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活動《看看排排》
設計意圖:
排序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馬路上的減速杠、欄桿顏色上的排序、服裝花紋上的排序……這些有規律的排序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美的感受。然而大班幼兒在生活和學習中已經積累和建立了有關物體在顏色、形體和數量等特征差異排序的數學經驗,如我班孩子在游戲時,常常會很有興趣地按顏色或形狀有規律間隔排列的方法穿木珠,玩積木、拼搭玩具等,而我們老師正是孩子發現、運用和創造這種有規律的美的引導者,可以更進一步地在學習和操作發現,能按一種物體的數量不變,另一種物體的數量遞增的規律進行排序,同時引導孩子利用自己的身體等方式創造新的排列規律,促進幼兒觀察、比較、思考及創造能力的發展,提高幼兒的思維水平。
活動目標:
1、學習按一種物體的數量不變,另一種物體的數量遞增的規律進行排序。
2、通過觀察、比較獲得判斷、推理的能力。
3、體驗用自己的身體來排序的樂趣。
活動重點:學習按一種物體的數量不變,另一種物體的數量遞增的規律進行排序。
活動難點:了解排序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并學習將排序的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
活動準備:ppt、人手一盒貝殼
活動過程:
(一)幼兒看看
播(ppt)幼兒看照片發現排列規律。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幾張照片,想讓你們看一看。”
“這是幼兒園小朋友串的木珠,它是怎么排列的?”(它是按形狀來排列的)
“我們跟著說”( 1個圓形1個長方形1個圓形2個長方形1個圓形3個長方形……)
師:其中一個圖形的數量不變,另一個圖形一個一個有規律的在增加的叫遞增規律。
“這是幼兒園的木馬,它是怎么排列的?”(它是按顏色來排列的)
“我們跟著說”(1只黃色的木馬1只紅色木馬,1只黃色木馬2只紅色木馬……)
“是按什么排列的?”(按黃色木馬的數量不變,紅色木馬的數量遞增的規律進行排序特征排列的。)
“這兩張照片能找到他們相同的地方嗎?”
教師小結:原來它們都是一種物體的數量不變,另一種物體的數量遞增的規律進行排序。
(二)幼兒排排
1.幼兒尋找兩種貝殼開展排序。
要求:
(1)請找兩種貝殼進行排一排。
(2)無論選擇哪兩種貝殼,都必須按一種物體的數量不變,另一種物體的數量遞增的規律進行排序。(重點強調)
(3)當老師從5倒數至1時,請你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位置上坐下。
幼兒操作:
師“:你用的是什么貝殼?按什么特征排列的?”
檢查一下,是不是按照一種物體的數量不變,另一種物體的數量遞增的規律進行排序。
*請幼兒說說,你怎么排的?大家檢查,一起說說看,如果接著往下數該是什么?
2.幼兒用一種貝殼進行排序。
師:“如果我們只用一種貝殼能不能排出一種物體的數量不變,另一種物體的數量遞增的規律進行排序?”
要求:
(1)請找一種貝殼進行有規律的排序。
(2)無論選擇哪一種貝殼,都必須按一種物體的數量不變,另一種物體的數量遞增的規律進行排序。(重點強調)
(3)當老師從5倒數至1時,請你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位置上坐下。
幼兒操作:
師:你用的是什么貝殼?按什么特征排列的?
師幼小結。
3.利用身體開展排序。
(性別——方向——動作)
小結:用材料可以表現一種物體的數量不變另一種物體的數量變的排列規律,還可以用動作來表現。
(三)延伸:尋找故事中的排列模式。
1、教師講述故事。
2、故事后提問:你覺得故事里有沒有一種物體的數量不變,另一種物體的數量遞增的規律進行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