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調皮的風
教學目標:
1、感受風的變化,喜歡探索風的秘密。
2、引導幼兒觀察刮風的景象,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了解風與人們的關系。
3、感受風速風向對風車的影響。
教學重點:
讓幼兒感受風的變化,感知風的形成,在玩的過程中探索風的秘密。
教學難點:
讓幼兒感受風的變化,感知風的形成。
教學準備:
1、風箏、風車(活動區幼兒制作好的)、氣球、塑料袋、扇子、彩帶、報
紙、布條、硬紙板等
2、風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的錄像或圖片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理論依據:
《幼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多種形式的教育過程。因此,在教育過程中依據幼兒已有的經驗和學習的興趣與特點進行教學,使幼兒獲得相對完整的經驗。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中,為幼兒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機會和條件,提高教育質量。發展幼兒智力,培養正確運用感官和語言交往的能力,增進對環境的認識,培養有益的興趣和求知欲望。培養動手能力,萌發愛科學的情感,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興趣。
教學過程:
1、展示風箏讓幼兒看,并鼓勵他們踴躍發言。
請小朋友看一看老師帶來的是什么?(風箏)怎樣讓風箏飛上天?(有風的時候放,有風的時候跑起來,風大的時候風箏就飛上天……)引出課題:風
2、再玩玩做做中體驗風的形成,了解風的特點。
(1)幼兒實驗:讓幼兒將氣球吹起來,用手捏緊,然后用手捏著口對準自己的面部,慢慢松手,讓幼兒說一說有什么感覺。
幼兒:感覺有風,感覺很涼……
教師:你為什么會感覺有風、很涼?讓幼兒討論。
教師:因為氣球里面有空氣,當慢慢松開口時,空氣就從里面流出來,空氣從氣球里面向外流的時候就成了風。
小結:空氣流動形成了風。
(2)讓幼兒在活動室里找一找、玩一玩,體驗風的形成。
提問:你發現用什么辦法能產生風?
幼兒:用扇子能扇出風、風扇能扇出風、空調能吹出風、硬紙板能扇出風、用嘴能吹出風……
問:為什么你能用扇子扇出風,用風扇能扇出風?讓幼兒說一說。
教師小結:這是因為不論是扇子扇還是空調吹,它們都是使周圍的空氣流動了起來,我們就有風吹的感覺。
(3)提問:你還在什么情況下感覺有風?(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
幼兒:媽媽騎自行車帶我來幼兒園的時候我感覺有風,車從我身邊駛過時我感覺有風,我跑的時候感覺臉上有風,滑滑梯的時候感覺有風,用手也能扇出風……
(4)請小朋友把扇出來的風抓住,然后看一看風是什么樣子的。
(小朋友興奮的扇風、抓風、看風并回答抓不住也看不見)
小結:風是抓不住也看不著的。
(5)讓幼兒到戶外找風,體驗一起與風游戲的快樂。
請幼兒自主選擇塑料袋、彩帶、報紙、布條等玩耍,感受風的存在。
提問:當你帶著你選擇的物品到院子里,你發現了什么?
幼兒:彩帶飄起來了,布條飛起來了,塑料袋鼓起來了,紙飛到天上去了……
提問:為什么塑料袋會鼓起來,彩帶會飄起來,紙會飛到天上去?
幼兒:因為有風,風讓他們飄起來了,風把他們刮跑了。
(6)讓幼兒玩風車,感受風速、風向變化對風車的影響。
a、引導幼兒分別嘗試站在原地、慢慢走、跑起來觀察風車的變化,感受風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