳥不僅是一種動物,更是朋友,鳥和人是生命的不同形態,在這個意義上鳥與人是平等的,愛可以使人與動物成為很好的朋友,建立真摯的情感。
2.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比生命更寶貴了。人類接連不斷地發掘了一些死寂的星球,報紙雜志上令人遺憾地報道這些星球上都沒有生物。只有當人領悟到浩瀚宇宙中,除地球以外其他地方都沒有任何生物的時候,才會知道生命的可貴。
明確:人是宇宙之精華,萬物之靈長,但在這個世界上,還存在著其他的生命,它們同樣是大自然的兒女,我們應該尊重這些生命,同它們和諧相處,這個世界才會是美好的,如果人類任意傷害生命,毀壞自然,人類最終也會受到自然的懲罰。
3.在前一天早上你還恨著一個人,而第二天早上,你卻發覺你已經深深愛上那個人。明確:愛可拉近人與動物、人與人的距離,是外祖父對動物的愛感化了山米、也使他贏得了山米的理解和愛,愛的力量是巨大的。
二、布置作業
1.閱讀貝特西·貝爾斯的其他童話,講給同學們聽。如《午夜的狐貍》《天鵝的夏天》等。
2.想象一下,山米和祖父接下來在一起的生活會是怎么樣的?寫一個續篇。400字左右。
3.復習本課學習的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