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
教學目標:
情意:了解古今建筑的發展和變化,感受建筑的形式美感。
認知: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設計有特色的未來建筑。
操作:了解現代建筑的建筑材料和外形特征等。用畫筆描繪或用紙張、黏土等材料來表現各自心中的未來建筑。
教學重點:鼓勵學生大膽想像,努力創造別具一格的作品。
教學難點:如何用紙張、廢舊材料或粘土等材料制作制作獨特的未來建筑物。
1.思考建筑的不同形式。
2.欣賞世界各地的建筑,仔細觀察這些建筑的外形、房頂、門、窗各是怎樣的。學生說說這些建筑的特點與功能。
3.啟發想像。
啟發學生討論:未來的城市是怎樣的?未來的建筑會是什么樣的?
學生討論結果:未來建筑不僅有在地面上的,還會有向地下的
海底的、太空中的發展。
啟發學生討論:這些建筑主要的制作材料是什么 ?外形像什么?有什么特點?有哪些功能?教師介紹一些具有科學知識的未來建筑:摩天大樓、懸掛建筑、生長著的房屋、海底超市、月球上的房屋、太空城等等。
欣賞一組學生優秀作品,如外形像機器人的房子、會走的房子、海底城、太空中轉站等。
4.構思設計.
你想設計的未來建筑是造在哪里的?外形像什么?有哪些特征功能?周圍的環境是怎樣的?設計步驟:
1外形。2功能 。3環境
作業要求:
在上節課的基礎上先用繪畫的方法描繪自己心目中的未來建筑。然后選用各種材料,獨立制作或小組合作創作立體的未來建筑模型。
用自己喜歡的作業形式(彩筆、油畫棒等)在紙上設計未來建筑,可畫線描,也可畫成彩色的。
4交流品評
舉辦“未來 建筑作品展“在作品卡上填寫設計者留言和觀賞者贈言。
5.擴張延伸.
利用身邊的廢舊材料(如紙盒、舊掛歷等)建造一座未來的建筑模型,將自己的設計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