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是一顆真誠廣博的愛心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理解善良是美好道德的基石,是博大無私的愛心;認識助人為樂為快樂之本,培養與人為善的品質需要付諸于助人和奉獻的實際行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形成對善良、仁愛、理解、寬容等高尚品質的共鳴和認同,對自私狹隘、冷酷無情、損人利己行為的否定和拒絕;使學生懂得與人為善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原則,提高助人為樂的精神境界。
【教學重點】:善良是美好道德的基石,是博大無私的愛心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形成對善良、仁愛、理解、寬容等高尚品質的共鳴和認同
【教學方法】: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模擬情境、啟發、引導、創設情境、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課型】:新授課
【教學過程】
●導課:招聘善良大使
活動目的:通過活動,使學生明確善良的內涵
出示某愛心網站尋找“善良大使”的廣告,并請學生先談談他們心目中的“善良大使”需要具備哪些條件?老師總結:善良是美好品德的基石。
在明確了善良大使需要具備的條件之后,讓我們來一起來尋找我們身邊與人為善的善良大使。
●誰可擔任善良大使
活動一:誰是真正的助人為樂?
活動目的:學生通過對幫助他人的種種心態的討論和評價,反省和擺正自己幫助他人時的心態,明確幫助他人時應該有端正的時機,是真心誠意的與人為善的行為。
小欣、小軍和小云是同學。一天,他們看見一個老奶奶想過馬路,但車很多,老奶奶猶猶豫豫,很害怕。于是他們三人主動上前,小心翼翼地攙扶老奶奶過了馬路。老師知道后表揚了他們,號召同學們向他們學習,并讓他們談談當時的看法。
小欣說:“老師號召我們學雷鋒做好事,并要統計誰做的多,我不想落后。”
小軍說:“這老奶奶是我們家鄰居,她家里有許多好看的圖書。我想和她搞好關系,以后能經常去她家看書。”
小云說:“我什么也沒想,只是看著老奶奶一個人過馬路很危險,所以上去扶她一把。
問:誰是真正的助人為樂,你如何看待助人為樂?
活動二:東郭先生能評為“善良大使”嗎?
活動目的:使學生明確我們所倡導的善良并不是善惡不辨、是非不分,對壞人、壞事一味放縱、寬容的那種毫無原則的“愚善”。
播放flash《東郭先生》
問:為何導演說東郭先生是視力正常卻是色盲,并授予他有眼無珠獎項?你如何看待東郭先生的行為?
活動三:一只手套的故事:
設計目的:通過故事讓學生感受主人公女老板的心理變化,從而領會與人為善、幫助他人是快樂之本。讓學生進一步討論生活中的類似事例,形成與人為善品質的認同、向往。
過程:學生閱讀書本故事,小組討論:(1)作為生意人,女老板不肯賣一只手套,可以理解嗎?
(2)你怎樣看待女老板轉變的原因?
(3)你怎么評價女老板這個人,你認為她可以推選為“善良大使”嗎?
●故事感悟:
活動目的:使學生明白“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從而投身助人的行動。
有一個人想看看天堂和地獄的區別。他首先來到地獄。地獄的人們正在吃飯,但奇怪的事,他們一個個面黃肌瘦,餓的嗷嗷直叫 。原來,他們用的筷子有一米長,雖然個個爭先恐后夾著食物往自己嘴里送,但因為筷子比手長,就是吃不著。
這人嘆道:“地獄真是太悲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