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幼兒與“物”交往
(四)交往的手段:投射反饋
在與物的交往中,幼兒的信息來源較為特殊。物作為一個模擬主體,除了提供少量的物理特征以外,無法提供其他信息。幼兒能夠樂此不疲地參與這種交往,就是因為在這一過程中存在投射反饋的機制。一方面,幼兒根據(jù)自己所理解的社會關系,對于交往中的規(guī)則產(chǎn)生一套自己的看法,這一規(guī)則對幼兒自己的行為也有規(guī)定。他們就把這種對自己行為的規(guī)定看作物的觀點,如此才會出現(xiàn)這樣富有童趣的觀點,認為小球從桌子上滾下來是頑皮的行為。另一方面,物畢竟只是物,所有的只是滾動、跳動等物理特征的變化,它不可能真正地違背幼兒的意志。它對幼兒的反饋要么是幼兒預料的,要么是它不經(jīng)意的違約行為,并且常常被幼兒立刻糾正過來,但不管怎樣,物都是以沉默來回應幼兒的。在物的身上,投射的都是幼兒自己對這個世界和社會的理解。
四、鼓勵幼兒與物的交往
幼兒與他心愛之物的交往是其生活中不亞于與父母、同伴、教師交往的重要內(nèi)容,對其成長有著人際之間交往無可替代的、促進發(fā)展的功能。成人應當鼓勵幼兒與物的交往。為此,我們認為成人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ㄒ唬┻m當選擇玩具,豐富幼兒精神生活
玩具是幼兒廣泛接觸的物,它以新穎、有趣的特點,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而深受歡迎,是幼兒生活中的重要他人。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游戲是兒童的工作,玩具是兒童的天使。我們要關注兒童的成長,必須關注兒童的游戲;要關注兒童的游戲,必須重視兒童使用的玩具。成人可依據(jù)幼兒與物交往的特點,多為幼兒選擇形象生動、有聲、會動的玩具,使幼兒更易于投入到與玩具的交往中。當然選擇玩具還要注意安全、衛(wèi)生和經(jīng)濟等因素。此外,幼兒萬物有靈的思維特點也要求兒童文藝工作者多為幼兒創(chuàng)作優(yōu)秀的兒童電視節(jié)目和兒童文學作品,豐富幼兒的精神文化生活,產(chǎn)生更多像孫悟空哪吒葫蘆娃這樣雖然虛擬但于幼兒卻是十分真實,可以與之交流、對話的重要人物。
(二)適度干預交往,培養(yǎng)幼兒良好品行
培養(yǎng)良好的品德和習慣需要從娃娃抓起。幼兒在與物的交往中,能夠形成愛護物品、不攀比物品好壞、不與他人爭搶等好品德,養(yǎng)成自己收拾物品、不亂丟亂放、自己想玩法等好習慣。作為成人,我們要做一個適當?shù)倪吘墔⑴c者,既不過多干預,又不放任自流,不聞不問。成人要有意識地與幼兒一起與物游戲,并在游戲中引導幼兒形成合理的交往行為和良好的交際品質(zhì)。
。ㄈ┳龊冒駱邮痉,優(yōu)化幼兒生活環(huán)境
艾里克森等人的研究指出,幼兒階段的兒童有一個重要心理特征,那就是自居作用,即幼兒模仿心目中的重要他人,如父母、教師等的言語、動作、表情,并以他們的形象來認同自己的行為。班杜拉等人的研究也表明,觀察學習、模仿社會榜樣是兒童早期學習的重要方式與途徑,并且兒童年齡越小,這一方式越突出。成人對生活中的物品輕拿輕放、擺放有致、關愛備至都將是幼兒的榜樣,促使幼兒在無形中學習成人的這些行為和態(tài)度。相反,若成人對物件亂擺亂放、呼來喝去,那么幼兒也可能將其作為自己行為的榜樣。因此,成人對待物的方式,雖是小節(jié)卻不容忽視。
。ㄋ模┍WC適量交往機會,塑造幼兒完滿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