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 洲(精選16篇)
綠 洲 篇1
執(zhí)教者:湖北省宜昌市第十五中學 鄭開來
指導老師:鐘維斌
教材: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湘版)教材七年級下冊第3課
教材分析:
本課是以學習“造型·表現(xiàn)”為主,結(jié)合“欣賞·評述”為輔的綜合課。主要是讓學生接觸超現(xiàn)實主義繪畫,感覺超現(xiàn)實主義新奇的視覺形象與效果,結(jié)合體現(xiàn)環(huán)保意識的招貼畫的藝術構思對應分析,學習掌握超現(xiàn)實主義繪畫的一些技巧展開教學活動,把教學與環(huán)保主題有機結(jié)合起來。
通過教材中的作品資料, 以及其他圖片的賞析、學習與借鑒,學生能掌握一些營造新奇視覺形象的基本方法,初步體驗超現(xiàn)實主義繪畫表現(xiàn)的特殊藝術效果,積極培養(yǎng)學生超現(xiàn)實主義觀念的思維,拓展“奇思妙想”的藝術空間及其表現(xiàn)方法。教學中有意地結(jié)合環(huán)保主題,可以引發(fā)學生對社會生活、生存環(huán)境的積極關注與思考。
教學思路:
本課的教學可從討論“綠洲”,展示“綠洲”,賞析《綠洲》入手,引發(fā)學生對營造新奇視覺形象的興趣,通過圖片范例讓學生了解什么是超現(xiàn)實主義,激發(fā)學生的思維進入超現(xiàn)實主義藝術創(chuàng)新表現(xiàn),結(jié)合“學習活動一”,進行創(chuàng)造新奇視覺形象的嘗試。
第二課時教學中,主要是研究探討圖片資料中一些營造新奇視覺形象的技巧以及在環(huán)保主題中的運用。可以通過教材中的超現(xiàn)實主義作品和各類藝術創(chuàng)作設計的好例子,去體驗其中的方法和作用,通過學習與借鑒,鼓勵學生發(fā)表“奇思妙想‘,正確地認識理解和選用表現(xiàn)手法。
第三課時是以“綠”為命題的創(chuàng)作活動,讓學生在同一條件限定下,關注討論主題,注重選擇、消化和運用所學的方法技巧,表現(xiàn)自己的構思。結(jié)合“綠”這一環(huán)保主題, 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對比討論、交流,重點關注是否運用了某種技巧,營造的形象是否新奇,強化表達藝術構思的能力。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切入與引發(fā)
讀“綠洲”,觀“綠洲”,思“綠洲”。
1.師提問:你心目中的綠洲是什么樣的?你會畫成什么樣?
2.教師展示幾幅“綠洲”(東山魁夷的作品《湖》和中國山水畫家的作品), 思考能不能用別的新奇的表現(xiàn)方法?
(二)欣賞與思考
1.展示教材中作品《綠洲》,學生自讀教材中的“引言”,并思考畫家馬格里特是怎樣表現(xiàn)這一主題的。
2.分組討論思考:畫家他怎樣不同尋常?畫家表達了什么樣的真實的豐富情感?
3.出示作品《伏爾加河上的纖夫》與《綠洲》,分析現(xiàn)實主義與超現(xiàn)實主義的異同。
4.小結(jié):我們可以看出《綠洲》是在現(xiàn)實中抽象出一些“形象要素” (樹、 白云、沙漠、桌子),然后按照藝術家的構思重新進行不同尋常的、變成了超現(xiàn)實主義觀念下的作品,其特征形象新奇,視覺沖擊力強。
5.啟發(fā)思考:新奇的視覺形象從開放的多元創(chuàng)新的思維中產(chǎn)生。
(1)先了解13頁中幾位畫家的思維。(自學)
(2)教師舉例啟發(fā):例如汽車廣告(汽車在男子光頭上行駛);雀巢咖啡廣告(兵馬俑復活)。
(3)學生動手動腦:讓學生上臺用“綠洲”中的形象要素去思考重構,體驗新奇。
(三)嘗試與借鑒
1.注意用學生的“靈感”和習作去進一步啟發(fā)大多數(shù)同學的藝術思維,找好構思的“形象要素”。
2.嘗試練習始終要抓住“新奇”,有“樹木形象”。
第二課時
(一)激趣 導入
出示教具:用上學期教材中一幅防止水污染的宣傳畫為例。
做成折疊式,魚的前半頭可以遮擋變換,便于顯示。
這幅既簡潔又具有表現(xiàn)力的宣傳畫,其創(chuàng)作特征是營造出了使我們感到新奇的視覺形象,產(chǎn)生這一形象是作者運用了一種 變換材質(zhì)的技巧。還有別的技巧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研究營造新奇視覺形象的一些技巧。
板書:
——掌握方法,拓展思維
(二)研究 討論
1.常見的方法和技巧還有以下幾種:變換材質(zhì)、時空重疊、異形同構、比例逆反、 自由懸浮、模糊物象等。
教師引導,學生分小組對應討論,辨別了解。
2.學生發(fā)言指出每一技巧所對應的圖片資料,簡述它在主題中的運用。
3.教師歸納小結(jié)。
(三)啟發(fā) 拓展
1.考考看。(用幾幅招貼畫考查了解學生掌握的程度,進一步認識)教師簡析,幫助啟發(fā)。
2.學生分組研討,拓展異構思維。 (鼓勵學生從自然環(huán)境與不同的藝術形式、藝術形象及作品中,去發(fā)現(xiàn)和獲取新奇的視覺形象及其使用的創(chuàng)作技巧)側(cè)重探討前面四種技巧。學生分四片,各討論一種,構思舉例。
3.學生上臺交流,相互評析。
(四)整理 小結(jié)(構思實錄)
1.木乃伊復活大戰(zhàn)。
2.蒙娜麗莎與猩猩重疊的電腦廣告。
3.一棵樹有著春天開花和秋天結(jié)果。
4.風扇葉換成樹葉的“自然風”。
5.平頭變成綠籬。
6.熊掌釘上了鐵掌。
7.兔子打蘑菇“傘”。
8. 酒瓶似手榴彈。
9.眼球與地球同構。
10.鳥比地球還大。
11.一滴鮮血比汽車大。
12.劉曉慶比皮鞋小。
13.轎車沒有人頭大。
14.鴿子與手形同構。
第三課時
(一)談話導入 (范畫賞析,激活思維)
1.你會怎樣構思?
2.范畫主要用了什么技巧和方法?
3.形象要素與主題表達。
(二)創(chuàng)作表現(xiàn)
1.明確要點。
板書:①主題“綠”。
②采用選擇的手法。
③“形象要素”的提煉。
④形象新奇。
2.關注熱點:①對“綠”這一主題的討論與理解。
②引發(fā)學生對環(huán)境與生存的關注與思考。
3.交流展示:抓住以上要點,小組互評討論,臺上交流展示(小組選送,介紹作品)。
(三)評價引導
1.老師以學生某一習作進行評價,幫助提煉,抓住要點。
2.選用相關主題的招貼畫給學生分析、引導。
(四)完善創(chuàng)作
欣賞、借鑒、吸收、完善、提高。
綠 洲 篇2
執(zhí)教者:湖北省宜昌市第十五中學 鄭開來
指導老師:鐘維斌
教材: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湘版)教材七年級下冊第3課
教材分析:
本課是以學習“造型·表現(xiàn)”為主,結(jié)合“欣賞·評述”為輔的綜合課。主要是讓學生接觸超現(xiàn)實主義繪畫,感覺超現(xiàn)實主義新奇的視覺形象與效果,結(jié)合體現(xiàn)環(huán)保意識的招貼畫的藝術構思對應分析,學習掌握超現(xiàn)實主義繪畫的一些技巧展開教學活動,把教學與環(huán)保主題有機結(jié)合起來。
通過教材中的作品資料, 以及其他圖片的賞析、學習與借鑒,學生能掌握一些營造新奇視覺形象的基本方法,初步體驗超現(xiàn)實主義繪畫表現(xiàn)的特殊藝術效果,積極培養(yǎng)學生超現(xiàn)實主義觀念的思維,拓展“奇思妙想”的藝術空間及其表現(xiàn)方法。教學中有意地結(jié)合環(huán)保主題,可以引發(fā)學生對社會生活、生存環(huán)境的積極關注與思考。
教學思路:
本課的教學可從討論“綠洲”,展示“綠洲”,賞析《綠洲》入手,引發(fā)學生對營造新奇視覺形象的興趣,通過圖片范例讓學生了解什么是超現(xiàn)實主義,激發(fā)學生的思維進入超現(xiàn)實主義藝術創(chuàng)新表現(xiàn),結(jié)合“學習活動一”,進行創(chuàng)造新奇視覺形象的嘗試。
第二課時教學中,主要是研究探討圖片資料中一些營造新奇視覺形象的技巧以及在環(huán)保主題中的運用。可以通過教材中的超現(xiàn)實主義作品和各類藝術創(chuàng)作設計的好例子,去體驗其中的方法和作用,通過學習與借鑒,鼓勵學生發(fā)表“奇思妙想‘,正確地認識理解和選用表現(xiàn)手法。
第三課時是以“綠”為命題的創(chuàng)作活動,讓學生在同一條件限定下,關注討論主題,注重選擇、消化和運用所學的方法技巧,表現(xiàn)自己的構思。結(jié)合“綠”這一環(huán)保主題, 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對比討論、交流,重點關注是否運用了某種技巧,營造的形象是否新奇,強化表達藝術構思的能力。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切入與引發(fā)
讀“綠洲”,觀“綠洲”,思“綠洲”。
1.師提問:你心目中的綠洲是什么樣的?你會畫成什么樣?
2.教師展示幾幅“綠洲”(東山魁夷的作品《湖》和中國山水畫家的作品), 思考能不能用別的新奇的表現(xiàn)方法?
(二)欣賞與思考
1.展示教材中作品《綠洲》,學生自讀教材中的“引言”,并思考畫家馬格里特是怎樣表現(xiàn)這一主題的。
2.分組討論思考:畫家他怎樣不同尋常?畫家表達了什么樣的真實的豐富情感?
3.出示作品《伏爾加河上的纖夫》與《綠洲》,分析現(xiàn)實主義與超現(xiàn)實主義的異同。
4.小結(jié):我們可以看出《綠洲》是在現(xiàn)實中抽象出一些“形象要素” (樹、 白云、沙漠、桌子),然后按照藝術家的構思重新進行不同尋常的、變成了超現(xiàn)實主義觀念下的作品,其特征形象新奇,視覺沖擊力強。
5.啟發(fā)思考:新奇的視覺形象從開放的多元創(chuàng)新的思維中產(chǎn)生。
(1)先了解13頁中幾位畫家的思維。(自學)
(2)教師舉例啟發(fā):例如汽車廣告(汽車在男子光頭上行駛);雀巢咖啡廣告(兵馬俑復活)。
(3)學生動手動腦:讓學生上臺用“綠洲”中的形象要素去思考重構,體驗新奇。
(三)嘗試與借鑒
1.注意用學生的“靈感”和習作去進一步啟發(fā)大多數(shù)同學的藝術思維,找好構思的“形象要素”。
2.嘗試練習始終要抓住“新奇”,有“樹木形象”。
第二課時
(一)激趣 導入
出示教具:用上學期教材中一幅防止水污染的宣傳畫為例。
做成折疊式,魚的前半頭可以遮擋變換,便于顯示。
這幅既簡潔又具有表現(xiàn)力的宣傳畫,其創(chuàng)作特征是營造出了使我們感到新奇的視覺形象,產(chǎn)生這一形象是作者運用了一種 變換材質(zhì)的技巧。還有別的技巧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研究營造新奇視覺形象的一些技巧。
板書:
——掌握方法,拓展思維
(二)研究 討論
1.常見的方法和技巧還有以下幾種:變換材質(zhì)、時空重疊、異形同構、比例逆反、 自由懸浮、模糊物象等。
教師引導,學生分小組對應討論,辨別了解。
2.學生發(fā)言指出每一技巧所對應的圖片資料,簡述它在主題中的運用。
3.教師歸納小結(jié)。
(三)啟發(fā) 拓展
1.考考看。(用幾幅招貼畫考查了解學生掌握的程度,進一步認識)教師簡析,幫助啟發(fā)。
2.學生分組研討,拓展異構思維。 (鼓勵學生從自然環(huán)境與不同的藝術形式、藝術形象及作品中,去發(fā)現(xiàn)和獲取新奇的視覺形象及其使用的創(chuàng)作技巧)側(cè)重探討前面四種技巧。學生分四片,各討論一種,構思舉例。
3.學生上臺交流,相互評析。
(四)整理 小結(jié)(構思實錄)
1.木乃伊復活大戰(zhàn)。
2.蒙娜麗莎與猩猩重疊的電腦廣告。
3.一棵樹有著春天開花和秋天結(jié)果。
4.風扇葉換成樹葉的“自然風”。
5.平頭變成綠籬。
6.熊掌釘上了鐵掌。
7.兔子打蘑菇“傘”。
8. 酒瓶似手榴彈。
9.眼球與地球同構。
10.鳥比地球還大。
11.一滴鮮血比汽車大。
12.劉曉慶比皮鞋小。
13.轎車沒有人頭大。
14.鴿子與手形同構。
第三課時
(一)談話導入 (范畫賞析,激活思維)
1.你會怎樣構思?
2.范畫主要用了什么技巧和方法?
3.形象要素與主題表達。
(二)創(chuàng)作表現(xiàn)
1.明確要點。
板書:①主題“綠”。
②采用選擇的手法。
③“形象要素”的提煉。
④形象新奇。
2.關注熱點:①對“綠”這一主題的討論與理解。
②引發(fā)學生對環(huán)境與生存的關注與思考。
3.交流展示:抓住以上要點,小組互評討論,臺上交流展示(小組選送,介紹作品)。
(三)評價引導
1.老師以學生某一習作進行評價,幫助提煉,抓住要點。
2.選用相關主題的招貼畫給學生分析、引導。
(四)完善創(chuàng)作
欣賞、借鑒、吸收、完善、提高。
綠 洲 篇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借助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了解阿聯(lián)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營造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的壯舉。
3、認識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熱愛人類家園的'情感。
教學重點:
了解阿聯(lián)酋人民像孩子一樣精心侍弄花草,營造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的壯舉,體會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能體會到阿聯(lián)酋人民改造沙漠、建成綠洲的堅強決心和驚世壯舉,以及他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
師:大家喜歡去旅游嗎?天氣轉(zhuǎn)暖,陽光明媚,正是旅游的好時機。今天,我們一起出國去旅游。離登機時間還早,機場旁邊有一家展覽館,我們一起去看看?
出示展覽館圖片。學生:今天展出的是一組關于保護環(huán)境的漫畫。請欣賞。師點擊出示漫畫圖片。
請問:你們看懂了什么?
過渡:登機時間快到了,我們一起告別展覽館的工作人員,乘上飛機,出發(fā)吧!出示飛機起飛的圖片。
一、了解沙漠和綠洲。
1、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在沙漠里。提到沙漠,大家一定不喜歡。那可不是一個令人向往和留戀的地方。
出示圖文:茫茫大漠、荒無人煙、寸草不生、黃沙漫天、飛沙走石、浩瀚無邊。指導讀出意境。你還知道哪些詞語?
2、走近阿聯(lián)酋的沙漠,課文中又是怎樣寫的呢?請同學們讀讀課文,劃出相關的語句。
交流。a、從飛機上往下看,阿聯(lián)酋到處是白茫茫的一片。這不是白雪,而是沙漠。體會:到處:沙漠面積大。白茫茫,因含鹽堿而白。
b、原先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鹽堿,好象罩著一層硬硬的殼。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簡直是塊不毛之地!(毛:通“苗”,指莊稼)理解“不毛之地”,不毛,不長莊稼,形容荒涼和貧瘠的地方。僅是不長莊稼和小草嗎?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
找到的詞語有:咸而板結(jié)。
小結(jié)出示:這就是阿聯(lián)酋的自然環(huán)境(圖片):用文中的詞語概括就是——惡劣。(板書)
3、但就在這不毛之地中,卻有著星羅棋布的綠洲,這綠洲便是城市。(板書“綠洲”)。讓我們到其中的一座去看看吧。
出示圖片。這是阿聯(lián)酋第二大酋長國迪拜。并作適當簡介。你看到了怎樣的美景。
文中有一句話形容了她的美景。
讓我們一起在讀中領略。出示:高樓大廈、鱗次櫛比、綠草如茵、芳草如坪、姹紫嫣紅、欣欣向榮。
二、引出問題,深入思考。
1、質(zhì)疑,出示對比圖片,你有什么疑問嗎?為什么沙漠中會有綠洲?建成的。阿聯(lián)酋人民是怎樣建成綠洲的呢?文中有一句話概括回答了這個問題。
阿聯(lián)酋人民之所以能把咸而板結(jié)的不毛之地變成綠樹成陰、鮮花遍地的綠洲,是因為,他們——出示:阿聯(lián)酋人民像愛護孩子一樣,精心侍弄著花草樹木。
理解:這個句子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理解“精心侍弄”的意思。
想像:父母是怎樣對待孩子的:給予生命、提供生活的條件、精心呵護。
過渡:阿聯(lián)酋人民是不是這樣愛護花草樹木的呢?
2、出示:阿聯(lián)酋人民是怎樣像愛護孩子一樣,精心侍弄花草樹木的?
默讀:4—6自然段。用筆畫出有關的語句。把自己的感受用鉛筆寫在旁邊。
交流:
(1)“這里的每一株小樹,每一棵小草,都是國家花很大的代價培植的。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在這里,培育一棵樹的費用抵得上培養(yǎng)一個孩子。”
出示。抵得上:相當于結(jié)合實際想想到底費用有多大。
(2)“他們從國外買來泥土……樹木花草的根部。”
分析:類比關系。
對比理解:他們從國外買來泥土,買來淡水,買來樹苗和花草。
他們從國外買來泥土、淡水、樹苗和花草。
這兩個句子有什么不同?
出示:動詞填空。從括號中這的這些詞語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這說明:迪拜人不僅花了很多的錢,而且付出了艱辛的勞動,硬是把白花花的鹽堿地、把荒無人煙的不毛之地變成了綠樹成蔭、鮮花遍地的城市!
再讀課文,讀出詞語的厚重來。
(3)4—6自然段。阿聯(lián)酋人民不僅給花草樹木在地下鋪了縱橫交錯的水管,而且還要澆水。
分角色讀,其余同學扮演花草樹木。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一天夜里,狂風怒號,飛沙走石,第二天清晨——
師:小花小草樹木,你們?nèi)绾胃兄x園林工人的辛勤勞動呢?體會園林工人的精心呵護。
小結(jié):阿聯(lián)酋人民不權精心種植了花草樹木,而且進行了精心的管理。(板書)
3、第3自然段同4——6自然段都寫到了人物的語言和動作,但是在表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第三自然段轉(zhuǎn)述了阿拉伯朋友的話,告訴我們種樹植花所付出的巨大代價。這叫間接敘述;4——6自然段寫了作者的所見,生動地展示了人們是怎樣像孩子一樣,精心侍弄這些花草樹木的。這叫直接描寫。)
4、過渡:僅僅依靠園林工人的努力,優(yōu)美的環(huán)境能保持下去嗎?出示——地上沒有一片落葉,更不見有人攀樹枝采鮮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美麗源自于美德,迪拜的美麗源自于迪拜的每一個人——都能像愛護孩子一樣精心呵護花草樹木。
5、同時,讀到這里,我們對阿聯(lián)酋人民能這樣愛護花草樹木,也很理解,也很佩服,這是因為他們深深地懂得——交流。
(1)、花草樹木來之不易。
(2)、他們知道“人類有了綠樹、鮮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麗。”
(3)、不能屈服于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要追求美好的生活。
6、總結(jié):今天的阿聯(lián)酋,不見了漫天黃沙,不見了白茫茫的鹽堿地,不見了人們的痛苦絕望。這里的人們憑借著勇氣、雙手和智慧,在荒涼的大漠上,建起了星羅棋布的綠洲,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綠色的奇跡,
三、總結(jié)拓展
1、了解了迪拜的美麗及美麗的原因,也到了我們旅行團離開的時候了。在即將踏上歸途之前,你想向阿聯(lián)酋人民說些什么呢?
2、回到祖國,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樣的現(xiàn)實,出示——
我國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70年代,我國土地沙化擴展速度每年1560平方公里,80年代為2100平方公里,90年代達2460平方公里,21世紀初達到3436平方公里,相當于每年差不多損失兩個陽城縣的土地面積。
3、看到這樣的現(xiàn)實,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4、總結(jié):
我們堅信,美麗來源于美德。只要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從愛護身邊的一草一木做起,從隨手可做的環(huán)保小事做起,心中有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再加上保護環(huán)境的堅定信心和決心,就一定能使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更加美好。
板書設計:
19、沙漠中的綠洲
惡劣
精心種植
精心管理
精心呵護
課文簡介:
《沙漠中的綠洲》是一篇有關環(huán)境改造與保護問題的課文,作者向我們介紹了阿聯(lián)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為了改造生活環(huán)境,辛勤種植并精心侍弄花草樹木,終于建成綠洲,營造出良好生存環(huán)境的壯舉,表現(xiàn)了阿聯(lián)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綠 洲 篇4
蘇教版小語第八冊《沙漠中的綠洲》是一篇有關環(huán)境保護問題的記敘文。作者向我們介紹了阿聯(lián)酋人民在茫茫沙漠中種植并精心侍弄草木,建設綠洲,營造良好生存環(huán)境的壯舉,表現(xiàn)了阿聯(lián)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如何在導入時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呢?上課一開始,我便出示阿聯(lián)酋風景圖,讓學生描述圖上的景象。有的學生說:“天灰蒙蒙的,狂風卷著黃沙,太陽都被遮住了,發(fā)出了暗淡的光。”有的學生說“地面上白花花的,一片荒涼的景象,不是人居住的地方。”有的說:“到處是一片昏暗,分不清哪是天,哪是地。”還有的說:“圖上零零落落有幾棵樹,也落滿了黃沙,看不出綠色,房屋也像要被泥沙掩埋了。”聽著同學們的精彩發(fā)言,看著他們那副憂慮的樣子,我使出了第二招,又出示了一幅阿聯(lián)酋現(xiàn)景圖,再讓他們說說自己的感覺,學生們一看到這幅圖,臉上馬上由陰轉(zhuǎn)晴,變得燦爛了。有的說:“這里綠樹成陰,鮮花遍地。”有的說:“這里草綠花紅,天空一片純凈,碧藍碧藍。”還有的說:“這里有高樓大廈,而且交通發(fā)達,是個繁榮的城市。”聽到這里我不失時機地說:“同學們,你們相信嗎,這兩幅圖畫的都是阿聯(lián)酋的景色。”同學們頓時瞪大了雙眼,不由地一聲驚嘆:“啊,真令人不敢相信,這種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是怎么改變的?”“你們想知道嗎,那就隨著老師一起去學習課文,從課文中自會找到答案”……學生興味盎然地學習,這節(jié)課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綠 洲 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具體的語言材料,了解阿拉伯人民是怎樣建成綠洲的,并了解他們是怎樣精心侍弄這些花草樹木的,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借助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了解阿聯(lián)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營造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的壯舉。認識到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目標1
教學難點:目標2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出示詞語:白茫茫 鹽堿 咸而板結(jié) 惡劣
不毛之地 白花花 沙漠
師:好,讀得很正確。那你能讀出這些詞語的意思嗎?再指名1人讀。
我們把這些詞語放在句子中,誰能把句子讀好?很好,你能把句子讀得很正確、很流利。那你能通過朗讀把句子的意思表達出來嗎?
2、出示句子:從飛機上往下看,阿聯(lián)酋到處是白茫茫的一片。這不是白雪,而是沙漠。原先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鹽堿,好像罩著一層硬硬的殼。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簡直是塊不毛之地!通過你的朗讀,讓我們感受到了沙漠的荒涼和貧瘠,我們一起來讀,齊讀句子
3、(出示句子)然而在這白茫茫的沙漠中,有著星羅棋布的綠洲——那是城市。(出示圖片)沙漠和綠洲的對比圖,此時你的腦海里浮現(xiàn)了怎樣的疑問?
二、品味語言,體會阿聯(lián)酋人民營造良好生存環(huán)境的壯舉
既然沙漠是荒無人煙的不毛之地,為什么白茫茫的沙漠上有著星羅棋布的綠洲呢?或者是(沙漠中的綠洲是怎樣建成的?)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默讀課文的2——6自然段,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出示第三自然段,請同學們自己讀讀這一段。看看哪些句子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你深有感觸。
師:同學們,老師看到大家很會讀書,有的同學一邊讀,一邊圈畫,有的同學讀了一遍再讀一遍,甚至讀了三遍、四遍,讀完,都能寫下自己的感悟。這樣的習慣非常好。誰愿意把自己的閱讀成果與同學們分享?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在這里,培育一棵樹的費用抵得上培養(yǎng)一個孩子。”
引導學生感受到培育一棵樹的代價之大,我們的父母為了培養(yǎng)我們花費了很多的心血,而在阿聯(lián)酋,培育一棵樹的代價相當于培養(yǎng)一個孩子。每一棵樹都傾注了阿聯(lián)酋人的心血,真不容易!誰來讀讀這一句
評價語:讀得真好,能讓我們感受到阿聯(lián)酋人對花草樹木所傾注的無限的心血和愛。我們一起來讀。
文中哪句話告訴我們,在阿聯(lián)酋培育花草為什么要花費這么大的代價?從這段話中找出句子自己讀一讀。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原先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鹽堿,好像罩著一層硬硬的殼。這里,土是咸的,簡直是塊不毛之地。”從這句話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這里的自然環(huán)境非常惡劣,土地板結(jié),根本不適宜植物的生長;阿聯(lián)酋人培育一株植物是多么不容易啊!阿聯(lián)酋人培育植物就好比培養(yǎng)孩子,需要花費多么大的精力和心血啊!阿聯(lián)酋人多么不簡單啊,她們對美好生活有著不懈、執(zhí)著的追求。
是啊,聽了同學們的發(fā)言,老師也深有同感,讓我們一起來讀好這兩句,先自由練習一下。誰來讀一讀?通過你的朗讀讓我們感受到環(huán)境的惡劣。誰再來讀,大家能對他的朗讀作個簡要的點評嗎?那你來讀一讀。
讀得真好,“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并沒有難倒阿聯(lián)酋人民。”請同學們關注這句話。這句話在這一自然段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啟下”,也稱“過渡句”,過渡句一般放在段落的開頭或者是另起一段,而這里卻放在段落的中間,我們還是第一次接觸到,看來,句子和句子之間的聯(lián)系是這樣的緊密,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并沒有難倒阿聯(lián)酋人民。”那阿聯(lián)酋人民是怎么做的呢?請你讀一讀下面的句子。
△“他們從國外買來泥土、買來淡水,買來樹苗和花草。”說明阿聯(lián)酋人花的代價之大。是呀,為了美好的生活環(huán)境,阿聯(lián)酋人可以不惜一切代價。
△“他們又把咸而板結(jié)的砂石挖去,填上適宜種植樹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來水管。”這句話說明為了培育花草,阿聯(lián)酋人付出了辛勤的勞動。板書:挖去、填上、埋下
△“由總水塔輸出的淡水,通過縱橫交錯的自來水管,源源不斷地送到樹木花草的根部。”阿聯(lián)酋人是用勤勞的雙手和智慧來培育花草的。阿聯(lián)酋人真了不起,他們用心血、用智慧、用勤勞的雙手培植出這樣美麗的花草,讓茫茫沙漠遍布綠洲,他們創(chuàng)造了美,也創(chuàng)造了奇跡。
讓我們一起讀讀這些句子,感受阿聯(lián)酋人的勤勞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出示句子“人類有了綠樹、鮮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麗。”請大家細細品讀這句話,體會阿拉伯朋友說這句話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阿拉伯朋友是很自豪的,因為是他們用雙手、智慧培育出這綠樹、鮮花和小草的。
阿拉伯朋友是非常興奮和喜悅的,因為是他們扮美了生活。
阿拉伯朋友說這話時充滿了幸福感,因為是他們讓綠洲遍布“不毛之地”,讓生活更美麗。
師:是啊,我們可以感受到阿拉伯朋友說這句話時是多么的自豪、興奮、幸福。讓我們讀好這一句,分享阿拉伯朋友的幸福吧!誰來讀?我們聽出來了,阿拉伯朋友是多么自豪。是呀,面對自己的勞動成果,自己用雙手創(chuàng)造的奇跡,誰能不感到自豪、幸福呢?讓我們一起來讀這句話。
代價之大
決心之大{ 買來……買來……買來……
困難之大{
挖去……填上……埋下……輸出……
過渡:盡管在這塊“不毛之地”上建綠洲代價之大,困難之大,但從阿拉伯朋友告訴我的話語中我們也感受到了阿聯(lián)酋人民改造環(huán)境的決心之大(板書),讓我們拿起書本,一起來讀讀這一段。
這是阿拉伯朋友告訴我的,那我們親眼看到的是怎樣的畫面呢?自己讀讀第二自然段,根據(jù)學生的朗讀出示第二自然段,看到這樣的畫面,你有什么感觸呢?
生活在沙漠中的城市里,人們非常珍惜花草樹木,不忍心去傷害它們,聯(lián)系第三自然段,種植花草樹木,在阿聯(lián)酋需要付出昂貴的代價和艱辛的勞動,創(chuàng)建綠洲,改造沙漠環(huán)境的代價之大、困難之大來理解,更能理解人們對花草樹木倍加愛護和珍惜。我們一起來讀讀,感受一下人們對好不容易建成的綠洲倍加珍惜。
過渡,人們不僅倍加珍惜花草樹木,還對花草樹木倍加呵護,自己讀讀課文的4---6自然段。
師:我們總以為這樹和草皮的下面都有自來水管,是用不著澆水了,可那天清晨,我們在迪拜最大的中心公園漫步,正巧碰上一個穿黃馬甲的園林工人在澆水。所以我們產(chǎn)生了這樣的疑問:學生問“這下面都有自來水管,還需要澆水?”(地下都有自來水管,就不需要澆水了。)園林工人是怎樣回答的出示“不,不!”這兩個字是什么意思?否定了問句中的意思,地下盡管都有自來水管,但還是需要澆水的,“地下都有自來水管,就不需要澆水了。”這是不對的,沙漠環(huán)境的惡劣,樹葉、草和花上塵土較多,他是怎么做的?讀句子,他像愛護孩子一樣,精心侍弄著這些花草樹木。
齊讀句子“正是有了這些綠樹和鮮花,沙漠中的人們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讓我們一起走上迪拜的街頭,去欣賞一下美麗的風光。欣賞圖片。
今天,我們跟隨著作者的腳步,來到了沙漠中的綠洲迪拜。同學們,學了課文,你有什么感受呢?
三、總結(jié)課文,拓展延伸
是呀,學了課文,阿聯(lián)酋人民改造生存環(huán)境的決心之大,阿聯(lián)酋人民營造美好生存環(huán)境的壯舉,阿聯(lián)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樹木的情景,將深深地印在了我們的腦海中。
沙漠中的綠洲
代價之大
決心之大{ 買來……買來……買來……
困難之大{
挖……填……埋……輸……
成效之大:干干凈凈、更綠、更翠、更艷
綠 洲 篇6
作者:陸鳳娟 轉(zhuǎn)貼自:轉(zhuǎn)載 點擊數(shù):139
蘇教版第八冊《沙漠中的綠洲》(第二課時)
作者 陸鳳娟
教學目標:
1、借助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品讀課文,感悟阿聯(lián)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營造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的壯舉。
2、讓學生認識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從課文的字里行間體會阿聯(lián)酋人民侍弄花草樹木的精心,體會對他們的敬佩和贊美。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讀課題。
二、說說“沙漠”感受惡劣、“綠洲”感受美好
1、 教師:
▲ “沙漠”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
(無邊無際、全是沙子、缺乏水分、環(huán)境惡劣……)
▲ “綠洲”在你的想象中又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
(綠樹成陰、鮮花遍地、空氣清新……)
2、 課文中的“沙漠”指哪兒?(阿聯(lián)酋)課文中的“綠洲”指什么呢?(阿聯(lián)酋的城市)
教師:請你自己讀讀課文,文中的“沙漠”是怎樣的情景?“綠洲”又是怎樣的情景?圈圈畫畫有關的句子或詞語。
3、 學生自己讀全文,圈畫相關詞句。
3、交流“沙漠:課文中的“沙漠”是怎樣的情景?
(1)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詞語、句子:
白茫茫一片
地上全是白花花的鹽堿,好像…… 教師相機板書:惡劣、不毛之地
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不毛之地…… 咸而板結(jié)
環(huán)境十分惡劣
(2)看圖,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引導學生感受環(huán)境的惡劣)
(3)指導讀好句子,用朗讀體現(xiàn)出環(huán)境的惡劣
出示句子:a、從飛機上往下看,阿聯(lián)酋到處是白茫茫的一片。這不是白雪,而是沙漠。
出示句子:b、原先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鹽堿,好象罩著一層硬硬的殼。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簡直是塊不毛之地!
指名讀—指名讀—齊讀
4、交流說說“綠洲”(第二自然段)
看圖,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引導學生感受環(huán)境的美好)
指導朗讀,用朗讀體現(xiàn)環(huán)境的美。
指名讀—指名讀—齊讀
教師過渡::阿聯(lián)酋人民是怎樣在這環(huán)境惡劣的沙漠中建設綠洲的呢?請大家自己讀讀第三自然段,用線劃出他們是怎么做的句子?
三、精讀第三自然段,感悟壯舉。
1、學生輕聲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用線劃出他們是怎么做的句子?
2、交流出示句子:“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并沒有……根部。”
(1)再好好地讀讀這兩段文字,你有什么體會?(抓住關鍵的詞語來體會體會)
(2)交流體會:
引導學生體會到:困難是巨大的;代價是巨大的(大到什么程度:培育一棵書樹的費用抵得上培養(yǎng)一個孩子);但阿聯(lián)酋人民不怕困難,建設綠洲的決心是堅定的;他們通過艱辛的勞動來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
教師:是啊,阿聯(lián)酋人們真了不起,他們不怕困難,用巨大的代價和艱辛的勞動來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精神實在令人敬佩!讓我們讀好這一段文字,讀出你敬佩之情。
齊讀出示的文字。
3、齊讀第三自然段。
四、感悟阿聯(lián)酋人民怎樣侍弄花草
1、自己讀4、5、6自然段,談談你有什么感受?
2、交流出示:阿聯(lián)酋人民像愛護孩子一樣,精心侍弄著這些花草樹木。
引導學生理解“侍弄”?
3、再讀課文,你從哪里體會到他們像愛護孩子一樣愛護花草樹木。圈圈畫畫詞、句。
4、指導讀好句子。
五、總結(jié)課文。
1、 阿聯(lián)酋人民為什么那樣愛護花草樹木?
▲ 因為有了這些綠樹和鮮花,沙漠中的人們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
▲ 人類有了綠樹、鮮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麗。
——一位阿拉伯朋友
教師:那么,在阿聯(lián)酋,僅僅只有迪拜這樣一個城市綠洲嗎?你是怎么知道的?(星羅棋布)
2、阿聯(lián)酋人民在沙漠中創(chuàng)造了奇跡!
所以,后來,XX年開始,聯(lián)合國人居中心在全球組織評比改善人居環(huán)境最佳范例獎,這個獎項就叫“迪拜獎”。用來獎勵在改善居住環(huán)境中做出杰出貢獻的范例。(中國的廣州、周莊也獲得了此獎項)
3、課文學到這兒,我們心中一定有許多感想,有許多話想要說。你想對阿聯(lián)酋人民、對自己、對同學、對那些破壞環(huán)境的人……你想對誰說,說些什么,用一兩句話寫下來。
板書設計:
沙 漠 中的 綠 洲
不毛之地 綠樹成陰
咸而板結(jié) 鮮花遍地
環(huán)境惡劣 良好環(huán)境
花大代價
精心侍弄
轉(zhuǎn)載自陸鳳娟的博客
綠 洲 篇7
作者:陸鳳娟
教學目標 :
借助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悟阿聯(lián)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營造良好生存環(huán)境的壯舉,認識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生熱愛人類家園的感情。
教學過程 :
一、讀課題。
二、說說“沙漠”、“綠洲”
1、教師:“沙漠”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綠洲”在你的想象中又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可以用詞語、一句話或者一段話來描繪你腦海中的“沙漠”和“綠洲”,可以用上課文中的詞語或句子。
2、自己讀全文。
3、交流“沙漠”
(1)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詞語、句子:
白茫茫一片
地上全是白花花的鹽堿,好象…… 教師相機板書:惡劣、不毛之地
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不毛之地…… 咸而板結(jié)
環(huán)境十分惡劣
(2)看圖,進一步感受環(huán)境的惡劣。
教師:阿聯(lián)酋就是這樣一個國家,自然環(huán)境十分惡劣!
(3)指導讀好句子
A、從飛機上往下看,阿聯(lián)酋到處是白茫茫的一片。這不是白雪,而是沙漠。
B、原先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鹽堿,好象罩著一層硬硬的殼。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簡直是塊不毛之地!
4、交流說說“綠洲”
教師相機板書:綠樹成陰 鮮花遍地 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
出示圖片,看圖進一步感受美好。
三、精讀第三自然段。
1、教師:阿聯(lián)酋人民是怎樣把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建設成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的呢?是如何在沙漠中建設綠洲的呢?
2、自己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用線劃出他們是怎么做的句子?
3、交流出示句子。
4、再好好地讀讀這兩段文字,你有什么體會?
引導學生體會:困難是巨大的;建設綠洲的代價是巨大的,但阿聯(lián)酋人民不怕困難,建設綠洲的決心是堅定的。
板書:花大代價培植
5、齊讀第三自然段。
四、精讀4、5、6自然段。
1、自己讀4、5、6自然段,談談你有什么感受?
2、交流出示:阿聯(lián)酋人民像愛護孩子一樣,精心侍弄著這些花草樹木。
引導學生理解“侍弄”?
3、再讀課文,你從哪里體會到他們像愛護孩子一樣愛護花草樹木。圈圈畫畫詞、句。
4、交流句子,指導讀好句子。
五、總結(jié)課文。
1、教師:阿聯(lián)酋人民為什么那樣愛護花草樹木?
那么,在阿聯(lián)酋,僅僅只有迪拜這樣一個城市綠洲嗎?你是怎么知道的?(星羅棋布)
2、教師:阿聯(lián)酋人民在沙漠中創(chuàng)造了奇跡!
所以,后來,2000年開始,聯(lián)合國人居中心在全球組織評比改善人居環(huán)境最佳范例獎,這個獎項就叫“迪拜獎”。用來獎勵在改善居住環(huán)境做出杰出貢獻的范例。
(中國的廣州、周莊也獲得了此獎項)
3、學了課文,你有什么想法?
綠 洲 篇8
作者:金麗娜 轉(zhuǎn)貼自:轉(zhuǎn)載 點擊數(shù):78
談《沙漠中的綠洲》學有所感
金麗娜
《沙漠中的綠洲》是一篇向?qū)W生滲透環(huán)保教育的具有高度人文性的文章。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在讀這篇文章后,都會被阿聯(lián)酋人民那種高度自覺的環(huán)保意識深深感動了,在那樣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下,阿聯(lián)酋人民不惜任何代價在沙漠中建成了一片片的綠洲,這的確是個偉大的壯舉。
怎樣使學生學有所感呢?這一直是我腦海中思考的問題。其實,我認為問題的答案很簡單,讓學生學有所用、學有所感的教育,其效果勝過任何教育。
在教學中,我把主動權讓給學生。學生從中感悟了許多,比如,他們對我們所處的社會無法了解,為什么我們的家園不可以比阿聯(lián)酋更美呢?甚至,他們覺得向社會中不愛護環(huán)境的人們發(fā)出呼吁是他們心中發(fā)泄不平的有效途徑。總之,他們暢所欲言,他們甚至有了憂患意識,他們擔心也許我們的城市有一天也會被沙漠吞噬,這也不應該是我們所該擔心的嗎?然而,在擔心多余我們又該做些什么呢?孩子們也提出了好多有力的措施。在這一課中,語文與環(huán)保得到了最好的結(jié)合。正因為學了這篇課文,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增強了,正因為他們有了很強的環(huán)保意識,他們才深深地理解阿聯(lián)酋的人民,佩服和學習阿聯(lián)酋的人民,語文與環(huán)保起到了相輔相成的作用。而且我的課堂上,板書大多是隨機的。可單單是《沙漠中的綠洲》這個題目,我就用了白、藍、綠三種顏色。其中“綠洲”兩個字是綠色的。孩子一下子就會被吸引過去,善于思考的孩子還會因此而產(chǎn)生遐想:綠洲是什么樣子的?一定會充滿綠色吧!我的板書布局靈活而不死板。在引導學生思考“鹽堿地、不毛之地”如何變成“綠樹成陰、鮮花遍地”時就先打上了一個紅色的“?”;在講解過程中,由學生自己將紅色問號解答出來,適時添上“種植花、草、樹,精心侍弄”。板書要恰到好處!多一點兒則嫌多,少一點兒則嫌少,而且又是那么及時。從而增強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明白了生活中離不開綠化!
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wǎng)頁底端輸入課題的關鍵字搜索!
綠 洲 篇9
教學要求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學會本課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會用“縱黃交錯”、“適宜”造句。
4、 借助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了解阿聯(lián)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營 造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的壯舉,認識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 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1、 出示沙漠的圖片。
哪些同學了解“沙漠”?誰能說說“沙漠”的特點?
2、 板書課題:7 沙漠中的綠洲
看到課文的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 初讀課文。
1、 范圍課文。
教師范讀課文。讀后討論:聽讀課文后,你了解了什么?
2、 自讀課文。
(1) 幻燈出示自讀要求。
①拼讀生字表中的生字,注意讀準每個生字的字音。
②自由練讀從課文中畫出的生字組成的詞語,聯(lián)系上下文想想詞語的意思。
③注意讀順長句子,難讀的地方可標上著重號。
④標出各自然段的序號,想想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2)學生按照要求自讀課文。
(3)檢查自讀情況。
①檢查生字掌握情況。
指讀小黑板上的生字。
提醒注意下列生字的讀音:
霎(sha) 羅(luo) 劣(lie) 適(shi) 侍(shi) 良(liang)
②檢查詞語掌握情況。
抽讀詞語卡片。
指名說說下列詞語的意思:
惡劣 侍弄 適宜 培植 縱橫交錯 不毛之地
③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指名逐段試讀課文,要求不錯字、不加字、不減字、不破詞破句。
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
下列句子重點指導:
在這白茫茫的沙漠中,有著星羅棋布的綠洲——那是城市。
地上沒有一片落葉,更不見有人攀樹枝、摘鮮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他們又把咸而板結(jié)的沙石挖去,填上適宜種植樹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來水管。
④檢查自然段段意,了解情況。
指名說說各個自然段的意思。
三、指導寫字
“夸、劣、宜”是上下結(jié)構的字,不要寫得太長。
“價、漂、侍”是左右結(jié)構的字,不要寫得太寬。
“良”要居中寫。
四、作業(yè)
1、描紅。在習字冊中描紅、仿影。
2、抄寫詞語。(文后練習3)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霎(sa sha)時 惡劣(li lie) 良(niang liang)好
待(shi si)弄 適(si shi)宜
2、看拼音,寫詞語。
kua zhang dai jia e lie shi yi
( ) ( ) ( ) ( )
xiang zi piao liang shi nong pei zhi
( ) ( ) ( ) ( )
二、細讀課文
1、細讀第1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理解內(nèi)容。
指名說說讀了這一段后,自然頭腦中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景象。
(抓住“到外、白茫茫”想象沙漠的廣闊無垠和荒涼,抓住“星羅棋布”想象大沙漠中綠洲遍布的情景)
(3)練習說話。
引導用“星羅棋布”說一句話。
(4)指導朗讀
(“到處、白茫茫、星羅棋布、綠洲、城市”等詞要重讀)
指名試讀,全班齊讀。
2、細讀第2~6自然段。
(1)細讀第2自然段。
過渡:在這茫茫無邊的沙漠中,布滿了象征生命的綠洲。這些綠洲究竟是什么樣子的?讓我們跟隨作者到其中的一個綠洲去看看。
①指名讀第2自然段。
②理解課文內(nèi)容。
這一段有幾句話?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綠樹成陰,鮮花遍地”的情景嗎?從哪兒看出人們很愛惜花草樹木?
③指導朗讀。(第二句要讀出贊美的語氣,第三句要讀出佩服的語氣)
(2)細讀第3自然段。
過渡:通過第2自然段的學習,我們可以看出這一片片綠洲是那么美麗,那么迷人。而這迷人的綠洲卻是在荒無人煙的沙漠中,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同學們不禁要問,這沙漠中的綠洲是怎么來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下文。
①自由讀課文。
邊讀邊做記號,用“——”畫出寫環(huán)境惡劣的句子,用“~~~~~”畫出寫阿聯(lián)酋人民不怕困難建設綠洲的句子。
②理解詞句。
a、指名說說當?shù)氐沫h(huán)境怎樣惡劣。(相機理解:不毛之地)
b、指名說說阿聯(lián)酋人民是怎樣建設綠洲的。(相機板書“買來、挖去、填上、埋下”等詞,同時理解“惡劣、適宜、縱橫交錯”等詞語)
c、指名說說阿聯(lián)酋人民為什么這樣做。(板書:有了……才……)引導用“有了……才……”練習說話。
③指導朗讀
(3)細讀第4-6自然段。
①自由輕聲讀課文。讀后說說自己感覺到了什么。
②默讀課文。在能表現(xiàn)阿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的詞句下畫上圓圈。
③練習感情朗讀。(邊讀邊感悟:通過“雨霧灑下來、淋得干干凈凈、樹葉更綠、小草更翠、鮮花更艷”等詞語的朗讀,體會阿酋人民愛護花草樹木的情感)
3、細讀第7自然段。
齊讀課文,說說這段告訴我們什么。
三、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比一比,再組詞。
澆( ) 漂( ) 侍( ) 宜( )
燒( ) 飄( ) 待( ) 宜( )
3、照樣子,寫詞語。
白茫茫( ) ( ) ( )
干干凈凈( ) ( ) ( )
4、寫出近義詞。
培植( ) 適宜( ) 美麗( ) 侍弄( )
附板書:
19 沙 漠 中 的 綠 洲
惡劣 良好
咸而板結(jié) 綠樹成陰
不毛之地 鮮花遍地
像孩子一樣
花代價培植
綠 洲 篇10
設計意圖:
《有用的植物》主題開始了,樹成為了孩子討論的話題。雖然,我們也找來許多有關樹在保護環(huán)境中的作用的相關材料,經(jīng)過討論,幼兒也會說出一些道理,但總感到缺乏情感的體驗。
圖畫故事書《小仙人掌阿諾》中主人公小仙人掌阿諾一家的遭遇,十分形象地向幼兒揭示了沙漠化的危險,表現(xiàn)了戰(zhàn)勝沙塵暴的行動,深得幼兒的喜愛。于是我們也和阿諾一起來植樹造林就成了本次活動的主題。
活動目標:
1、嘗試用線描的方法創(chuàng)造各種圖案來表現(xiàn)不同的樹。
2、了解樹的作用,體驗人與自然的關系。
活動準備:
1、各類畫有線描畫的樹木的照片
2、ppt《小仙人掌阿諾》
3、工具材料:記號筆、紙
活動過程:
一、回憶故事(價值分析:知道植樹造林的好處,體驗人與自然的關系。)
出示ppt:阿諾的一家:
1、還記得我們上次講的故事《小仙人掌阿諾》嗎?黑風暴來,我們想了些什么好辦法抵御黑風暴呢?
2、植樹造林除了能抵御風沙,還有什么作用呢?
小結(jié):樹是我們?nèi)祟惖暮门笥眩瑯湔婧茫覀円Wo樹。有了“樹士兵”保衛(wèi)家園,就再也不怕黑風暴來損壞阿諾的家園了。
二、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討論。(價值分析:通過觀察對比,感受各種線描圖案的美。)
1、今天我請來了兩個樹家庭(出示樹的一家ppt)。你們喜歡哪一個家庭呢?為什么?(幼兒自由講述)
2、引導幼兒逐個觀察第二個家庭的每棵樹的花紋。(每棵樹的花紋都不一樣)
小結(jié):其實花紋有的地方多一點,有的地方少一點,有的地方更少甚至沒有,每課樹才會更美。
三、幼兒創(chuàng)作:(價值分析:幼兒用線描的方法創(chuàng)造出各種圖案來表現(xiàn)不同的樹。)
出示風聲,聽!黑風暴又來了,我們都來參加植樹的隊伍吧。
1、教師示范:畫出彎曲的小路;在小路上畫出樹;為大樹進行裝飾。
2、幼兒創(chuàng)作:(教師引導幼兒在樹木中間按自己的想象添畫種樹的情境。)
四、觀賞談論(價值分析:欣賞同伴的作品,體驗成功感。)
1、將作品拼成一個大的綠洲
2、小結(jié):這些樹只有手拉手,互相依靠著站,團結(jié)一致才能抵抗黑風暴。
綠 洲 篇11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4、借助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了解阿聯(lián)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營造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的壯舉,認識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圍繞課題,理解相關內(nèi)容
1、圍繞課題,檢查自讀情況,理解部分內(nèi)容。
(1)課題中的沙漠指哪兒?從課文中哪兒知道的?(讀有關句子)
沙漠留給你的印象是什么?用一個詞描述。(無邊無際、全是沙子、缺乏水分、環(huán)境惡劣……)看看書中是怎么描述的?(讀有關內(nèi)容,并相機理解:不毛之地)
指導朗讀。(讀出環(huán)境的惡劣)
(2)課題中的綠洲指什么?從課文中哪兒知道的?(讀有關句子)
(3)這是一幅怎樣的景象呢?(師描述,將學生引入情景。)
看到這樣的景象,我們不禁感到——(生回答:奇怪、疑惑、驚嘆……)
過渡:是呀,在這樣一片白茫茫的沙漠中怎么會有綠洲的呢?
二、感悟阿聯(lián)酋人民建設綠洲的壯舉
1、阿聯(lián)酋人民是怎樣建設綠洲的?(指名讀相關課文)
引導學生用幾個重點詞概括這部分內(nèi)容。(相機板書“買來、挖去、填上、埋下”)
2、誰能看著黑板上的四個詞不看書說說阿聯(lián)酋人民是怎么做的。
(可以先請四名同學合作敘述,再指名單獨說)
3、透過這四個詞你能體會到什么?
(1)這是一個壯舉,阿聯(lián)酋人民了不起!
(2)阿聯(lián)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
(3)付出代價是巨大的。
(4)改造環(huán)境、克服困難的決心。
師述:老師從中體會到四個字:人定勝天。只要心中有著美好的愿望,再加上堅定的信心和決心,任何困難都能克服。你覺得阿聯(lián)酋人民為了建設綠洲,都付出了哪些巨大的代價?(人力、物力、財力)阿拉伯朋友是怎么說的?
4、帶著自己的體會,齊讀這部分內(nèi)容。
過渡:看看課文接下來又寫了什么?
三、感悟阿聯(lián)酋人民怎樣侍弄花草
1、自由讀課文4—7自然段。
2、文中有一句話最能概括這部分內(nèi)容。指名回答并出示:阿聯(lián)酋人民像愛護孩子一樣,精心侍弄著這些花草樹木。齊讀。什么叫“侍弄”?阿聯(lián)酋人民是怎樣精心侍弄這些花草樹木的?人們?yōu)槭裁催@樣愛護花草樹木?
四、聯(lián)系實際,抒發(fā)感想
1、每一篇課文學完,我們心中一定有許多感想,許多話要說。這篇課文學到這兒,你又有哪些話要說?(對阿聯(lián)酋人民、對自己、對同學、對那些破壞環(huán)境的人……你還想對誰說)
2、老師也有話要說:(小黑板出示)生活在沙漠的人們,他們竭盡全力的想把沙漠改造成綠洲;生活在綠洲的人們,他們竭盡全力的想把綠洲改造成沙漠。為什么偏偏要等到悲劇發(fā)生的那一天,我們才從夢中驚醒——我 們的綠色家園呢?
教后反思:引導學生閱讀時,學生被“地上沒有一片落葉,更不見有人攀樹枝,摘鮮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這里的第一株小樹,每一棵小草,都是國家花很大的代價培植的。”、“人類有了綠樹、鮮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麗。”這些話感動,因為他們讀到這些語言,想到現(xiàn)狀,會發(fā)現(xiàn)我們在這方面做的遠遠不夠。
教學時我反復引導學生讀課文,引導他們多角度地想這些話的意思,他們慨嘆阿聯(lián)酋的偉大,明白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是需要花代價的!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讀到的是建設,讀不到一點破壞,建設是要花時間的,不是一年兩年就能完成的,但破壞只需要一剎那。因為他們已經(jīng)有了自覺遵守的規(guī)則,他們把花草樹木當作人來看待,當人來培育。美是怎么來的?我想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明白。所以,我認為,在探討這個沙漠變綠洲的過程中,其實也美育之過程。人怎么創(chuàng)造美?這篇文章寫的非常具體,那就是要花大代價,要真心地去保護,最后才能永恒地享受。從學生一次次精彩的發(fā)言中感受到這堂課給予學生的這種美的訓練,效果是非常好的。
綠 洲 篇1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會用“縱橫交錯”、“適宜”造句。
4、借助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了解阿聯(lián)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營造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的壯舉,認識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會用“縱橫交錯”、“適宜”造句。
2、借助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了解阿聯(lián)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營造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的壯舉,認識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
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三課時
主要板書計劃:
7、沙漠中的綠洲
惡劣 良好
咸而板結(jié) 綠樹成陰
不毛之地 鮮花遍地
像愛孩子一樣
花代價培植
第一課時
一、啟發(fā)談話,提示課題
1、你見過沙漠嗎?了解沙漠嗎?
誰能說說沙漠有哪些特點?(板書:沙漠)
2、提示課題(完成板書:沙漠中的綠洲)
3、質(zhì)疑:看了題目,你有什么問題嗎?
二、初讀課文
1、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要求:
(1)讀準生字字音,圈出生字組成的詞語,聯(lián)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2)注意讀順長句子,難讀的地方做上標記。
(3)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想想意思。
2、學生自學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生字掌握情況,注意下列生字的讀音
霎羅馬劣適侍良
2、檢查詞語掌握情況,說說下列詞語意思
惡劣侍弄適宜培植縱橫交錯覺不毛之地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說說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4、重點指導下列句子
(1)在這白茫茫的沙漠中,有著星羅棋布的綠洲——那是城市。
(2)地上沒有一片落葉,更不見有人攀樹枝、摘鮮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3)他們又把咸而板結(jié)的沙石挖去,填上適宜種植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來水管。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告訴了我們什么?
2、按每一自然段的意思怎樣分段。
五、指導寫字
1、描紅
2、抄寫生字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霎時惡劣
侍弄適宜良好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二、細讀課文
1、細讀第一自然段
(1)自由輕聲讀第一自然段,想想讀后頭腦中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景象?
(2)你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的?(重點抓住“不是……而是……”“到處”“白茫茫”)
(3)你還讀懂了什么?從哪里可看出來?(抓住“白”與“綠”的對比,體會。結(jié)合理解:“星羅棋布”并指導說話)
(4)指導朗讀(重點詞語要重讀)
2、讀第二自然段
(1)激疑:沙漠中的綠洲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沙漠中的綠洲又是怎么來的呢?
(2)出示圖片讓學生欣賞,想想你看到了什么?能介紹一下嗎?
(3)學生交流
(4)自由讀二自然段,看看書上是怎樣介紹的,邊讀邊找出描寫迪拜美的句子。
(5)指導朗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用贊美、佩服的語氣)
3、細讀第3自然段
(1)質(zhì)疑:學了第三自然段后,你有什么問題要提出來嗎?
(2)生帶著問題自由讀第一流自然段,邊讀邊做上記號。
用——畫出描寫環(huán)境惡劣的句子,用~~~~~~畫出寫阿聯(lián)酋人民不怕困難建設綠洲的句子。
(3)分四人小組自學討論
(4)學生交流
(5)師引讀:同學們,你們知道植物生長最基本的條件是什么?
肥沃的土地和豐富的淡水,而那里原先是——(生齊讀)
(6)出示沙漠圖
瞧!這樣的環(huán)境書上用了一個詞語不毛之地(結(jié)合理解)
師:但是,這樣惡劣的環(huán)境,阿聯(lián)酋人民退縮了嗎?
生:沒有,師:他們從___________
(7)結(jié)合理解:縱橫交錯
(8)指導朗讀第3自然段
4、細讀第4—6自然段。
(1)自由輕聲讀,說說讀后你們感覺到了什么?你是從哪些詞句中看出來的?
(2)生交流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5、細讀第7自然段
(1)齊讀,想從這一段里你知道了些什么?
(2)阿聯(lián)酋人民為什么要精心侍弄花草樹木?
(3)生交流
(4)師小結(jié)。
三、作業(yè)
四、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指名讀課文
2、說說從哪里可看出阿聯(lián)酋人民侍弄花草樹木非常精心?
他們?yōu)槭裁茨菢訍圩o花草樹木?
二、指導造句
1、理解“縱橫交錯”、“適宜”的意思
2、找出課文中帶有這兩個詞語的句子,讀讀
3、補充句子
4、指名學生說說
三、布置作業(yè)
課后當小導游互相說說。
義莊中心小學語文教學
綠 洲 篇13
問題提出:
《沙漠中的綠洲》是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有關環(huán)境改造和保護的文章,作者向我們介紹了阿聯(lián)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為了改造生活環(huán)境,辛勤種植并精心侍弄花草樹木,終于建成綠洲,營造出良好生存環(huán)境的壯舉,表現(xiàn)了阿聯(lián)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四年級的學生在自主感悟課文內(nèi)容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礎。在充分初讀、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基礎上,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重點抓住描寫阿聯(lián)酋人民如何把沙漠變成綠洲的詞句,如何引導學生潛心揣摩、感悟理解,了解阿聯(lián)酋人民的壯舉,體會他們的情感呢?
案例描述:
片段1:
(一)挖掘主線,凸現(xiàn)奇跡
1.默讀段落,拎出主線
師:阿聯(lián)酋人民是怎樣把沙漠變成綠洲?請同學生在課文尋找最能概括阿聯(lián)酋人民做法的句子。
生:阿聯(lián)酋人民像愛護孩子一樣,精心侍弄著這些花草樹木。
2、適時教學“侍”。
侍弄”,什么意思呢?
師:老師課前也查了詞典。這個詞在詞典中有兩種解釋,1. 經(jīng)營照管(莊稼、家禽、家畜等)。2.擺弄、修理。
3.明確文體,理清板塊
師:同學們,這篇課文描寫的是作者的所見所聞,請同學們找一找文中哪些段落是作者親眼目睹阿聯(lián)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樹木的,哪些是作者耳聞的呢?相機板書:耳聞 目睹。
(二)緊扣主線,探究奇跡
1.指導學習“代價巨大” ,體會間接敘述的寫法。
師:阿聯(lián)酋人民是怎樣精心侍弄這些花草樹木?別著急,請默讀課文,從哪感受到阿聯(lián)酋人民是精心侍弄這些花草樹木的?請勾畫相關句子,邊讀邊體會。
(1)出示“他們從國外買來……花草樹木的根部。”
生: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為了讓沙漠重新變成綠洲,花了很大代價。
師:多大?
生:比養(yǎng)一個孩子都?
師:講得真好。
生:他們從國外買來泥土……十分珍惜花草樹木。
師:從哪看出?
生:買來許多東西。
師:哪些東西?誰來補充。
生:買來泥土,淡水,樹木,花草。
師:這些東西在我們生活中都是容易得到的,在這里卻?
生:得花錢買。
師:代價非常大。
生:他們不顧一切代價要讓沙漠變綠洲。
生:體會出阿聯(lián)酋人民克服重重困難將沙漠變成綠洲,擁有良好的環(huán)境。
師:講得真好,你能讀一讀嗎?
生讀。
師:非常好。還有哪位同學?
生:從中看出愛惜花草樹木。
買來淡水,說明這里淡水很珍貴,用來澆灌花草,自己的生活很困難。
寧愿縮減自己的生活開支也要照顧這些花草樹木。
師:講得太好了,寧愿在別的地方縮減開支,也要像照顧孩子來講侍弄花草。板書:精心侍弄
師:多像父母養(yǎng)育我們呀。好的,阿聯(lián)酋人民這樣精心侍弄花草,終于使沙漠變成了綠洲,真像阿聯(lián)酋人民所說的,出示相關句子。誰來讀。
(2)適時教學生字“挖”和“填”,指導難寫的筆畫。
(3)引出主線:難怪阿聯(lián)酋人民像愛護孩子一樣,精心侍弄著這些花草樹木。
(4)作者通過耳聞知道了阿聯(lián)酋人民是如何精心侍弄著花草樹木的,這樣的寫作方法叫做:間接敘述(板書)
片段2:
以“我來到迪拜”為題,寫一段話,課文中的詞語可供選用。
同學們,今天我們跟隨作者來到了阿聯(lián)酋,走進了迪拜,為了讓我們能夠更好地向別人介紹“沙漠中的綠洲”,老師布置一項任務:仔細觀察題頭照片,以“迪拜街頭風光”為題,寫一段話。可以選用文中的詞語。
案例分析:
一、以讀為本,讀中悟情。
語言是語文之“根”,語文課要在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感悟、積累、運用中尋求語文味,朗讀是感悟、積累語言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學中我騰出時間讓學生以讀促悟,讀中感悟,讀出情趣,在充分讀的基礎上抓住重點段、關鍵詞、耐人尋味之句,讓學生品讀,細思,揣摩,體悟。通過三個“買來”以及“挖去”、“填上”“埋下”等詞語了解到建設綠洲的艱巨和復雜,代價之昂貴,體會到阿聯(lián)酋人民戰(zhàn)勝困難的決心之大,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之堅定。結(jié)合讀中評價,逐步引導學生由讀通到讀懂,再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真切地感受文本,體驗情感。
二、滲透學法,培養(yǎng)習慣。
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教師應更多地引導學生領會學習的方法。本教學設計,力求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學習方法。如引導學生理解字詞,結(jié)合具體情境指導學法:引導學生理清文章脈絡;精讀課文階段,采用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的方法,通過默讀邊讀邊想的方法,抓住文中關鍵詞句體會人物內(nèi)心的方法,圈畫批注法等,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學會讀書,學會思考問題,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
三、拓展延伸,讀寫結(jié)合。
積累是為了運用,吸納是為了表達。由讀到寫,以讀促寫,讀寫結(jié)合是我們語文教學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經(jīng)驗。在這堂課上,我特地為學生的寫找到了一條鏈接通道——“我來到迪拜”,這樣,首先從精神激發(fā)了學生內(nèi)在的需要,使之情動而辭發(fā),為“寫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綠 洲 篇14
花這么大的代價值嗎?我個人在閱讀完這篇文章后想到了這個問題,也不停地問自己。閱讀這篇文章會發(fā)現(xiàn)阿聯(lián)酋人把沙漠變成綠洲花的代價是世界少有的,“培育一棵樹的費用抵得上培養(yǎng)一個孩子”(這是許多國家的人無法想像的事實)、“他們從國外買來泥土,買來淡炎,買來樹苗和花草。他們又把咸而板結(jié)的沙石挖去,填上適宜種植樹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來水管。由總水塔輸出的淡水,通過縱橫交錯的自來水管,源源不斷地送到樹木花草的根部。”,還有為園林澆水的“黃馬甲工人”。讀到這些內(nèi)容,會讓我們想得很多。
引導學生閱讀,學生會被“地上沒有一片落葉,更不見有人攀樹枝,摘鮮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這里的第一株小樹,每一棵小草,都是國家花很大的代價培植的。”、“人類有了綠樹、鮮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麗。”、“園林工人高興地笑了,做了個洗臉的動作,說:‘你看,它們更漂亮了!’”、“阿聯(lián)酋人民像愛護孩子一樣,精心侍弄著這些花草樹木。正是有了這些綠樹和鮮花,沙漠中的人們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這些話感動,因為他們讀到這些語言,想到現(xiàn)狀,會發(fā)現(xiàn)我們在這方面做的遠遠不夠。
老師反復引導學生讀課文,引導他們抽取文章之筋,引導他們多角度地想這些話的意思,他們一定會慨嘆阿聯(lián)酋的偉大,會慨嘆花這么大的代價值。因為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是需要花代價的!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只能讀到建設,讀不到一點破壞,建設是要花時間的,不是一年兩年就能完成的,但破壞只需要一剎那。人們?yōu)槭裁床蝗テ茐?因為他們已經(jīng)有了自覺遵守的規(guī)則,他們把花草樹木當作人來看待,當人來培育。美是怎么來的?我想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明白。所以,我個人認為,在探討這個沙漠變綠洲的過程中,其實也美育之過程。人怎么創(chuàng)造美?這篇文章寫的非常具體,那就是要花大代價,要真心地去保護,最后才能永恒地享受。這篇文章給予學生的這種美的訓練,是非常好的。我們應該抓住!
我們心中的片片沙漠何時才能有綠洲?我們能創(chuàng)造如此的綠洲嗎?這是這一課的閱讀起點,學生沿著這個起點走,帶上綠洲之美前行,那未來就是“生活更加美麗!”。成的詞語和能體現(xiàn)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詞語一起出示,讓學生自讀,指名讀,解釋部分詞語的意思,練習用詞語說話,說出每組詞語蘊含的畫面,這一部分內(nèi)容的教學花了很多時間,可是沒有很清晰地體現(xiàn)出生字詞教學時應該有的音、形、義的教學過程。
二是有些過程設計太繁瑣,耽誤了很多時間,可是課后回想起來是可有可無的。比如在導入課文的時候,先是和孩子們做了自我介紹,又讓他們看了一組阿聯(lián)酋人民的服飾和舞蹈照片并進行解說,然后根據(jù)課題“沙漠”和“綠洲’,又讓學生看了沙漠的照片,讀了一組有關沙漠的詞語,并且談了綠洲應該是什么樣。等導入結(jié)束進入正題的時候,我一看表,都過了十幾分鐘的時間了。什么都想給學生,卻丟失了重點。
三是對學生可能會存在的問題預料不夠。讓學生預習課文時,我有這樣一個預習任務,讓學生們用自己的方法解決預習時遇到的難題,我希望的是大部分孩子能夠利用字典或是手中的參考書獨立解決難理解的詞,句和不了解的課文內(nèi)容。我在了解孩子們平時解決問題的方法時,問的幾個孩子大部分都說根據(jù)字面意思猜測,只有一個孩子說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解決問題,他們只想到理解詞語意思這一個方面。當我問他們有沒有帶字典或是參考書時,沒有一個孩子帶,我只好說就把老師當活字典吧,有問題可以問老師,但是在預習過程中問的學生極少,這樣這一部分的設計就落空了,而當時我還是按原來設計的那樣進行,沒有立即改變方法,可見對學生們的預料不夠,還缺少隨機應變的教學機智。
四是備課還是不夠充分。在問孩子們通過預習解決了什么問題時,有一個學生說開始不知道“迪拜“是一個詞,而把句子讀成我們到迪/拜訪問,后來才知道迪拜是一個地方。我猜測學生們可能弄不清“阿拉伯”“阿聯(lián)酋”“迪拜”三個地點的關系,便想在黑板上畫這三個區(qū)域的結(jié)構圖。可是,首先我不知道阿拉伯的地形圖該怎樣畫,只好畫了一個大橢圓,也不知道阿聯(lián)酋的地形圖,就又在大橢圓里畫了一個小圓形,接著又不知道迪拜應該在阿聯(lián)酋的什么位置,只好又在小圓中隨意地點了一個點。畫完后覺得這樣的“簡筆畫”簡直是拿不出手。其實在備課時我都看到了有關的內(nèi)容,可認為用不上,都沒有細看。如果記住了這部分內(nèi)容,就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們看到清晰而準確的圖形了。
總之,上完課,感覺自己在課堂教學方面還有很多欠缺之處,還有很多東西需要不斷地去探索。一節(jié)課,帶來的不僅僅是深刻的反思,還有不斷學習的恒心和銳意進取的決心。
綠 洲 篇15
激趣導入
1、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沙漠中的綠洲》這一課,課文讀熟了沒有?
2、生談自己讀書的感受。
3、你是怎么知道自己對課文已經(jīng)讀熟了?你感覺哪兒沒讀熟?(師結(jié)合學生匯報,相機引導。)
4、 激趣:
老師對這篇課文還沒有讀熟,只讀了一遍,對沙漠中的綠洲知之甚少。這節(jié)課,你愿意做我的老師嗎?
二、 精讀課文2—6自然段,感受阿聯(lián)酋人民侍弄花草樹木的“精心”
1、下面,請同學們把課本打開,輕聲讀課文2—6自然段,邊讀邊想象:像老師這樣課文只讀了一遍,又沒有去過阿聯(lián)酋旅行過的人想知道什么。
2、生自由讀課文,圈畫批注。
3、交流: 你認為像老師這樣的人想知道些什么?
(這里將運用語言渲染、比較、簡筆畫、示范、以評促讀等多種朗讀方法,通過品評重點詞句,引導學生感受阿聯(lián)酋人民侍弄花草樹木的精心。以學生的匯報交流的順序為主線。)
4、讀第3自然段的1—2句,抓“培育一棵樹的費用抵得上培養(yǎng)一個孩子”,引導學生算一算賬,在農(nóng)村培養(yǎng)一個孩子大約需要兩萬余元。按此計算,建造迪拜中心公園需要多少錢呢?出示彩圖,師數(shù)樹,生算錢,最后讓學生估計一下需要多少錢。學生在計算、比較中真正體會到沙漠中植樹種草投資巨大。引導學生將第2句后的句號改為感嘆號。對比讀體會建造的艱辛、投資的巨大。
5、 讀第3自然段的6—8句,抓住“縱橫交錯”一詞,讓學生畫畫簡筆畫,體會工程的艱辛與繁雜。
6、自由讀第3自然段,體會: 阿聯(lián)酋人民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7、讀第6自然段,師描述創(chuàng)設情境:
現(xiàn)在,大家就是迪拜中心公園的小草、小樹、小花,請你們閉上眼睛(略停)。“呼——呼——”一陣風刮過,沙漠中黃沙漫天飛舞,刮得人睜不開眼睛。就連中心花園中的小草呀,小花呀的臉上、身上,都落滿了一層塵土(略停)。這時你們有何感受,此時最想干什么?(讓學生談談感受)好吧,老師就是園林工人,從路邊大箱子里拉出一根大皮管,“嘩——嘩——”,霎時間,一陣雨霧從空中灑下來,把小草呀,小花呀(邊說邊指著孩子)臉上的、身上的塵土淋得干干凈凈。這時,小草更綠了,小樹更翠了,小花更艷了。他們在陽光下露出了笑臉(略停)。這時,你們心里有何感受?(讓學生談談感受),想對園林工人說些什么?
8、 范讀第6自然段,現(xiàn)身說法,激發(fā)誦讀興趣:
師讀到“樹葉、草和花上的塵土”時,覺得自己身上也落滿了塵土,感覺不舒服,不由讀得重一些、慢一些。讀到“草葉更綠、小樹更翠、鮮花更艷”時,覺得自己身上也洗得干干凈凈、清清爽爽,不由讀得輕一些、快一些了。
三、 聯(lián)系生活,拓展延伸
1、感謝各位小老師告訴我這么多有關綠洲中的知識。老師覺得阿聯(lián)酋人民對待花草樹木真的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你覺得在我們周圍,人們是不是也像阿聯(lián)酋人民那樣愛護生活中的花草樹木?
2、生結(jié)合平時生活中的觀察,談談自己的看法。
綠 洲 篇1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會用縱橫交錯、適宜造句。
4、借助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了解阿聯(lián)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營造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的壯舉,認識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會用縱橫交錯、適宜造句。
2、借助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了解阿聯(lián)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營造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的壯舉,認識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
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
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霎時惡劣
侍弄適宜良好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二、細讀課文
1、細讀第一自然段
(1)自由輕聲讀第一自然段,想想讀后頭腦中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景象?
(2)你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的?(重點抓住不是而是到處白茫茫)
(3)你還讀懂了什么?從哪里可看出來?(抓住白與綠的對比,體會。結(jié)合理解:星羅棋布并指導說話)
(4)指導朗讀(重點詞語要重讀)
2、讀第二自然段
(1)激疑:沙漠中的綠洲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沙漠中的綠洲又是怎么來的呢?
(2)出示圖片讓學生欣賞,想想你看到了什么?能介紹一下嗎?
(3)學生交流
(4)自由讀二自然段,看看書上是怎樣介紹的,邊讀邊找出描寫迪拜美的句子。
(5)指導朗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用贊美、佩服的語氣)
3、細讀第3自然段
(1)質(zhì)疑:學了第三自然段后,你有什么問題要提出來嗎?
(2)生帶著問題自由讀第一流自然段,邊讀邊做上記號。
用畫出描寫環(huán)境惡劣的句子,用~~~~~~畫出寫阿聯(lián)酋人民不怕困難建設綠洲的句子。
(3)分四人小組自學討論
(4)學生交流
(5)師引讀:同學們,你們知道植物生長最基本的條件是什么?
肥沃的土地和豐富的淡水,而那里原先是(生齊讀)
(6)出示沙漠圖
瞧!這樣的環(huán)境書上用了一個詞語不毛之地(結(jié)合理解)
師:但是,這樣惡劣的環(huán)境,阿聯(lián)酋人民退縮了嗎?
生:沒有,師:他們從___________
(7)結(jié)合理解:縱橫交錯
(8)指導朗讀第3自然段
4、細讀第46自然段。
(1)自由輕聲讀,說說讀后你們感覺到了什么?你是從哪些詞句中看出來的?
(2)生交流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5、細讀第7自然段
(1)齊讀,想從這一段里你知道了些什么?
(2)阿聯(lián)酋人民為什么要精心侍弄花草樹木?
(3)生交流
(4)師小結(jié)。
三、作業(yè)
四、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