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分析]: 是一首集中我國南北地區較有代表性的少數民族歌舞音調創作而成的歌曲,4/4拍, B調式。曲式結構為三段體,即A+B+A+C。其中,A段(領唱部分)是全曲的主題段,B段和C段(齊唱部分)是與A段構成對比的段落。整段音樂既跳蕩又平穩,表現出一種載歌載舞的喜悅之情。B段是一個帶有插句性質的對比性段落,這個只有三個音(sol、rei、dao)構成的樂段基本上重復的是一個音型,這種帶有集體舞風格特點的節奏型,第一次輕松地將歌曲送上高潮。C段是一個具有較強對比性質的音樂段落,此段音樂的節奏型既表現出“呼
口號”的氣勢,又表現出集體舞的歡快和熱烈。整首作品有張有弛,一氣呵成。
[教學理念]:
[案例描述]:
課 題:
教 材:人音版
課 型:以唱歌為主的綜合課
授課年級:初 三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目的:
一、 讓學生初步了解和感受中國歌舞音樂的品種及其基本風格。
二、 能夠用圓潤而有彈性的聲音、輕快活潑的情緒演唱。
三、 教育學生應熱愛祖國大家庭,努力學習,將來把我們祖國建設的更美麗。
教學重點:
通過欣賞和演唱了解江南民歌的音樂風格特點及方言特點。
教學難點 :
學生對江南民歌的音樂風格特點及方言特點比較陌生,掌握起來比較困難。
教學設想:
為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創造條件。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感覺、欣賞的環境;給學生提供充分參與、體驗的機會;給學生提供感覺音樂美、創造音樂美的時機;還音樂課堂以快樂。
課前準備:
德育滲透:
教育學生熱愛祖國大家庭,努力學習,將來把我們祖國建設的更美麗。
教學過程 :
一、 導入 :
師:今天很高興和在座的同學們認識,并希望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和大家成為好朋友!你們愿意嗎?(愿意!)謝謝同學們!
首先我們來做一個游戲:播放一段“少數民族服飾展”片斷,請同學們搶答他們分別屬于哪個少數民族?將學生說的各種答案總結歸納,并對積極舉手發言的同學以充分地肯定、鼓勵和表揚。
二、引入新課:
1、 由學生的回答引入:(課件1:背景畫面)
師:我們的祖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幅員遼闊、民族眾多的國家,那么我國一共有多少個民族呢?
生:五十六個民族。
師:分別有哪些呢?
生:漢族、回族、藏族、壯族、白族、蒙古族、苗族等。
師:這五十六個民族由于生活的地區環境等的不同,因此他們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宗教信仰也不同,所產生的歌舞音樂肯定也不相同。那么,什么是歌舞音樂呢?(課件)
三、激情參與(視唱):
1、師:欣賞完這首美妙動聽的樂曲,同學們想不想學唱這首歌曲呢?(想!)為了使同學們更好地學習這首歌,我們先來做一個小小的游戲:(課件3:動畫)師:同學們請看屏幕,這個美麗的小公主在干什么呀?(答:唱唱跳跳,一副很開心的樣子)
師:你們覺得缺了點什么嗎?(答:音樂)
師:我們就看看配上什么音樂比較合適呢?(課件4:視唱譜+音樂+動畫)
1= 4/4
0 5 5 25 15 2 0 5 5 25 15 1 0 5 5
啦
2 5 1 5 2 5 1 5 12 3 2 1 0
2、接下來就請同學們輕聲哼唱:
注意:(1)強調正確坐姿。
(2)可先放慢速度練習,較熟練后將速度還原。
(3)老師將其有休止符的地方用連音來彈奏,請學生感受效果有何不同?因此,演唱時應把握好連音與休止符的細致要求。
(4)唱“啦”,演唱時注意聲音的彈性及氣息的支持。
四、學唱歌曲:
1 、師:除了我們以前了解過的漢族歌舞音樂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少數民族歌舞音樂等待著我們去了解,那么首先我們就來完整欣賞一首歌曲,想不想聽老師為大家演唱一遍啊?(想!)(課件)
聽后回答問題,并分別講解:
(1) 歌曲的演唱形式:領唱、齊唱
(2) 歌曲的風格特點:少數民族音調
2 、師:請同學們試著跟琴輕聲哼唱一遍(或者二到三遍),可分為三部分哼唱,注意:a、休止符b、裝飾音。
3 、引導學生發現前面的發聲練習就在歌曲之中,由此分析此首歌曲的結構。
4 、教唱一歌
(1) 完整視唱旋律。
(2) 根據感覺分析的歌曲結構特點,分段學習此歌,特別注意B段襯詞的演唱。(音準)
(3) 全體學生完整演唱此歌,注意:1、裝飾音、修止符的運用。
2、控制整體音量。
3、高音時不要喊叫,注意聲音強弱對比。
(4)請部分學生復習上節課所學的豎笛練習。
1=F 4/4
0 0 1·4 4 1 0 0 6·1 1 6 0 0 1 4 1 4 1- 1 1 1 1
0 0 1·4 4 1 6 1 2 - 6 4 4 1 1 1 0 1 6 -
(5)完全熟練以后,三段作對比,進行力度、表情、速度變化。讓學生感覺力度、表情、速度變化。對音樂表現的影響。
分聲部完整演唱。請部分同學將以上豎笛練習曲為本歌曲作伴奏。(或部分舞蹈隊員伴舞)
(6)通過學習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五、 歌曲引入少數民族歌舞音樂簡介,并欣賞部分民族歌舞音樂。
師:我們剛才學習了這首歌,也基本熟悉了少數民族歌舞音樂的特點,那么我國的這些少數民族的歌舞音樂都分別有哪些特色呢?請看資料。接下來我們就欣賞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歌舞音樂。
1、 先請欣賞一段蒙古族歌舞音樂。
特色:熱情、勇敢、節奏歡快
舉例:《娃哈哈》《掀起你的蓋頭來》等等。
2、 維吾爾族:被譽為“歌舞民族”
特色:開朗、奔放、造型優美、挺拔
舉例:《娃哈哈》《掀起你的蓋頭來》等等。
3、 傣族:動作優美靈活有雕塑式的造型美。
舉例:《有一個美麗的地方》《掀起你的蓋頭來》等等。
4、 藏族:“弦子舞”一般用于慢板抒情音樂。
舉例:《翻身農奴把歌唱》、《青藏高原》
六、 欣賞由宋祖英演唱的,全體學生進上步熟練此歌。
6 、請同學們再次細細品味一下這首江南民歌。(要求:輕聲哼唱。)(課件8:教師范唱)
7 、請同學們唱歌詞。之后提問:這首《采茶舞曲》描繪的是怎樣一幅美麗畫卷?
生:a、描寫江南美景;b、采茶勞動時熱鬧場面;c、采茶姑娘們采到茶時高興喜悅的心情;等等。
教師總結:歌詞前四句,在贊美江南秀美的景色及茶鄉西湖的新氣象。音樂婉轉細膩,帶有輕巧的色彩,后幾句表現采茶姑娘的勞動景象,后又表現了采茶姑娘們的心情。(課件9)
8 、完整演唱一遍《采茶舞曲》。(教師MTV+卡拉OK)
五、游戲“超級模仿秀”
〈一〉師:同學們,下面我們就來玩一個游戲好嗎?請看大屏幕(課件11:模仿秀1)[音樂響起]先請大家一起模仿用方言來演唱。再次欣賞原音重現!
學生們非常踴躍。教師將全班分成兩個大組分別演唱,較優秀的給予表揚和掌聲鼓勵。
〈二〉師:現在模仿秀2開始,(課件12)[音樂響起]:同學們知道要模仿什么嗎?(跳舞!)答對了!大家一起欣賞《采茶舞曲》片段,并學習采茶的舞蹈動作。(教師視學生模仿情況可將采茶動作配合著音樂稍微規范統一,更加形象化、生動化。)
集體模仿之后可挑選幾位同學上臺來代表小組模仿表演。讓同學們自己評價。仍然給較優秀的同學予表揚和鼓勵。(響音樂)
點評:巧妙的把電視娛樂節目的形式應用于課堂教學,學生的參與熱情被迅速調動起來。變要他參與為他要參與。將整節課推向最高潮。
六、完整演唱:(課件5:教師范唱MTV)
讓學生盡量用學過的方言來演唱,中間部分可適當加入舞蹈動作。體會采茶時愉快、喜悅的心情。
七、小結:
今天這節課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學會了用鳥語般的方言來演唱具有濃郁江南特色的歌曲,它委婉細膩,富有詩情畫意,仿佛把我們帶入那風光秀麗的江南,和一群美麗的采茶姑娘們一同分享著勞動的快樂、豐收的喜悅。勞動中孕育著歡聲笑語,勞動中孕育著無數美妙的歌曲,勞動中孕育著無窮無盡的創造力。
[案例點評]:
總評:本節音樂課是充分利用藝術手段進行藝術教育的經典范例。是充分體現新課標的成熟作品之一。其主要特點簡述如下:
1、 充分體現出教師的藝術水平是對學生進行藝術教育的先決條件。教師能歌善舞,語言優美,表情和藹。有藝術教育工作者的氣質和涵養。
2、 以審美為核心,從欣賞江南的美景開始,利用各種形式先感受音樂,到喜歡音樂,到學習音樂,到參與音樂活動。從教具選擇、素材應用、教師的言行等處處都顯示了美在其中。
3、 藝術地處理欣賞音樂與音樂理論傳授之間的關系,重視凈化學生心靈、陶冶學生情操。巧妙的設計教學情境吸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輔之以精練講解、挖掘,音樂知道有機滲透在課堂教學中,達到情智互補的境界。
4、 教學過程 設計精妙。這節課是一首教唱民歌為主的綜合課,難度很大。教師在教程設計中對音樂知識的滲透,對音樂的認識、理解,都按照螺旋上升的原則完成。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再加上教師在每個環節中,環境渲染精妙,學生掌握起來輕松愉快。
5、 教學方法選擇靈活有效。注重學生音樂習慣的培養。并授之于法。充分提供學生參與的機會。多媒體設計水平高,教師親自拍攝制作了MTV等。都給課堂教學提供了巨大的空間。
6、 注重德育滲透,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家鄉的情感。注重心理輔導,為學生將來的學生和工作質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