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4節 光和顏色
②光在空氣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稍慢一些,認為近似相等。
③v水=3/4v,v玻=2/3v
(2)光年:光在一年中傳播的距離 1光年=9.46×1012 千米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通過觀察了解太陽光的組成,知道白光是復色光
2.知道不透明物體的顏色和透明物體的顏色的成因能力培養
3.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知識遷移和應用概念認識新事物的能力,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科學思想:
通過觀察白光色散實驗,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尊重科學、依靠科學的科學思想.
科學品質:培養學生求實、創新、嚴謹、合作的科學品質
科學方法:指導學生學會實驗探究 觀察分析 比較等方法
[教學重點]
1.光的色散的觀察和分析
2.物體的顏色
[教學難點] 物體的顏色
[教學過程設計]
引 入:觀看彩虹的照片,學生討論彩虹是怎樣形成的?
學 生:是水把光分成七種顏色,形成彩虹
介 紹:1666年,牛頓用三棱鏡將太陽光分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
1. 光的色散
(1)白光是由多種色光混合而成的
(2)單色光:不能再分解的光
復色光:由單色光混合而成的光
2.看不見的光
(1)紅外線(家用電器上的遙控器,可發出紅外線)
(2)紫外線(消毒滅菌,鑒別紙幣的真偽)
3.物體的顏色
書p.24思考題,課前請同學回家做實驗,課堂上討論結果,得出結論
(1)透明物體的顏色是它能透過的色光的顏色
(2)不透明物體顏色跟被它反射的色光的顏色相同,吸收跟物體顏色不同的色光
(3)物體呈現黑色說明它能吸收各種顏色的光,物體呈現白色,說明它能反射各種顏色的光。
4.三原色
(1)色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紅+綠+藍=白
藍+紅=紫
紅+綠=黃
藍+綠=青
(2)顏料的三原色:紅,黃,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