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活動二 討論與研究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活動二 討論與研究
設計思路
本單元從有史料記載的畫家及其作品入手,按照歷史發(fā)展的順序,沿著美術的發(fā)展脈絡,讓學生對中國畫的發(fā)展歷程以及文化價值有一個初步的感知和認識。本節(jié)課從魏晉南北朝開始,到宋元時期,深入欣賞這一時期的一些代表作品。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評述活動,初步了解中國美術發(fā)展的歷史面貌及其輝煌成就。能夠初步認識和理解中國美術的藝術性和藝術魅力。
2.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對中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的鑒賞能力。
3.從社會歷史文化的角度認識美術的社會價值和審美特征。
教學重點
欣賞魏晉至宋元時期的繪畫,了解我國美術不同時期的特點。學會分析中國傳統(tǒng)美術作品的表現(xiàn)特點。
教學難點
美術的社會價值和審美特征。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說明
組織教學
調試多媒體設備,組織學生。
準備學具
課題導入
導言
中國繪畫史是一部流動的歷史,無聲的樂章,是華夏文明永久的標簽。中國傳統(tǒng)美術,追求一種象征意義和意境的表達,主張以形寫神,以象表意;在造型上,以線為主要手段,講究氣韻生動。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講述新課
問題設計:
中國古代第一批著名畫家 ?
一、專業(yè)畫家的出現(xiàn):魏晉南北朝
播放課件:中國古代第一批確有歷史記載的畫家?
從“落墨為蠅”到“畫龍點睛”。
學生思考問題,回答問題。
請學生講畫龍點睛的故事。
了解傳統(tǒng)美術最主要的審美評價標準。
《洛神賦圖》是我們尚能見到的最早的畫卷。以此來吸引學生對作品及畫家的興趣。
討論分析
作品欣賞:
《洛神賦圖》卷
《洛神賦圖》卷摘寫曹植《洛神賦》詩句,分段描畫曹植與洛神在洛水上會面的情景。主題人物前后不斷出現(xiàn)。景物連綿,人物多姿。
顧愷之是東晉時期最著名的畫家,畫人物主張傳神,重視點睛。
顧愷之:以形寫神,傳神寫照,正在阿堵(眼睛)中。
謝赫:氣韻生動
二、中國繪畫走向成熟:隋唐
人物畫 重大發(fā)展
花鳥畫 分科獨立
鞍馬畫 倍受重視
播放課件并深入欣賞以下作品,了解隋唐繪畫的特征。
1.《步輦圖》描繪了唐太宗接見來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者祿東贊的情景。
2.《歷代帝王圖》描繪了自漢至隋代
l3個不同帝王形象。
3.《五牛圖》是傳世品中最早的紙本作品,距今1200年。
4.《搗練圖》盛唐一幅重要的風俗畫。
這幅畫中的婦女在做什么?
討論造紙術的發(fā)明對中國畫發(fā)展的影響
欣賞這幅作品時結合當時歷史事件。
三、中國繪畫的百花齊放:五代宋元
技巧的成熟
創(chuàng)作的繁榮
中國畫燦爛輝煌的鼎盛時期
欣賞作品
《韓熙載夜宴圖》
描繪了五代南唐時期韓熙載家中的一場奢靡的宴會場景。
《清明上河圖》
再現(xiàn)了12世紀我國城市生活的面貌,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和重要的社會歷史價值。以全景式的構圖,高超的線條技巧,詳盡地描繪了北宋首都汴梁的繁榮景象。
《芙蓉錦雞圖》
《太白行吟圖》
《潑墨仙人圖》
《千里江山圖》
討論比較分析,嘗試解釋不同作品審美意蘊和文化價值。
讓學生注意看韓熙載的面部表情。在欣賞作品時,教師應多給學生一些提示,
欣賞《芙蓉錦雞圖》時可以重點講一下宋徽宗。由此學生更容易理解宋代繪畫的繁榮。加深學生對傳統(tǒng)美術的體驗和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