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課 玄妙的星——我們的太陽
第10課 玄妙的星——我們的太陽
本單元圍繞對“星空”的感受、想像和探索,讓學生在藝術活動中,建立起對藝術與科學的關注,提高學生的想像力,促進理性和感性的平衡發展。
美麗而玄妙的夜空,充滿著神奇。夜的花朵綻開蓓蕾,布滿天際,群星爭輝,燦爛的星空展現著藝苑風采。古往今來,多少人為之浮想聯翩,多少人為之向往入迷。凱普勒的行星運動三大定律、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等都是對宇宙的探索,又都洋溢著藝術的想像。遠古的建筑、雕塑、繪畫等莢術作品中有不少是對星空探索的表現, 自從有人類以來,我們對星空的探究就沒有停止過,藝術與科學作為人類的偉大創造,從一開始就結下了不解之緣。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在探索玄妙的星空的藝術活動中進一步體會到藝術與科學的聯系。 浩瀚的星空無邊無垠,本單元僅從太陽和月亮這兩顆與人類關系最密切的星球出發,探索玄妙的星空。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的有關內容是:(一)藝術與科學關系的問題;(二)具體的藝術知識和能力,如畫像石的基本知識;嘗試話劇表演的設計和創作;探索音樂作品的風格(奏鳴曲,電子音樂);學習繪畫等。
本單元的特點:藝術學習與非藝術學科相融合,使學生在更廣闊的領域理解藝術。非藝術跨學科的學習可以打破不同學科之間的嚴格界限,促進各種課程之間的聯系,使學更具創造力和通識能力。
“蝴蝶頁”選擇了湖南省長沙市馬王堆1號漢墓出土的彩繪帛畫,這幅畫作于西漢時期。
這幅帛畫用三塊棕色細絹拼合而成。中間用一長條整幅絹,上部兩側各拼接一塊。頂部襄有一根竹竿, 系有棕色絲帶,便于張舉懸掛。中部和下部兩角均有用麻織成的黑色筒狀絳帶,出土時這些筒狀絳帶覆蓋在內棺蓋上。
畫面內容可分為三部分。上部象征天上的境界。右上角繪有紅日, 日中有金鳥,太陽下繪扶桑樹及樹間的八個小太陽。左上角繪一彎新月,月中有玉兔和蟾蜍,月下畫一女子,當為嫦娥。 日月中間畫一人首蛇身的神,疑是“燭龍”的形象。其下繪天闕,豹、守門神等。 中部為人間部分。華蓋下畫墓主人肖像,拄杖而立,前有兩人跪迎,后有三個侍女跟隨。其下為谷壁,并有兩條龍穿壁蟠繞。龍身上有雙豹,壁下有垂絳和罄。罄下擺著鼎、
壺、耳杯、案等飲食器具,兩邊對坐著七人,似為開筵設宴的場面。
下部為地下景物。繪一人站在兩條大鰲魚上,托舉著一塊扁平物,可能是象征大地,另外還有龜、鴟鶚、蛇、神怪等物。從畫面的整個內容來看,反映的是“引魂升天”的主題,
應是屬于葬儀中用的銘旌之類。
畫面的技法基本上是單線勾勒,線條圃活,精細,準確,調配適宜, 色彩豐富而協調。大部分采用平涂,也有濃淡渲染。主要顏料為朱砂、石青、石綠、白粉等礦物,所以至今仍鮮艷不褪。
這件帛畫的出土,填補了我國漢初繪畫史上的空白,堪稱我國古代藝術寶庫中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