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 從鎖國走向開國的日本教案
(2)幕府統治基礎的動搖: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逐漸形成并得到發展,新興地主和高利貨商人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他們對自己政治上無權的處境越來越不滿;長期受幕府排擠長州、薩摩等西南諸藩,大名也不滿現狀;作為幕府統治基礎的中下級下士,因經濟狀況的日趨惡化,對現實更加不滿,這一切反映了幕府統治基礎的進一步動搖。
3、資本主義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1)原因:
①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殖民侵略給日本人民帶來了無盡災難的同時,客觀上也刺激了日本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原料的大量出口刺激了生產的發展, 1860~1867年輸入總值增加了5倍多;
②資本主義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方式也傳到日本,對日本經濟的發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③在長期與外國人打交道中,一些有識之士,目睹了工業文明的優勢,開始從國外購進機器,建立工廠,所有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日本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
(2)影響:西南強藩成為倒幕運動的重要基地和主要力量
受幕府排擠的西南諸藩,大名們看到了幕府的軟弱無能,采取自強的改革措施,如保護和促進工商業的發展、創辦西式企業、改革軍隊和采用洋槍洋炮、整頓財政、廣求人才、鼓勵西學。各藩的改革雖然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但為了適應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促進了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后來西南強藩成為倒幕運動的重要基地和主要力量。
小結:導致日本社會危機加劇的根源主要有:內因:幕府腐朽黑暗的統治、經濟發展對統治基礎的沖擊。外因:列強的入侵、民族危機的加深。
社會危機加劇的表現:西方殖民勢力的進一步滲透、日本封建經濟的進一步解體、社會矛盾的空前激化、資本主義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社會階級結構的進一步分化等。
★教學小結:
本節課主要介紹了日本明治維新的主要背景,即在幕府的統治下,日本社會出現了嚴重的危機,主要表現在:
(1)政治上:天皇名義上是最高統治者,但實權操縱在幕府的首腦將軍手中;而幕府實行嚴格的等級制度,雖然維護了幕府封建統治,但激化了社會矛盾,威脅幕府統治;并且嚴重阻礙了日本社會經濟和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
(2)對外關系上,長期的閉關鎖國政策,造成了近代日本落后。19世紀中葉,美國打開了日本的門戶,列強接踵而至,簽定不平等條約,使日本淪為半殖民地國家,加劇了日本社會危機和民族危機。
(3)經濟上,資本主義萌芽和發展,沖擊了封建經濟,沖擊幕府統治。同時,西方殖民國家的入侵,客觀上刺激了日本資本主義經濟發展。
(4)思想上,西方先進思想傳入,使有識之士開始向西方學習,反對幕府統治,要求改革的呼聲更加強烈。
(5)統治集團內部,幕府統治和苛刻的剝削,使廣大人民包括中下級武士生活日益貧困,日本社會各界不滿幕府統治,滋生出反抗幕府統治,開始動搖了幕府統治基礎。
★問題解答:
⊙本課測評:
1、簡要解釋德川幕府統治下的日本封建等級制度。
參考答案提示:為鞏固封建統治秩序,德川幕府把全國所有人分為士、農、工、商等不同的身份等級,不同等級在社會中的地位不同。“士”為統治階級,包括將軍、大名、武士;“農”、“工”、“商”及“賤民”為被統治階層,“農”的人數最多,為各種雜役、勞役的主要承擔者,工商業者在當時受到統治者歧視,等級制度維護了封建統治,同時也激化社會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