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初中語文教案 > 八年級語文教案 > 南京大屠殺(精選9篇)

南京大屠殺

發(fā)布時間:2024-01-23

南京大屠殺(精選9篇)

南京大屠殺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日軍侵華歷史,了解南京大屠殺詳情。

  2.能力目標:理解倒敘寫法及其作用,理解紀實文學多方面引用資料的作用。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銘記歷史,不忘國恥,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明確人生方向,發(fā)奮圖強。

  【教學要點】

  重點:把握文章內(nèi)容和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

  難點:了解夾敘夾議的寫法和集中議論對表現(xiàn)中心的作用。

  【教學設想】

  本課的教學過程是:觀看影片,瀏覽全文,了解文章內(nèi)容,報告文學的總體特征以及本課的獨特風格,最后針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專門設置了一堂討論課。

  【教學步驟】

  二課時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誰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史上的“三大慘案”?(南京大屠殺、納粹奧斯維新集中營大屠殺、日本廣島之原子彈)

  雖然南京大屠殺過去70年了,抗日戰(zhàn)爭勝利也62年了,但是日本帝國主義發(fā)動的侵華戰(zhàn)爭,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永遠也不能忘記。更令我們義憤的是當今的一些日本右翼分子,竟然無視史實說南京大屠殺是虛構(gòu)的,并企圖美化那場血腥的侵華戰(zhàn)爭。同為炎黃子孫,我想和同學們一起來回顧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緬懷慘死在日本侵略者屠刀之下的30多萬同胞,以銘記南京大屠殺這一子子孫孫永不能忘的奇恥大辱。

  【新課探究】

  一、介紹文章的背景

  1.背景

  從1939年到1945年,德國、意大利、日本三個法西斯國家發(fā)動了人類歷史上空前規(guī)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先后有61個國家和地區(qū)、20億以上的人口卷入戰(zhàn)爭,軍民死亡512萬余人。二戰(zhàn)對人類文明是一場巨大的摧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重大歷史慘劇中,日本侵略軍在中國南京進行的六個星期屠殺三十多萬中國人的黑暗一幕,無疑是人類戰(zhàn)爭史上罕見的恐怖暴行。65年前,日本軍國主義悍然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在中華大地上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南京大屠殺就是其中最黑暗的一頁。“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任何一位中國人都不應該忘記這段歷史。正如一位幸存者所說的“遺忘屠殺,就是等于第二次被屠殺”。這次大屠殺中,南京的三十多萬軍民遇難。對侵華日軍在南京犯下的這一滔天罪行,中國人民不會忘記。本文寫于抗日戰(zhàn)爭勝利50周年前夕,在這之前日本右翼勢力曾于1982.1986年兩次通過歪曲歷史的教科書。中國人民絕對不容許任何形式的否認、抹殺或歪曲南京大屠殺歷史事件的思潮和勢力抬頭。本篇報告文學就是以大量史料證據(jù)及目前尚存的人證,揭露了日寇慘絕人寰、令人發(fā)指的罪行。

  2.報告文學的特點

  報告文學是作者思想的更直接的表達──不論寫作者所采用的是怎樣的一種表述的手段和風格,但都不是,也不必要,更不允許以創(chuàng)造和綜合人物典型那樣的手段去表述。這就是小說與報告文學二者之間的主要區(qū)別,也就是它們各自的界限。

  報告文學有三個特點:

  新聞性:真實,準確,時效

  文學性:性格刻劃、心理描寫、環(huán)境渲染、細節(jié)鋪陳

  政論性:水平和價值的決定性因素

  【體現(xiàn)報告文學的新聞性】

  二、讀課文——整體感知

  要求⑴先標明自然段,解決字詞問題;⑵默讀,快速瀏覽全文;⑶請學生朗讀課文;⑷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思考,作者在文中論述了什么主題?

  1.需要掌握的字的讀音

  熙熙攘攘(xī)(rǎng)   挎(kuà)   蹂躪(róu)(lìn)   步履蹣跚(pán)(shān)

  庵(ān)   徘徊(pán)(huái)   毛骨悚然(sǒng)   僥(jiǎo)   襤褸(lán)(lǚ) 

  慘絕人寰(huán)磯(jī)   蠱惑(gǔ)(huò)  步履(lǚ)   尸骸(hái) 

  撰寫(zhuàn)   猙獰(zhēng níng)  綁縛 (fù)汩汩(gǔ)    俘虜(fú lǔ)

  大肆宣傳(sì)    兇神惡煞(shà)

  2.詞語積累

  毛骨悚然:毛發(fā)豎起,脊梁骨發(fā)冷。形容人碰到陰森或凄慘的景象時的恐懼感覺。毛:毛發(fā);骨:脊梁骨;悚然:害怕的樣子。  蹣跚:腿腳不靈便,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

  熙熙攘攘:形容人來人往,非常熱鬧。 蹂躪:踐踏。比喻用暴力欺壓、侮辱、侵害。

  令人發(fā)指:叫人憤怒得頭發(fā)豎起來了。令:使。發(fā)指:頭發(fā)直豎起來,形容憤怒到極點的樣子。   襤褸:(衣眼)破爛。  兇神惡煞:原來指兇惡的神,常用來指兇惡的人。

  逝者如斯:流逝的時光像這流水。語出《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鼓噪:喧嚷。    蠱惑:毒害,迷惑。    尋覓:尋找。

  慘絕人寰:人世上再沒有那樣凄慘的了,形容慘痛達到極點。人寰:人世。

  汩汩:文中指血水流動的樣子。   尸骸:尸骨。   猙獰:(面目)兇惡。

  徘徊: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

  3.課文整體感知:

  閱讀課文,理清思路,梳理結(jié)構(gòu)。   

  本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11)用倒敘的手法寫當年日寇令人發(fā)指的罪行,突出了半個世紀的漫漫歲月都無法抹平靜緣老太太心中的傷痕。

  第二部分(12—37)揭露日寇在南京大屠殺中令人發(fā)指的獸行。(可分三層)

  第一層(13—24)主要寫日軍集體大屠殺的三個慘案。

  第二層(25—32)主要寫日軍零散屠殺的兩個典型慘案。

  第三層(33—37)寫法庭查證、舉證日軍在南京大屠殺中集體大屠殺和零散大屠殺的案數(shù)和人數(shù)。

  第三部分(38—42)我們要記住南京大屠殺這慘絕人寰的災難,記住民族的奇恥大辱,更加明確今后的路怎么走。

  三、課文分析

  (一)講析第一部分。

  1.指名讀第一部分。

  2.本段寫的是什么內(nèi)容?

  明確:從老太太的突然狂奔,寫當年日寇令人發(fā)指的暴行。

  3.用的什么順序的寫法?是怎樣寫的?

  明確:倒敘的寫法。 文章開頭寫舉世聞名的南京城的都市風光,一派和平繁榮、生機勃勃的景象;接著寫美國護士的日記

  4.這樣開頭的作用是什么?

  明確:襯托后文一位老太太因見到當年慘遭蹂躪處的老槐樹而又一次發(fā)瘋。景與人形成強烈的反差、對比,給人極大的沖擊力,使人受到震憾。

  5.寫美國護士的日記作用是什么?

  明確:引用事實,用當年親眼目睹的日記,證實日寇令人發(fā)指的暴行,使老太太精神精神失常。

  6.這一部分最后一節(jié)的表達方式有什么特點?其作用如何?

  明確:夾敘夾議的寫法,最后一句的表達方式是議論,通過議論強調(diào)進光可以流逝,歷史卻無法忘卻,也不能忘卻,告誡人們牢記民族災難,勿忘國恥。

  第二課時

  【導入新課】

  回顧上節(jié)內(nèi)容導入。

  【新課探究】

  一、分析課文

  (一)分析第二部分

  1.講析第二部分第一層。

  (1)指名朗讀

  (2)思考:這一層寫的是什么內(nèi)容?

  明確:寫日軍在中國集體大屠殺的三件慘案。

  追問:哪三件慘案?

  明確:①12月13日的燕子磯大屠殺。

  ②12月15日的下關大屠殺。

  ③12月18日的草鞋峽大屠殺。

  提問:這三次大屠殺的情形是怎樣的?(看書,5分鐘后復述)

  (3)請一位同學復述“燕子磯大屠殺”。

  提問:下關大屠殺一共死難同胞多少人?

  明確:五萬人。

  (4)請一位同學復述“下關大屠殺”。

  提問:下關大屠殺死難多少人?

  明確:堆積如山,就連留下往江里丟尸體的人,干完“活”后,也全部排成隊被“槍殺”了。

  (5)請一位同學復述“草鞋峽大屠殺”。

  提問:這次大屠殺死難多少人?

  明確;五萬多人。

  (6)三次大屠殺慘案的特點各是什么?

  明確:燕子磯大屠殺是把人趕到渡江碼頭,用機關槍掃射;下關大屠殺,是把人“綁縛在一起連成一列長陣,彎彎曲曲望不見盡頭”;草鞋峽大屠殺是把人“關到了幕府山一塊用鐵絲網(wǎng)圍起來的空場上”。這種屠殺形式真是慘無人道,令人發(fā)指。

  2.講析第二部分第二層。

  (1)指名讀第25—32自然段。

  (2)提問:這一層寫的是什么內(nèi)容?

  明確:寫日軍零散屠殺的兩件慘案。

  追問:哪兩件慘案?

  明確:①井敏明和野田巖殺人競賽。

  ②田中軍吉以“助廣”寶劍連殺無辜中國人300多人

  (3)提問:這兩次血腥屠殺事件的過程是怎樣的?(看書五分鐘后準備復述)

  (4)請一位同學復述殺人惡魔比賽殺中國人的事件。

  提問:這個事件,突出寫出了什么?

  明確:突出寫出了兩個日軍的獸性。不!連禽獸都不如!

  (5)請一位同學復述田中軍吉以“助廣”寶劍連殺300多個無辜中國人的事件。

  (6)提問:兩個案件,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明確:前者詳后者略,詳略得當。

  (7)老師小結(jié)。

  同學們,讀到這里,我們已經(jīng)充分領略日本法西斯的慘無人道,滅絕人性的罪行。讓我們記住這一筆筆血債,常把仇恨記心頭,毋忘國恥!能更加激起我們對祖國的熱愛。

  3.講析第二部分第三層。

  (1)指名讀第33—37自然段。

  (2)思考:這一層寫了哪些內(nèi)容?

  明確:寫法庭查證、舉證日軍在南京大屠殺中殺死中國人的案數(shù)和人數(shù)。

  提問:這一層第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明確:它說明南京大屠殺是經(jīng)過國際法庭查證判定的,是有歷史定論的,不是哪一個人或哪一方可以隨意篡改了的。

  提問:日軍在中國南京前后共屠殺多少中國人?

  明確:在南京屠殺共計34萬人。

  (3)老師小結(jié)。

  34萬,這是多么驚人的數(shù)字啊!這僅僅是能舉證、查證到的,還有多少人被他們殺害之后投到江里,用汽油焚尸而無法查證啊!這僅僅是南京大屠殺的數(shù)字,日本侵略中國期間,在全中國屠殺的中國人,又有多少個34萬啊!

  4.小結(jié)第二部分

  1.文中描述日軍用什么手段屠虐我們的骨肉同胞?

  日軍屠虐中國軍民,手段之多、殘忍令人發(fā)指:

  (1) 機槍掃射,肆意屠殺;

  (2) 殺人競賽,人當活靶;

  (3) 蹂躪奸殺,老少不放;

  (4) 毀尸滅跡,拋尸長江;

  (5) 屠殺無辜,澆油焚尸;

  (6) 慘無人道,生埋活人。

  2.文中具體寫了哪幾個受害者的典型?

  文中描寫了: 靜緣:一個中國尼姑,1937年12月15日逃跑時被日本兵抓住輪*虐待,之后神經(jīng)失常,半世紀的歲月仍然無法抹平心中裂痕。 少婦和小孩子:在燕子磯大屠殺中,少婦被害,小孩僥幸存活,卻留下終身殘疾。 國民黨軍人幸存者:草鞋峽大屠殺中的幸存者。

  3.講析:文章第二部分的安排是頗具匠心的。在寫了三個集體大屠殺慘案,兩個令人發(fā)指的零散屠殺案后,結(jié)尾處還引用了1946年2月中國南京軍事法庭查證材料。從結(jié)構(gòu)上看,寫查證的法律證據(jù)也起到了總寫的作用。法庭查證材料鐵證如山,不容置疑。從內(nèi)容上看,用數(shù)字說明,增強了說服力。在引用“查證”后,文章還補上了外國觀察家的看法和當時的情況補述,說明事實上日寇在南京大屠殺中殺害我們同胞是難以計數(shù)的。日本右翼勢力企圖極力抹殺這段歷史,墨寫的文字掩蓋不了血寫的事實,他們一伙人的倒行逆施,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體現(xiàn)報告文學的真實性】

  (二)講析第三部分。

  (1)指名朗讀。

  (2)思考:這一部分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明確:較為集中的議論,抒情部分,也是文章的總結(jié)、點題。

  提問:哪些是議論?哪些是抒情?

  明確:第38自然段借記敘抒情。第39自然段夾敘夾議。第40自然段,前一句夾敘夾議,后一句借議論抒情。第41自然段也是議論。

  (3)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明確;第39自然段揭露了日本法西斯難以計數(shù)的令人發(fā)指的罪行。第40自然段抒發(fā)了為祖國強盛而倍感欣慰、自豪之情。第41自然段強調(diào)作為歷史的回顧,我們既要了解祖國的文明、民族的光榮,也應該牢記祖國深重的災難、民族的奇恥大辱。最后一自然段點題。

  【體現(xiàn)了報告文學的政論性】

  二、重點語句分析

  1.入夜,我在長江邊徘徊。大江東去,逝者如斯。時光可以流逝,受害人終離人世,然而歷史無法忘卻,也不應該忘卻…

  這段抒情和議論由老太太發(fā)瘋引起,一方面在說幾十年的歲月無法彌補老太太心靈的嚴重的創(chuàng)傷,她無法忘記過去,同時也是在告誡人們牢記民族災難,毋忘國恥。

  2.我不想也沒有必要發(fā)更多的議論,我只希望像我一樣年輕的戰(zhàn)友、年輕的同胞,記住這慘絕人寰的災難,記住這中華民族的奇恥大辱,它會讓我們更加明確今后的路該怎么走。

  這是文章點題的段落,不發(fā)更多的議論,卻讓讀者思考:今后的路該怎么走。這種思考不是要考慮個人的發(fā)展,而是要讀者將自己的命運和祖國的命運連在一起,現(xiàn)在,將來!

  三、寫作特色

  1.結(jié)構(gòu)的精心設計

  文章開頭用了倒敘的手法,這個開頭緊緊抓住讀者的心,讓讀者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老太太發(fā)瘋的原因。文章中先寫集體大屠殺,后寫零散大屠殺,然后運用軍事法庭的材料加大了事實的說服力。結(jié)尾處點題也是在讀者讀完之后,引起讀者激蕩的感情之后水到渠成的提出問題,引發(fā)讀者的深深思考。

  2.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

  文中的記敘讓血淋淋的事實更加鮮明、形象地展示在我們面前,抒情和議論更能體現(xiàn)作者的態(tài)度和感情的激蕩。文章的敘述真實,描寫形象,以大量精確的數(shù)據(jù)和觸目驚心的事實,揭露了侵華日軍的滔天罪行。文章夾敘夾議,記敘的同時可以體會作者真摯的感情,深刻的議論。通過議論強調(diào)歷史無法忘卻,也不應該忘卻,告誡人們牢記民族災難,毋忘國恥。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使文章的教育意義更深入人心,使文章更能引起讀者的思考,引發(fā)讀者的共鳴。

  四、課后練習題解答提示

  (一)寫了三大屠殺慘案:(1)12月13日的燕子磯大屠殺;(2)12月15日夜的下關大屠殺;(3)12月18日的草鞋峽大屠殺。

  (二)首先是引用這類資料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性:既真實地再現(xiàn)了幸存者親身經(jīng)歷的大屠殺,又反映了外國人目睹的日軍暴行,還以法庭查證證實史實的毋庸置疑,也通過戰(zhàn)犯本人的交待,道出了南京大屠殺的真相。這樣多角度、多側(cè)面敘述南京大屠殺的慘狀,更具現(xiàn)場感、真實感,更具有沖擊力、震撼力。其次,引用這類資料還有其現(xiàn)實意義:現(xiàn)在在日本有人甚至企圖把南京大屠殺事件當作“無稽之談”。文中大量引用日本眾多媒體的報道和戰(zhàn)犯本人的交待,無疑起到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作用,有力的批駁了妄圖否認南京大屠殺者的彌天大謊。

  (三)第一部分末段“入夜,我在長江邊徘徊。大江東去,逝者如斯。時光可以流逝,受害人終離人世,然而歷史無法忘卻,也不應該忘卻……”夾敘夾議。其中末句的議論,強調(diào)了牢記民族災難,毋忘國恥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在寫三個集體大屠殺后,轉(zhuǎn)入寫“日軍在南京的殺人競賽”前,有“人類歷史上,恐怕沒有比日軍在南京的殺人競賽更殘暴,更無人性的了”一句議論,這里的議論既揭示了日寇殺人競賽的慘無人道,又起到了過渡的作用。同樣由寫日軍殺人競賽轉(zhuǎn)到寫田中軍吉以“助廣”寶劍連殺無辜中國人300多時,也用了一個議論句(“如果說向井敏明和野田巖是兩只殺紅了眼的惡魔,那么田中軍吉簡直比惡魔更兇殘”)起承上啟下的作用。第二部分末段,也是夾敘夾議。

  第三部分是較為集中的議論、抒情部分,也是文章的總結(jié)、點題及升華主題的部分。其中第一自然段是記敘,第二自然段夾敘夾議,揭露日本法西斯難以計數(shù)的令人發(fā)指的罪行。第三自然段,前一句夾敘夾議,后一句借議論抒情,抒發(fā)了為祖國強盛而倍感欣慰、自豪之情。第四自然段議論,強調(diào)作為歷史的回顧,我們既要了解祖國的文明、民族的光榮,也應該牢記祖國的深重災難、民族的奇恥大辱。第五自然段議論,是對第四自然段的闡釋,也是點題。

  (四)文章讓我們“走進歷史,感受歷史”,讓中國年輕一代牢記這段慘痛的歷史,勿忘國恥,以史為鑒,激勵我們擔負起振興中華、保衛(wèi)祖國的重任。今后的路的設計應該與祖國的命運連在一起。答案略。

  【總結(jié)課文】

  (1)完整地聽一遍朗讀錄音,體味感情、語氣。

  (2)把握全文的重點:

  學生甲:掌握三大屠殺慘案,這既是文章的重點部分,又能使我們勿忘國恥。

  學生乙:引用資料的寫法,它不但使這篇報告文學更加真實突出,也使我們更多地了解日軍侵華罪行。

  學生丙:開頭倒敘的寫法,強調(diào)的是結(jié)果,因此使后文內(nèi)容更加對比鮮明,突出。

  學生丁:議論、抒情句、段,能起到突出中心,升華主題作用。

  (3)中心思想

  本文通過對“南京大屠殺”的歷史回顧和具體描寫,揭露了日本法西斯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教育我們記住歷史,勿忘國恥,激勵學生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同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一道,爭取世界和平與發(fā)展,反對戰(zhàn)爭與侵略。

  【布置作業(yè)】

  完成課后的練習

  【板書設計】              

  標題:吸引力和震撼力;概括力和氣魄

  開頭:生動逼真的生活場面;制造懸念,引發(fā)主題

  中間  結(jié)構(gòu)    多線條發(fā)展

  事件(或人物)  以線穿珠

  效果:鮮明、集中、新穎,表現(xiàn)主題

  結(jié)尾  鼓舞展望式

  哲理思索式

  效果:余味無窮

  銘記歷史,不忘國恥’

  明確方向,發(fā)奮圖強

  【教學實踐與反思】

南京大屠殺 篇2

  南京大屠殺

  教學目標 :

  1.       整理歸納出作者列舉的幾大案件,明確作者寫作意圖。

  2.       品味報告文學散文化的語言,體會作者隱含于文字中的悲憤之情。激發(fā)民族義憤,激勵

  為中華崛起而奮斗的愛國熱情。

  重點:整理歸納作者列舉的幾大案件,明確作者的寫作意圖。

  難點:體會作者隱含于文字中的悲憤之情。

  教學過程 :

  一、由題目導入  

  提問1:課題中有“屠殺”兩字,通讀全文,從文章內(nèi)容上給“屠殺”下個定義。

  提問2:“屠殺”可解釋為“大批大批地殘殺”,為什么在“屠殺”前要再加上個“大”字?

  二、細讀文章,歸納“大屠殺”案件

  1.(列表)歸納“大屠殺”案件。

  2.明確:“大”說明南京大屠殺人數(shù)之多,屠殺的殘忍度之烈。日本軍國主義殘殺中國人民不分對象,尼姑、平民、軍人甚至婦女兒童。說明他們以殺人為目的,想要亡我中國。

  三、感悟文章議論部分,明確作者寫作目的

  1、思考:日本在中國實行屠殺政策并非始于1937年,日本軍國主義的亡我之心由來已久(東北三省、上海、河北、南昌都在37年前發(fā)生過類似的屠殺事件),作者為什么要選南京大屠殺作為這篇報告文學的題材呢?

  2.、帶著這個問題散讀課文第三部分。(重點品讀“作為歷史的回顧”、“記住這中華民族的奇恥大辱”等句)

  明確:國土如此之小的日本野心極大,妄圖將中國滅亡,“南京”是中國當時的首都,顯然日本軍國主義是要“殺一儆百”,其野蠻和殘暴程度可見一斑。

  3、思考:日本軍國主義為什么會有這樣的野心來吞并中國,中國人民為什么會遭受這樣的災難?

  明確:因為當時中國太落后了,綜合國力不強,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我們要增強國力。——作為學生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為中華崛起而奮斗!

  四、感悟作者隱于文字背后的情感

  提問:最后一部分作者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愛憎之情溢于言表,一篇好文章通常作者都會將自己的情感隱藏于文字中,比如“風景秀麗的燕子磯”這句,作者為什么要在敘述“燕子磯大屠殺”加上這句話呢?

  明確:1、美麗的地方卻成了屠宰場,形成強烈的對比,作者這樣安排是為了突出日軍的殘暴,中國人民的無辜。

  2、如今的燕子磯依然秀麗,但它卻時刻提醒著人們不應該忘記在這片土地上曾有過的血腥屠殺,亡靈們的哀號,我們不應該忘記這段恥辱的歷史,更不要讓這段悲劇再一次重演。

  五、回家作業(yè) 

  類似“風景秀麗的燕子磯”這樣將作者情感隱于文字中的句子在文中還有很多,回家后

  找出一兩句,說說它們分別隱含了作者什么思想,有什么作用?

  感悟如下:

  每次聆聽陳老師的教誨總會有茅塞頓開之感,今天也是如此。當我整理完陳老師口訴的自己上過的《南京大屠殺》的教案后,再對比自己的教案我又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與啟迪:

  1、語文老師要使出渾身解數(shù)將學生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拉回課堂。

  要做到這一點并非如說的那樣輕松。就那我今天上的這堂課來說吧!原本我選擇這篇

  自讀課文就是因為它能激發(fā)起同學們的民族義憤,能使原本死氣沉沉的課堂變得有些感染力。沒想到一節(jié)課下來還是因為多種因素而沒能實現(xiàn)原定的目標。雖然我試圖用老師范讀來增加感染力,帶動全班的氛圍,但是同學們卻一如既往地“我自巋然不動”,搞得我挺被動的。

  其中當然有客觀的因素諸如時間上少了10分鐘,學生們在第一節(jié)課上通常都有點沒睡醒等等。但究其主觀原因我認為還是由于我的課沒有備好:主要是我忽略了對于“南京大屠殺”這一知識同學們是“已知”的這個問題,在“已知”的情況下就應該試圖給他們一些“新知”,一些新的情感體驗,而并不僅僅等同于以往的愛國主義教育。

  正如陳老師說的那樣,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不同,其他學科教會學生從“無知”到“有

  知”,而語文是母語,是自小就在不斷訓練不斷“明白”的一門“基礎學科”。所以語文學科要把同學們的興趣停留在課堂,還是要努力讓同學們在課堂上習得“新知”、獲得“新”的情感體驗。

  2、  教師首先要熟悉文本,要經(jīng)過一番專研琢磨,這樣才能備好一堂有“效率”的課。

  今天我的這節(jié)課無疑是在做一次無效的勞動,這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其一,僅僅關注如何將報告文學的三個特征機械地灌輸給學生,而不是讓他們在體驗感悟中獲得這三個概念。其二,指導學生圈畫有關表現(xiàn)日軍殘暴,人民無辜的語句過繁、過細。

  基于以上兩點,我反思我的這節(jié)課沒有帶給學生們新的知識,而只是在做重復勞動。這不符合二期課改“長文短教”的精神。

  正如陳老師說的那樣,對于初三年級,語文老師應該關注知識的整合而不是將知識機械地重復。我想這句話對于我們初三接下去的復習課是有指導意義的。

  再次對比兩份教案不難發(fā)現(xiàn),陳老師在多年研讀教材,教材已爛熟于心的前提之下依然不斷地在求新求變。在陳老師的教案中對課題“南京大屠殺”有了一番新的詮釋,并分別以“給‘屠殺’下定義”,“為什么在‘屠殺’前加個‘大’字”,以及“作者為什么要選‘南京大屠殺’作為自己的這篇報告文學的題材”這三個問題串聯(lián)起了三大環(huán)節(jié),構(gòu)思巧妙。而最后“感悟作者隱于文字中的情感”這一環(huán)節(jié)更能培養(yǎng)初三學生深層次地感悟作者的情感的能力,讓他們的情感體驗更上一個臺階。

  3、  語文老師在課堂上的語言要規(guī)范,要有感染力,更要注意精練。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成為能言善辯的人,但真正要做到說話得體又精煉,而且還能思路明

  晰可不是件容易辦到的事。就拿我今天的課來說,事后在評課過程中前輩們?yōu)槲抑赋隽瞬簧俨灰?guī)范的課堂用語,比如在提到日本軍國主義時因為緊張的緣故我說成了“日本人”等等。

  當然一個人的語言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訓練出來的,但是我會牢記教研員李老師的提點:努力先從“每堂課提問不超過六個問題”開始嘗試,循序漸進地規(guī)范并完善自己教學的語言。

南京大屠殺 篇3

  課題 16. 南京大屠殺 學習目標 1.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熙熙攘攘、挎、 蹂躪、步履蹣跚、徘徊、毛骨悚然、襤褸、慘絕人寰、 蠱惑等。 2.了解日軍侵華歷史,了解南京大屠殺詳情,培養(yǎng)愛國感情。 3.初步了解史實性報告文學的基本特征。 4.理解夾敘夾議手法對表現(xiàn)中心的作用。 學習重點 把握文章內(nèi)容和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 學習難點 體會報告文學生動、形象的記敘及精當?shù)淖h論、抒情。 學   習   過   程 備注 布置預習 1.學生自主掌握生字詞 一、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 a. 襤褸lán 1ǚ       尋覓mì         悚然shǒng b.尸骸hái          蹂躪róu lìn    燕子磯jī c.徘徊pái huái     撰寫zhuàn      蹣跚pán shān d.猙獰zhēng níng   綁縛fù         熙熙攘攘xī 二、找出下列詞語中的錯別字并改正在后面的括號里 1.殘絕人寰(  )    2.步覆蹣跚(  ) 3.兇神惡熬(  )    4.逝者如失(  ) 5.大肆喧傳(  )    6.慘不忍賭(  ) 2. 學生收集有關報告文學及南京大屠殺的資料。 第一課時 一、預習展評1.學生自由回答,并叫兩個學生上黑板板書第(2)小題改正的錯別字。 2.選一小組講,其它補充,老師總結(jié)。  二、出示學習目標 1.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熙熙攘攘、挎、 蹂躪、步履蹣跚、徘徊、毛骨悚然、襤褸、慘絕人寰、 蠱惑等。 2.了解日軍侵華歷史,了解南京大屠殺詳情。 三、合作探究 預設問題:找出集體大屠殺和零散大屠殺的各個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被屠殺的人數(shù)。                                                                    四、精講點撥 本文為駁斥日本右翼勢力不承認“南京大屠殺”列舉了哪些事實?                                                                     五、當堂達標 按要求完成下列問題。(15分) 1.根據(jù)拼音寫出相應的詞語。(4分) (1)她步履pán shān地走了幾步,忽然站住,定定地打量著路邊的一棵古槐。(              ) (2)他慘遭日本鬼子róu lìn,地點正是那棵老槐樹下。(             ) (3)我只希望像我一樣年輕的戰(zhàn)友、年輕的同胞,記住這cǎn jué rén huán的災難,記住這中華民族的奇恥大辱,它會讓我們更加明確今后的路該怎么走。(            ) (4)成千上萬的日本青年受此gǔ huò,參軍來到中國戰(zhàn)場,進行野蠻的殺戮。(              ) 2. 下列對病句修改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這種藥一問世,便受到病人的歡迎,因為臨床治療效果證明,這是有效治療高血壓的方法。(將“方法”改為“藥物”) b.他像一支蠟燭,雖然照亮了別人,卻毀滅了自己。這樣的人生多有價值啊!(把“雖然照亮了別人,卻毀滅了自己。”改為“雖然毀滅了自己,卻照亮了別人。”) c.廠里規(guī)定,中檔產(chǎn)品價格不超過300元~500元。(“不超過”改為“最多”) d.中國大陸和港臺歌星的聯(lián)袂演出博得了當場觀眾的熱烈掌聲,對各位歌星精彩的表演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第2個分句缺主語,加“觀眾”) 3.選用下列至少兩個詞語寫一段連貫的話,至少使用一種修辭方法,80字以內(nèi)。(3分)       熙熙攘攘、蹂躪、步履蹣跚、徘徊、毛骨悚然、襤褸、慘絕人寰、 蠱惑                       4. 食品安全已經(jīng)成為當前社會的熱點問題。根據(jù)“關注食品安全”主題活動中調(diào)查搜集到的相關數(shù)據(jù)和材料,完成下面各題。(5分) (1)研究下表數(shù)據(jù),寫出研究結(jié)論:                                        。(2分)    某市食品安全滿意度問卷調(diào)查統(tǒng)計表  (調(diào)查人數(shù):500人) 滿意度 非常滿意 滿意 基本滿意 不滿意 人數(shù)比 25% 28.5% 39.7% 6.8% (2)研究下面三則材料,分別提煉觀點,在成果展示會上交流。 材料一  那瘦肉多得動你心的豬肉,有可能含有瘦肉精;那顏色白得饞你嘴的饅頭,有可能就用過漂白劑;那色彩艷得逼你眼的飲料,有可能就加了塑化劑…… 材料二  公眾之所以引起“愁吃”的恐慌,與少數(shù)媒體夸大其辭的宣傳不無關系。例如,某個地方西瓜使用了膨大劑,專家證實如劑量適當并不影響食用者的身體健康。但由于媒體的片面宣傳,導致很多人不敢吃西瓜。他們把個別問題當成普遍現(xiàn)象,動輒以“致癌”、“致死”定論,把食品安全的問題放大了。 材料三  從中央到地方,各級行政主管、職能檢測部門,已經(jīng)開始行動,采取措施對食品的生產(chǎn)、加工、運輸、銷售實行全程監(jiān)控和檢測,對黑心者,頻出重拳。主要觀點是:(3分) ①                                                                               ②                                                                               ③                                                                               六、布置預習 反復朗讀課文,思考并解決下列問題: 1. 課文引用了美國護士的日記,多家新聞媒體的報道,以及1946年2月中國南京軍事法庭的查證等大量史料,請問引用這些資料有什么作用? 2. 說說在文章的第三部分(34—38自然段)中的哪些是議論?哪些是抒情?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第二課時 一、預習展評 1.個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交流,老師總結(jié)。 2.學生閱讀、思考、回答,老師明確。 二、出示學習目標 1. 初步了解史實性報告文學的基本特征。 2.銘記歷史,不忘國恥,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明確人生方向,發(fā)奮圖強。 三、合作探究 預設問題一:課文引用了美國護士的日記,多家新聞媒體的報道,以及1946年2月中國南京軍事法庭的查證等大量史料,請問引用這些資料有什么作用? 預設問題二:說說在文章的第三部分(34—38自然段)中的哪些是議論?哪些是抒情?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四、精講點撥 預設問題:作者結(jié)尾時說南京大屠殺“會讓我們更加明確今后的路該怎么走”,為什么?我們以后的路到底該怎樣走?作為祖國未來的我們應該怎樣要求自己?                                                五、當堂達標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15分) 永遠的蝴蝶 那時候剛好下著雨,柏油路面濕冷冷的,還閃爍著青、黃、紅顏色的燈火。我們就在騎樓下躲雨,看綠色的郵筒孤獨地站在街的對面。我白色風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給在南部的母親的信。 櫻子說她可以撐傘過去幫我寄信。我默默點頭,把信交給她。 “誰叫我們只帶來一把小傘哪。”她微笑著說,一面撐起傘,準備過馬路去幫我寄信。從她傘骨滑下來的小雨點濺在我眼鏡玻璃上。 隨著一陣拔尖的煞車聲,櫻子的一生輕輕地飛了起來,緩緩地,飄落在濕冷的街面,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雖然是春天,好像已是深秋了。 她只是過馬路去幫我寄信。這簡單的動作,卻要叫我終身難忘了。我緩緩睜開眼,茫然站在騎樓下,眼里裹著滾燙的淚水。世上所有的車子都停了下了,人潮涌向馬路中央。沒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這時她離我只五公尺,竟是那么遙遠。更大的雨點濺在我的眼鏡上,濺到我的生命里來。 為什么呢?只帶一把雨傘? 然而我看到櫻子穿著白色的風衣,撐著傘,靜靜地過馬路了。她是要幫我寄信的,那,那是一封寫給在南部的母親的信,我茫然站在騎樓下,我又看到永遠的櫻子走到街心。其實雨下得并不大,卻是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場雨。而那封信是這樣寫的,年輕的櫻子知不知道呢? 媽:我打算在下個月和櫻子結(jié)婚。 1.小說以“雨”開篇,并以“雨”貫穿全文,這樣寫有什么作用?(至少答出兩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小說最后再次描寫櫻子“穿著白色的風衣,撐著傘”,有什么作用?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開始寫“小雨點”濺到眼鏡上,之后寫“更大的雨點”濺到眼鏡上,其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下面說法中錯誤的兩項是    (  )(5分) a.小說三次寫到“站在騎樓下”,作用是顯示“我”的思緒的流程和層次。 b.文中最能夠表露“我”的悔恨的一句話是“為什么呢?只帶一把雨傘?” c.“雖然是春天,好像已是秋深了”,表現(xiàn)了“我”失去戀人的痛苦、凄涼的心境。 d.把櫻子比喻成蝴蝶有兩個原因,一是飛的動作,二是櫻于長得像蝴蝶一樣的外貌。 e.題目叫“永遠的蝴蝶”,就是說蝴蝶是永恒的,“我”愛蝴蝶,“我”也愛櫻子。 f.小說最后交代給母親的信的內(nèi)容,增加了小說的悲劇色彩。 六、布置預習 待           定 學習心得

南京大屠殺 篇4

  教學目標:

  1. 整理歸納出作者列舉的幾大案件,明確作者寫作意圖。

  2. 品味報告文學散文化的語言,體會作者隱含于文字中的悲憤之情。激發(fā)民族義憤,激勵

  為中華崛起而奮斗的愛國熱情。

  教學重點:

  整理歸納作者列舉的幾大案件,明確作者的寫作意圖。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隱含于文字中的悲憤之情。

  教學過程:

  一、由題目導入

  提問1:課題中有“屠殺”兩字,通讀全文,從文章內(nèi)容上給“屠殺”下個定義。

  提問2:“屠殺”可解釋為“大批大批地殘殺”,為什么在“屠殺”前要再加上個“大”字?

  二、細讀文章,歸納“大屠殺”案件

  1.(列表)歸納“大屠殺”案件。

  2.明確:“大”說明南京大屠殺人數(shù)之多,屠殺的殘忍度之烈。日本軍國主義殘殺中國人民不分對象,尼姑、平民、軍人甚至婦女兒童。說明他們以殺人為目的,想要亡我中國。

  三、感悟文章議論部分,明確作者寫作目的

  1、思考:日本在中國實行屠殺政策并非始于1937年,日本軍國主義的亡我之心由來已久(東北三省、上海、河北、南昌都在37年前發(fā)生過類似的屠殺事件),作者為什么要選南京大屠殺作為這篇報告文學的題材呢?

  2.、帶著這個問題散讀課文第三部分。(重點品讀“作為歷史的回顧”、“記住這中華民族的奇恥大辱”等句)

  明確:國土如此之小的日本野心極大,妄圖將中國滅亡,“南京”是中國當時的首都,顯然日本軍國主義是要“殺一儆百”,其野蠻和殘暴程度可見一斑。

  3、思考:日本軍國主義為什么會有這樣的野心來吞并中國,中國人民為什么會遭受這樣的災難?

  明確:因為當時中國太落后了,綜合國力不強,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我們要增強國力。——作為學生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為中華崛起而奮斗!

  四、感悟作者隱于文字背后的情感

  提問:最后一部分作者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愛憎之情溢于言表,一篇好文章通常作者都會將自己的情感隱藏于文字中,比如“風景秀麗的燕子磯”這句,作者為什么要在敘述“燕子磯大屠殺”加上這句話呢?

  明確:1、美麗的地方卻成了屠宰場,形成強烈的對比,作者這樣安排是為了突出日軍的殘暴,中國人民的無辜。

  2、如今的燕子磯依然秀麗,但它卻時刻提醒著人們不應該忘記在這片土地上曾有過的血腥屠殺,亡靈們的哀號,我們不應該忘記這段恥辱的歷史,更不要讓這段悲劇再一次重演。

  五、回家作業(yè)

  類似“風景秀麗的燕子磯”這樣將作者情感隱于文字中的句子在文中還有很多,回家后

  找出一兩句,說說它們分別隱含了作者什么思想,有什么作用?

  感悟如下:

  每次聆聽陳老師的教誨總會有茅塞頓開之感,今天也是如此。當我整理完陳老師口訴的自己上過的《南京大屠殺》的教案后,再對比自己的教案我又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與啟迪:

  1、語文老師要使出渾身解數(shù)將學生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拉回課堂。

  要做到這一點并非如說的那樣輕松。就那我今天上的這堂課來說吧!原本我選擇這篇

  自讀課文就是因為它能激發(fā)起同學們的民族義憤,能使原本死氣沉沉的課堂變得有些感染力。沒想到一節(jié)課下來還是因為多種因素而沒能實現(xiàn)原定的目標。雖然我試圖用老師范讀來增加感染力,帶動全班的氛圍,但是同學們卻一如既往地“我自巋然不動”,搞得我挺被動的。

  其中當然有客觀的因素諸如時間上少了10分鐘,學生們在第一節(jié)課上通常都有點沒睡醒等等。但究其主觀原因我認為還是由于我的課沒有備好:主要是我忽略了對于“南京大屠殺”這一知識同學們是“已知”的這個問題,在“已知”的情況下就應該試圖給他們一些“新知”,一些新的情感體驗,而并不僅僅等同于以往的愛國主義教育。

  正如陳老師說的那樣,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不同,其他學科教會學生從“無知”到“有

  知”,而語文是母語,是自小就在不斷訓練不斷“明白”的一門“基礎學科”。所以語文學科要把同學們的興趣停留在課堂,還是要努力讓同學們在課堂上習得“新知”、獲得“新”的情感體驗。

  2、 教師首先要熟悉文本,要經(jīng)過一番專研琢磨,這樣才能備好一堂有“效率”的課。

  今天我的這節(jié)課無疑是在做一次無效的勞動,這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其一,僅僅關注如何將報告文學的三個特征機械地灌輸給學生,而不是讓他們在體驗感悟中獲得這三個概念。其二,指導學生圈畫有關表現(xiàn)日軍殘暴,人民無辜的語句過繁、過細。

  基于以上兩點,我反思我的這節(jié)課沒有帶給學生們新的知識,而只是在做重復勞動。這不符合二期課改“長文短教”的精神。

  正如陳老師說的那樣,對于初三年級,語文老師應該關注知識的整合而不是將知識機械地重復。我想這句話對于我們初三接下去的復習課是有指導意義的。

  再次對比兩份教案不難發(fā)現(xiàn),陳老師在多年研讀教材,教材已爛熟于心的'前提之下依然不斷地在求新求變。在陳老師的教案中對課題“南京大屠殺”有了一番新的詮釋,并分別以“給‘屠殺’下定義”,“為什么在‘屠殺’前加個‘大’字”,以及“作者為什么要選‘南京大屠殺’作為自己的這篇報告文學的題材”這三個問題串聯(lián)起了三大環(huán)節(jié),構(gòu)思巧妙。而最后“感悟作者隱于文字中的情感”這一環(huán)節(jié)更能培養(yǎng)初三學生深層次地感悟作者的情感的能力,讓他們的情感體驗更上一個臺階。

  3、 語文老師在課堂上的語言要規(guī)范,要有感染力,更要注意精練。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成為能言善辯的人,但真正要做到說話得體又精煉,而且還能思路明

  晰可不是件容易辦到的事。就拿我今天的課來說,事后在評課過程中前輩們?yōu)槲抑赋隽瞬簧俨灰?guī)范的課堂用語,比如在提到日本軍國主義時因為緊張的緣故我說成了“日本人”等等。

  當然一個人的語言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訓練出來的,但是我會牢記教研員李老師的提點:努力先從“每堂課提問不超過六個問題”開始嘗試,循序漸進地規(guī)范并完善自己教學的語言。

南京大屠殺 篇5

  《南京大屠殺》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日軍侵華歷史,了解南京大屠殺詳情。

  2.理解課文,了解報告文學的總體特征與本課的獨特風格。

  3.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速度和質(zhì)量。

  4.準確認讀生難字詞,掌握它們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

  本課的教學過程是:觀看影片,瀏覽全文,了解文章內(nèi)容,報告文學的總體特征以及本課的獨特風格,最后針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專門設置了一堂討論課。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銘記歷史,不忘國恥,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明確人生方向,發(fā)奮圖強。

  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重點

  1.把握文章內(nèi)容和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

  2.體會文章的內(nèi)容編排設計以及用史料為證表達自己態(tài)度的方法。

  3.把握報告文學的特點和整體風格。

  難點

  1.體會文章的內(nèi)容編排設計以及用史料為證表達自己態(tài)度的方法。

  2.把握報告文學整體風格。

  教學突破

  在教學過程中要強調(diào)認識歷史的重要性,吸取"落后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本文為何從老太太寫起是一個疑點,要加以分析。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查找資料,了解南京大屠殺具體情況。關注當今日本對侵華歷史的態(tài)度。

  2.準備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圖片。

  3.準備關于南京大屠殺的影片。

  ◆學生準備1.查閱資料,了解日軍侵華與抗日戰(zhàn)爭歷史。2.預習課文,標記理解有疑問的地方。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1.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課 1.觀看影片,思考并回答問題

  2.介紹報告文學的風格,指導閱讀 2.閱讀課文,把握課文結(jié)構(gòu)及主要內(nèi)容。

  3、研讀閱讀課文1-8段 3、研讀1-8段

  一、 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課文(約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播放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影片,展示 相關圖片。2.請同學們說說自己對日軍侵華史、 抗日戰(zhàn)爭的了解和認識。3.師:大家對于南京大屠殺的發(fā)生原 因應該有自己的見解吧,誰跟我們 說說?4.師:同學們說得很正確,但除此之外 是否還有其他原因呢?在學習課文 的過程中相信大家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 板書課題。 1.看影片和圖片,為南京大屠殺血淋 淋的場面所震撼,心中充滿憤慨。2.紛紛發(fā)言,講述自己的所知與認識。3.生:落后就要挨打,半封建半殖民地 的舊中國沒有能力保護自己土地上 的人民,導致了南京城內(nèi)30萬居民 的被害。4.保持良好的學習熱情。

  二、認真閱讀課文,把握課文結(jié)構(gòu)(約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

  1.介紹報告文學的整體風格,將內(nèi)容 板書,(見課末板書設計)從而指導 1.抓住報告文學的特點來閱讀課文, 了解文章內(nèi)容。

  課文,把握課文結(jié)構(gòu)及主要內(nèi)容3.研讀閱讀課文1~8段 3.研讀1-8段

  學生閱讀本文。2.抽學生劃分層次,歸納層意。3.根據(jù)學生的表述,補充,糾正。 2.劃分課文層次,歸納文章的主要內(nèi) 容,并思考本文作者的意圖。 '3.與教師共同明確文章結(jié)構(gòu),了解作 者意圖,作好筆記。

  三、分析課文l-8自然段(約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讓學生快速閱讀1-8自然段。2.結(jié)合報告文學的特點,組織學生討 論交流本課題目與開頭的特色。將 內(nèi)容板書。(見課末板書設計)3.師:作者為什么要以一個老太太的 經(jīng)歷來開始文章的寫作?4.指導完成隨堂練習1。 1.快速閱讀。 2.分析討論本文標題和開頭的特色。3.思考回答。 生:因為她是曾經(jīng)受到日本侵略者 迫害的中國民眾的縮影。4.完成隨堂練習l。

  四、本課小結(jié)

  本節(jié)課組織學生觀看了南京大屠殺的影片,擴充了學生對背景知識的了解,并為后面的學習奠定了感情基礎。這節(jié)課對報告文學的特點作了一定的分析,學生針對其特點瀏覽了全文,理清了文章結(jié)構(gòu),并重點分析了課文的前半部分。

  五、課末板書設計參考

  南京大屠殺

  溫書林

  報告文學的特點

  新聞性:真實,準確,時效

  文學性:性格刻劃、心理描寫、環(huán)境渲染、細節(jié)鋪陳

  政論性:水平和價值的決定性因素

  標題:吸引力和震撼力;概括力和氣魄

  開頭:生動逼真的生活場面;制造懸念,引發(fā)主題

  教學步驟

  (第2課時)

  第二課時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1.研讀9-33自然段 1.研讀課文,分析文章的內(nèi)容安排及寫作特色

  2.研讀34-38自然段 2.研讀課文,體會作者意圖

  一、 研讀9~33自然段(約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讓學生快速瀏覽9-33段,可以請 幾名同學朗讀9--15段(提示:這是 一節(jié)詳細敘述)。2.介紹南京大屠殺的具體情況。3.師:這一節(jié)一共講述了哪些內(nèi)容? 指導完成隨堂練習設計2。4.結(jié)合報告文學的特征說明本節(jié)特 色。(見課末板書設計) 1.快速閱讀課文,朗讀相關段落。2.傾聽,充滿情感。3.根據(jù)9-33自然段中的多家新聞媒 體報道,將其分別改為30字以內(nèi)的 新聞導語。4.與教師共同探討完成。•

  二、研讀34-38自然段(約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要求學生齊讀課文34--38自然段。2.師:前文講述了歷史事實,這一節(jié)表 達了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請問作者的 情感態(tài)度是什么呢?3.抽多名學生回答,小結(jié)。4.結(jié)合報告文學的特征說明本節(jié)特 色。(見課末板書設計) 1.充滿感情的朗讀。2.思考。3.踴躍發(fā)表自己的看法。4.與教師共同探討完成。

  三、本課小結(jié)

  本節(jié)課按照課文瀏覽、內(nèi)容分析、特色探討的順序完成了課文的學習。學生對課文的內(nèi)容和作者情感有了深入了解。

  四、課末板書設計參考

  南京大屠殺

  溫書林

  中間 結(jié)構(gòu) 多線條發(fā)展

  事件(或人物) 以線穿珠

  效果:鮮明、集中、新穎,表現(xiàn)主題

  結(jié)尾 鼓舞展望式

  哲理思索式

  效果:余味無窮

  教學步驟

  (第3課時)

  第三課時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1.疑難字詞練習 1.查字典或通過課文掌握字詞

  2.組織討論 2.討論交流,確立目標

  一、 掌握字詞(約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指導完成隨堂練習設計3。 通過注音、釋義、造句等方式完成字詞積累。

  二、討論.明確懵感態(tài)度價值觀f約 分鐘1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

  1.師:課文引用了美國護士的日記,多 家新聞媒體的報道,以及1946年2 月中國南京軍事法庭的查證等大量 1.生:增強了文章內(nèi)容的可信度,南京 大屠殺是有據(jù)查的,并非當前許多 日本人認為的那樣是憑空捏造。

  史料,請問引用這些資料有什么作 用?2.組織討論:作者結(jié)尾時說南京大屠 殺"會讓我們更加明確今后的路該 怎么走",為什么?我們以后的路到 底該怎樣走?作為祖國未來的我們 應該怎樣要求自己? 2.積極參與討論,表明心志,明確情感 態(tài)度價值觀。

  三、本課小結(jié)

  本節(jié)課是堂討論課,其目的主要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讓學生在討論中總結(jié)歷史的慘痛教訓,明確方向,樹立目標,下定決心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而努力。

  四、課末板書設計參考

  南京大屠殺

  溫書林

  銘記歷史,不忘國恥'

  明確方向,發(fā)奮圖強

  問題探究與拓展活動

  盡管證據(jù)確鑿,南京大屠殺卻仍不被一些人特別是日本人承認,而且中國受害人的理賠之路異常艱難,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根源是什么?未來之路我們該如何去走?教師可介紹當今日本政府和社會對日軍侵華歷史所持的態(tài)度,啟發(fā)學生作深入思考。

  慘絕人寰舉世聞名

  個性練習設計

  作者在文中寫道:"作為歷史的回顧,我們不應該只有四大發(fā)明、古國文化、開元盛世、絲路花雨,也應該有南京大屠殺"這句話應該怎樣理解?

  教學探討與反思

  補充資料

  南京大屠殺

  1937年12月,日本侵略軍侵占南京。進城后,對無辜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國士兵進行了長達六個多星期的血腥大屠殺。日軍在瘋狂殺戮的同時,還大肆奸淫婦女,進行大規(guī)模的搶劫、焚燒和破壞。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日軍當時集體屠殺中國軍民19萬余人,零散殺害居民僅收埋的尸體就達15萬多具,被屠殺總數(shù)達30萬人以上。這場大屠殺,是在日本*策劃與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等戰(zhàn)犯的指揮下,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的。其手段之殘忍,行為之野蠻,令人發(fā)指。南京暴行發(fā)生之后,引起中國人民和世界正義人士的極大憤怒和譴責。英國《曼徹斯特衛(wèi)報》記者田伯烈在所著《外人目睹中之日軍暴行》中,稱日軍在南京的暴行是"現(xiàn)代破天荒的殘暴記錄","現(xiàn)代文明最黑暗的一頁"。美國《紐約時報》記者杜廷譴責日軍"把南京變成一座恐怖的城市"。然而,在日本卻有人否定歷史事實。日本拓植大學講師田中正明便是其中的一個。此人于1984年6月出版一本名為《"南京大屠殺"之虛構(gòu)》的書,想把南京大屠殺從歷一筆勾銷。墨寫的謊言,掩蓋不住血寫的事實。證明南京大屠殺的人證、物證俱在,南京大屠殺是歷史事實。

南京大屠殺 篇6

  課也可以這樣上——我教《南京大屠殺》(課堂虛錄)

  之所以稱“虛錄”,因為我的文字無法再現(xiàn)課堂真實的情景。

  我一改往日滿面笑容的形象,神情莊重地走進教室,走上講臺(講臺上放著一盒彩色粉筆),對學生說:“這節(jié)課老師本來想給大家好好講一講南京大屠殺這篇課文的。老師剛才又讀了一遍,對不起大家,老師不想講了,大家自己看吧。”學生納納地望著我。“大家默默地讀這篇文章,按老師的要求,不必舉手,隨時上來在黑板上寫點什么。”我用紅色粉筆寫了幾個大大的字:“南京大屠殺各個事件的時間、具體位置、相關數(shù)據(jù)!!!”我提示學生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粉筆板書,文字要精練些,不寫的學生默讀課文。

  學生長時間默讀課文。我神情嚴肅地凝視著學生,教室異常的安靜。學生陸續(xù)上來板書:“1937年12月15日。”“燕子磯”“50人到100人”“幕府山”“江心島”“草鞋峽”“100名”“89人”“78人”“12月10日中午”“上午11點30分”“1937年12月13日”“105人”“106人”“150人”“28案,19萬人”“858案,15萬人”“34萬人”………學生越來越多的上來寫,黑板上數(shù)據(jù)增添著,重復著,疊加著。我依然神情嚴肅,默默地望著學生寫,一言不發(fā)。

  學生寫完,沒人再上來寫了。我語氣平緩地說:“這篇文章是報告文學,它具有新聞真實性的特點,大家看看黑板上的這些數(shù)字,是真實的嗎?請說明你的理由。”學生一一發(fā)言:“是真實的”“確實是這樣”“這是歷史事件”。其間我反復問“為什么”,激發(fā)學生回答問題。最后我總結(jié)了一句:“課文中講到的事情,不少是當事人的口述和資料的記錄,不是作者的猜想。”然后讓學生從文中找出根據(jù)。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學中,我沒有任何評論,最后在“34萬人”數(shù)據(jù)上畫了個人頭骷髏,依然神情嚴肅的望著學生們。

  稍后,我在黑板上“大屠殺”一詞上劃了一個粗大的圈和一個叉,說:“請大家繼續(xù)默讀課文,找出與這個詞有相關意義的詞,也不用舉手,隨時上黑板來寫。”學生默讀,陸續(xù)上黑板寫:“蹂躪”“慘遭”“悲嚎”“恐怖”“兇神惡煞”“黑洞洞的槍口”“獰笑”“層層疊疊的尸體”“槍聲震耳欲聾”“刺戳”“垂死呼號”“猛烈開火”“各舉戰(zhàn)刀”“猙獰而笑”“焚尸”“活埋”“骨灰殘骸”……上臺的學生用不同顏色的粉筆寫著,文字疊加在數(shù)字上,黑板上寫得滿滿當當,狼藉一片。我依然神情嚴肅地注視著學生們寫,依然一言不發(fā),沒有評論,其它學生在默讀,教室里非常安靜。我默默地在學生寫出的詞語上緩緩的劃上圈,打上大大的問號?(我想用神情和動作來傳遞我的心情和感情)然后,讓幾位學生站起來反復讀這些詞語,我提示他們讀詞的語調(diào)。(我并不要求學生解釋詞語,讓他們自讀自悟)。接著我讓學生找出自己認為最為悲慘的場面來朗誦相關文句文段,有幾位女孩子讀著讀著,泣不成聲,沒有讀完,我讓她們坐下,我接著讀:“少婦中彈倒下……”“敵人的機槍猛向我們掃來……”“可……天哪!……”“人群像炸了窩……”,我淚眼婆娑,一些學生在低聲哭泣,教學里安靜極了。(這是本堂課的高潮)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學中,我依然沒有任何評論。

  稍后,我讓學生再默讀,再隨時上臺寫表達作者心情和感情的詞句。學生默讀,不斷有學生上來寫:“極大的震動”“徘徊”“提起沉重的筆”“悲憤的心”“戰(zhàn)栗”“難以表達”“令人發(fā)指”,然后,我讓學生朗誦相關的段落,提示他們注意語氣,表達出作者的心情和感情。

  然后我點明“報告文學也重在文學性,有大量細節(jié)描寫,如大家讀的場面描寫,有抒情的語言,如大家讀的表達作者感情的句子。”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結(jié)束。

  最后,我讓學生齊讀課文最后幾段“半個世紀過去了……”,我評價說學生讀得很好,我又讀了一遍:“……記住這中華民族的奇恥大辱,它會讓我們更加明確今后的路該怎么走。”讀最后幾句,我異常激動。在我讀的過程中,下課鈴響,學生卻一反往常的依然靜靜地坐著聽我讀。

  我布置作業(yè) ,要求學生用課文練習后的“字詞積累”中的所有的詞寫一段文字,來再現(xiàn)南京大屠殺的場面;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后提供的網(wǎng)站去查閱相關資料,有興趣的發(fā)到我的郵箱。

  東方雪評:

  情境教學是美育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當然其中也包含相當深刻的德育指標。唐老師的課真正是帶著學生走進了文本,而不是帶著文本走向?qū)W生。課堂上寂靜實際上可以看出情感的潛流在洶涌,此時無聲勝有聲。讓學生自己體悟,讓學生自己打開歷史,這比老師介紹強一萬倍。

  由此,我又想起當初我設計《虞美人》的想法,本來我也想一襲長袍,跪拜天地,幽怨地唱著那醉不成歡的曲調(diào),但因為是公開課,后來還是放棄了,留給自己的是遺憾。——我們現(xiàn)在教學生得分的東西太多了,我們讓學生教育自己的東西實在太少了。

  若曦評:

  我看到了老師肅穆的神情,看到了學生默默讀書被深深感染的樣子,看到學生默然有序的走上講臺,書寫下那些讓人淚下的詞語,我也忍不住像唐老師一樣\"淚眼婆娑\"了^^^^這課上成這樣,當然是極大的成功.有以下幾個方面:

  1.新課標要求的\"對話\"應該是這樣的:\"老師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是和學生一起分享理解,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在課上,唐老師和學生雖然對話不多,但是有充分的情緒交流,師生之間互相感染,共同體驗文本傳遞出的沉痛悲哀的情緒。

  《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書,對未來教師角色這樣描述:“教師的職責已經(jīng)越來越少地是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是激勵思考;教師必須集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互相了解、影響、激勵和鼓舞。”唐老師告訴我們這種交流的多樣性和可能性。

  2。這里我還想說說朗讀時機的問題。

  日前討論李鎮(zhèn)西課的朗讀時,我曾說過:老師要尊重學生的閱讀習慣,不要上來就讓學生大聲朗讀。毓君老師持不同看法,說不出聲讀書不是好的學習方法。看了唐老師這節(jié)課,我就想:如果開課老師就讓學生朗讀,效果會怎么樣?恐怕不一定有現(xiàn)在這樣好吧。看來,對于不同人的不同習慣和不同文章的文體風格,可以選擇朗讀和默讀的不同形式,而且,對初次接觸這樣包含沉痛悲憤情感的作品,還是默讀好些。在學生充分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后,在學生被深深的打動之后,學生讀書,凄然淚下,老師讀書,情緒悲痛。師生之間都被深深的感染了。

  3。從語文的工具性來說,這節(jié)課讓學生注意到了最能表現(xiàn)南京大屠殺時間的數(shù)字和細節(jié),最能表現(xiàn)作者情緒的詞語。讓學生在詞語揣摩的過程中感受作者的情緒。相當成功。

  想必大家上這節(jié)課的時候都覺得痛苦:學生怎么這么沒心啊?這樣打動人心的文章怎么就打動不了這些學生呢?

  看了唐老師這節(jié)課,我覺得,不是學生難以打動,而是我們沒有創(chuàng)設打動學生的情境。

  向唐老師致敬~!

  受益匪淺。

  鐵皮鼓評:

  確實是神來之筆。

  但現(xiàn)在用這種詞仿佛不恰當。我想起了都德的最后一課。

  當老師進入了情境,有時候不需要太多的表達,學生便理解了。

  為唐老師叫好!為唐老師而感動!

  這是給初中學生上的。(我猜測)如果是高中,我一定要讓他們看相關的影像資料。我還會出示近來年的索賠風波,齊齊哈爾毒氣風波,會與他們重新理性地探討二十一世紀的中日關系。

  煙鬼貓評:

  平時上課,總覺著和學生隔著一座山。你費力地登上山,在山上一通狂喊:“看到了嗎?這有一朵漂亮的花。”“大家看呀,立于山頂,一覽眾山小。”“看,我抓到了白云。”學生呢依然在山下,遙望著不知在哪的老師,有氣無力地回答:“哦。”

  所以,怎樣讓學生和老師一塊登山,一同欣賞山中絕色,就是最主要的東西,而不是僅僅讓學生知道山上有什么。唐老師此課,是解決此問題的一個較好的范例。

  學習中………

  [1]

南京大屠殺 篇7

  16.南京大屠殺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日軍侵華歷史,了解南京大屠殺詳情。

  2.理解課文,了解報告文學的總體特征與本課的獨特風格。

  3.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速度和質(zhì)量。

  4.準確認讀生難字詞,掌握它們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

  本課的教學過程 是:觀看影片,瀏覽全文,了解文章內(nèi)容,報告文學的總體特征以及本課的獨特風格,最后針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專門設置了一堂討論課。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銘記歷史,不忘國恥,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明確人生方向,發(fā)奮圖強。,

  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重點

  1.把握文章內(nèi)容和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

  2.體會文章的內(nèi)容編排設計以及用史料為證表達自己態(tài)度的方法。

  3.把握報告文學的特點和整體風格。

  難點

  1.體會文章的內(nèi)容編排設計以及用史料為證表達自己態(tài)度的方法。   

  2.把握報告文學整體風格。

  教學突破

  在教學過程 中要強調(diào)認識歷史的重要性,吸取“落后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本文為何從老太太寫起是一個疑點,要加以分析。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查找資料,了解南京大屠殺具體情況。關注當今日本對侵華歷史的態(tài)度。 

  2.準備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圖片。     

  3.準備關于南京大屠殺的影片。   

  ◆學生準備1.查閱資料,了解日軍侵華與抗日戰(zhàn)爭歷史。2.預習課文,標記理解有疑問的地方。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1.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  課              1.觀看影片,思考并回答問題

  2.介紹報告文學的風格,指導閱讀  2.閱讀課文,把握課文結(jié)構(gòu)及主要內(nèi)容。

  3、研讀閱讀課文1-8段            3、研讀1—8段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  課文(約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播放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影片,展示

  相關圖片。

  2.請同學們說說自己對日軍侵華史、

  抗日戰(zhàn)爭的了解和認識。

  3.師:大家對于南京大屠殺的發(fā)生原

  因應該有自己的見解吧,誰跟我們

  說說?

  4.師:同學們說得很正確,但除此之外

  是否還有其他原因呢?在學習課文

  的過程中相信大家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

  板書課題。

  1.看影片和圖片,為南京大屠殺血淋

  淋的場面所震撼,心中充滿憤慨。

  2.紛紛發(fā)言,講述自己的所知與認識。

  3.生:落后就要挨打,半封建半殖民地

  的舊中國沒有能力保護自己土地上

  的人民,導致了南京城內(nèi)30萬居民

  的被害。

  4.保持良好的學習熱情。

  二、認真閱讀課文,把握課文結(jié)構(gòu)(約    分鐘)

  }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

  r

  ;

  f

  1.介紹報告文學的整體風格,將內(nèi)容

  板書,(見課末板書設計 )從而指導

  1.抓住報告文學的特點來閱讀課文,

  了解文章內(nèi)容。

  課文,把握課文結(jié)構(gòu)及主要內(nèi)容3.研讀閱讀課文1~8段    3.研讀1-8段

  學生閱讀本文。

  2.抽學生劃分層次,歸納層意。

  3.根據(jù)學生的表述,補充,糾正。

  2.劃分課文層次,歸納文章的主要內(nèi)

  容,并思考本文作者的意圖。  ’

  3.與教師共同明確文章結(jié)構(gòu),了解作

  者意圖,作好筆記。

  三、分析課文l-8自然段(約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讓學生快速閱讀1-8自然段。

  2.結(jié)合報告文學的特點,組織學生討

  論交流本課題目與開頭的特色。將

  內(nèi)容板書。(見課末板書設計 )

  3.師:作者為什么要以一個老太太的

  經(jīng)歷來開始文章的寫作?

  4.指導完成隨堂練習1。

  1.快速閱讀。

  2.分析討論本文標題和開頭的特色。

  3.思考回答。

  生:因為她是曾經(jīng)受到日本侵略者

  迫害的中國民眾的縮影。

  4.完成隨堂練習l。

  四、本課小結(jié)

  本節(jié)課組織學生觀看了南京大屠殺的影片,擴充了學生對背景知識的了解,并為后面的學習奠定了感情基礎。這節(jié)課對報告文學的特點作了一定的分析,學生針對其特點瀏覽了全文,理清了文章結(jié)構(gòu),并重點分析了課文的前半部分。

  五、課末板書設計 參考

  南京大屠殺

  溫書林

  報告文學的特點

  新聞性:真實,準確,時效

  文學性:性格刻劃、心理描寫、環(huán)境渲染、細節(jié)鋪陳

  政論性:水平和價值的決定性因素

  標題:吸引力和震撼力;概括力和氣魄

  開頭:生動逼真的生活場面;制造懸念,引發(fā)主題

  教學步驟 

  (第2課時)

  第二課時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1.研讀9—33自然段     1.研讀課文,分析文章的內(nèi)容安排及寫作特色

  2.研讀34—38自然段    2.研讀課文,體會作者意圖

  一、研讀9~33自然段(約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讓學生快速瀏覽9-33段,可以請

  幾名同學朗讀9--15段(提示:這是

  唯一一節(jié)詳細敘述)。

  2.介紹南京大屠殺的具體情況。

  3.師:這一節(jié)一共講述了哪些內(nèi)容?

  指導完成隨堂練習設計2。

  4.結(jié)合報告文學的特征說明本節(jié)特

  色。(見課末板書設計 )

  1.快速閱讀課文,朗讀相關段落。

  2.傾聽,充滿情感。

  3.根據(jù)9—33自然段中的多家新聞媒

  體報道,將其分別改為30字以內(nèi)的

  新聞導語 。

  4.與教師共同探討完成。·

  二、研讀34—38自然段(約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要求學生齊讀課文34--38自然段。

  2.師:前文講述了歷史事實,這一節(jié)表

  達了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請問作者的

  情感態(tài)度是什么呢?

  3.抽多名學生回答,小結(jié)。

  4.結(jié)合報告文學的特征說明本節(jié)特

  色。(見課末板書設計 )

  1.充滿感情的朗讀。

  2.思考。

  3.踴躍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4.與教師共同探討完成。

  三、本課小結(jié)

  本節(jié)課按照課文瀏覽、內(nèi)容分析、特色探討的順序完成了課文的學習。學生對課文的內(nèi)容和作者情感有了深入了解。

  四、課末板書設計 參考

  南京大屠殺

  溫書林

  中間  結(jié)構(gòu)    多線條發(fā)展

  事件(或人物)  以線穿珠

  效果:鮮明、集中、新穎,表現(xiàn)主題

  結(jié)尾    鼓舞展望式

  哲理思索式

  效果:余味無窮

  教學步驟 

  (第3課時) 

  第三課時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1.疑難字詞練習    1.查字典或通過課文掌握字詞

  2.組織討論          2.討論交流,確立目標

  一、掌握字詞(約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指導完成隨堂練習設計3。

  通過注音、釋義、造句等方式完成字詞

  積累。

  二、討論.明確懵感態(tài)度價值觀f約  分鐘1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

  1.師:課文引用了美國護士的日記,多

  家新聞媒體的報道,以及1946年2

  月中國南京軍事法庭的查證等大量

  1.生:增強了文章內(nèi)容的可信度,南京

  大屠殺是有據(jù)查的,并非當前許多

  日本人認為的那樣是憑空捏造。

  史料,請問引用這些資料有什么作

  用?

  2.組織討論:作者結(jié)尾時說南京大屠

  殺“會讓我們更加明確今后的路該

  怎么走”,為什么?我們以后的路到

  底該怎樣走?作為祖國未來的我們

  應該怎樣要求自己?

  2.積極參與討論,表明心志,明確情感

  態(tài)度價值觀。

  三、本課小結(jié)

  本節(jié)課是堂討論課,其目的主要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讓學生在討論中總結(jié)歷史的慘痛教訓,明確方向,樹立目標,下定決心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而努力。

  四、課末板書設計 參考

  南京大屠殺

  溫書林

  銘記歷史,不忘國恥’

  明確方向,發(fā)奮圖強

  問題探究與拓展活動

  盡管證據(jù)確鑿,南京大屠殺卻仍不被一些人特別是日本人承認,而且中國受害人的理賠之路異常艱難,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根源是什么?未來之路我們該如何去走?教師可介紹當今日本政府和社會對日軍侵華歷史所持的態(tài)度,啟發(fā)學生作深入思考。   

  慘絕人寰舉世聞名

  個性練習設計

  作者在文中寫道:“作為歷史的回顧,我們不應該只有四大發(fā)明、古國文化、開元盛世、絲路花雨,也應該有南京大屠殺”這句話應該怎樣理解?

  教學探討與反思

  1.這是一篇關于日軍侵華歷史的報告文學作品,所以一要注意向?qū)W生介紹相關知識,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二要注意結(jié)合報告文學的風格特點來講述課文。

  2.文章比較長,可以讓學生先讀一讀,在培養(yǎng)學生情感的時候,注意創(chuàng)造情景,調(diào)動大家的情緒。

  補充資料

  南京大屠殺

  1937年12月,日本侵略軍侵占南京。進城后,對無辜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國士兵進行了長達六個多星期的血腥大屠殺。日軍在瘋狂殺戮的同時,還大肆奸淫婦女,進行大規(guī)模的搶劫、焚燒和破壞。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日軍當時集體屠殺中國軍民19萬余人,零散殺害居民僅收埋的尸體就達15萬多具,被屠殺總數(shù)達30萬人以上。

  這場大屠殺,是在日本當局策劃與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等戰(zhàn)犯的指揮下,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的。其手段之殘忍,行為之野蠻,令人發(fā)指。

  南京暴行發(fā)生之后,引起中國人民和世界正義人士的極大憤怒和譴責。英國《曼徹斯特衛(wèi)報》記者田伯烈在所著《外人目睹中之日軍暴行》中,稱日軍在南京的暴行是“現(xiàn)代史上破天荒的殘暴記錄”,“現(xiàn)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頁”。美國《紐約時報》記者杜廷譴責日軍“把南京變成一座恐怖的城市”。

  然而,在日本卻有人否定歷史事實。日本拓植大學講師田中正明便是其中的一個。此人于1984年6月出版一本名為《“南京大屠殺”之虛構(gòu)》的書,想把南京大屠殺從歷史上一筆勾銷。墨寫的謊言,掩蓋不住血寫的事實。證明南京大屠殺的人證、物證俱在,南京大屠殺是歷史事實。

南京大屠殺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日軍侵華歷史,了解南京大屠殺詳情。

  2.理解課文,了解報告文學的總體特征與本課的獨特風格。

  3.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速度和質(zhì)量。

  4.準確認讀生難字詞,掌握它們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

  本課的教學過程是:觀看影片,瀏覽全文,了解文章內(nèi)容,報告文學的總體特征以及本課的獨特風格,最后針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專門設置了一堂討論課。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銘記歷史,不忘國恥,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明確人生方向,發(fā)奮圖強。,

  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重點

  1.把握文章內(nèi)容和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

  2.體會文章的內(nèi)容編排設計以及用史料為證表達自己態(tài)度的方法。

  3.把握報告文學的特點和整體風格。

  難點

  1.體會文章的內(nèi)容編排設計以及用史料為證表達自己態(tài)度的方法。

  2.把握報告文學整體風格。

  教學突破

  在教學過程中要強調(diào)認識歷史的重要性,吸取“落后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本文為何從老太太寫起是一個疑點,要加以分析。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查找資料,了解南京大屠殺具體情況。關注當今日本對侵華歷史的態(tài)度。

  2.準備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圖片。

  3.準備關于南京大屠殺的影片。

  ◆學生準備1.查閱資料,了解日軍侵華與抗日戰(zhàn)爭歷史。2.預習課文,標記理解有疑問的地方。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1.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課 1.觀看影片,思考并回答問題

  2.介紹報告文學的風格,指導閱讀 2.閱讀課文,把握課文結(jié)構(gòu)及主要內(nèi)容。

  3、研讀閱讀課文1-8段 3、研讀1—8段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課文(約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播放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影片,展示

  2.請同學們說說自己對日軍侵華史、

  3.師:大家對于南京大屠殺的發(fā)生原

  4.師:同學們說得很正確,但除此之外

  板書課題。 1.看影片和圖片,為南京大屠殺血淋

  2.紛紛發(fā)言,講述自己的所知與認識。

  3.生:落后就要挨打,半封建半殖民地

  4.保持良好的學習熱情。

  二、認真閱讀課文,把握課文結(jié)構(gòu)(約 分鐘)

  }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

  r

  ;

  f

  1.介紹報告文學的整體風格,將內(nèi)容

  板書,(見課末板書設計)從而指導 1.抓住報告文學的特點來閱讀課文,

  課文,把握課文結(jié)構(gòu)及主要內(nèi)容3.研讀閱讀課文1~8段 3.研讀1-8段

  學生閱讀本文。

  2.抽學生劃分層次,歸納層意。

  3.根據(jù)學生的表述,補充,糾正。

  2.劃分課文層次,歸納文章的主要內(nèi)

  3.與教師共同明確文章結(jié)構(gòu),了解作

  三、分析課文l-8自然段(約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讓學生快速閱讀1-8自然段。

  2.結(jié)合報告文學的特點,組織學生討

  內(nèi)容板書。(見課末板書)

南京大屠殺 篇9

  在南京大屠殺紀念碑前

  活動目標        

  了解日本侵華戰(zhàn)爭的有關歷史,了解戰(zhàn)爭罪惡,了解面對民族災難史自己應該持有的正確態(tài)度。

  活動準備

  1.大幅世界地圖、有關資料(制作成以多媒體課件)、教室所有的黑板都空著,供學生課內(nèi)傾訴用、20張大報紙、在教室的后墻上掛歷一根長繩。

  2.學生分組搜集有關日本侵華史實的書籍、資料。

  活動過程

  一、揭題

  教師:(嚴肅而沉重地展開大型世界地圖,指中國和日本所在版圖)親愛的同學們,日本是我們最近的鄰邦。“一衣帶水”幾乎成了我們形容日中關系時必不可少的詞匯。然而,日本卻又是離我們最遠的一個國家。這個“遠”不是指實際空間距離,而是指心理距離。為什么這么說呢?大家聽聽下面的資料。

  1997年是中日幫交正常化25周年。這年年初,《中國青年報》做了一次名為“中國青年眼里的日本”的大型讀者調(diào)查。調(diào)查結(jié)果令人觸目驚心:在被調(diào)查的10萬多青年讀者中,有83.9%的讀者認為“日本”兩字最容易使他們想到的是“南京大屠殺”,這在多達15個選擇中位居榜首。被問到“你心目中的日本人是什么樣”的時候,最高的一項選擇是“殘忍”,占65%。

  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系研究所的劉江永研究員做過一個很恰當?shù)谋扔鳌Kf,我們中國過去曹愛了日本那么殘酷的侵略,受到了那么嚴重的民族迫害。我們民族身上有瘡疤,這個瘡疤誰也不愿意去揭,揭了很疼,甚至要疼到骨頭里去。

  孩子們,這個瘡疤是怎么回事?為什么會疼到骨頭里去?這里所談到的“南京大屠殺”你們了解嗎?了解多少?

  請每位同學把自己知道的情況清楚地告訴給小組里的同學,2分鐘之內(nèi)完成。一起來瀏覽教科書第49頁至50頁的內(nèi)容。

  二、深入課題,了解歷史

  1.討論:日本為什么要侵略我們中國呢?

  學生討論后,教師出示多媒體幻燈片(日本地圖加文字),并加以小結(jié)說明:

  資源的匱乏→軍事擴張→發(fā)動戰(zhàn)爭!

  日本國基于以上思想,自1894年至1945年,多次對我國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

  2.師生一起瀏覽史實。(見資料)

  (1)教師給每組分發(fā)一本介紹日軍侵華史實的書,可以自由交換閱讀。

  (2)瀏覽完畢之后與自己小組的成員交換讀后感。

  (3)每個同學用一小紙條寫上自己的發(fā)現(xiàn)、見解或讀后感言傳給老師,老師宣讀部分感言。

  3.教師:老師剛才給大家看的還屬于最不刺眼的文字,若給大家看看電影《南京大屠殺》中一些真實故事,你們就會更加清楚地認識到日本軍隊喪盡天良的罪行。(課件放映《南京大屠殺》相關片段)

  這些都是鐵的證據(jù)。看過了,想說點什么,站起來大聲說吧!把你最想說的話用黑色或紅色彩筆寫在老師發(fā)給大家的報紙上,然后掛到教室后面的繩子上。

  三、了解日本面對這段歷史的態(tài)度,引起深刻反思,達到警醒目的

  1.教師:面對這鐵證如山的史實,大家知道現(xiàn)在的日本政府是什么態(tài)度嗎?日本右翼分子歪曲歷史,說南京大屠殺是為了排除抵抗,甚至說純屬捏造;而日本發(fā)動戰(zhàn)爭是為了保衛(wèi)自己的安全等等。在日本,許多無知的年輕人根本不知道日本曾經(jīng)侵略過中國!日本的首相小泉每年都要去參拜靖國神社,大家知道靖國神社是什么地方嗎?

  (1)看課件:罪惡的焦點——靖國神社。

  (2)看一則新聞。標題為“我國就日首相再次參拜靖國神社表示強烈憤慨”。(內(nèi)容略)

  2.介紹“蘇向祥”事跡(見參考資料),了解當年日軍細菌戰(zhàn)的罪行,以及當時今日本政府對此的態(tài)度,學生談自己的感想。

  3.交流自己所知道的關于對日本索賠和中日外交的新聞事件。

  四、了解我們自己的國人面對這段恥辱史的種種態(tài)度與做法,清醒選擇自己今后所應持的立場和應做的事情

  教師呈現(xiàn)兩組材料,學生讀后自由討論。

  (1)兩個受害之城的比較。

  法國一位名叫切爾西的女記者走訪了在二戰(zhàn)中遭受浩劫的一些城市。她對日本的廣島和中國的南京兩個災難深重的城市記錄得比較詳細。

  廣島:被原子彈轟炸的殘骸都保存完好;南京:難以找到當年屠城遺址。

  南京:大屠殺死難人數(shù)36萬人以上,紀念館“哭墻”上只刻有3000個死者的名字;廣島:xx年8月6日,公布原子彈受害者221893人,精確到個位。

  廣島:每年8月6日,舉行悼念大會,8月15日,鐘聲汽笛鳴響,工廠、學校、機關停止一切工作,全城哀悼;南京大屠殺紀念大會從1985年才開始,1997年才有了拉響防空警報和車船鳴笛的做法,除了悼念大會會場,鮮見肅立默哀場面。

  南京:參加紀念大會人數(shù)xx人左右,最多不到1萬人,占全市人口的2/2800或1/500;廣島:參加紀念大會的有5萬多人,占全市人口的1/21。

  兩個民族對傷痛的記憶,為什么差別那么大?

  (2)常言道: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而戰(zhàn)爭的硝煙剛剛散盡,烈士的忠骨尚未消磨,我們有些人已經(jīng)忘記了歷史。前些年,北京某報的記者到南京瞻仰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一名出租車司機竟然建議他不要去,理由是“那地方?jīng)]什么看頭!”甚至有年紀更小的“酷一代”說:我們只愿享受生活,我們不想記住沉重的歷史!

  在對以上材料的討論基礎上,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2.教師:一位大學生在談到什么情況下會和日本青年人交朋友時說:“如果讓我和一位日本青年交朋友的話,我會先帶他去一些地方,比如盧溝橋的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等,我會跟他談日本侵華戰(zhàn)爭,把事實擺在面前。如果他正視歷史,朋友自然可以交成;如果他不承認那場戰(zhàn)爭是侵略,那朋友肯定是交不成了。“

  你同意這位大學生的話嗎?今后在與日本人的交往中你會怎么做呢?試給日本小學生寫一封信,表達你的觀點。

  3.思考、討論:在過去的2xx年里,中日之間爆發(fā)過兩次戰(zhàn)爭(甲午戰(zhàn)爭和抗日戰(zhàn)爭)。為了避免悲劇重演,你認為我們可以做些什么?

  五、拓展作業(yè)

  把今天課堂是你印象最深刻的事講給你的親友聽,要求他們聽后在你準備好的本子上寫上一句他們想說的話并請他們簽名,一個星期后進行交流。

南京大屠殺(精選9篇) 相關內(nèi)容:
  • 《滿井游記》教案 2-(精選13篇)

    【教學構(gòu)想】本文是一篇很有特色的山水游記小品,之前,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本單元前面四篇文言文游記,基本上能夠自主獨立閱讀本文了;且八年級的學生以前也學習過現(xiàn)代文的游記,具備按游記的特點來分析本文的能力。...

  • 《老王》說課稿 2份(通用13篇)

    湖南師大附中黃麗各位評委,各位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老王》。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和教學程序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 《再塑生命》習題精選(精選14篇)

    一、基礎訓練1、下列加黑字中注音有兩處錯誤的一項是()。a、搓捻(cuō niǎn)恍然(huǎnɡ)遷徙(xǐ)鑰匙(yuè)b、綻開(zàn)譬如(pì)覓食(mì)預兆(zhào)c、截然(jié)繁衍(yán)噴水(pēn) 利爪(zhuǎ)d、...

  • 《甜甜的泥土》導學案(精選14篇)

    備課人:鞏麗萍導學目標1、體會離異的母親對兒子的至愛之情;2、感受母子深情。 自學預習一、讀準下列詞語 黯(àn)淡 呆滯(zhì) 蹭(cèng) 驀地(mò dì) 愣怔(lèng zheng) 吮(shǔn) 涮(shuàn)凈 暈眩(yūn xuàn)二、這篇小說描...

  • [八年級語文試題]《老王》習題(通用13篇)

    一、測測你的注音速度!(不簡單!)惶恐()塌()敗鑲()嵌()傴()翳()骷髏()()繃()攥()著滯()笨侮()辱二、請給下列詞語一個合理的解釋(該露一手了!...

  • 八年級上冊語文《短文》教案(通用14篇)

    師生共同賞讀,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品味語言,理解作品意境,把握作者復雜微妙的思想感情。一、檢查預習成果,疏通文意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聲朗讀課文,借助頁下注釋,讀準字音。2.反饋預習情況。...

  • 蘇教版八年級上《古詩四首》綜合能力測試題(精選16篇)

    一、下列詞語中加粗的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a.烽火(fèng) 簪(zāo) 夜泊(pō)b.闌(lán) 戍輪臺(shù) 僵臥(jiāng)c.濺(jiàn) 搔(sāo) 抵(dǐ)二、為下列加粗的字詞選擇正確的義項1.不勝簪 a.勝利 b.能承受 c.不...

  • 第4課《春酒》教學設計(精選15篇)

    教學設想:1、激發(fā)學生生活體驗,創(chuàng)設閱讀氛圍。孩子對于新年總是有著許多豐富的感受。教師在課前可以引導學生漫談自己過年的故事,體會引導學生感受那些經(jīng)歷中蘊涵的情感和意蘊。...

  • 《杜甫詩三首》綜合能力測試(通用17篇)

    一、給下列詞語注音岱( ) 眥( ) 簪( ) 逾( )二、文學常識填空1.杜甫(712~770),字________,別號________,朝偉大的________詩人。2.杜甫的詩作在總體上反映了________朝由________而________的變化過程,號稱“詩史”。...

  • 八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亚洲片 | AV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精品 | 国产成人午夜性a一级毛片 69亚洲精品久久久蜜桃小说 | 日日噜噜噜夜夜爽爽狠狠蜜臀av | 亚洲成年人免费 | 亚洲欧美偷拍另类a∨色屁股 | 国产视色 | 日韩国产欧美一区 | 在线看av网址| 中文字幕第二页精品一区 | 久久国产欧美日韩精品 | 国产清纯在线一区二区www | 国产欧美精品xxxx另类 | 日本激情久久 | 日本很黄的打屁股网站 |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视频 | 内射合集对白在线 | 蜜桃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久久久成人影院 | 人人干人人操人人摸 | 肉蒲团从国内封禁到日本成经典 | 欧美一区国产一区 | 成人av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在线 | 国产精品免费不卡 | 在线吸色 | 91精品众筹嫩模在线私拍 | 亚洲AV日韩AV一区二区三曲 | 色噜噜色狠狠 | 久热综合网 | 久久久久色 | 91美女视频 | 亚洲av综合av一区 | 88xx成人免费观看视频库 | 国产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网站77777·C0M | 国产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图片 | 精品成人久久 | 中文字幕av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精品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