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扮生活·吉祥幸福
東區中學初中部精品課程研用美術教學
第六單元 讓生活插上翅膀
1、 裝扮生活·吉祥幸福教 材:嶺南美術出版社《美術》15冊執教者: 邱穎娜 課 題:裝扮生活•吉祥幸福(傳統紋飾的現代應用)課 型:綜合探索課 課時安排:一課時教材分析:紋飾是器物上是裝飾花紋的總稱。一般分為單獨紋樣、連續紋樣等,表現題材有抽象紋樣和具體紋樣。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我們的祖先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民族傳統文化,古樸素雅的彩陶、奇詭神秘的青銅器、單純渾厚的漢畫磚、絢麗多彩的絲織品等,其上面鏤刻繪制精細、顯示意匠之美的紋飾,強烈地反映著各個時代不同的審美時尚、文化內涵和民族風格。而民間美術中的傳統紋飾,是藝術沃土盛開的奇葩,與我們的現代生活有密切的關系,現代設計把傳統紋飾的元素和吉祥幸福的文化內涵應用到我們的現代生活中去。本課是人教版初中美術15冊第六單元的第1課《傳統紋飾民族風格》的延續,本課通過介紹傳統紋樣在現代生活中的運用,引導學生接觸并了解傳統紋樣及其獨有的審美情趣,旨在滲透優秀的傳統文化解讀傳統紋樣同時激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并融入自己的現實生活。 學習傳統紋樣不僅為了是繼承傳統最終還是學習應用,所以本課要求學生在了解和認識傳統紋樣的基礎上用剪紙的技巧去設計,以發揮學生的創意感悟美好生活。學情分析:學生在初一歷史課程的學習中對祖國傳統文化有所了解,比如彩陶、青銅藝術,但對其中的傳統紋飾的風格、美感了解不夠,加上學生生活在卡通時代,在生活中缺少對傳統紋飾的感受,不利于學習活動的深入展開。但正因為了解不多,有一種新鮮感和神秘感,教師應加以引導,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建議:本課以“分小組探究式”的教學模式來引導學生自主開展探索、實踐活動,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三者有機結合。教師在指導學生制作時應引導他們通過細致的觀察、比較來認識教學內容,不能越俎代庖替學生選擇圖案、色彩。讓學生分組評論選擇自己喜愛的制作方式,并把課堂內容延伸到課外,從而拓展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實現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了解傳統紋飾的現代應用。2、方法與過程: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賞析活動,對作品能大膽表達自己的認識和見解。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感悟傳統紋飾的藝術魅力和民族風格特點,熱愛傳統文化,體驗小組合作學習過程的樂趣和成就感。教學重難點:重點:了解認識傳統紋樣在現代的綜合應用。難點:是否完成本節課的作業制作,能否體現出學生自己的創意。教學具準備:學具:收集的圖片、資料、剪刀、顏料、固體膠。教具:多媒體ppt、畫具、帶有傳統紋樣的樣品等。教學設計: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課前準備 讓學生看一些關于傳統節日、婚慶、生日、物品、建筑,能讓學生初步了傳統紋樣不同的表現形式方面。為本節課所學的內容打好知識基礎。 收集傳統紋飾的相關資料。 讓學生主動參與各種信息的收集活動,培養其主動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