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樂器家族(精選6篇)
弦樂器家族 篇1
——西洋管弦樂隊簡介(初中第二冊)
教學目的
1、 讓學生了解西洋管弦樂隊中的。
2、 認識各種弦樂器的外型,了解其音質音色、表現力及在樂隊中的地位和作用。
3、 了解弦樂四重奏及弦樂家族的演奏形式,聽辨其和聲效果以及各樂器的音色。
重點、難點
聽辨弦樂器的音色以及欣賞弦樂四重奏。
教學簡介
西洋管弦樂隊是20世紀初由歐洲傳入我國的大型樂隊形式,它的音域寬廣,音色對比鮮明,表現力極為豐富,通常用來演奏大、中型樂曲。管弦樂隊中使用的樂器雖然很多,但根據樂器的構造、性能和演奏方式,可以將整個管弦樂隊分為四大家族。在四大家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的樂器音質柔和,富于表現力,按發音從高到低順序排列,可分: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在弦樂組中還有一個與提琴系列不同的樂器——豎琴。
教學過程
1、 導入 新課:播放兩樂曲的片斷。
(1)《雨打芭蕉》。
(2)《乘著歌聲的翅膀》。
思考:在聽這兩首樂曲時注意聽辨是由什么樂隊演奏的?
2、 引出課題:西洋管樂隊簡介(之一)
(1) 出示幻燈“西洋管樂隊”排列圖。
(2) 介紹:
1) 小提琴:高音樂器,音色明亮優美,常但任獨奏。
教師將小提琴實物拿出,讓學生直觀認識小提琴的外型;用弓拉一拉,讓學生聽聽音色,播放小提琴獨奏的音樂片斷讓學生聽。
2) 中提琴:中音樂器,音色較暗,常作填充和聲之用,極少獨奏。
教師拿出中提琴,讓學生直觀比較與小提琴的不同之處,用弓拉一拉,比較與小提琴的區別。
3) 大提琴:低音樂器,音色柔和、豐滿,拔弦效果很好。
教師拿出大提琴,讓學生了解其外形和演奏姿式,再聽拉弓的音色和拔弦的音色,播放一首大提琴獨曲片斷,讓學生了解它的音質音色和表現力。
4) 低音提琴:低音樂器,音色低厚,反映遲鈍。
出示幻燈圖片:讓學生了解外形,播放低音提琴演奏的音樂片斷,讓學生自己區別與大提琴的不同之處。
5) 豎琴:音質柔美、華貴,樂隊中使用不多,其滑音演奏具有特殊效果。
出示幻燈圖片:讓學生了解外形,播放豎琴演奏的音樂片斷,讓學生了解其音色。
豎琴是彈撥樂的音色,在西洋管弦樂隊中,沒有彈撥樂組,所以將它規在。
3、 播放各弦樂器演奏的曲目:
(1) 小提琴獨奏《新疆之春》。
(2) 大提琴獨奏《天鵝》。
(3) 低音大提琴獨奏《動物狂歡節》選段。
讓學生每人準備一小紙片,當你聽到是小提琴演奏,就在小紙片上寫一個“小”字,高高舉起,看誰對弦樂家族的音色辨別最準確。
4、 設問思考:提琴系列形狀一樣,只是大小不同,為什么音色和表現力就不一樣呢?
學生回答:……
教師綜合:聲音的高低是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頻率高,音就高。弦樂器中,小提琴的外形最小,弦最細,每根弦的振動頻率就高,所以它是高音樂器,它反應靈敏,表現力豐富,適合擔任獨奏。中提琴比它形狀大,每根弦的振動頻率比它低,所以音也不如它高,大提琴低音提琴等也是這道理,外形越大,聲音越低。由于外型大小不一樣,所以音高不一樣,音色也不一樣,表現力也有所不同。
5、 介紹弦樂四重奏:
由一小提琴、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組合而成來演奏的重奏形成。特點:聲音豐滿協和,充分表現了弦樂器的特點,配合非常默契協調。
播出弦樂四重奏的錄像,讓學生直觀了解四重奏形式。
6、 欣賞柴可夫斯基的《D大調第一弦樂四重奏》第一樂章《如歌的行板》。
(1) 指導學生唱會主題。
(2) 注意聽辨主題出現時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
初聽四重奏也許抓不住特點,聽不到中間聲部,我們來對比一下,在沒有中間聲部時會是什么效果?
1) 播放《梁祝》中“樓臺會”片斷。
畫出一高一低的織體旋律線圖:(即興畫)
高
低
引導學生聽一高一低兩條旋律明顯交替出現,沒有中間聲部的效果。
2) 第二次播放《如歌的行板》四重奏。
即興畫出織體旋律線圖:
高高
中
低
引導學生通過視覺上的旋律線織體圖,與聽覺上音響效果相結合,感受一高一低與弦樂四重奏的聲音對比,學會聽中間聲部,學會欣賞弦樂四重奏。
7、西洋弦樂器不僅演奏西洋音樂作品,也能演奏我們民族音樂作品,如:由整個弦樂家族演奏的合奏作品《二泉映月》就非常好聽,播《二泉映月》。
此曲中有小提琴齊奏,大提琴齊奏,小提琴拔弦,大提琴拔弦,讓學生加深對整個弦樂器優美音色的印象,提高欣賞音樂作品的能力。
8、課堂小結。
弦樂器家族 篇2
[課時]:40分鐘
[教材分析]:西洋管弦樂隊中使用的樂器雖然很多,根據樂器的構造、性能和演奏方式,可以將整個管弦樂隊分為四大家族。本課選擇《弦樂器家族》為教學內容,讓學生了解弦樂器家族樂器的外形、演奏姿勢等,聽辯其音色,體會音色的不同特點。
[學情分析]:很多人認為西洋管弦樂是非常高不可攀,無法理解的。殊不知,它像文章一樣,也有深淺之分,只要懂得欣賞方法,入門是不難的。因為它所反映和描寫的畢竟是人類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所以,講解西洋管弦樂隊,要分成4-5個課時,逐層為學生進行詳細講解。本課教學使用欣賞、體驗、參與、實踐、拓展等方法,引導學生入門,由不懂到懂,了解弦樂器。
[教學目標]:
1. 了解西洋管弦樂隊中的弦樂器家族。
2. 認識各種弦樂器的外形、了解其音色、表現力。
3. 了解弦樂四重奏,感受其和聲效果。
[教學內容]:弦樂器家族。
[教學重難點]:聽辯弦樂器的音色。
[教學步驟]: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課堂 欣賞,創設音樂氛圍
① 播放西洋管弦樂隊演奏的視頻片段,要求學生欣賞之后,寫下所認識的樂器。
② 教師講解“弦樂器”的定義,由學生從所寫的樂器中找出哪些樂器屬于弦樂器。 學生進行欣賞,思考并作答。 明確欣賞的目標,學生能夠更加集中注意力,從而創設一個良好的音樂氛圍。
二、感受與體驗 傾聽,體驗音色特點
① 對弦樂器展開一一介紹,讓學生了解其外形、演奏姿勢,聽辯其音色,體會音色的不同特點。
② 播放簡短的視頻片段,用一種藝術抽象表現的方法,讓學生可以通過想象、感受琴弦振動發聲這一個過程。
③ 通過視頻,欣賞弦樂器另一種演奏方法:撥弦演奏。 認知概念;感受不同樂器的音色效果。
激發學生的興趣,對弦樂器家族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把物理知識和音樂知識相結合,融匯貫通。
撥弦演奏方式會令學生覺得新鮮,從而增加了學習的樂趣。
三、參與與實踐 引導多元化聆聽,在欣賞能力上有所升華
1、 聽辯音色小活動,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
① 聽辯純音色弦樂器
② 聽辯樂曲中的弦樂器
③ 聽辯雙聲部樂曲中的弦樂器
2、 欣賞室內樂形式的弦樂四重奏
3、 欣賞bond樂隊演奏的弦樂四重奏,體會古典與現代音樂的完美結合。
聽辯,思考,發揮主觀能動性。
鞏固對弦樂器家族音色的掌握。
感受優美的和聲效果。
震撼的電子提琴,讓學生體會到隨著時代的變化,弦樂器的演奏形式并非拘于一格。
四、拓展與總結 課堂小結
欣賞有弦樂器參與的流行歌。啟發學生從流行歌入手,在伴奏中去發現弦樂器。激發他們的興趣,從而學會欣賞弦樂器,變陌生為喜愛。為學生搭起通向高雅音樂的橋梁。
聆聽,做筆記。 在大俗中寓于大雅,深入淺出。欣賞音樂是輕松的、愉快的,實現音樂的雅俗共賞。
《弦樂器家族》教學反思
對這次的公開課,談談我的教學反思。自我回顧,好的地方是:在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備老師、備學生,對教學內容做到心中有數。步入課堂時,能夠表現得放松、自信、鎮定自若。講話語氣果斷而帶有幽默感,具備較好地駕馭課堂的能力,能夠激發學生的有效注意和學習興趣。那么我這節課,我認為不足的地方是整節課的時間上還是比較充裕的,其實可以擴充多一點內容,讓整個教學內容更豐富一點,讓學生能在一節課的時間里學習和了解多一點知識。其次,如果我可以親身示范小提琴這個樂器,那效果肯定會更好。我想這是一個美中不足的地方。客觀來講,一個音樂老師并不是全能的選手,不可能什么樂器都會。但音樂教師如果能一專多能,多花時間在專業的探索和訓練上,那么無疑對自身素質和對教學工作,都會有很大的幫助,更加錦上添花。
弦樂器家族 篇3
作者楊俊麗 年級:初中一年級
執教:深圳市園嶺中學 楊俊麗
教學目的
1、 讓學生了解西洋管弦樂隊中的弦樂器家族。
2、 認識各種弦樂器的外型,了解其音質音色、表現力及在樂隊中的地位和作用。
3、 了解弦樂四重奏及弦樂家族的演奏形式,聽辨其和聲效果以及各樂器的音色。
重點、難點
聽辨弦樂器的音色以及欣賞弦樂四重奏。
教學簡介
西洋管弦樂隊是20世紀初由歐洲傳入我國的大型樂隊形式,它的音域寬廣,音色對比鮮明,表現力極為豐富,通常用來演奏大、中型樂曲。管弦樂隊中使用的樂器雖然很多,但根據樂器的構造、性能和演奏方式,可以將整個管弦樂隊分為四大家族。弦樂器家族在四大家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弦樂器家族的樂器音質柔和,富于表現力,按發音從高到低順序排列,可分: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在弦樂組中還有一個與提琴系列不同的樂器——豎琴。
教學過程
1、 導入 新課:播放兩樂曲的片斷。
(1)《雨打芭蕉》。
(2)《乘著歌聲的翅膀》。
思考:在聽這兩首樂曲時注意聽辨是由什么樂隊演奏的?
2、 引出課題:西洋管樂隊簡介(之一)
弦樂器家族
(1) 出示幻燈“西洋管樂隊”排列圖。
(2) 介紹弦樂器家族:
1) 小提琴:高音樂器,音色明亮優美,常但任獨奏。
教師將小提琴實物拿出,讓學生直觀認識小提琴的外型;用弓拉一拉,讓學生聽聽音色,播放小提琴獨奏的音樂片斷讓學生聽。
2) 中提琴:中音樂器,音色較暗,常作填充和聲之用,極少獨奏。
教師拿出中提琴,讓學生直觀比較與小提琴的不同之處,用弓拉一拉,比較與小提琴的區別。
3) 大提琴:低音樂器,音色柔和、豐滿,拔弦效果很好。
教師拿出大提琴,讓學生了解其外形和演奏姿式,再聽拉弓的音色和拔弦的音色,播放一首大提琴獨曲片斷,讓學生了解它的音質音色和表現力。
4) 低音提琴:低音樂器,音色低厚,反映遲鈍。
出示幻燈圖片:讓學生了解外形,播放低音提琴演奏的音樂片斷,讓學生自己區別與大提琴的不同之處。
5) 豎琴:音質柔美、華貴,樂隊中使用不多,其滑音演奏具有特殊效果。
出示幻燈圖片:讓學生了解外形,播放豎琴演奏的音樂片斷,讓學生了解其音色。
豎琴是彈撥樂的音色,在西洋管弦樂隊中,沒有彈撥樂組,所以將它規在弦樂器家族。
3、 播放各弦樂器演奏的曲目:
(1) 小提琴獨奏《新疆之春》。
(2) 大提琴獨奏《天鵝》。
(3) 低音大提琴獨奏《動物狂歡節》選段。
讓學生每人準備一小紙片,當你聽到是小提琴演奏,就在小紙片上寫一個“小”字,高高舉起,看誰對弦樂家族的音色辨別最準確。
4、 設問思考:提琴系列形狀一樣,只是大小不同,為什么音色和表現力就不一樣呢?
學生回答:……
教師綜合:聲音的高低是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頻率高,音就高。弦樂器中,小提琴的外形最小,弦最細,每根弦的振動頻率就高,所以它是高音樂器,它反應靈敏,表現力豐富,適合擔任獨奏。中提琴比它形狀大,每根弦的振動頻率比它低,所以音也不如它高,大提琴低音提琴等也是這道理,外形越大,聲音越低。由于外型大小不一樣,所以音高不一樣,音色也不一樣,表現力也有所不同。
5、 介紹弦樂四重奏:
由一小提琴、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組合而成來演奏的重奏形成。特點:聲音豐滿協和,充分表現了弦樂器的特點,配合非常默契協調。
播出弦樂四重奏的錄像,讓學生直觀了解四重奏形式。
6、 欣賞柴可夫斯基的《D大調第一弦樂四重奏》第一樂章《如歌的行板》。
(1) 指導學生唱會主題。
(2) 注意聽辨主題出現時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
初聽四重奏也許抓不住特點,聽不到中間聲部,我們來對比一下,在沒有中間聲部時會是什么效果?
1) 播放《梁祝》中“樓臺會”片斷。
畫出一高一低的織體旋律線圖:(即興畫)
高
低
引導學生聽一高一低兩條旋律明顯交替出現,沒有中間聲部的效果。
2) 第二次播放《如歌的行板》四重奏。
即興畫出織體旋律線圖:
高
高
中
低
引導學生通過視覺上的旋律線織體圖,與聽覺上音響效果相結合,感受一高一低與弦樂四重奏的聲音對比,學會聽中間聲部,學會欣賞弦樂四重奏。
7、西洋弦樂器不僅演奏西洋音樂作品,也能演奏我們民族音樂作品,如:由整個弦樂家族演奏的合奏作品《二泉映月》就非常好聽,播《二泉映月》。
此曲中有小提琴齊奏,大提琴齊奏,小提琴拔弦,大提琴拔弦,讓學生加深對整個弦樂器優美音色的印象,提高欣賞音樂作品的能力。
8、課堂小結。
弦樂器家族 篇4
作者楊俊麗 年級:初中一年級
執教:深圳市園嶺中學 楊俊麗
教學目的
1、 讓學生了解西洋管弦樂隊中的弦樂器家族。
2、 認識各種弦樂器的外型,了解其音質音色、表現力及在樂隊中的地位和作用。
3、 了解弦樂四重奏及弦樂家族的演奏形式,聽辨其和聲效果以及各樂器的音色。
重點、難點
聽辨弦樂器的音色以及欣賞弦樂四重奏。
教學簡介
西洋管弦樂隊是20世紀初由歐洲傳入我國的大型樂隊形式,它的音域寬廣,音色對比鮮明,表現力極為豐富,通常用來演奏大、中型樂曲。管弦樂隊中使用的樂器雖然很多,但根據樂器的構造、性能和演奏方式,可以將整個管弦樂隊分為四大家族。弦樂器家族在四大家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弦樂器家族的樂器音質柔和,富于表現力,按發音從高到低順序排列,可分: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在弦樂組中還有一個與提琴系列不同的樂器——豎琴。
教學過程
1、 導入 新課:播放兩樂曲的片斷。
(1)《雨打芭蕉》。
(2)《乘著歌聲的翅膀》。
思考:在聽這兩首樂曲時注意聽辨是由什么樂隊演奏的?
2、 引出課題:西洋管樂隊簡介(之一)
弦樂器家族
(1) 出示幻燈“西洋管樂隊”排列圖。
(2) 介紹弦樂器家族:
1) 小提琴:高音樂器,音色明亮優美,常但任獨奏。
教師將小提琴實物拿出,讓學生直觀認識小提琴的外型;用弓拉一拉,讓學生聽聽音色,播放小提琴獨奏的音樂片斷讓學生聽。
2) 中提琴:中音樂器,音色較暗,常作填充和聲之用,極少獨奏。
教師拿出中提琴,讓學生直觀比較與小提琴的不同之處,用弓拉一拉,比較與小提琴的區別。
3) 大提琴:低音樂器,音色柔和、豐滿,拔弦效果很好。
教師拿出大提琴,讓學生了解其外形和演奏姿式,再聽拉弓的音色和拔弦的音色,播放一首大提琴獨曲片斷,讓學生了解它的音質音色和表現力。
4) 低音提琴:低音樂器,音色低厚,反映遲鈍。
出示幻燈圖片:讓學生了解外形,播放低音提琴演奏的音樂片斷,讓學生自己區別與大提琴的不同之處。
5) 豎琴:音質柔美、華貴,樂隊中使用不多,其滑音演奏具有特殊效果。
出示幻燈圖片:讓學生了解外形,播放豎琴演奏的音樂片斷,讓學生了解其音色。
豎琴是彈撥樂的音色,在西洋管弦樂隊中,沒有彈撥樂組,所以將它規在弦樂器家族。
3、 播放各弦樂器演奏的曲目:
(1) 小提琴獨奏《新疆之春》。
(2) 大提琴獨奏《天鵝》。
(3) 低音大提琴獨奏《動物狂歡節》選段。
讓學生每人準備一小紙片,當你聽到是小提琴演奏,就在小紙片上寫一個“小”字,高高舉起,看誰對弦樂家族的音色辨別最準確。
4、 設問思考:提琴系列形狀一樣,只是大小不同,為什么音色和表現力就不一樣呢?
學生回答:……
教師綜合:聲音的高低是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頻率高,音就高。弦樂器中,小提琴的外形最小,弦最細,每根弦的振動頻率就高,所以它是高音樂器,它反應靈敏,表現力豐富,適合擔任獨奏。中提琴比它形狀大,每根弦的振動頻率比它低,所以音也不如它高,大提琴低音提琴等也是這道理,外形越大,聲音越低。由于外型大小不一樣,所以音高不一樣,音色也不一樣,表現力也有所不同。
5、 介紹弦樂四重奏:
由一小提琴、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組合而成來演奏的重奏形成。特點:聲音豐滿協和,充分表現了弦樂器的特點,配合非常默契協調。
播出弦樂四重奏的錄像,讓學生直觀了解四重奏形式。
6、 欣賞柴可夫斯基的《D大調第一弦樂四重奏》第一樂章《如歌的行板》。
(1) 指導學生唱會主題。
(2) 注意聽辨主題出現時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
初聽四重奏也許抓不住特點,聽不到中間聲部,我們來對比一下,在沒有中間聲部時會是什么效果?
1) 播放《梁祝》中“樓臺會”片斷。
畫出一高一低的織體旋律線圖:(即興畫)
高
低
引導學生聽一高一低兩條旋律明顯交替出現,沒有中間聲部的效果。
2) 第二次播放《如歌的行板》四重奏。
即興畫出織體旋律線圖:
高
高
中
低
引導學生通過視覺上的旋律線織體圖,與聽覺上音響效果相結合,感受一高一低與弦樂四重奏的聲音對比,學會聽中間聲部,學會欣賞弦樂四重奏。
7、西洋弦樂器不僅演奏西洋音樂作品,也能演奏我們民族音樂作品,如:由整個弦樂家族演奏的合奏作品《二泉映月》就非常好聽,播《二泉映月》。
此曲中有小提琴齊奏,大提琴齊奏,小提琴拔弦,大提琴拔弦,讓學生加深對整個弦樂器優美音色的印象,提高欣賞音樂作品的能力。
8、課堂小結。
弦樂器家族 篇5
教學目的
1、 讓學生了解西洋管弦樂隊中的弦樂器家族。
2、 認識各種弦樂器的外型,了解其音質音色、表現力及在樂隊中的地位和作用。
3、 了解弦樂四重奏及弦樂家族的演奏形式,聽辨其和聲效果以及各樂器的音色。
重點、難點
聽辨弦樂器的音色以及欣賞弦樂四重奏。
教學簡介
西洋管弦樂隊是20世紀初由歐洲傳入我國的大型樂隊形式,它的音域寬廣,音色對比鮮明,表現力極為豐富,通常用來演奏大、中型樂曲。管弦樂隊中使用的樂器雖然很多,但根據樂器的構造、性能和演奏方式,可以將整個管弦樂隊分為四大家族。弦樂器家族在四大家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弦樂器家族的樂器音質柔和,富于表現力,按發音從高到低順序排列,可分: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在弦樂組中還有一個與提琴系列不同的樂器——豎琴。
教學過程
1、 導入 新課:播放兩樂曲的片斷。
(1)《雨打芭蕉》。
(2)《乘著歌聲的翅膀》。
思考:在聽這兩首樂曲時注意聽辨是由什么樂隊演奏的?
2、 引出課題:西洋管樂隊簡介(之一)
弦樂器家族
(1) 出示幻燈“西洋管樂隊”排列圖。
(2) 介紹弦樂器家族:
1) 小提琴:高音樂器,音色明亮優美,常但任獨奏。
教師將小提琴實物拿出,讓學生直觀認識小提琴的外型;用弓拉一拉,讓學生聽聽音色,播放小提琴獨奏的音樂片斷讓學生聽。
2) 中提琴:中音樂器,音色較暗,常作填充和聲之用,極少獨奏。
教師拿出中提琴,讓學生直觀比較與小提琴的不同之處,用弓拉一拉,比較與小提琴的區別。
3) 大提琴:低音樂器,音色柔和、豐滿,拔弦效果很好。
教師拿出大提琴,讓學生了解其外形和演奏姿式,再聽拉弓的音色和拔弦的音色,播放一首大提琴獨曲片斷,讓學生了解它的音質音色和表現力。
4) 低音提琴:低音樂器,音色低厚,反映遲鈍。
出示幻燈圖片:讓學生了解外形,播放低音提琴演奏的音樂片斷,讓學生自己區別與大提琴的不同之處。
5) 豎琴:音質柔美、華貴,樂隊中使用不多,其滑音演奏具有特殊效果。
出示幻燈圖片:讓學生了解外形,播放豎琴演奏的音樂片斷,讓學生了解其音色。
豎琴是彈撥樂的音色,在西洋管弦樂隊中,沒有彈撥樂組,所以將它規在弦樂器家族。
3、 播放各弦樂器演奏的曲目:
(1) 小提琴獨奏《新疆之春》。
(2) 大提琴獨奏《天鵝》。
(3) 低音大提琴獨奏《動物狂歡節》選段。
讓學生每人準備一小紙片,當你聽到是小提琴演奏,就在小紙片上寫一個“小”字,高高舉起,看誰對弦樂家族的音色辨別最準確。
4、 設問思考:提琴系列形狀一樣,只是大小不同,為什么音色和表現力就不一樣呢?
學生回答:……
教師綜合:聲音的高低是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頻率高,音就高。弦樂器中,小提琴的外形最小,弦最細,每根弦的振動頻率就高,所以它是高音樂器,它反應靈敏,表現力豐富,適合擔任獨奏。中提琴比它形狀大,每根弦的振動頻率比它低,所以音也不如它高,大提琴低音提琴等也是這道理,外形越大,聲音越低。由于外型大小不一樣,所以音高不一樣,音色也不一樣,表現力也有所不同。
5、 介紹弦樂四重奏:
由一小提琴、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組合而成來演奏的重奏形成。特點:聲音豐滿協和,充分表現了弦樂器的特點,配合非常默契協調。
播出弦樂四重奏的錄像,讓學生直觀了解四重奏形式。
6、 欣賞柴可夫斯基的《D大調第一弦樂四重奏》第一樂章《如歌的行板》。
(1) 指導學生唱會主題。
(2) 注意聽辨主題出現時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
初聽四重奏也許抓不住特點,聽不到中間聲部,我們來對比一下,在沒有中間聲部時會是什么效果?
1) 播放《梁祝》中“樓臺會”片斷。
畫出一高一低的織體旋律線圖:(即興畫)
高
低
引導學生聽一高一低兩條旋律明顯交替出現,沒有中間聲部的效果。
2) 第二次播放《如歌的行板》四重奏。
即興畫出織體旋律線圖:
高
高
中
低
引導學生通過視覺上的旋律線織體圖,與聽覺上音響效果相結合,感受一高一低與弦樂四重奏的聲音對比,學會聽中間聲部,學會欣賞弦樂四重奏。
7、西洋弦樂器不僅演奏西洋音樂作品,也能演奏我們民族音樂作品,如:由整個弦樂家族演奏的合奏作品《二泉映月》就非常好聽,播《二泉映月》。
此曲中有小提琴齊奏,大提琴齊奏,小提琴拔弦,大提琴拔弦,讓學生加深對整個弦樂器優美音色的印象,提高欣賞音樂作品的能力。
8、課堂小結。
弦樂器家族 篇6
教學目的
1、讓學生了解西洋管弦樂隊中的弦樂器家族。
2、 認識各種弦樂器的外型,了解其音質音色、表現力及在樂隊中的地位和作用。
3、 了解弦樂四重奏及弦樂家族的演奏形式,聽辨其和聲效果以及各樂器的音色。
重點、難點
聽辨弦樂器的音色以及欣賞弦樂四重奏。
教學簡介
西洋管弦樂隊是20世紀初由歐洲傳入我國的大型樂隊形式,它的音域寬廣,音色對比鮮明,表現力極為豐富,通常用來演奏大、中型樂曲。管弦樂隊中使用的樂器雖然很多,但根據樂器的構造、性能和演奏方式,可以將整個管弦樂隊分為四大家族。弦樂器家族在四大家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弦樂器家族的樂器音質柔和,富于表現力,按發音從高到低順序排列,可分: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在弦樂組中還有一個與提琴系列不同的樂器——豎琴。
教學過程
1、 導入 新課:播放兩樂曲的片斷。
(1)《雨打芭蕉》。
(2)《乘著歌聲的翅膀》。
思考:在聽這兩首樂曲時注意聽辨是由什么樂隊演奏的?
2、 引出課題:西洋管樂隊簡介(之一)
弦樂器家族
(1) 出示幻燈“西洋管樂隊”排列圖。
(2) 介紹弦樂器家族:
1) 小提琴:高音樂器,音色明亮優美,常但任獨奏。
教師將小提琴實物拿出,讓學生直觀認識小提琴的外型;用弓拉一拉,讓學生聽聽音色,播放小提琴獨奏的音樂片斷讓學生聽。
2) 中提琴:中音樂器,音色較暗,常作填充和聲之用,極少獨奏。
教師拿出中提琴,讓學生直觀比較與小提琴的不同之處,用弓拉一拉,比較與小提琴的區別。
3) 大提琴:低音樂器,音色柔和、豐滿,拔弦效果很好。
教師拿出大提琴,讓學生了解其外形和演奏姿式,再聽拉弓的音色和拔弦的音色,播放一首大提琴獨曲片斷,讓學生了解它的音質音色和表現力。
4) 低音提琴:低音樂器,音色低厚,反映遲鈍。
出示幻燈圖片:讓學生了解外形,播放低音提琴演奏的音樂片斷,讓學生自己區別與大提琴的不同之處。
5) 豎琴:音質柔美、華貴,樂隊中使用不多,其滑音演奏具有特殊效果。
出示幻燈圖片:讓學生了解外形,播放豎琴演奏的音樂片斷,讓學生了解其音色。
豎琴是彈撥樂的音色,在西洋管弦樂隊中,沒有彈撥樂組,所以將它規在弦樂器家族。
3、 播放各弦樂器演奏的曲目:
(1) 小提琴獨奏《新疆之春》。
(2) 大提琴獨奏《天鵝》。
(3) 低音大提琴獨奏《動物狂歡節》選段。
讓學生每人準備一小紙片,當你聽到是小提琴演奏,就在小紙片上寫一個“小”字,高高舉起,看誰對弦樂家族的音色辨別最準確。
4、 設問思考:提琴系列形狀一樣,只是大小不同,為什么音色和表現力就不一樣呢?
學生回答:……
教師綜合:聲音的高低是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頻率高,音就高。弦樂器中,小提琴的外形最小,弦最細,每根弦的振動頻率就高,所以它是高音樂器,它反應靈敏,表現力豐富,適合擔任獨奏。中提琴比它形狀大,每根弦的振動頻率比它低,所以音也不如它高,大提琴低音提琴等也是這道理,外形越大,聲音越低。由于外型大小不一樣,所以音高不一樣,音色也不一樣,表現力也有所不同。
5、 介紹弦樂四重奏:
由一小提琴、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組合而成來演奏的重奏形成。特點:聲音豐滿協和,充分表現了弦樂器的特點,配合非常默契協調。
播出弦樂四重奏的錄像,讓學生直觀了解四重奏形式。
6、 欣賞柴可夫斯基的《D大調第一弦樂四重奏》第一樂章《如歌的行板》。
(1) 指導學生唱會主題。
(2) 注意聽辨主題出現時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
初聽四重奏也許抓不住特點,聽不到中間聲部,我們來對比一下,在沒有中間聲部時會是什么效果?
1) 播放《梁祝》中“樓臺會”片斷。
畫出一高一低的織體旋律線圖:(即興畫)
高
低
引導學生聽一高一低兩條旋律明顯交替出現,沒有中間聲部的效果。
2) 第二次播放《如歌的行板》四重奏。
即興畫出織體旋律線圖:
高
高
中
低
引導學生通過視覺上的旋律線織體圖,與聽覺上音響效果相結合,感受一高一低與弦樂四重奏的聲音對比,學會聽中間聲部,學會欣賞弦樂四重奏。
7、西洋弦樂器不僅演奏西洋音樂作品,也能演奏我們民族音樂作品,如:由整個弦樂家族演奏的合奏作品《二泉映月》就非常好聽,播《二泉映月》。
此曲中有小提琴齊奏,大提琴齊奏,小提琴拔弦,大提琴拔弦,讓學生加深對整個弦樂器優美音色的印象,提高欣賞音樂作品的能力。
8、課堂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