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繪本《隧道》評課稿
鄭和老師執教的大班繪本《隧道》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書中的小主人公兄妹倆性格完全不同,令媽媽頭疼的小兄妹,在一起總是吵呀打呀,他們無意間發現一個神秘的地方——隧道,喜歡探險的哥哥,馬上爬了進去,膽小的妹妹等不到哥哥回來,也只好鉆進了洞口,而一條隧道,竟把她帶到了另一片天地。開始妹妹特別害怕進入隧道,可為了去找哥哥,她戰勝了自己,穿越“隧道”,就會發現很多隔閡是可以通過溝通消除的,“隧道”讓孩子們懂得了溝通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成長中,面對親情,不要猶豫,積極面對,就會享受到穿越“隧道”后的美妙情感。本課的亮點如下:
1.多媒體的運用
本節活動課運用了多媒體課件,選取了繪本中重要的故事情節,孩子們一邊觀察故事畫面一邊理解故事的情節發展;在故事的高潮部分,恰到好處的添加了輕音樂,有效地調動了孩子的情緒感受,烘托出兄妹之間愛的情感氛圍。
2.目標的達成度
第一個目標:解讀繪本,結合畫面細節,大膽想象與表達。今天的教學活動鄭老師始終關注孩子想象能力的發展,整個活動都用“想象猜測”這一線索,牢牢吸引孩子興趣點。第二個目標:理解內容,體驗角色的心里變化過程。兄妹倆從開始打打鬧鬧到變成石像到最后擁抱在一起,一系列的心理變化,從觀察和猜測中跌宕起伏。第三個目標:感受兄妹之情的美好,分享閱讀的樂趣。三個維度的目標制定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經過教學后都能達到,而且成效也很好。
3.剖析問題形式多樣
本課提問形式多樣,如:你覺得隧道里藏著什么?幻想是什么意思?房間里什么東西讓妹妹覺得很害怕?哥哥先跑進了隧道,你覺得妹妹會進去嗎?為什么?妹妹抱住了石像后,會發生什么變化?以后哥哥會怎樣對待妹妹?這些問題設置的比較精煉且有層次,能有效地調動孩子思維的靈活性,讓孩子展開想象、擴散孩子的思維。
4.課堂師幼互動
鄭老師的語言很自然、精煉、活潑、貼近孩子,對孩子的回答都能及時的給予回應,課堂的氣氛活躍、輕松,孩子的興趣和積極性也很高。
這節課很成功也很順利,但是想提一點小意見:
第一個環節是通過問題討論導入的:這是什么地方?你覺得隧道里面藏著什么?隧道里到底藏著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一本書,在書中找找答案吧。在接下來的環節是介紹兄妹倆的不同,通過多個提問后才講到了隧道。我覺得這兩個環節銜接有點不和諧,引題的問題可以改為:你有兄弟姐妹嗎?你們的關系怎么樣?這樣提問可以起到前后呼應的效果,而且也與目標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