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感技術及其應用
圖4—15 3.能力提升 遙感技術是比較成熟的技術。教材對遙感技術的概念、工作原理及其應用介紹比較詳細,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選取一些學生較為熟悉的地理事物的遙感影像,介紹它們與普通地圖的區別,加深學生對遙感技術手段遠距離探測、感知地理事物,獲取圖像信息的認識,遙感就是“順風耳”“千里眼”。了解遙感技術在經濟建設和國土整治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思考過程2 遙感技術的應用領域 1.主干知識
應用領域
具體內容
備注
資源普查
礦產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森林草場資源、野生動物資源等可對農作物進行估產災害監測
旱情、水災,滑坡、泥石流、地震、農林病蟲害、森林失火等有助于防災減災環境監測
荒漠化、土壤鹽漬化、環境污染、海洋生態、全球氣候變化及其影響、植被變化、海洋冰山漂流等工程建設及規劃
大型水利工程、港口工程、核電站、路網、城市規劃等其他
軍事偵察、海上交通、海洋漁業等 2.思維提示 遙感技術已被應用于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包括資源評估、環境監測、災害預警及其他地物變化的分析等。隨著遙感技術應用的廣度和深度發展,遙感技術的用途將大大擴展。 3.能力提升 遙感探測將更趨于實用化、商業化和國際化。 思考過程3 學看遙感影像 1.主干知識 判讀標志:不同地物有不同的影像特征,這些影像特征是判讀識別各種地物的依據,這種依據就叫遙感影像解譯標志,又稱判讀標志。解譯標志分為直接解譯標志和間接解譯標志。 直接解譯標志指能夠直接反映和表現目標地物信息的遙感影像的各種特征,包括遙感影像上的色調、色彩、大小、形狀、陰影、紋理、圖型等。解譯者利用直接解譯標志可以直觀識別遙感影像上的目標地物。 間接解譯標志指能夠間接反映和表現目標地物信息的遙感影像的各種特征,借助它可以推斷其他的相關地物。 2.思維提示 學看遙感影像:(以假彩色衛星影像的判讀為例)解譯標志
目標地物
直
接
解
譯
標
志
色調色彩
自然要素
人文要素
邊界輪廓
水文要素為深藍色或者藍黑色,如河流、湖泊等;植物為紅色人工建筑為灰白色或者淺藍色,如城市、村莊、道路等形狀
邊界圓滑的多為自然事物
邊界棱角明顯往往是人工建筑、工程圖型
城市為面狀、村莊為不規則的點狀或星狀湖泊為面狀、道路、河流多是線狀線狀地物
河流的寬度從上游到下游逐漸變寬且彎曲多變道路的寬度往往不發生變化而且相對比較順直間
接
解
譯
標
志
難以分辨的小村莊、小池塘與湖泊相連的線狀地物為河流、河渠;與村莊相連的線狀地物則多為道路與河流相連的是小池塘,與道路相連的是小村莊
3.能力提升 由于不同地區地物的差異、合成影像波段的差異以及地物特征的季節差異,不同地區、不同波段、不同季節的影像解譯標志是不同的。具體情況應該具體分析,有的還應當結合實地調查進行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