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案(精選14篇)
《美術》教案 篇1
教學設計 領域:造型·表現
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鄰近色,掌握鄰近色的調配規律
2用鄰近色進行涂色練習
3感受色彩的魅力
教學重點:
認識鄰近色并掌握其調色方法
教學難點:
如何運用鄰近色表現出和諧的色彩搭配和完整的畫面效果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水粉顏料和繪畫工具
學生:水粉顏料,毛筆,調色盤,筆洗,報紙,抹布
教學思路:
本課首先通過讓學生欣賞生活中的鄰近色,使他們感受到鄰近色的和諧美;接著通過觀察色輪表,明白鄰近色之間的色彩關系和變化規律,并在多媒體的演示下理解鄰近色的調配方法;最后最后通過動手實踐達到本課的學習目的 教學過程:
1引導欣賞:
(1) 播放錄象,欣賞生活中的鄰近色畫面
。2) 出示課題色彩的和諧
。3) 復習對比色,比較鄰近色與對比色的區別
2目標發展:
(1) 什么是鄰近色?(出示色輪)
在色環上,相鄰近的色彩,稱為鄰近色如:
黃 黃綠 綠
紅紫 紫 藍紫
黃橙 橙 紅橙
。2) 尋找鄰近色(師生互動)
A 家居圖片
B 生活圖片
C 建筑圖片
。3)欣賞畫家作品,找出鄰近色,并說說鄰近色在畫面中產生的效果:和諧
。4)師示范鄰近色的調配方法
黃色里逐漸加大藍色比例,最后變成綠色
3實踐活動:
(1)作業:用鄰近色組織一幅畫面
。2)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美術》教案 篇2
蘇教版三年級美術教案第6課想象中的飛機共2課時
課時教學目標認知目標:了解現代新型飛機的特征,通過欣賞、收集、研究新興飛機的圖片資料,討論未來飛機的發展與變化,激發學生設計中的創新意識。
操作目標:學生運用已掌握的美術技能將自己的創意表達出來。
情感目標:通過設計飛機,讓學生體驗成果的愉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研究精神。教學重難點重點:研究新型飛機的特點,頭骨討論發展學生的餓想象力與創造力。難點:對未來飛機的創新設計。
教學準備師:收集最新型的飛機的資料,可以是圖片或模型,可制作多媒體課件和使用視頻展示臺。
生:收集飛機的資料,繪畫工具和材料。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師生活動二次備課
觀察與體驗第一課時
*游戲與活動
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科幻電影,讓學生體驗在未來世界生存的感受。
師:今天我們來做個游戲,名字是“突出重圍”。假設若干年后地球面臨著毀滅,聯合國召開緊急會議,人類要研制最新型的飛行器,能夠帶著人們非向太空,尋找新的家園,著個宏偉計劃的代號就是“突出重圍”。你們愿意來做這個游戲嗎?看誰能夠設計出新型的飛機,帶著人類沖出地球。
*觀察與體驗
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人類從“向鳥類學飛”到“研制第一架動力飛機”的歷程。學生體驗:人類社會的進步凝聚著前人的指揮和汗水。
創造與設計
圖片展示:從第一架動力飛機到最新型的飛機。
學生體驗:高科技的力量和時代的發展以及這些新型飛機給人類生活帶來的便利。學生觀察:從第一架動力飛機到最新型的飛機,它們經過對飛機的細心觀察,已經有了豐富的體驗和感受,為學生搭起了由生活通往創造表現的橋梁,學生的創造就不再是無源之水了。
第二課時
*想象與描繪
師:剛才我們了解飛機的發展史,人類要走出地球,需要更新型的飛機,你覺得未來世界的新型飛機應該更具備哪些功能呢?
生:飛行速度更快、飛行時間更長``````
師:要具備這些功能,飛機的餓造型應該有怎樣的改進呢?
生:體型向微型和超大型兩個方向發展,造型向仿生型發展``````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用語言將自己的創意構思表達出來,是學生步入想象的天堂。*創造與設計:
教師向學生展示一件成功的設計作品,介紹設計和繪畫的經驗與方法,學生將自己的種種想
法進行整合,在腦海中形成相對完整的設計方案,然后再畫出來。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設計意圖基本能夠用畫面表達出來,滿足了學生創造設計的欲望,體驗了成功的愉悅。評價與鼓勵*評價與鼓勵
在學生想象設計與繪畫過程中,教師不失實機對他們的行為、語言等方面的創造性加以鼓勵。作業完成后,教師組織學生對作品進行自評和互評。
作業教師向學生展示一件成功的設計作品,介紹設計和繪畫的經驗與方法,學生將自己的種種想法進行整合,在腦海中形成相對完整的設計方案,然后再畫出來。
板書設計第6課想象中的飛機
演示區
以學生定主題,同學們出謀劃策,教師板演,舉例說明繪畫方法與步驟。
《美術》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草編玩具的形成。
2、學習草編的基本方法,嘗試完成一個好玩的螞蚱。3、通過本課學習,激發學生對多元文化的了解與包容,培養學生熱愛民間藝術,涵養人文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欣賞草編藝術,學習草編方法。
2、教學難點:草編螞蚱的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編結,作為人類最古老的技藝之一,在中國民間流傳了幾千年。
板書課題
“21、草編玩具”
二、講授新課
1、草編知識
扎根于民間編結技藝基礎之上,以飛禽走獸和花草魚蟲為題材的各色編結玩具無不體現著當地百姓淳樸的性格和自娛自樂的審美情趣。山東是草編的主要產地之一,在農閑時,民間工匠和村民因地制宜、因材施藝,充分利用蒲草、葦草、麥秸、玉米皮等柔韌的草本植物特性,運用結、辯、串、盤、扎等技法,編結出形態生動,惹人喜愛的玩具。
2、草編作品欣賞:
羊(麥秸)
這是用麥秸編扎而成的山羊。形態簡練,在似與不似之間傳達出獨特的1.大人買來玩具送給小孩玩耍,寄托著良好的祝愿,希望能給孩子帶來吉祥。海螺(麥草)山東萊蕪
在當地民間,海螺被稱為“八寶”之一,表示吉祥,象征好運。
青蛙(竹葉)
老虎(蒲草)
粽子(麥草)山東萊蕪
3、思考與討論:
、派钪羞可以用哪些材料做編結玩具?
、普n本中的草編作品使用了哪些基本的編結技法?
、窃诜轮埔粋草編玩具的.基礎上還能在原有的形象上做哪些變化,使其更具有趣味?
3、教師演示螞蚱的制作方法:
工具材料:針、線、剪刀、蒲草(或用韌性較強的牛皮紙條、塑料包扎帶等)。⑴披草。取一條蒲草,從從葉稍6厘米左右處至根部一分為三;中間一股較細,兩邊兩股寬度均等,比中間一股要寬些。
⑵折。將中間一股折向蒲草底部,用來纏繞螞蚱的頭和胸部。
⑶纏繞。兩側兩股對稱交替纏繞三四個扣,并拉緊。
、却┚。將兩邊兩股分別從前面邊緣披出三根細條,作為兩條觸須和四條細腿。⑸修飾。將中間一股穿過腹部,留作提繩。把多余的部分修剪,并用紅線在螞蚱的頭部兩側縫制兩個眼睛。一個草編螞蚱便或靈活現的呈現出來了。
三、藝術實踐
嘗試用披、折,結,穿編纏繞等方法,將蒲草做成一個好玩的螞蚱。
四、評一評
草編玩具的基本方法有。誰制作的草編玩具更精美?
四、小結
生活中普通的材料經過人們的巧手精心編制都能成為一個個讓人愛不釋手的藝術品,愿同學們細心觀察,認真對待每一件事物,相信我們的生活會更加精彩,富有情趣。
板書設計:21、草編玩具
披折結穿編纏繞
教后反思:本節課同學們知道了草編玩具制作的基本方法,并能制作簡單的草編的玩具。
《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1、能根據生活經驗,畫出看過的半圓形物體以及想象的半圓形物體。
2、能給圖畫添加背景。
3、養成認真觀察物體的習慣。
活動準備:各種半圓形若干、膠水、蠟筆、記號筆
活動過程:一、導入部分,引起幼兒的興趣1、昨天,老師做了一個夢,夢見一位仙女,她有一根魔術棒,她走過每一個地方,用魔棒一指,那些五彩的半圓形的石頭就會變成各種東西,非常神奇。小仙女也送給老師一根魔術棒,我們也一起來變一變,好嗎?
2、看這里也有許多五彩石,我們一起說:“魔棒,魔棒,變變變。”看變出了什么?(出示范畫)。提問:半圓形的石頭是怎樣變成小刺猬的?
3、再一起變小魚和螃蟹。提問:半圓形的石頭是怎樣變成小魚的?
4、小仙女還想考考我們小朋友,半圓形的石頭還可以變成什么?
5、老師也幫我們小朋友準備了許多五彩的石頭,老師要請小朋友來做小仙女,把半圓形的石頭變成各種各樣的東西。
二、幼兒作業,教師指導:小朋友先在石頭的后面涂上膠水,將小石頭貼在紙上,然后用記號筆將小石頭變成你們想變的東西,并給他們涂上漂亮的顏色。
三、評價:展示幼兒作品,互相介紹。
《美術》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色彩的冷暖會讓人產生冷暖的聯想。本課以直觀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色彩的冷暖帶給人的不同感受,體會色彩的情緒。并激發學生在色彩創作中有意識的運用冷色和暖色創造不同的畫面效果。
課型:造型·表現欣賞·評述
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冷色與暖色,了解色彩的基礎知識。
過程與方法:體驗色彩給人的不同感受。
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熱愛美術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體驗色彩給人的不同感受。
教學難點:
知道冷、暖色調各有哪些顏色。
教學準備:
名家作品、水彩筆、油畫棒、圖畫紙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1、談話:“色彩給人的聯想”
、偌t、黃、橙使你聯想到什么?(火焰、太陽火熱熱、溫暖的景色、物體)
、谒{、綠、紫使你聯想到什么?(天空、海水、冰霧等;寧靜、寒冷的場面)
、 小結:不同的色彩會給人不同的感受和聯想。
2、欣賞名家作品,了解畫家的用冷色與暖色表現的豐富畫以及表達心中不同的內心情感。
3、用冷色或暖色或冷暖色并用的線條及色塊表現畫面,表達內心的豐富情感。
二、創作階段:
、偬岢鲎鳟嬕螅
A、用線描或色塊作畫表現畫面。
B、畫面造型可以抽象的,也可以具體的。
C、用冷色或暖色或冷暖并用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
、趯W生作畫,老師巡回指導。
4、展示作品,引導評價。
5、教師總結,提出意見和建議。
《美術》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學習簡單的攝影知識
2.指導學生模仿記者進行采訪活動,了解美術記者的工作內容和具體的工作流程。
3.引導學生通過簡單的策劃,采訪,編輯和展示活動,感受美術記者工作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難點:
1.是否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的各個過程,敢于進行拍攝和采訪實踐,并樂于與他人合作。
2.是否能夠掌握照相機的基本*作方法,拍出符合采訪內容,有初步構圖意識的作品。
3.是否對資料整理,編輯,展示工作產生興趣,能在某一環節中發揮自己的作用。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必要的攝影和采訪工具,圖片,文字展示的示范作品。
2.學生分組準備采訪的內容以及相應的器材。
教學活動過程:
第一節:
施教時間:12月20日——12月23日
活動一:
做好分組采訪的組織工作。
導入此課的內容,傳授美術記者的工作過程和具體要求。
教師可先讓學生欣賞一些圖片文字展示的示范作品,激發學生強烈學習興趣。
活動二:
教師講述簡單的攝影知識,以清晰的演示說明怎樣進行攝影,怎樣進行采訪活動。要注意消除學生對攝影實踐的懼怕心理。
要講清照相機上常用部件的*作按鈕的名稱及功能,讓學生更清楚地了解和掌握?梢宰寣W生先模擬使用一下照相機。
活動三:
教師組織學生分組,組員共同擬訂采訪內容及活動計劃。
學生分組按計劃進行采訪和攝影活動。
札記:現在的孩子真是了不得,他們設計的問題很有深度,居然還有針對老師的“如果讓你重新選擇職業,你還會當老師嗎?”可見他們對生活和社會的認識已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不能再把他們當小孩子看了。
第二節
施教時間:
12月27日——12月29日
活動一:
按照計劃內容對采訪記錄資料,照片資料進行整理編輯。鼓勵學生通過集體構思設計,選定喜愛的色彩和排版形式,利用各種材料工具,制作出一幅生動有趣的,圖文并茂的主題性展示作品。
活動二:
學生整理,教師指導。
在作業過程中要激勵學生大膽,自由地創意和制作。
作業完成后讓學生進行互相評價,欣賞其他同學的作品。
收拾與整理
指導學生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環境整潔。
課后拓展
1、鼓勵學生積極地尋找進行拍攝,采訪實踐的機會,去創作更生動有趣的形象,報道展示更有意義的事物
2.利用模擬活動培養學生多方面具體能力的方法研究。
3.指導學生如何利用某一主題或活動去發現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研究。
教學參考資料
攝影其實是一種記錄影像的技術,進行這種技術的工具就是照相機。照相機是一個不透光的盒子,作用是控制光線的進入,使膠卷產生不同程度的曝光。照相機包括機身和鏡頭兩個部分。機身內置快門來決定膠卷進行曝光的時間,快門其實是一個掩蓋膠卷的機械裝置,在進行曝光時按照所設定的時間而打開,讓業自鏡頭的光紀錄在膠卷之上,而鏡頭則是一些光學組件,用以結集光線,在膠卷上造像。相片影像的優劣取決于合適的曝光(還有構圖,色彩等等),相機快門負責曝光時間,而鏡頭不單有對焦的功能,更重要是用可調較的光圈來決定光線量,再配合快門決定光線投射在膠卷上的時間,產生一個受控制的曝光過程,即是一個拍攝過程。而膠卷剛記錄下影像,通過沖洗,擴印等工序,便最終得到拍攝所要的照片資料。
札記:在分組下去采訪時,有一個組三位同學推來搡去的遲遲不見行動,我問他們怎么不行動?他們說:“我們三個都很害羞,不知道該由誰去說。”我鼓勵他們設計好問話稿,然后一人問一句,每個人都要鍛煉自己。不一會兒他們回來了,紅著臉說:“張張嘴也沒有多難嘛!”
《美術》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培養想象、造型、發明和合作能力。
2.在歡樂的氣氛中體會美術的樂趣。
重點難點
學習簡單的陶藝制作方法,體驗你的特性
以生活為源泉進行創作,小工具的使用。
教具課件
教師:陶泥、簡單工具
同學:水彩筆,油畫棒,陶泥。
教學過程
教法、學法設計
預期效果
一、組織教學:穩定紀律,檢查用具。
二、導入:
三、新授:
1、導入:
欣賞原始時代的陶藝作品。
1這些器物的造型讓你想到了什么?
2 你知道他們使用什么做的嗎?
3 哪個造型讓你覺得非常有趣?
4 古代的先人們用什么方法制造的?
2、新授:
教師講授示捏你泥方法。
揉、捏、搓、按、搟 ……
3、探究:
利用自身帶來的工具,看看你有什么創新的使用方法。
4、欣賞書上作品
你喜歡哪一個?
他給你什么啟迪?
假如讓你做,你打算做個什么?
導入
參與游戲
討論
小組討論
嘗試用這些方捏成高矮胖瘦不同的形體.
同學實踐,發言調動學習積極性
培養獨立考慮能力
激發情趣
引導學習興趣,激發探究熱情
動手嘗試,在游戲中發明
教學過程
教法、學法設計
預期效果
四、同學作業。
二、小結
a) 作業展評:展示自身的作品,給同學講講你的創作思路。
b) 課后延伸:除了泥巴,你還能用什么資料制作雕塑作品呢。
談話互相評價
造型非常有趣
提高同學的創作熱情
促進同學自我認識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
作業安排
1.引導學習興趣,激發探究熱情動手嘗試,在游戲中發明
2.捏一件自身喜歡的小器物.
板書設計
九 捏泥巴
揉、捏、搓、按、搟
《美術》教案 篇8
課題:第一課遠近的奧秘
課堂類型:造型表現
課時:1課時
教學目的:
1、了解近大遠小、近高遠低、近寬遠窄的透視變化規律。
2、學習、了解視平線和消失點的透視概念。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對周圍環境的觀察,發現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能掌握簡單的原理和規律,將透視知識應用于繪畫中,使描繪的物象更貼近真實。
2、在繪畫實踐中應用所掌握的透視原理和規律,提高兒童繪畫的基本技能,逐步發展兒童的觀察力、想象力、表現力和創造力。
教具學具:范圖、作業紙、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1、導入:欣賞圖片,觀察投影片中路的寬窄、欄桿的密疏、樹木的大小等,你觀察到了什么規律?
生:近大遠小。
2、新授:
(1)師:是的,近大遠小,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的《遠近的奧秘》的基本規律。(出示課題:遠近的奧秘)
在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中,除了近大遠小的現象外,還有什么現象?
近高遠低、近寬遠窄、近長遠短、近清晰遠模糊、近鮮明遠灰暗(色彩)
。2)什么是透視呢?
在生活中,我們發現同樣的物體,在不同的位置上,會產生近大遠小、近高遠低、遠寬遠窄的變化,這就是透視現象。
你們的在一望無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們向遠處眺望,天與地、天與水面之間產生了一條長長的水平線,這就是視平線。
當兩邊的樹木向遠處延伸時,就慢慢地消失在視平線的一點上,這點就是消失點。
。3)說說周圍環境中的透視現象?
(4)欣賞課本上的范圖,讓學生找圖中的消失點。
。5)師示范
、傧日业较c。
、诋嫵鲋饕耐敢暰,如馬路。
③按近疏遠密、近粗遠細的規律,處理好各條豎線、斜線。
、軐⑽矬w的外輪廓簡略表現出來。
3、本課練習臨摹課本上范圖
講解臨摹作畫的基本過程
。1)先觀察圖片中事物的特征,尋找出符合透視變化的基本規律;
(2)構圖(考慮安排主體物的合理位置);
。3)用線描表現(刻畫主題物的特征);
。4)整理畫面
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四、作業展示
五、拓展階段:可以進行現場寫生或者默寫體現透視變化的作業
教學隨筆:學生以前已經接觸過寫生課,所以對于靜物寫生已經不陌生了,主要看學生對近大遠小的透視關系掌握得如何,從作業的總體看來,學生還需加強練習。
課題:第二課風景寫生
課堂類型:造型表現
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簡單的風景構圖知識,利用所學的透視和構圖知識進行風景寫生。
2、鞏固對透視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與構圖能力。
教學重難點:
1、了解簡單的風景構圖知識,鞏固對透視概念的理解。
2、如何把透視和構圖知識運用到繪畫實踐中。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ㄒ唬┮龑щA段
1、欣賞、分析課本圖例,鞏固對透視概念的理解。
師:同學們學習了基本的透視知識。下面讓我們來欣賞一組圖片,看看他們是如何運用哪些透視方法的。
2、了解風景寫生的方法與步驟。
欣賞課本第2頁下方的圖片,了解白色方框的作用
師:這些方框我們稱之為取景框,在風景寫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就象照相機的鏡頭,照出來的景色美不美和拍攝者的所取的景構圖好不好有直接關系。所以畫面的美不美和你們的所取的景構圖好不好有直接關系。
師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并介紹其使用方法。同時介紹在沒有取景框的情況下,可用雙手架成―口‖字形進行取景。
以圖片或照片資料為例或通過對窗外景物的觀察,講解風景寫生的方法和部驟,了解風景寫生中的近景、中景、遠景的概念。
如何利用取景框進行取景構圖。在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中房屋的各條棱邊會有什么變化。如何在畫面中確定―視平線‖和―消失點‖。欣賞一些風景畫和學生習作。
步驟:觀察——取景——構圖——描繪——修改——收拾完成
。ǘ┌l展階段
1、取景構圖實地風景寫生
選擇操場或頂樓陽臺先集中引導學生進行取景,觀察建筑物的透視變化,然后以小組的形式分散開進行實地風景寫生。
三、學生寫生,教師輔導
四、作業點評。
課題:第三課心中的風景
課堂類型:造型表現
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和掌握色彩風景畫的一般特點和基本畫法,提高對色彩的運用能力。
2、在作業過程中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培養審美意識。
教學重難點:
1、色彩畫風景的作畫要求和一般方法。
2、色彩的調配和著色運筆。
教具學具:風景掛圖、水彩畫工具材料、作業紙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ㄒ唬┯^賞導入,板書課題。
1、出示觀賞風景畫作品。
2、簡析畫面色彩與構圖特點。
3、提出并板書課題:用色彩畫風景。
。ǘ┬率
1、選景構圖
告訴學生選景不可貪多,應簡單、有重點,主次得當,切不可將所見之景都畫上去。
當選擇好景物之后開始勾畫草圖?捎勉U筆輕輕畫出,不要太詳細,應大方飽滿,注意取舍,可以挪動搬遷有些景物,符合自己的審美需要。
主要的景物應安排在畫面視覺中心,占據較大空間。
2、從遠到近或從近至遠鋪畫景物色彩。
。1)用藍色加少許紫色大筆觸畫天空大體色彩;黃色畫地面,接畫少許藍色,使地面有草地之感,也宜用大筆觸概括。(見步驟圖)
(2)用橘黃色畫秋樹,隨意點畫,與未干之天空藍色相交處變黃綠,自然呈現樹葉之色(見步驟圖)。
。3)用赭褐色加少許藍色畫樹干、樹枝和房子,房子陰暗處用淺藍色稍畫,整個畫面既有冷暖色對比,又是統一協調的,非常好看。
。4)可點畫出人物、門窗等細節,直至完成。
教師小結:剛才老師所畫的景物步驟是由遠至近畫出的,實際上是先畫遠景再畫中景后畫近景,同學們畫時也可由近到遠去畫。即近景——中景——遠景(天空、遠山等物)。
。ㄈ┎贾脤W生作業,提出作業要求。
1、或參照掛歷照片(若干幅任選其一),或參照書上臨畫,或自行想象設計。
2、畫時應考慮畫面總的色彩傾向和冷暖對比,使之既生動又和諧。
3、由近至遠或由遠到近靈活進行。
4、構圖飽滿單純、主次有別,不要貪多。
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四、作業展評
五、課后拓展:
1、可以利用自己拍攝的照片,進行添畫、擴展,創作風景畫。
2、還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圍繞一個主題,進行風景長卷的繪畫。
教學隨筆:學生運用以前所學過的色彩知識,創作一幅風景畫,本課對學生進行構圖的基本練習,作業大部分不錯。
課題:第四課會動的剪影
課堂類型:設計應用
課時:2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用黑色卡紙制作剪影人物。
2、了解皮影藝術的特點。
3、增強對中國民間傳統藝術的了解。
教具、學具準備:
1、搜集有關皮影的圖片文字資料。
2、準備黑色卡紙、針線、竹條、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
3、選擇幾個傳統劇目或故事(民間故事成語故事)所選擇的劇目或故事,內容和情節應簡單易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ㄒ唬┮龑щA段
1、學生之間交流搜集到的有關皮影的圖像和文字資料,談談他們所知道的皮影知識。
2、分組討論皮影戲中人物的造型特點
用燈光照射獸皮或紙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戲劇劇目唱腔多同地方戲曲相互影響,由藝人一邊操縱一邊演唱,并配以音樂。
3、指導學生觀察教科書上的圖例技法點擊欄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過程,想一想皮影該如何制作
。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
。2)第二步:用針線縫上手臂、腿
。3)第三步:裝上木棍
。ǘ┌l展階段
1、將學生根據劇目或故事,分小組進行構思合作創作
根據故事的內容和情節來考慮人物的造型特點
2、學生創作,教師輔導
三、剪影表演
各小組將自己制作的剪影,輪流進行表演展示體驗民間皮影藝人的表演技能
四、拓展:用透明膠片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試著制作彩色的皮影,在課余同小伙伴一起演一演
教學隨筆:通過對本地區以及其他地區的皮影進行了解,熱愛家鄉的民族工藝,通過親手制作,感受民間藝人的精湛手藝。學生學習熱情高,制作精美,有創意。
皮影戲的歷史:
皮影戲,發源于我國西漢時期的陜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動影畫藝術,有人認為皮影戲是現代―電影始祖‖。皮影戲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場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間藝人用手工,刀雕彩繪而成的皮制品,故稱之為皮影。皮影戲又稱―影子戲‖,―燈影戲‖、―土影戲‖,有的地區叫―皮猴戲‖、―紙影戲‖等,是用燈光照射獸皮或紙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戲劇。劇目、唱腔多同地方戲曲相互影響,由藝人一邊操縱一邊演唱,并配以音樂。―皮影‖是對皮影戲和皮影戲人物(包括場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稱謂。中國皮影藝術,是我國民間工藝美術與戲曲巧妙結合而成的獨特藝術品種,是中華民族藝術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顆精巧的明珠。
據說,中國皮影藝術從十三世紀元代起,隨著軍事遠征和海陸交往,相繼傳入了波斯(伊朗)、阿拉伯、土爾其、暹羅(泰國)、緬甸、馬來群島、日本以及英、法、德、意、俄等亞歐各國。從世界范圍看,18世紀的歌德到后來的卓別林等世界名人,對中國的皮影戲藝術都曾給予高度的評價?梢哉f皮影戲是我國歷史悠久、流傳很廣的`一種民間藝術。
從清人入關至清末民初,中國皮影藝術發展到了鼎盛時期。很多皮影藝人子承父業,數代相傳。無論從影人造型制作、影戲演技唱腔和流行地域上講,都達到了歷史的巔峰。在民間鄉村城鎮,大大小小皮影戲班比比皆是,一鄉一市有二三十個影班也不足為奇。無論逢年過節、喜慶豐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壽,都少不了搭臺唱影。連本戲(連續劇)要通宵達旦或連演十天半月不止,一個廟會可出現幾個影班搭臺對擂唱影,熱鬧非凡,其盛狀可想而知。
然而,中國皮影藝術的發展也并非一帆風順,它曾歷經過風雨劫難起落興衰。清代后期,曾有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戲的黑夜場所聚眾起事,便禁演影戲,甚至捕辦皮影藝人。皮影藝人還曾受清末白蓮教起義的牽連,被以―玄燈匪‖的罪名遭到查抄。日軍入侵前后,又因社會動蕩和連年戰亂,民不聊生,致使盛極一時的皮影行業萬戶凋零,一蹶不振。
1949年后,全國各地殘存的皮影戲班、藝人又開始重新活躍,從1955年起,先后組織了全國和省、市級的皮影戲匯演,并屢次派團出國訪問演出,進行文化藝術交流,頗有成果。但到―文革‖時,皮影藝術再次遭―破四舊‖的噩運,從此元氣大傷。
皮影戲的特點:
演出皮影戲的主要道具是皮影;皮影多為獸皮或紙板制作而成。制作皮影需要有高超的手工技藝。如今,國外不少工藝美術愛好者把皮影作為壁飾的櫥窗裝飾的欣賞品。河北灤縣一帶的驢皮影和西北的牛皮影較為著名。皮影戲的內容,多為傳統的歷史戲、神話劇等。雖然各地制作皮影的風格不同,但精工雕刻造型概括洗練,裝飾紋樣夸張,具有藝術韻味,卻是共同的。
關于皮影的傳統雕刻技法和過程,藝人們歸納為順口溜說:―先刻頭帽后刻臉,再刻眉眼鼻子尖,服裝發須一身全,最后整裝把身安,刻成以后再上色,整個制作就算完‖。此外,皮影人制品,不只是可以用于演出,還可以置于窗前或白墻之上,作為室內藝術裝飾,因為皮影造型古樸典雅、民族韻味濃厚。
皮影戲還有一個藝術特點,那就是它的人物、景物造型與制作,屬于中國的民間藝術的范疇,它的藝術風格,在民族藝苑里也是獨樹一幟,為了適應皮影戲的幕影表現形式,采取了抽象與寫實想結合的手法,對人物及場面景物作了大膽的平面化、藝術化、臉譜化、卡通化、戲曲化的綜合處理,臉譜與服飾、造型生動而形象、夸張而幽默、細膩而浪漫。
皮影,不僅具有使用價值和欣賞價值,而且還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尤其近年來,皮影成為收藏市場的一個熱點。
皮影戲的流傳與風格:
皮影戲流傳的地域極為廣闊,最北到黑龍江省,最南到廣東省,西部到青海省都有皮影戲,中原地區陜西有牛皮娃娃影,江浙有羊皮影和山西有紙窗影。有的省區還有不同流派,如河北省就有西派和東派之分,西派為北京影,又稱蒲團影,東派為灤州影,也叫樂亭影或唐山影。
有的省區,在皮影造型上有共同特點外因唱腔和音樂,表演方法的不同又分別有不同的流派和流行地區,如陜西的皮影,按聲腔和流行的地區的不同就有―阿宮腔‖、―八步景‖、―碗碗腔‖、―弦板腔‖、―拍板皮影‖、―商洛道情‖、―關中道情‖、―安康道情‖、―陜北碗碗腔‖、―安康越調‖等的區別。皮影戲在陜西一省內就有多種唱腔,多種流派的表演藝術,它的音樂吸收曲藝、戲曲,又滋補了戲曲與音樂的不足,流傳地域極為廣闊,各地的皮影戲都有獨特風格,實在是中國皮影戲獨具的特色,這在全世界也是獨一無二的。
皮影戲的價值與貢獻:
中國皮影藝術源于生活還于生活。它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生活向往。由皮影藝術構成的文化氛圍,早已波及到世界各國。皮影戲是我國走出國門、闖入世界最早的戲劇藝。
《美術》教案 篇9
教材簡析:
本課要向學生展示的是祖國的壯美景色,使學生在看一看、說一說、畫一畫、做一做等游戲式活動中產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在教學設計方面,第一節主要是通過網絡欣賞做過各地的風光,第二節主要以“開火車”到各地旅游的方式,集體合作畫一畫、做一做各地的景色。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選用各種工具、材料,采用畫、撕、剪、拼貼等多種手法進行造型活動。
2、通過集體作業,培養學生同他人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3、引導學生關注并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
讓學生知道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引導他們感受、尋找美的事物。
教學難點:
運用不同的表現方法抒發出自己對祖國獨特的感受。
教學準備:
布置學生課前收集祖國各地的圖片資料,并請家長介紹一下自己到各地區旅游的感受。
教師準備火車頭的頭飾。
本課第一節通過電腦網絡進行。
教學活動過程:
第25課時:
一、引導過程:
請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圖片資料、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去過的或聽家長講的外地的風土人情。
請幾位同學到前面來戴上火車的頭飾跟老師一起“乘上列車”到各地去看一看!拔沂切⌒』疖囶^,整天東跑又西忙,瞧見祖國可真大,各地風情不一樣。”
二、認識過程:
1、利用電腦網絡觀看各地景色:
進入人民畫報網網址:
點擊“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表演:現在我們的火車要在黃山站停靠,請大家下車游覽。
(點擊“黃山”出現黃山的頁面,當鼠標指向哪一幅圖片,就會同時出現關于這幅圖片的介紹。這時請一位識字多的同學當“導游”,為大家念一念介紹。教師在講述時應做到突出風景的美,為學生做好范例。)
表演:我們的火車又要開動了,請游客們坐好。(學火車開動的樣子)
下面火車要在蘇州?,請游客下車參觀。(點擊“蘇州園林”)
用同樣的游戲參觀國內各大景點。在介紹中可穿插學生自己的感受。
2、讓學生說出自己在旅游過程中感受到的美。教師引導學生了解祖國歷史悠久,勞動人民富有智慧和創造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創造欲望。
3、讓我們當個小畫家,畫出你在旅途中的見聞,好嗎?
先說說你想畫哪里?畫什么?(鼓勵學生找出各地最適合用繪畫方式表現的情景。)除了畫,還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現各地的景色?(本課時主要來設計,下節課主要來繪畫和制作。)
構思自己準備表現的景色。
第26課時
一、引導階段:
1、回憶上節課坐“火車”出去“旅游”的見聞,說說自己準備表現什么?
2、(在大白紙上貼上火車)讓我們把旅途中的見聞畫下來好嗎?
教師和學生一起討論如何添加人物和景物。(最好分配給各合作組具體的任務,如:1組負責畫人貼到火車上,2組負責畫北京的風土人情……)
二、發展階段:
1、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工具、材料,通過畫、撕、剪、貼等造型手段表現出自己對人物、景物的想象。在作業過程中鼓勵學生無拘無束的大膽、自由的表現。熱情的與同學交流、分工合作。
2、作業完成后布置在教室里,同學們扮成火車和導游,繼續玩開火車旅游的游戲!皩в巍毕虼蠹医榻B時主要談自己對祖國悠久歷史的熱愛及自己收集的祖國近幾年來的巨大變化。
三、收拾整理。
課后拓展:
讓學生回家把本課學到的祖國的悠久歷史、改革開放偉大成就跟父母講一講。要學生在平時生活中能注意自己身邊的美感。
《美術》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卷的技能做蝸牛,并能為小蝸牛創編一個小故事。
2、感受泥工活動的樂趣。
3、激發孩子喜歡小動物的情感。
4、培養幼兒良好的操作習慣,保持桌面干凈。
5、學習客觀的評價自己或別人的作品,從而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
活動準備:
人手一團彩泥。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春天到了,許多小動物都醒來了,你知道那些小動物們到我們幼兒園來找朋友呢?
二、示范講解:
請幼兒說說小蝸牛長得什么樣子的?
小蝸牛應該怎樣做呢?(幼兒發言)
注意點:把彩泥搓長,從一頭開始卷,要卷得緊一點。;本文在頭上可以自己用小泥做小蝸牛的眼睛和犄角。
三、幼兒操作
提醒小朋友不和別人爭搶彩泥。
鼓勵做好的小朋友給小蝸牛編一個好聽的故事,并告訴旁邊的小朋友。
四、欣賞
請個別幼兒將自己編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教學反思:
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班幼兒的手部精細動作發展還不成熟,教師在今后設計的活動中,可以從平面開始逐步過渡到立體,隨著孩子手部動作的不斷協調發展來增加操作材料的難度。
《美術》教案 篇11
一、教材分析:
要求學生了解西瓜的造型和色彩特征,能初步掌握靜物畫的構成方法,學習不同的組合。
二、教學目標設計:
1、 讓學生運用蠟筆水彩畫的形式畫西瓜。
2、 能初步掌握簡單的景物構圖方法,能用多種色調繪畫。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蠟筆水彩形式繪畫
難點:合理構圖,色彩艷麗協調
四、教學用具:
b水彩顏料、蠟筆等、刀
五、教學建議:
一課時重點是要求學生能畫出比較合理的西瓜構圖。
策略:1、出示整個大小不等的西瓜和大小不一的瓜瓣。
2、分小組根據要求擺出不同的瓜瓣組合。
3、分組比較討論評價
4、展示構圖合理作品圖片欣賞
5、提出作業要求,學生繪畫,教師巡視。
6、展示學生作業,講評。
二課時重點是要求學生用蠟筆水彩的方式上色。注重色彩的明暗,冷暖對比,以及在背景和主體景物的關系處理。
策略:1、講授水彩蠟筆畫的作畫方法。
2、學生嘗試制作。
3、針對學生作業色彩上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分析。
4、欣賞色彩上佳的靜物繪畫作品
5、學生二度創作,教師巡視。
6、講評,評選最佳作品,登記鼓勵。
課時三重點是要求學生圍繞西瓜這一素材進行夸張想象,并且能夠畫出有一定故事情節的想象畫。
策略:1、聽兩個有關于西瓜的故事。豬八戒偷吃西瓜,西瓜裝扮等。
2、兩分鐘時間思考一個有關于西瓜的想象故事,課上交流。
3、欣賞有關于西瓜想象畫的美術作業,提出繪畫要求。
4、學生創作,教師巡視。
5、評價總結。
課后反思:(一)前兩節重點畫西瓜靜物,基本的構圖方式總體上比較滿意,大部分學生能畫出西瓜與瓜瓣的不同組合,并且在畫面上能體現出老師要求的大小關系和前后的遮擋關系,但是在背景的處理上還是沒有新的突破,感覺印象深刻的一張畫是四(3)班的陳昱杉同學,看來是動過腦子,值得表揚。在色彩的處理上感覺不是很好,主要的問題在于:1、不能用多種色調來表現西瓜的顏色,大部分學生都只局限在一兩種顏色上。2、很重要的問題是背景的色調與西瓜主體色調的搭配協調。一方面缺少個性,另一方面缺少色彩明暗、冷暖的搭配。解決色彩上的辦法應該提倡讓學生欣賞更多的色彩佳作,明確某些顏色的搭配處理。還有應該臨摹一定數量的色彩作業,通過臨摹,應該切身懂得一些色彩常識。
。ǘ⿲τ谖鞴舷胂螽嬜鳂I的困惑:畫面效果與想象力的表現存在一定的矛盾。也許是想象畫,學生可以天馬行空的創作,這很好。但是想象畫的畫面效果卻不敢茍同,存在兩種情況:1、畫面豐富,想象力有一定的深度廣度,但是畫面凌亂,缺少組織,色彩上也很欠缺,大部分這樣的作業以線描為多,畫這樣畫的為男同學居多。2、畫面比較豐富,看上去比較舒服,主要是色塊的搭配,但畫面內容缺少一定的深廣度,缺少想象力,畫這樣的畫以女同學居多。
《美術》教案 篇12
課時:2課時
課堂類型:造型 表現 設計 應用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現象,理解世界地球日的起源和目的。
2、能力目標:掌握各種繪畫形式的創作方法(環保海報宣傳畫、手抄報),利用畫面表達希望和建議的方法。
3、情感目標:增強學生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激發對地球的熱愛之情和環境保護的意識。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及熱愛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學重難點:
1、應用各種繪畫形式,如手抄報、海報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及對環境和資源的熱愛。
2、構圖和版面設計的創新, 利用畫面表達希望和建議的方法。
教具學具:收集、分析環境情況及資料,制作手抄報工具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導入新課,體會地球與我們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關。
(1)引導學生欣賞教師作品,感受作品所體現的“地球是我們美麗的家園”,鼓勵學生說說地球和人類的關系。
A、 語文、自然等其它學科學習過有關地球生態環境的知識嗎?
B、 你們已經有在課前做一定的資料收集和學習知識的準備工作,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現象,那么要怎樣保護環境呢?
(2)以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師將一個大地球貼在黑板上,請學生上前用教師準備好的材料裝飾地球。改變地球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現象,使地球更美麗。
二、講授新課:
通過繪畫和制作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創新能力。
1、出示教師設計的宣傳海報,引導學生觀察教師是怎樣表現地球的新生。
2、觀察了解宣傳海報的組成部分。A、 文字 B、 圖案C、 色彩
3、教師點評,引出招貼畫設計的基本要素:A、畫面 B、標題 (主要構成) C、文字(輔助說明)
教師略帶講解宣傳海報常見的藝術風格:1、寫實 2、裝飾 3、抽象4、漫畫
4、組織學生討論交流。
以收集、分析環境情況及資料應用各種繪畫形式,如手抄報、海報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表達希望和建議等方面進行討論交流。
5、教師小結
A、 設計要素:主題明確、形式引人、色彩鮮明、構圖單純。B、 制作步驟:確定主題、構思構圖、充實完善。
《美術》教案 篇13
教學內容:15、彩印版畫
授課時間:2課時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版畫知識,感受版畫藝術的獨特藝術效果。
2、掌握彩色版畫的一般制作方法,并能動手制作一幅作品。
3、讓學生積極參與造型活動,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彩印版畫的制作方法
教具準備:吹塑紙、水粉顏色、作業紙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檢查學生用具準備情況。
二、指導探究
。ㄒ唬┱故景娈嬞Y料,并向學生介紹版畫的形成。版畫形成于兩千年以前,是美術中的一個重要門類。古代版畫主要指木刻,也有少數是銅版刻和套色漏印。
。ǘ┲v授彩印版畫的制作方法、步驟
1、請學生探究課本中的制作方法,并討論,說一說。
2、教師再次示范。
。ㄈ┬蕾p課本中的作品。
三、學生作業,教師巡視輔導
1、教師從不同角度啟發學生,加深對課題的理解。
2、引導學生充分的表現自己的童真、童趣、童心。
四、展示與評價
1、注重學生的創新。
2、對有特點的作品大力表揚。
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用具準備情況
二、學生繼續進行彩印版畫的創作
1、學生在創作中教師巡視指導。
2、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3、用心去發現有創新精神的畫。
三、展示與評價
1、舉行一次“小小彩印辦畫展”
2、學生自評、互評、教師總評。
教學反思在教授學生彩印版畫方法時,重點再強調一下劃痕,線條的粗細、排列的變化,怎樣使圖像印得更清晰。在學生制作的時候,有的學生水分控制得不夠好,因此,要在水粉顏料中加一些洗衣粉 。
板書設計
15、彩印版畫
《美術》教案 篇14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十二生肖的人文知識,激發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2.能抓住十二生肖的外形特征,運用剪紙的方法完成作品
3.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自悟生肖動物外形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抓住生肖動物的外形特征,剪紙作品生動美觀
三、教學準備:
課前收集有關十二生肖的圖片、玩具、剪紙、郵票、故事等、
彩色、紙剪、刀膠棒
范作、生肖樂園的背景圖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聽十二生肖的歌曲,十二生肖,作為中國特有的民俗文化,在民間世代相傳。(學生交流收集的各種有關物品)這十二種動物你更喜歡那一個,說說理由吧!(學生討論)
(二)、自悟生肖動物外形特征的重要性
1試著畫一畫:選幾位學生在黑板上繪畫,其他學生在作業上試畫
2講評:你認識他們畫的生肖動物嗎,他們畫的怎樣?
3教師修改:擦去內輪廓線,如五官,身上的花紋,再觀察還像嗎?為什么有的動物仍然能看出而有的卻面目全非了呢?(學生討論)
4總結:剪紙生肖動物的繪畫要領:畫動物關鍵不是五官,而是要抓住他們的外形特征,類似剪紙的效果,更要突出、夸張,大的更大,長的更長,才能使動物的形象栩栩如生……(不需要老師再歸納和提醒,他們一下子就理解了本節課的繪畫要領。)
5修改作品,威風的虎,勤勉的牛,溫和的羊,靈敏的猴……你的生肖圖案能與總不同嗎?運用寫實、夸張、擬人等方法將生肖動物畫在彩紙的背面,特別注意動物的外形。
。ㄈ⒓艏堅煨
1喜歡剪紙的法國畫家馬蒂斯說:剪刀比鉛筆更敏捷,一剪刀在手就可輕松隨意地表現自己心中的想法……
2用剪刀剪下外形,內輪廓可稍做變化,如團花的剪法
3學生實踐、體會
。ㄋ模、評價展示
布置生肖樂園將學生的剪紙作品張貼展示
(五)、拓展延伸
欣賞和十二生肖的資料。如山西繡品、生肖鞋、民間剪紙、生肖郵票、生肖玩具拓展學生的視野,將剪紙作品與廣泛的文化背景與十二生肖聯系在一起,學生就能獲得中國傳統文化的浸染,激發愛國主義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