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 課 近代的科學和文化(二) ,之一
第28 課 近代的科學和文化(二) 教案之一——文學藝術的發展
教學目標
需要掌握的知識:17、18世紀文學家及代表作;近代繪畫;近代音樂家及作品;近代建筑。
通過本課的學習,進一步幫助學生提高對外國文學名著的閱讀興趣和分析能力,提高學生對于外國建筑藝術、繪畫和音樂作品的理解能力和審美欣賞能力。
通過對有代表性的世界近代著名作家及作品的分析和評價使學生認識文學作品是一定社會生活的反映。近代大批優秀作家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和仔細觀察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不同側面,以其勤奮精神和旺盛的創作欲,寫出了一大批文學經曲著作,極大地豐富了人類文化寶庫。
教學建議
本課地位
本課主要介紹文藝復興以來歐洲的文學和藝術,從各個不同側面反映了自由資本主義的發展,或反映資產階級同封建制度的矛盾,或揭露封建貴族和資產階級的丑惡現象,或宣揚資產階級的人道主義和進取精神,或揭露資本主義的金主義,或反映新興資產階級的進取精神。是學生進一步了解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本質的重要內容。
重點分析:
笛福和《魯濱孫飄流記》、雨果和《巴黎圣母院》、巴爾扎克和《人間喜劇》、列夫.托爾斯泰和《戰爭與和平》、馬克吐溫和《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文學是社會存在、社會生活的反映,上述作品從文學的角度反映了歐洲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過程中的一系列現象。音樂家貝多芬的創作反映了資產階級反抗封建、爭取民主的革命精神,表現了貝多芬畢生追求的“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想。他通過精湛的藝術手法,大大加強了作品的感染力,把歐洲古典樂派推向新的高潮。貝多芬集古典主義之大成,開浪漫主義之先河。
難點分析:
本節涉及文學家、畫家、音樂家及其作品,數量多,記憶是個難題。受篇幅所限,學生不容易理解作家的寫作背景、作品的思想內容及藝術特點。
重點突破方案:
本課非常適合圖片教學,文學家、畫家、音樂家、重要文學作品、繪畫作品都可展示圖片以加深學生的感觀印象。
本課涉及到11位文學家及代表作,12位藝術家及重要作品,教學時一定要注意重點突出,詳略得當。
難點突破方案:
介紹作家及作品背景時,要講清作家所處的時代背景,讓學生體會文學源于現實,反映生活,以便學生理解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有些作品可請學生談思想內容及藝術特點,給學生以表現的機會,教師再作補充說明。
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
笛福和《魯濱孫飄流記》、雨果和《巴黎圣母院》、巴爾扎克和《人間喜劇》、列夫•托爾斯泰和《戰爭與和平》、馬克吐溫和《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音樂家貝多芬。
難點:各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繪畫的藝術風格及時代意義。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在世界近代歷史的三、四百年的時間里,西方資本主義的發生和發展促使自然科學取得了空前成就的同時,在文學藝術領域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局面,這一時期的杰出的文學藝術家的經典作品,同當時東方的燦爛的文化成就交相輝映,成為人類文化寶貴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師首先展示文學作品簡表
提問學生:在上述表格中你讀過或了解哪些作品,請學生談。然后老師對每部作品的時代及內容作簡要介紹,重點作品分析兩部,讓學生掌握分析文學作品的基本角度和方法。概要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