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單元 多姿多彩的中國古城和古村落
第1課 古色古香的平遙古城
教案一、教學目標 目標內容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識記理解運用保存最完整的明清縣城──平遙古城平遙古城的歷史沿革;平遙古城墻是國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墻之一;古城的建筑布局。平遙古城的建筑布局所體現的文化內涵。探究古代建筑與歷史文化的內在關系。問題探究。激發民族自豪感和增強愛國主義觀念。山西第一票號“日升昌”和古民居建筑平遙是晉商的發源地;獨特的票號;四合院的基本結構。晉商的發達與當時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關系。發展經濟過去是、今天是、將來依然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礎。用簡單圖示表示四合院的基本結構。傳統文化中有許多的精華值得我們加以吸收。雙林寺和鎮國寺的彩塑藝術珍品雙林寺和鎮國寺的彩塑;鎮國寺的萬佛殿為我國現存最早木構建筑。雙林寺和鎮國寺的彩塑藝術特色。提高對藝術品的鑒賞水平,學會欣賞不同類別的藝術作品。展示并分析圖片,從圖片中理解彩塑的藝術特色。“美”是不同時代人們的共同追求。 二、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1.知識結構 2.教材分析與建議 重點 平遙古城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價值體現。 難點 平遙古城建筑和古民居布局所體現的文化內涵。 本課主要從四個不同的側面介紹了平遙古城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價值體現:國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縣城;山西第一票號“日升昌”;明清城市古建筑的代表四合院;雙林寺和鎮國寺的彩塑藝術。在本課看似簡單的從不同角度介紹平遙文化的背景,我們一定要牢牢把握這種文化的內涵以及它所體現的價值所在,即作為目前我國唯一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古縣城,平遙古城體現了在文化與自然、人與環境之間和諧共存的關系,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從純粹的感性認識中得到理性的升華。 第一目 “保存最完整的明清縣城──平遙古城” 本目介紹了平遙古城的歷史沿革、古城墻的結構、古城的建筑布局三個問題。使我們從總體上對平遙古城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為下面的進一步了解這座古城作了很好的鋪墊。 (1)古城的歷史沿革 從西周、北魏到明朝,按時間順序介紹了平遙古城的歷史,重點把握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平遙古城是明朝擴建的結果。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補充有關平遙名稱的來源:遠古時候,平遙是堯的初封地,稱為古陶;西周,平遙開始筑城墻;春秋時平遙屬晉,稱作中都;秦滅六國,始稱平陶,屬太原郡;北魏因太武帝名燾,燾、陶音近,為避名諱而改平陶為平遙。 (2)古城墻的結構 對古城墻外觀的介紹,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利用幻燈片提供清晰的圖片或者是視頻資料,以增強學生的直觀印象。老師還可以提醒學生從歷史小說的描述或者是歷史劇中加以印證,一方面可以加強印象,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把自己學到的歷史知識“用”起來。其中重點介紹古城墻的歷史地位──國內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墻之一,從而體現了平遙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獨特性的一面。 (3)古城的建筑布局 古城嚴格遵循“左祖右社”、“左文右武”、“文武對應”、“上下有序”的禮制程式,形成左城隍廟,右縣衙署;左文廟,右武廟;左道觀,右寺院的相互對稱的建筑布局。這種禮制程式很好地體現了儒家思想。其具體的建筑布局中有道觀和寺院;同時把廟和縣衙署有機地統一在一起,體現了“神人共治”和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 這些到如今仍保存完好的建筑,猶如一座大型的歷史博物館,其深厚的歷史與文化底蘊,對于我們今天研究古代文化,特別是晚清時期的城市建筑、人居形式和歷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價值。 第二目 “山西第一票號‘日升昌’和古民居建筑” 明清之際,由于平遙商業的發達,為這塊土地產生中國第一家專營存款、放款、匯兌業務的私人金融機構──“日升昌”奠定了基礎。在商業發達帶來的經濟繁榮的同時,也帶來了平遙古建筑興建的高潮,四合院成為這一時期最典型的建筑樣式。 (1)發達的平遙商業 平遙是當時中國十大商幫中最著名的晉商的主要發源地,其商業的繁盛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平遙商人生意涉及地域范圍廣;二是平遙本地商業發達,為平遙產生中國第一家專營存款、放款、匯兌業務的私人金融機構──“日升昌”奠定了基礎。 (2)山西第一票號“日升昌” 中國第一家現代銀行的雛形“日升昌”票號就在此誕生,并一度成為全國金融業的中心。平遙作為16世紀以來的金融重鎮,保存了大量原始而鮮活的金融史料和無數的文物遺珍,是研究中國近代金融文化的“活化石”。 “日升昌”票號創立的背景:明、清時期,隨著商業經濟的發展,晉商一些大商號逐步形成了在山西設總號,在外地設分號,跨地區經營的商業系統。在此種情形下,大宗的批發、運銷帶來巨額現銀的解運業務,于是一種新的解款方式──“票號匯兌”便應運而生。“日升昌”票號作為我國最早的私人金融機構,它的產生一方面說明其創始人雷履泰的卓越的經營才能,另一方面也見證了平遙商業的發達。 “日升昌”票號的建筑布局:既是當時平遙古城中商號店鋪前店后宅的格局的典型體現;也有獨特的個性特征:富麗堂皇,墻高宅深,重門堅固,具有“匯通天下”的氣派。 “日升昌”票號創立的意義:在中國歷史上,由日升昌票號創立,帶來了票號業的發展,結束了現銀票運局面,開辟了金融業發展的新紀元。它為加快資金周轉,促進商業貿易繁榮和近代工業興起,以及方便政府和人民生活起了積極的作用,推動了社會的進步。 (3)古民居的基本結構 在介紹四合院的結構時,有簡單構圖能力的教師可以一邊講一邊做簡單的構圖,也可以在介紹完后將事先構好的簡圖展示給學生看,以增強教學的直觀效果。 平遙古民居以建于清朝的磚墻瓦頂的四合院為主,只有極少而珍貴的元代舊居。其建筑既符合北方漢民族地區傳統的建筑模式,又有當地鮮明的特色。對于四合院的特點,需要講清以下幾點:一是文化內涵上反映了長幼有序、尊卑有別的中國傳統禮制觀念;二是地上窯洞與四合院的完美結合;三是“目”字結構的平面布局與封閉內聚的院落空間;四是“外雄內秀”的整體形態。 第三目 “雙林寺和鎮國寺的彩塑藝術珍品” 平遙是以“一城兩寺”共同申報的世界文化遺產,這“兩寺”便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雙林寺和鎮國寺。 (1)東方彩塑藝術的寶庫──雙林寺 位于古城西南的雙林寺,修建于北齊武平二年(公元571年)。寺中有唐槐、宋碑、明鐘均十分珍貴,但最令人驚嘆的是殿內保存有元代至明代的彩塑造像2 000余尊。這些神形兼備的彩塑作品透過宗教的拘囿,散發出濃郁的生活氣息。高超的藝術價值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使雙林寺當之無愧地成為“東方彩塑藝術的寶庫”。 教師在介紹這些彩塑作品的特點時,可以從網上收集相關的圖片資料,通過幻燈片加以展示,讓學生領悟作品的藝術特點,提高藝術鑒賞能力和對這些藝術珍品的認同感,從而更深刻地感受到平遙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和價值所在,也更能夠激發起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精神。 (2)現存最早的木構建筑──萬佛殿 雙林寺以彩塑著稱,鎮國寺則以古建筑聞名。該寺的萬佛殿建于五代時期,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筑,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萬佛殿的建筑結構設計非常巧妙,用料十分科學合理,是建筑力學與美學的完美結合。 同時,萬佛殿中八尊彩塑佛像,是我國寺廟中現今僅存的五代作品三、教學設計與案例 1.教學設計 設計方案一 問題探究討論 問題提出:平遙古城的建筑布局是如何體現出以儒家思想為主、“神人共治”和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的? 具體要求:安排學生自行閱讀教材相關內容并嘗試討論解決上述問題,然后選代表分別闡釋各自的觀點,最后教師加以總結。 主要觀點:古城嚴格遵循“左祖右社”、“左文右武”、“文武對應”、“上下有序”的禮制程式,形成左城隍廟,右縣衙署;左文廟,右武廟;左道觀,右寺院的相互對稱的建筑布局。這種禮制程式很好地體現了儒家思想。其具體的建筑布局中有道觀和寺院,代表了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同時把廟和縣衙署有機地統一在一起,體現了“神人共治”的思想。 發展延伸:教師還可以結合當地的古建筑情況,引導學生分析探究該建筑所蘊藏的文化內涵,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設計方案二 師生共同參與 內容選擇:在介紹四合院的結構時,讓學生參與繪出四合院結構簡圖,然后在介紹完后將事先準備好的平遙四合院圖片展示給學生看,并讓學生與自己的作品對比。 具體安排:首先讓學生準備好鉛筆和白紙,在教師介紹四合院結構時,學生同時根據自己對老師介紹的理解勾畫出心中四合院的簡圖,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并請每個小組推選出一幅最好的作品公開展示。最后教師將事先準備好的平遙四合院圖片或者是視頻資料展示給學生看。 活動目的:讓學生在參與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培養主動學習的習慣;通過活動將學生認為通常是呆板的歷史生動化,拉近歷史和現實的距離,并培養學生理解問題的能力。 2.教學案例 教學案例一 關于本課導入 本課導入可以用余秋雨先生在《抱愧山西》中的一段話作為引言: “在上一世紀乃至以前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中國最富有的省份不是我們現在可以想象的那些地區,而竟然是山西!直到本世紀初,山西,仍是中國堂而皇之的金融貿易中心。在山西最紅火的年代,財富的中心并不在省會太原,而是在平遙、祁縣和太谷,其中又以平遙為最;平遙人也因最善經商、理財和最會辦金融事業,而有“中國的猶太人”之稱。余秋雨先生在《抱愧山西》中是這樣說平遙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緊隨課文的介紹到平遙去進行一趟短暫的旅行吧! 教學案例二 關于平遙四合院布局所體現的文化內涵 教師提問:平遙四合院布局是如何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中長幼有序、尊卑有別的禮制觀念的?(學生閱讀課文后思考并回答) 學生回答:平遙四合院的正房一般為三間或者五間的拱券式磚結構窯洞,具有冬暖夏涼、防火防盜的特點,是長輩居住的地方;廂房和側房一般是木結構的磚瓦房,供兒孫輩居住。這樣的布局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中長幼有序、尊卑有別的禮制觀念。 教師提問:從平遙四合院布局所體現的文化內涵中我們不難看出,傳統的文化中有許多的精華在今天仍然值得我們加以認真地吸收。請同學們思考你認為有哪些傳統思想是我們今天所特別需要強調的? 學生回答后,教師加以總結:尊老愛幼、扶危濟困、互相幫助、見義勇為、善良誠信、勤儉節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