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歷史教案 > 高中歷史教案 > 高二歷史教案 > 第六單元 明清的宮殿、皇家園林和陵墓

第六單元 明清的宮殿、皇家園林和陵墓

發布時間:2018-11-02

第六單元 明清的宮殿、皇家園林和陵墓

第1課 中國古代宮殿建筑的典范──北京故宮

教案一、教學目標 目標內容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識記理解運用最大的古代宮殿建筑群故宮始建于明朝永樂年間,歷代屢有改建和擴建,但仍基本保持原有的格局未變。故宮的位置、基本布局、各部分的主要建筑及其功能、特點。故宮的建造遵循封建傳統禮制和陰陽五行學說。中國古代宮殿建筑的基本布局原則。繪制簡單的故宮示意圖了解故宮的基本布局;探究紫禁城水系的作用及科學價值;探究中國古代“南面而王”的原因。問題探究(史地結合)識讀、繪制簡單的故宮布局圖。體會故宮悠久的歷史、杰出的建筑布局藝術,即故宮在世界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疏朗雄偉的三大殿三臺、三大殿名稱及重要性;太和殿的建筑特點及功能;中和殿、保和殿的主要用途。太和殿作為皇權象征,在建筑上的著力渲染的建筑藝術效果。分析太和殿在建筑上刻意營造的精神威懾作用。問題探究,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分析、對比史料解決問題。感受我國古代的建筑藝術的非凡成就及勞動人民為此付出的艱辛代價。嚴謹富麗的內廷建筑后三宮的具體名稱、用途;養心殿的位置、用途;御花園的位置及用途。故宮的建筑藝術成就及勞動人民為此付出的艱辛代價。繪制簡單的內廷布局圖。識讀、繪制簡單布局圖。感受我國古代的建筑藝術的非凡成就及勞動人民為此付出的艱辛代價。藏品豐富的文物寶庫故宮博物院的概念、特點、藏品種類及陳列方式。故宮博物館在文化方面的價值──中華民族文化史的實物寶庫,保存了大量的文獻檔案。列舉故宮博物院在文化方面的價值。列表分析法體會我國古代工藝技術的輝煌成就和我國勞動人民的創造才能。世界建筑藝術的瑰寶故宮的建筑思想;中軸線。故宮的建筑特點,中軸線在故宮及古代北京城市布局中的重要作用。分析說明故宮在古建筑史上的卓越成就。問題探究、圖文結合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建筑領域的精湛技藝和創造才能,以及為此付出的巨大代價。  二、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1.知識結構 2.教材內容分析與建議 本課主要介紹了明清故宮的基本情況及其在建筑上的主要特點,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對故宮的學習,了解中國古代高超的建筑技術水平。包括五部分內容:最大的古代宮殿建筑群、疏朗雄偉的三大殿、嚴謹富麗的內廷建筑、藏品豐富的文物寶庫、世界建筑藝術的瑰寶。實際上就是從建筑、歷史、文化等方面,概括講述了北京故宮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價值。這些內容講兩課時。 本課的引言由文字和插圖兩部分組成,文字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的內容。第一,由駱賓王的詩句引出古代宮殿建筑的主導思想──通過規模龐大、宏偉壯麗的宮殿建筑群,表現王朝的鞏固和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這一方面的作用甚至超過了宮殿的實際使用意義。第二,北京故宮的巨大價值──現存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 關于中國歷代皇宮相繼損毀的原因,教材并未直接說明,這里作一解釋。中國古建筑多為木結構,雖有很好的抗震能力,但卻極易為火災、兵燹所毀損,特別是中國古代有一種惡劣的傳統,就是新興王朝大都習慣人為地毀滅前朝的宮殿、都城,認為這樣可滅掉上一代政權的“王氣”,使其永遠不得復辟。當然這純粹是無稽之談,但是它的歷史代價是慘重的,中國古代宮殿幾乎都毀滅了,只有明清故宮是我國兩千年封建社會遺留下來的唯一完整的皇宮。清軍入關后直接承繼了這座宮殿,并未做大的改造,特別是清朝滅亡后,成立了故宮博物院,這樣就使北京紫禁城完好地保存下來。 關于故宮與世界其他幾個著名宮殿的比較,可參考以下幾個數字。法國巴黎的羅浮宮,建筑面積不到故宮的四分之一;俄羅斯的冬宮相當于故宮的九分之一;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宮,號稱歐洲最大的宮城,面積還不到故宮的一半;英國的白金漢宮,建筑面積相當于故宮的十分之一;日本東京的皇宮面積尚不及故宮的三分之一。 重點 故宮的基本布局、主要建筑特點及主要宮殿介紹。 難點 故宮的建筑思想、主要建筑特點。 第一目 “最大的古代宮殿建筑群”。 這一目教材主要概括介紹了北京故宮的情況,包括它的名稱、修建、歷史沿革、位置、特點、基本布局等。本目內容較為零散,建議教師在教學時抓住重點,而不要面面俱到。 (1)故宮的修建。 故宮,是明清兩朝的皇宮,始建于明朝永樂年間,距今已有近6xx年的歷史了,后來歷代的皇帝又對它不斷地進行改建和擴建,但大體格局基本沒有太大的變化。歷史上共有24位明清兩朝的皇帝曾經在此執政,包括明朝的14位皇帝和清朝的10位皇帝,他們統治中國長達491年。這里需要注意,并不是所有明清兩朝的皇帝都住在北京紫禁城里,明清兩朝共有28位皇帝,包括明代的16位和清代的12位皇帝。其中,只有明代的14位和清代的10位皇帝住在這兒。這是因為明朝的前兩位皇帝──開國之君明太祖朱元璋及其孫子建文帝朱允炆是住在南京,在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時營建了北京紫禁城,并把明朝的都城從南京正式遷到了北京,從此后,北京紫禁城就成為明朝皇帝的皇宮,從明成祖朱棣到明末崇禎皇帝一共住了14位明朝皇帝。清朝共有12位皇帝,但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兩人在入關之前就已去世,接下來從順治開始的10位皇帝都住在北京紫禁城里。 關于故宮的名稱及歷史沿革,教材在【歷史縱橫】里進行了解釋,教學時可讓學生閱讀自學,只要了解即可,不做過高要求。 (2)故宮的位置。 明清故宮的修建是和當時北京城的修建同時進行的,明清北京城的布局鮮明地體現了中國封建社會的都城以皇宮為主體的規劃思想。明清時期的北京城有三重──宮城(紫禁城)、皇城、京城。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環繞紫禁城外圍的是皇城,我們熟悉的天安門和地安門分別是皇城的南門和北門,皇城內部設有社稷壇、太廟、寺觀、衙署等各類與皇家有關的建筑,另外,一些大型的皇家園林,如北海、中南海、景山等也在皇城內。皇城外面又有一道城墻環繞,稱為京城。為加強防御和保衛南城的手工業區和商業區,明中期又在京城南邊修建了一道外城,但由于財政匱乏,只修了南面,其余三面并未修建。這就使紫禁城成為了一座至少三重城墻包圍的“城中之城”,這種布局顯然是為了突出皇權的中心地位。 教材講到了明清北京城的布局,其用意是為了形象地說明紫禁城在北京城的中心位置,教師要明確這一點,所以對于古代北京城的格局,教學時不宜過分展開,以免加重學生負擔。 北京故宮平面呈長方形,占地72萬平方米,相當于一個中小縣城,而裝飾的富麗豪華卻達到了極點,四周有10米高的城墻和52米寬的護城河環繞,給故宮設置了堅固森嚴的屏障;城墻四角各建一座精巧獨特的角樓,增添了故宮的建筑藝術風貌。四邊城墻各有一門,朝南正門為午門,北為玄武門(清朝避康熙玄燁諱改為神武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出神武門就是紫禁城的鎮山──萬歲山,清代改名景山,面積相當于紫禁城的三分之一。明末,李自成攻入紫禁城,崇禎皇帝就在煤山(即景山)上吊自殺。故宮建有各類房屋9 000多間(現存8 700多間)。教材上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如果一個人在每個房間里住一夜,需要花費二十五年的時間才能住完。總之,北京故宮擁有中國古代“城”的最高建筑形式,但這樣華麗、富貴的城里只住了一戶人家──皇帝。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上面提到的環繞紫禁城的、52米寬的護城河,俗稱“筒子河”,它是紫禁城的護城河,而不是整個北京城的護城河(北京城另有一條護城河)。筒子河的作用主要有二:防衛與排泄雨水。第一,筒子河包圍著紫禁城四面的城垣,給敵人攻城設置了障礙,形成了“金城湯池、深溝高壘”之勢,加強了對宮城的防衛。第二,筒子河相當于紫禁城的一個小水庫,即使下再大的暴雨,日降水量達到225毫米,紫禁城內的水全部排入筒子河,同時城外洪水圍城、筒子河的水無法排出城外,在這種情況下也只能使筒子河的水位升高一米左右。由此可見紫禁城科學合理的水系設計。 【插圖】“角樓”。角樓是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精品之作,教師可引導學生在看圖的同時,對角樓進行講解,讓學生領略角樓巧奪天工的建筑藝術技巧。關于角樓的更多資料請參考“資料與注釋”部分。 午門,是故宮的南面正門,也是故宮四門中建筑最宏偉、地位最高的門。午門處于故宮的中軸線上,從天安門穿過狹長的端門甬道,寬闊的午門廣場和高聳的午門城樓就聳立在眼前。午門有五個門洞,但從南往北看,似乎只有三個,這是因為在它的東西城臺的拐角處還分別開了兩個掖門,一個面向西,一個面向東,這兩個門洞先是向東、向西分別伸進城臺后,在向北拐,因此,進入午門從它的背面看,就是五個門洞了,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明三暗五”。午門城臺上有崇樓五座,正中一間面闊九間,重檐黃琉璃瓦廡殿頂,東西兩側城臺的廡房兩端又各有一座,所以,午門又稱“五鳳樓”。 明清兩代,午門禁衛森嚴,防衛嚴密,出入午門也有嚴格的等級制度,中間的正門是紫禁城里皇帝“御路”的開端,所以,此門只供皇帝一人專用。此外,只有皇后結婚入宮時可以經過一次,三年一次的殿試發榜之日,進士的前三名即狀元、榜眼、探花出宮時可以經過一次,并且被認為是至高的榮耀。平時文武百官走東門,王公宗室走西門,兩側掖門平時緊閉,只有在紫禁城舉行重大典禮時才開啟使用。 作為皇宮的正門,午門不僅僅是供出入的大門,它還兼有朝堂的作用,有一些政治活動在這里舉行。例如,每年農歷的十月初一日,皇帝都要親臨午門行“頒朔之禮”,即頒發下一年的歷書。另外,軍隊打仗凱旋歸來,有時也要在午門前向皇帝進獻俘虜,稱為“獻俘禮”。其時,百官齊聚午門廣場,場面宏大。 在我國古代的民間傳說中常用“推出午門斬首”的說法,事實上,這是沒有歷史根據的,不過,在明朝時卻有一種刑罰──廷杖,在此實施。明武宗時,106名大臣為勸諫皇上不要到江南游玩,連續在午門前跪了五天,結果不僅未能阻止皇帝,反而被皇帝施以“廷杖”,當場打死11人,可見封建皇權的殘酷。 (3)故宮的布局。 北京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歷史最悠久的古代宮殿建筑群。整座皇宮布局嚴謹、氣勢恢宏、金碧輝煌、豪華精飾。故宮建筑講究“中軸布局、左右對稱”,從午門到神武門形成了一條貫通南北的中軸線,故宮的主要建筑都坐落在這條中軸線上。以乾清門前的廣場為界,故宮可分為南部的外朝和北部的內廷兩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前面是太和門,兩側是文華、武英兩組宮殿,這里是皇帝舉行重大典禮、召見群臣及發布重要命令的場所。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稱之為后三宮,它的后面是御花園,兩側分別是東西六宮及寧壽宮和慈寧宮等。內廷院落重重,房屋密集,是皇帝及其家眷的生活區。此外,宮城里還有禁軍的值班房及一些服務性的機構以及宮女、太監居住的矮小房屋。由于房屋的使用功能不同,外朝與內廷的建筑風格也有顯著區別,外朝建筑多疏朗雄偉,富有陽剛之美;內廷則嚴謹富麗,充滿生活氣息。 故宮的基本布局及其建筑特點、功能,是這一目也是本課的重點。教師教學時可結合【插圖】:故宮示意圖,讓學生掌握、識記故宮的基本布局、主要功能分區、每一部分的主要建筑,并能夠繪制簡單的故宮布局圖。 北京故宮是我國古代宮殿建筑藝術的集大成者,它的建筑成就體現在對稱布局、院落組合、單體建筑、建筑裝飾等許多方面,而且它在建筑技巧及科學性方面也是相當成功的,例如,故宮的排水、取暖等的設計都很合理,教材把這些內容安排在【學思之窗】里,內容涉及故宮的水系與采暖。教師在教學時要在引導學生探究思考的同時,讓學生體會故宮的建筑藝術技巧,及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4)故宮的設計和營建遵循以儒家思想為主的封建傳統禮制和陰陽五行學說。 帝王宮殿是封建社會上層建筑的表現形式之一,因此,以儒家思想為主的封建傳統“禮制”也不可避免地滲透到了古代皇宮建筑當中。據《禮記》《考工記》等文獻記載,自周代以來我國就逐漸形成了一整套宮殿建筑的組織形制,如:“五門”“三朝”“前朝后寢”“左祖右社”“面南背北”“王者居中”“中軸對稱”等,這些原則對歷代皇宮建造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明清故宮在設計和營建過程中,也遵循了這套制度。例如, ·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附會“三朝”制度; ·太和殿之前依次設置大清門(明代原稱大明門,清代改稱大清門,后被拆毀,位置在今天的天安門廣場上)、天安門(明代稱為承天門)、端門、午門、太和門(明代稱為奉天門)五道門,則是附會“五門”制度; ·在紫禁城前面的西側(右)設置社稷壇,在東側(左)設置太廟,是附會“左祖右社”制度(社稷壇是皇帝祭祀土地、土谷神的地方,太廟是皇帝祭祀本朝祖先的地方); ·前三殿和后三宮的布局則體現了“前朝后寢”的制度。 ·從午門到神武門形成一條貫通南北的中軸線,主要建筑都集中在中軸線上,采取嚴格對稱的院落式布局,按照使用功能分區,根據不同的等級安排建筑的體量和空間,即建筑物的等級越高則規模和裝飾等就越豪華。這樣做的目的是體現皇權的至高無上和等級分明的封建禮制。不僅如此,這條中軸線還是整個北京城的中軸線,北京城內的所有重要建筑都沿著這條軸線結合在一起,這樣就使紫禁城居于北京城的中心,從而使“王者居中”“尊卑有序”等封建禮制原則表露無遺。 另外,中國古代重要的哲學思想之一──陰陽五行學說也被運用到了故宮的建筑布局上。 我國的陰陽五行學說很早就產生了,“陰陽”學說認為,每個事物都包含著相互對立、相互依存的陰陽兩面,如方位上的前與后、上與下;數目中的奇數與偶數、正數與負數等。并且認為,上方、前方、奇數、正數等為“陽”,而下方、后方、偶數、負數等為“陰”。故宮的布局也體現了這種思想,例如,外朝、內廷的安排,外朝在前,為陽;內廷在后,為陰。因此,外朝建筑疏朗、高大,氣勢雄偉,展現了陽剛之美;而內廷布局緊湊嚴密、富麗典雅,具有陰柔之美。外朝宮殿多用一、三、五等奇數,如三大殿、太和殿前的五座門、午門上的五座門樓、城門上的門釘大多布置九排,且每排九個。內廷則多用偶數,如東西六宮、乾清、坤寧兩宮等。需要說明的是,故宮在歷史的改建、重建過程中,這些原則也或多或少地被改變,例如,太和殿在初建時,橫向九間、進深五間,取這兩個最大的奇數,謂之“之尊”,代表皇帝無上的權威。只是在后來的改建中,太和殿被擴大為橫向十一間,因此,就如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太和殿變成了橫向十一間、進深五間,相當于五十五間房。同樣的例子還有內廷的“后兩宮”,原先,內廷只有乾清、坤寧兩宮,它們和外朝的三大殿合稱為“三殿兩宮”,后來,在內廷兩宮之間增建了一個交泰殿,因此,內廷也變成了“后三宮”。 五行學說認為,世界萬物都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元素組成,稱為“五行”,它們“相生相克”,維持著世界的運行。這種思想在故宮建筑上也有體現。例如,“五行”學說認為,“土”居中,代表尊貴,其色彩為黃色,所以,故宮三大殿的“三臺”,外形就像個“土”字;而明黃色則為皇帝專用的顏色。關于“五行”'的知識,還可參見“資料與注釋”部分的“故宮為何多用紅、黃兩種顏色”。 這部分內容是本課的教學難點之一,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故宮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它的建筑包含了中國古代基本的哲學和道德標準,以及天文學、算學等科技知識。對高中學生來講,陰陽五行學說會較為深奧,教學時應把握好尺度,只是作為例子點到為止,不宜深究。第二目 “疏朗雄偉的三大殿” 這一目主要由四部分組成:三大殿的概念及三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建筑特點與用途。其中太和殿是重點。 1.三大殿及三臺。 三大殿是外朝宮殿的主體建筑,最初名為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明朝嘉慶年間改名皇極殿、中極殿、建極殿,而清代又改名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一直沿用至今。它們不僅是紫禁城的政治活動中心,而且也是整個北京城的中心。三大殿加上東邊的文華殿、西邊的武英殿,合稱“外朝”。教學時可讓學生欣賞【插圖】三大殿全景,讓學生對三大殿的規模、形制等有一大體了解。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自南向北依次排列,共同矗立在一個巨大的“工”字型漢白玉臺基上,臺基高8.13米,共三層,俗稱“三臺”,它采用了古代宮殿建筑最高等級的臺基──須彌座,這種臺基在一般建筑中是絕對禁止使用的。三臺的四周砌有漢白玉雕刻的欄板和望柱,共有望柱1 406根,每根望柱柱頭上都雕刻著栩栩如生的龍紋和鳳紋。更神奇的是,每根望柱的下面都有一個龍頭伸出,稱為螭首,共有1 142個,每個龍頭的嘴里都有一個小圓孔,每當大雨傾盆,三大殿的雨水瞬間從三層的龍嘴里傾瀉而出,猶如千龍吐水,蔚為壯觀,美不勝收,成為故宮的一大奇景。正是由于這個科學的設計,即使再大的雨,三大殿的臺面上也不會有積水,所以,三臺可以說是實用性與藝術性完美結合的產物。 關于“三臺”,教材安排了一個【歷史縱橫】進行介紹,教學時讓學生閱讀了解即可。 2.太和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它代表著封建皇權的統治核心,因而也是故宮里最重要的建筑,它的形制、規模、裝飾,從整體到細部均采用了封建宮殿建筑的最高等級。 在太和殿前寬闊的露臺上,陳設著日晷、嘉量、銅龜、銅鶴和鼎式大香爐。嘉量是古代的一種象征性的量器,上面有斛、斗、升、合、龠五種古代計量單位的刻度;日晷是中國古代的一種計時器。前者象征國家的計量法制,后者象征時間,擺在太和殿前表示皇帝持有最高國家權力。露臺的東西兩側有銅龜、銅鶴各一對,龜、鶴都被認為是中國古代吉祥、長壽的動物,擺放在太和殿前,象征著皇帝希望自己能夠江山永固、福壽綿長。在露臺和臺階上還陳設著18尊鼎式大銅爐,象征清朝的18個行省。當皇帝舉行大典時,這些香爐以及銅龜、銅鶴的腹中就會點上松枝和檀香,香煙裊裊,煙霧彌漫,增加了大典肅穆、神秘的氣氛。值得一提的是,太和殿前的這些陳設,都具有雙重功能,不但有特定的象征意義,而且各以其別具特色的造型而成美化的環境裝飾品。 太和殿是現存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宮殿,殿宇由72根大立柱支撐,如果以四根柱子為一間算,太和殿東西11間,南北進深5間,相當于55間房子。在8米高的臺基襯托下,整個太和殿高35.05米,成為我國現存的古建筑中最高的宮殿,這個高度相當于現在十幾層樓的高度。太和殿的屋頂是中國古代建筑中最高等級的重檐廡殿頂,屋頂正脊的大吻是現存中國古建筑中最大的;四個檐角的琉璃小獸共10個,一般的古建筑物多用3、5、7、9單數,最多9個,只有太和殿破例用了10個,這是絕無僅有的孤例。 太和殿的殿內外裝飾都是最高等級的。太和殿內的天花、藻井及殿內外的梁枋上繪制著金龍“和璽彩畫”,這種彩畫在古建筑中也屬于最高等級。殿內正中擺著七層高的楠木鏤空透雕龍紋的金漆高臺,上面陳設著皇帝的九龍金漆寶座,寶座背后是雕龍金漆屏風;圍繞著寶座有6根瀝粉貼金蟠龍金柱,每根上盤繞著一條矯健的金龍,六個龍頭皆向內望著中央的寶座。寶座正上方的殿頂天花中央是一個雕刻精美的蟠龍藻井,龍嘴里含著一顆寶珠,俗稱“軒轅鏡”,據說它可以鑒別坐在寶座上的皇帝是不是真的真龍天子,如果是假皇帝,它就會掉下來將假皇帝砸死。今天,寶座并不在“軒轅鏡”的正下方,而是向后移了一兩米,這里面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據說,當年袁士凱稱帝時,不得人心,就連他自己也信心不足,他害怕“軒轅鏡”掉下來砸在他頭上,就派人把寶座往后移了幾米。太和殿內地面用4 718塊金磚鋪成,所謂“金磚”,并不是用黃金制成的,而是特別在蘇州一帶燒制的,燒制過程非常復雜,據說成品堅如鋼鐵,潤如墨玉,經過大運河運到北京后,只有達到“敲之有聲,斷之無孔”的程度,才能被太和殿選用。正因為品質上乘,所以直到500多年后的今天,太和殿的地面仍然平整光亮,透過金磚仍能看得見一根根高大立柱的倒影。教材有一幅【插圖】:太和殿內景圖,教學時,可結合插圖進行講解。 明清兩代,每年的元旦、冬至、萬壽節(皇帝生日)以及皇帝即位、皇帝大婚、冊立皇后、派將出征等重大活動,皇帝就要啟用太和殿舉行隆重典禮,接受百官的朝賀。可以想象,在寬闊的庭院和高大的太和殿面前,人們置身其間,頓覺渺小;皇帝高踞寶座俯望三臺下庭院中的人群,越發顯得“唯我獨尊”了。這正是紫禁城建筑刻意營造的氛圍──強調它的精神感染和威懾作用。事實上,在明清之際,太和殿的使用頻率是很低的,即每年只在這里舉行為數不多的幾個慶典,但慶典卻是異乎尋常的鋪張和隆重。 太和殿是本課的重點,它的內容也最多,教學時要理清順序:由太和殿前的五座門樓、殿前廣場、殿前裝飾再到殿內布置,可結合圖片或幻燈片一一介紹,讓學生了解、感受它的幾個“最”──面積最大、最高、裝飾最豪華。 3.中和殿。 中和殿在太和殿北面,是三大殿中規模最小的。單檐四角攢尖式屋頂,從外形上看,中和殿就像是一座方形的亭子,屋頂正中頂著一個鎏金的大圓球,叫做“滲金圓頂”,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這個“滲金圓頂”不僅有裝飾的作用,而且可削弱雷擊的破壞作用。 中和殿最主要的用途就是皇帝大典之前稍事休息、準備的地方。比如,在太和殿舉行大典時,皇帝從內廷出來,總是先來到中和殿,等一切準備妥當,出中和殿,沿著中間的御道,從太和殿后門走上寶座,大典就正式開始了。每年皇帝去天壇、地壇、太廟拜祭前,在這里先看祭文;每年春季,皇帝都要到先農壇舉行“親耕禮”,以示對農業的重視,去之前也要先到這里查看祭文和農具。 4.保和殿。 保和殿是三大殿中的最后一座殿宇,重檐歇山頂。 保和殿的主要用途有二,即舉行宴會和殿試的地方。保和殿采用了建筑造法,室內顯得很寬敞,清朝時,每年除夕,皇帝都會在這里舉行宴會,宴請少數民族的王公貴族和北京的文武大臣;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清朝的殿試由太和殿移到保和殿舉行。殿試是封建科舉考試制度中最高一級的考試,每三年舉行一次,參加殿試的考生一般都是經過縣、府、省等各級考試選拔出來的。殿試由皇帝親自命題,指定大臣閱卷,前十名的卷子,皇帝還要親自看一遍,并確定第一、二、三名,分別稱為狀元、榜眼、探花。 關于保和殿后面的云龍石雕,建議教師把教材上的【插圖】和【歷史縱橫】結合起來運用:通過讓學生看圖片以領略石雕高超精美的工藝;通過閱讀關于石雕修筑的文字,體會勞動人民為此付出的艱辛代價。至于教學形式可以靈活多樣,既可由老師講,也可由學生講,或者由教師講工藝、學生講修建,不拘一格,教師可酌情設計。 第三目 “嚴謹富麗的內廷建筑” 這一目主要介紹了故宮的內廷部分,包括的內容也較多,乾清門廣場及乾清門,后三宮的概念,乾清宮,坤寧宮和交泰殿,養心殿,御花園,外東路與外西路,共七部分內容。其中古宮內、外朝的分界線、內廷的基本布局、乾清、坤寧兩宮的用途、養心殿的用途要求掌握。其他內容了解即可,不做要求。 1.乾清門廣場及乾清門 保和殿正后方,是位于故宮中軸線上的乾清門。它與北面的保和殿、東面的景運門、西邊的隆宗門圍合成了一個東西長、南北窄的小廣場,稱為乾清門廣場。明清兩代,乾清門廣場是紫禁城外朝與內廷的分界線,也就是說,進入乾清門,就到了皇帝及其家眷的生活區了。 乾清門是內廷的正門,面闊五間,重檐歇山頂,門內有寬闊的甬道與后三宮的露臺相連;門前有一對鎏金獅子;門的兩側各有一座“八”字形影壁,紅色的墻面配黃綠色琉璃團花裝飾,這種華麗喜慶的色彩似乎預示著嚴肅刻板的外朝氣氛的結束。 明清兩代,乾清門的作用稍有不同,明代,乾清門只是作為供皇帝出入的內廷正門,清代它的重要性大大加強,不少政治活動由外朝移到這里舉行,這里列舉幾例。(1)“御門聽政”,俗稱“上早朝”,是體現皇帝勤于政務的主要方式之一。明代的御門聽政是在太和門舉行的,清代則移到了乾清門。御門聽政一般在上午八、九點鐘開始。聽政時,皇帝坐在臨時放置在乾清門中間的御坐上,侍衛侍立兩側,官員依次奏事,由皇帝裁決處理。清朝康熙帝御門聽政最勤,幾乎每天都要舉行,康熙年間的很多大事都是在御門聽政時決定的,如討伐吳三桂的叛亂,清軍兩次反擊沙俄入侵中國的雅克薩自衛反擊戰等。(2)在乾清門的西側,有幾間看上去低矮、簡陋的平房,這就是清雍正帝時建立的軍機處所在地。雍正初年,西北地區爆發大規模的叛亂,軍情緊急,為及時了解軍情和指揮戰爭,雍正帝選拔一些親信大臣,在靠近皇帝寢宮──養心殿不遠處的幾間小板房里,日夜值班以備隨時召見,這個機構初時被稱為軍機房,后來改為軍機處并成為定制,直至清末。軍機處被稱為“高效率的陋室”,設有軍機大臣和軍機章京等職務,他們雖由皇帝親自選拔任命,但職責僅限于“跪受筆錄”,即秉承皇帝的旨意起草和發布各種命令,一切軍政大事都掌握在皇帝一人之手。軍機處的設置標志著封建中央集權的加強已走到了極限。【插圖】“軍機處”: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先回憶初中歷史學過的有關“軍機處”的知識,在此基礎上閱讀這幅圖。 2.后三宮 跨過乾清門,自南向北依次是乾清宮、交泰殿和坤寧宮,統稱后三宮,它們也位于中軸線上,是故宮內廷的主體建筑。后三宮也建筑在同一座臺基上,按禮制,內廷地位要低于外朝,所以這里的臺基只有一層,而且殿宇的規模、周圍的庭院也比外朝三大殿小得多。 后三宮和其后的御花園位于中軸線上,兩側分別是眾嬪妃居住的東、西六宮;在東西六宮北面,各有五組造型相同的宮殿,那是供皇子們居住的“乾東西五所”;東西六宮的兩側則分別是外東路與外西路。 內廷各宮的建筑布局基本相同,相互之間既以高墻相隔,又有甬道、庭院、長街相連。所以在自成體系的同時,又在總體上構成一個完整的建筑群體。為便于居住,內廷空間布局緊湊實用,院內布置花木、園林,富有生活氣息。與三大殿全用金龍彩畫不同,后三宮出現了龍鳳彩畫相間的情況,表現了皇帝皇后共用寢宮的特點。 內廷的建筑較為密集,教學時,首先要結合《故宮示意圖》把內廷的布局講清楚:后三宮、御花園,東西六宮,乾東西五所,外東路、外西路。并要求學生識記這幾部分的大體位置,學會繪制簡單的內廷布局圖。 3.乾清宮 乾清宮是皇帝的寢宮,寬九間,深五間,相當于四十五間房,重檐廡殿頂,殿宇裝飾考究,富麗堂皇。如今看到的乾清宮是明嘉靖二年(1797年)燒毀后又歷時三年重建的。前面正間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的地方,兩側有東西暖閣;后面則是皇帝的寢宮。明代的十四位皇帝和清代的前兩位皇帝(順治與康熙)都曾住在這里,從清朝的第三位皇帝雍正帝開始,清朝的后八位皇帝就搬到西宮的養心殿居住了。 作為明朝和清初的政務重地,乾清宮見證了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教學這一段內容時,教師可在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查詢發生在乾清宮的歷史故事,上課時請學生匯報調查結果(只說出故事的名字即可),由此導入新課的學習。教材【歷史縱橫】里敘述了“正大光明”牌匾的歷史意義,就是這種話題之一,教師還可引用“紅丸案”“康熙智擒鰲拜”等其他的例子。 4.坤寧宮和交泰殿 坤寧宮在明朝時是皇后的寢宮,清代改成了祭神和皇帝結婚的洞房,設有龍鳳喜床和雙喜字影壁等,康熙、同治、光緒三位皇帝結婚時曾使用過它。 位于乾清宮和坤寧宮之間的是交泰殿,它是一座方形的小殿。乾隆帝曾把象征國家權力的25顆玉璽存放在此。現在,殿里還存放著一座5米多高的大自鳴鐘以及我國古代傳統的計時器──銅壺滴漏,它們至今保存完好,十分珍貴。 5.養心殿 除了后三宮之外,內廷的另一個重要建筑是養心殿。它位于西六宮南側,呈“工”字形,分為前后兩殿,中間有穿堂貫通相連,前殿是皇帝處理朝政的地方,后殿為皇帝寢宮。養心殿是清朝后期的政治活動中心。從雍正皇帝開始,清代的后八位皇帝都是在這里居住和理政的。 養心殿前殿的正間是皇帝召見大臣和處理政務的地方,它的正中央設有寶座、御案、書櫥,寶座的正上方的屋頂上高懸著“軒轅鏡”。19xx年2月,年僅6歲的末代皇帝溥儀在此宣布退位,標志著清朝的滅亡。養心殿的東間是清末同治、光緒兩朝,慈禧、慈安兩宮皇太后曾在這里“垂簾聽政”。教材在此處配有【插圖】“慈安、慈禧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的地方”,具體介紹請參見“資料與注釋部分”。前殿的西間為西暖閣,是皇帝召見軍機大臣,密議國事的地方。乾隆皇帝時,在西暖閣的最西側專門開辟了兩個小房間,每間只有4平方米,內部裝修的精美雅致,乾隆皇帝將晉代書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視為“稀世之珍”,藏于此處,以便隨時賞玩,故將此間命名為“三希堂”。 6.御花園 為方便皇帝及其家眷游樂、休憩,紫禁城曾先后修建了七、八座花園,不過,如今保存下來的只有御花園、乾隆花園、寧壽宮花園、建福宮花園(現僅存廢墟)四座,它們都集中在內廷區域,其中尤以御花園和乾隆花園富于江南園林的特色。 御花園是故宮里最大的花園,位于坤寧宮以北,所以在明代被稱為宮后苑,早在明朝初建北京紫禁城時,就修造了這座花園,所以園內現存的一些建筑及古樹已經有至少5xx年的歷史了。御花園是專為皇帝及其嬪妃游賞、玩樂而建,所以它的四邊各有一門可以方便地與后三宮及東六宮、西六宮相通。 御花園位于故宮的中軸線上,所以它的布局與整個皇宮的布局一致,也講究均衡布局、左右對稱。御花園里的主要建筑是欽安殿,它是目前故宮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也是故宮現存唯一一座供奉道教的道觀,也位于中軸線上。園內還有一座用各種奇形怪狀的太湖石堆砌而成的“堆秀山”,山上建有御景亭,是紫禁城的最高點,每年重陽節,皇帝和他的嬪妃們常常來到這里,登高遠眺。 教材在這里插入一個【歷史縱橫】,提到了“花石子路”,為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在這里可講其中的一幅很有趣的畫──“怕妻石”。具體可參見“教學設計與案例”部分。 7.外東路與外西路 進入景運門,在紫禁城的東北部就是著名的寧壽宮區,俗稱外東路。這里自成體系,宮殿形制模仿中軸線上的正宮正殿,也分為中、東、西三路,中路有皇極殿、寧壽宮、養性殿等大殿;東路是紫禁城內最大的三層大戲臺──暢音閣;西路則辟有靈異巧致的寧壽宮花園(俗稱“乾隆花園”),整個宮殿外側有一座工藝精美的玻璃照壁──九龍壁。寧壽宮區共有房屋千余間,裝飾豪華,成為了紫禁城中的“小紫禁城”。這個區域是乾隆皇帝準備在自己坐滿60年皇位以后,做太上皇時養老用的,所以早在退位二十多年前就開始修建,并且他給各個宮殿起的名字也都富有祈求長壽健康之意。事實上,乾隆并沒有在這里真正居住過,在他85歲讓位于兒子嘉慶后,仍然在“歸政仍訓政”的名義下,握有實權,直至三年后死于養心殿。今天,寧壽宮區已辟為珍寶館,明清宮廷的珍寶在這里陳列展覽。 與外東路對應,隆宗門以西包括慈寧宮等宮殿,稱為外西路,這里是專供寡居的太后、太妃居住的,所以這里最突出特點是佛殿經堂建造考究。第四目 “藏品豐富的文物寶庫” 故宮不僅以巍峨壯麗的古代宮殿建筑群聞名于世,而且還收藏了大量精美的藝術精品和珍貴的文獻典籍。這一目主要介紹了故宮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在文化方面的價值與意義。 故宮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是在明清兩代皇宮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綜合性博物館。它是目前我國國內最大、收藏文物最豐富的博物館,收藏文物主要包括實物與圖書文獻兩大類。 故宮博物院堪稱中華民族文化史的實物寶庫,庋藏文物100多萬件,約占全國文物總數的六分之一,它們不僅數量多,而且質量高,其中許多文物都是歷代皇家宮廷收藏的傳世珍品。從歷史發展階段講,上起原始社會的新、舊石器時代下到清末和近代,每個歷史階段故宮博物院都有代表性的文物收藏;從文物種類來說,則包括了青銅器、陶瓷器、玉器、碑石、印璽、法書、名畫、漆器、琺瑯、織繡、金銀器、竹木牙骨雕刻、家具等,這些精品文物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工藝技術的輝煌成就。 除此之外,故宮博物院還收藏了大量珍貴的圖書典籍、明清檔案等,其中很多都是今天難得的善本和孤本,它們為后人研究明清史及近代史提供了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宮,紫禁城曾經收藏了我國歷代的文物精品,它們中的大部分保存在今天的北京故宮博物院里,其余則散置各地。清末政治腐敗、國勢衰微,至溥儀搬出故宮前,故宮博物院的很多文物被戰亂或人為的搶劫、毀壞、盜賣,令人痛心。新中國成立前,蔣介石把故宮博物院的60多萬件文物運到了中國臺灣,保存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另有一部分則流傳到國外,或被外國博物館或被私人所收藏;還有一些保存在國內的其他博物館或為私人收藏。 教學建議:在這一部分,要求學生理解“故宮博物院”的概念,知道它是目前我國國內最大、收藏文物最豐富的博物館。關于故宮博物院的建立,教師可結合“資料與注釋”中的有關內容,向學生做一簡單介紹。對于它的藏品,教師可列一表格向學生說明(如下表)。【插圖】“金發塔”的介紹課參見“資料與注釋部分”。第五目的【學思之窗】是關于紫禁城里的大銅缸,由于涉及外國侵略軍的入侵,所以也可以移至這里講述。 種類實物圖書文獻特點庋藏文物100多萬件,約占全國文物總數的六分之一,它們不僅數量多,而且質量高,其中許多文物都是歷代皇家宮廷收藏的傳世珍品收藏了大量珍貴的圖書典籍、明清檔案等,其中很多都是今天難得的善本和獨有的史料,為后人研究明清史及近代史提供了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第五目 “世界建筑藝術的瑰寶” 這一目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主要介紹了故宮的建筑思想及主要的建筑特點。 1.建筑思想 如果說,西方古建筑多為石料建成,講究單體的獨特性。中國古代建筑的最大特點是注重群體的集合,并且這種群體的布局嚴格遵循中國古代的封建禮制秩序,體現等級制度。這就是說,古代皇宮除了滿足帝王生活、理政的要求外,更重要的是,要通過皇宮整齊嚴肅的建筑布局表現至高無上的皇權,以達到鞏固統治的目的。通過皇宮突出強調帝王權威對人們的精神感染作用,這種政治上的需要往往比它實際的使用要求更重要。故宮的建筑布局堪稱是突顯皇權至尊的典范。 教學建議:故宮的建筑思想是本課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可以說,它是本課的綱,只有在理解了故宮建筑思想的基礎上才能深刻理解故宮的建筑布局與特色。雖然教材在最后一目才把它總結出來,但實際上,在前面具體宮殿的學習中,這一思想已經逐漸滲透,這里只是做了一個總結概括。 2.建筑成就 宮殿建筑是封建社會“上層建筑”的表現形式之一,是帝王權威與統治的象征,所以,歷代王朝都不惜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使用當時最先進、最成熟的技術和藝術來營建它。可以說,宮殿建筑是各個歷史時期建筑技術和藝術成就的集中體現。明清故宮繼承了中國歷代宮殿建筑的傳統經驗,同時又作了一些切合實際的創新與改變,它的建筑成就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優秀傳統與獨特風格,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精湛技藝和創造才能。它的建筑特點主要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總體和諧中富于變化 以“間”為單位構成單體建筑,再以單體建筑組成庭院,進而以庭院為單元組成規模龐大的建筑群,這是我國古代建筑的民族風格。 故宮的建筑也是這樣,整個建筑群由上百個大小不等的庭院、九千多個房間組成,規模龐大卻能在布局上井然有序、雜而不亂,這主要得益于在建筑手法上突出了一條貫通南北的中軸線,故宮的重要建筑都嚴格對稱地布置在這條中軸線上,它們代表著當時中國的最高權威。中軸線兩側左右對稱分布著其他次要建筑。中軸線上的建筑高大、豪華,與兩側相對低矮、簡陋的建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而凸顯出主次分明的封建等級秩序。 不僅如此,故宮中軸線的南北延長線又是北京城的中軸線,它南起永定門,北達鐘鼓樓,全長近8公里。這樣長的城市中軸線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它把北京的宮城、皇城、內城和外城貫通了起來,使紫禁城位于整個北京城的中心,從而有力地凸顯了至高無上的皇權威嚴。另外,城內其他的主要建筑也是通過這條中軸線結合在一起的,它們大多對稱分布在中軸線的兩側,所以,這條軸線對古代北京城的規劃具有重要意義,從這一點上說,有人把它稱為國家的“精神軸線”,似乎不過分。 如果僅有統一就會變得單調,可貴的是,故宮在整體統一中又不乏疏密錯落、高低起伏的變化。除了屋頂形式豐富多變外,內廷與外朝的布局也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內廷與外朝相比,顯然從屬于外朝,因此,內廷布局相對緊湊,宮殿的規模、裝飾也相對低一些。前三殿占據了故宮最重要的空間,而代表皇帝權威的太和殿又是三大殿中規模最大、最雄偉、裝飾最華麗的建筑。以下一些有趣的測量數據可以對此有一個較形象的說明。 據測量,后兩宮區的長度都恰為前三殿區的一半,也就是說,前三殿區面積為后兩宮區的四倍。 如在前三殿、后三宮院落四角分別畫對角線,則太和殿、乾清宮兩殿分別居前三殿、后兩宮區的幾何中心,表示皇帝不論在國家還是在皇室中都是中心。 總之,這種整體和諧統一中又富于變化的特點,正是故宮建筑精華的集中體現。 教材在這部分安排了一個【歷史縱橫】,簡單介紹了古代勞動人民為修建故宮所付出的巨大辛勞與智慧,更詳細的內容可參見“資料與注釋”部分的紫禁城的修建,紫禁城的設計者與營建者兩部分內容。 2.裝飾藝術豐富多彩 紫禁城不僅在整體上氣魄宏大,而且在細部處理上也很精致。這里的許多建筑構件集實用性與裝飾性于一體,從而形成了故宮特有的豐富多彩、功能實用、美侖美奐的建筑裝飾特點。這樣的例子在故宮里俯拾即是,以下僅舉幾例說明。紫禁城屋頂最高峰的兩端和屋檐的四角,都有形態各異、制作精巧的各種吻獸等裝飾物,既美觀又實用,它們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固定瓦片、防止滑落;防止雨水滲漏進殿內;造型優美的裝飾品。又如,紫禁城宮門上的門釘,本來是為了固定門板而用的,但紫禁城的建筑師們在這些銅鑄的門釘表面涂上了一層鎏金,這樣縱橫成行的門釘在陽光下顯得金光閃閃、富麗堂皇,單調、冷漠的宮門也富有了威嚴和生氣,并成為故宮獨有的一景;太和門前秀麗的內金水河,不僅美化了環境,更起到了排水和防火的作用;太和殿兩側及乾清門前的鎏金大銅缸,外表富麗精致,除了消防滅火的作用以外,還是一種很好的裝飾品。此外,作為木結構的建筑,故宮里的柱子、門窗大多被涂成了紅色,屋檐下用于支撐屋頂的木骨架也被繪上了各式青綠色的彩畫,這樣做相當于為木材上了一層保護層,在防潮、防蛀的同時,這些絢麗的油彩又成為故宮特有的裝飾色彩。 教學建議:教材限于篇幅,在這一部分并未展開。教學時,可以通過展示幾幅關于紫禁城內部裝飾的圖片,讓學生對它細致、美觀、實用兼于一身的裝飾特色有所了解,并能舉例說明。 3.建筑色彩華麗鮮明,對比強烈。 走進故宮,映入眼簾的是,碧藍的天空下一大片金黃色的琉璃瓦頂閃閃發光;屋檐下青綠色調的各種裝飾彩畫絢麗多姿;一排排紅色的立柱和雕刻細致的紅色鑲金鏤空門窗組成了宮殿的屋身部分;重要殿宇坐落在白色的漢白玉臺基上,臺下則是深灰色的磚鋪地面。事實證明,紫禁城的建筑師具有高超的色彩組合藝術。通過綜合運用這些紅與綠、黃與藍、白與灰(黑)等對比強烈的色彩,紫禁城宮殿顯得金碧輝煌而又雍容華貴,色彩濃重而又端莊和諧。由于當時的北京民居建筑只能使用普通的灰瓦,登上景山,遙望南、北兩個方向,就會看到截然不同的兩種景象:向南遙望,重重疊疊的屋頂匯一大片金黃色的琉璃瓦的海洋;向北遙望,則是廣大的北京民居建筑的灰色瓦頂。不知是有意安排還是無意巧合,在藍天白云和廣大北京城灰色調背景的襯托下,這座金碧輝煌的皇家宮殿愈發顯得耀眼奪目。 教材在這里以圖配文,安排了一幅【插圖】“宮殿之海”。教學此內容時,不要單純說教,而要通過展示圖片(有條件的甚至可以帶領學生親自登上景山),讓學生自己體會那種強烈的色彩對比以及紫禁城“宮殿之海”帶給人的震撼。 走在紫禁城里,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隨處可見大片大片黃色的琉璃瓦“海洋”,而絕大多數殿宇的門窗、立柱以及高大的宮墻都用了紅色,看起來喜慶、祥和,這也是紫禁城在建筑色彩上的另一個特點,就像教材上說:紅色和黃色是紫禁城的主色調。那么,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呢?按照陰陽五行學說,世界萬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組成的,其中“土”居中央,可以控制四方,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土的代表顏色是黃色,所以,在古人心目中,黃色象征著尊貴,在古代,明黃色這種色彩為皇帝專用,其他人如果擅自用了這種顏色,就被認為圖謀不軌,會招來殺身之禍。在我國人民的心目中,紅色一向就是吉祥、喜慶、美滿、幸福的象征。按照“五行”理論,紅色對應“火”元素,而火象征著繁榮、興旺。三、教學設計與案例 1.教學設計 北京故宮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宮,不僅是我國現存古代建筑中的珍寶,而且它也蘊藏著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及科學的寶藏。所以,要全面地了解、認識故宮,可以說是一項非常深廣的課題。作為中學教材,課程標準要求了解北京故宮,使學生從中認識中國古代建筑的高超技藝。因此,教材側重從建筑的角度對故宮進行介紹。教學時,要避免兩個誤區:第一,把教學變成了導游講解,因而失之嚴謹、科學;第二,單純地從建筑的角度講解磚木瓦石建筑物,因而枯燥、艱深。 鑒于此,提出兩點教學建議。 第一,教學中可以運用相關的歷史故事、圖片等素材,引出話題、豐富課堂。故宮“見證”了明清兩代的治亂滄桑,它的建筑包含著許許多多生動有趣的歷史故事、耐人尋味的歷史規律。比如,角樓、午門、太和殿、乾清宮、御花園等處都有生動有趣的故事、傳說,教學時插入它們,可以活躍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至于是由教師還是由學生講述,則可靈活處理。 另外,為了使教學更加清晰和生動,可以適當利用幻燈、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如:太和殿的隆重奢華的典禮場面、建筑物宏偉齊整的氣勢布局等,學生可能想象起來有一定困難,教學時,可以多搜集一些這樣的資料,擇其精華運用在課堂上,無疑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學案例 案例一 在教授保和殿后面的云龍石雕時,可以將教材上提供的介紹云龍石雕艱難修造過程的內容與以下的材料結合起來學習,讓學生分析、對比這些材料,體會勞動人民為修造故宮所付出的辛勞和智慧,對比統治階級奢華、腐朽的生活,對學生進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 材料一:清朝末年,國家內憂外困,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而當權者卻貪圖享樂。為此,有人寫了一副對聯,上聯是:“今日幸南苑,明日幸北海,何日復幸古長安?”下聯是:“五旬割琉球,六旬割中國臺灣,七旬又割東三省,每逢萬壽疆無。” 請結合初中學習的歷史知識,指出這副對聯抨擊的對象是誰?說說你的理由。 材料三:據清宮老太監唐冠卿、陳平順(是西太后的隨侍,在溥儀出宮后還活著,故宮博物院曾請他們作顧問)說,西太后每天吃菜都是一百多樣,吃飯的時候,在她座前排列幾張畫金花的方桌,由十幾名太監捧端食盒魚貫而入,按順序上菜。凡是平時喜歡吃的放在最前面,在西太后面前放著幾個小碟子,以便夾置合口的菜肴。據說在一百多種菜中,僅嘗幾種,其余都是裝裝排場。葉赫那拉氏慈禧為了保持面貌的青春,每天還服珍珠粉及一些珍貴補品。皇宮中除皇帝、皇太后之外,像嬪妃等也都各有宮份,自然都是山珍海味水陸雜陳。根據歷史檔案不完全統計,宮中的生活費用,每天需開支一萬兩。他們一餐飯的費用抵得上廣大農民多少年的糧食啊!若具體算個賬,其中僅皇帝的一頓飯費就可供近五千個農民吃一年。 ──單士元:《故宮史話》 案例二 在介紹御花園里的花石子路時,教師可以通過幻燈,展示幾幅花石子路的圖片,同時結合講述其中蘊含的小故事,讓學生邊聽邊看,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與生動性。(如下例) 御花園里有一條綿亙不斷、遍及全園的花石子路,一共組成了900多幅栩栩如生、各具特色的圖畫,它們包含民間傳說、笑話、歷史故事等眾多題材,游園者一路欣賞,趣味無窮。這些花石子路都是古代工匠用各種顏色深淺不同、顆粒大小不一的河卵石子精心嵌砌而成的。這也是我國古代的一項特別的園林工藝,尤其是故宮御花園里的花石子路做工精湛,甚至可以和畫家的手筆相媲美。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其中的一組非常有趣的圖畫,名字叫“懼內組畫”,有人也叫它“怕妻石”。你看了一定會忍俊不禁、樂而忘憂。 這組畫一共有四幅,右邊的一幅是:一名男子頭頂瓶子,雙膝跪在凸凹不平的搓衣板上,兩手撐地,全身幾乎爬跪在地上,非常疼痛難忍,似乎想要掙扎著站起來,而他的妻子卻兇神惡煞地騎在他身上,使他動彈不得。第二幅:一個男子跪在搓衣板上,頭上頂著板凳,兩手合十討好求饒;而他的妻子卻站在旁邊,一手叉腰,一手拿著掃把,怒氣沖沖,似乎正要掄起掃把揍其丈夫。第三幅:一名女子手拿棍子,坐在凳子上;而他的丈夫跪在一旁,頭頂盆子,似乎在等待發落。最后一幅:一名女子手持棍棒,作追趕狀,而他的丈夫在前面騎馬揚鞭,奮力逃脫。 案例三 在講述故宮的建筑思想時,教師可采用材料分析法導入。請學生閱讀以下材料,然后分小組討論給出的問題,最后,由教師歸納總結,從而引出第五目的內容。 (漢高祖七年)二月,至長安。蕭何治未央宮,立東闕、北闕、前殿、武庫、大倉。上見其壯麗,甚怒,謂何曰:“天下匈匈,勞苦數歲,成敗未可知,是何治宮室過度也!”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以就宮室。且夫天子以四海為家,非令壯麗亡以重威,且亡令后世有以加也。”上說。 ──《漢書·高祖紀》 宮成,適當叔孫通習禮成,諸侯群臣朝會,高祖嘆曰:“吾乃今日方知為皇帝之貴也。” ──《漢書·叔孫通傳》 閱讀以上史料,請說明漢高祖對修建皇宮這件事的態度前后有何不同,為什么?

第六單元 明清的宮殿、皇家園林和陵墓 相關內容:
  • 蘇州園林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4篇)

    《蘇州園林》教學反思課堂案例 (一)學生說:“我感受不到《蘇州園林》的美。”《蘇州園林》的教學已近尾聲,照例,我又詢問學生還有什么要說的。...

  • 《蘇州園林》教學要點(通用16篇)

    本文是一篇介紹園林建筑藝術的說明文。文章高度概括了蘇州園林建筑的成就,詳細介紹了園林建筑的布局,分析了園林建筑的原理,寫得情文并茂,趣味盎然。...

  • 《蘇州園林》教學設計(精選17篇)

    教學目標:掌握總說和分說的結構;理解語言特點;學習說明方法。教學重點:掌握結構和語言特點。教學性質:教讀課。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步驟:課前預習:查字典解決字詞問題;找出總說和分說的段落;把多次出現又體現著蘇州園林總特點的...

  • 《蘇州園林》優秀教案(精選14篇)

    第四單元 單元教學目的要求: 1、初步了解說明文的文體特點。 2、認識閱讀和寫作說明文必須準確把握被說明事物的特征或本質。 3、認識描寫和說明這兩種表達方式的區別,及其在記敘文和說明文中的應用。 4、學習幾種主要的說明方法。...

  • 《蘇州園林》檢測題(精選16篇)

    基礎題1.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4分)軒榭( ) 疊嶂( ) 鏤空( ) 斟酌( )相間( ) 模樣( ) 對稱( ) 庸俗( )2.找出下列詞語中的4個錯別字,并在橫線上訂正。...

  • 《蘇州園林》閱讀答案(精選14篇)

    蘇州各個園林在不同之中有個共同點,似乎設計者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好像故意回避似的。...

  • 《蘇州園林》教后反思(精選17篇)

    感覺到以往的那種方式教《蘇州園林》已經不通了,學生們對這種這篇典型的說明文好像不太感興趣。雖然是本學期的第一篇說明文,但在第二三冊已講過一些說明方法,了解了一些要點,好象對于老師的講授法不感興趣,我想應該改進一下方法。...

  • 蘇州園林教學設計(精選16篇)

    教學要求(一)教學目標1、了解課文總說和分說的說明順序。2、體會課文語言又嚴密又生動的多樣性特點。(二)教學重點學習由整體把握到具體揣摩的讀書方法。(三)教學難點初步的鑒賞能力的培養。...

  • 《蘇州園林》教學實錄(精選17篇)

    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弘揚學生的讀寫個性《蘇州園林》課堂教學實錄蘇州園林,聞名全國,譽滿世界,葉圣陶先生的〈〈蘇州園林〉〉以精練的語言、嚴謹的結構,從欣賞者的角度,抓住了蘇州園林的特點,條分縷析的作了全面的、深刻的介紹。...

  • 13蘇州園林教案(精選15篇)

    第四單元 單元教學目的要求: 1、初步了解說明文的文體特點。 2、認識閱讀和寫作說明文必須準確把握被說明事物的特征或本質。 3、認識描寫和說明這兩種表達方式的區別,及其在記敘文和說明文中的應用。 4、學習幾種主要的說明方法。...

  • 蘇州園林說課稿(精選14篇)

    一、說教材《蘇州園林》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十三課,是一篇說明文,這篇文章介紹蘇州園林的建筑特色,文章按照由總到分的邏輯順序展開,先總體介紹了蘇州園林圖畫美的特點,然后具體展開分別說明,通過本篇文章的學習學生可以了解蘇州園...

  • 《蘇州園林》說課稿(精選16篇)

    一.說內容1.教材簡析:《蘇州園林》是葉圣陶先生的一篇帶有文藝性的說明文。說明了蘇州近二百處園林的共同特點和給人的整體印象,即“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 《蘇州園林》教案設計(精選15篇)

    孟永剛 蘇州園林: 葉圣陶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圍繞中心,從整體到局部多方面說明事物的方法在整體把握全文的基礎上,體會文章的結構美。 2學習本文準確、簡潔、生動的語言,從反復誦讀和重點詞句賞析中,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 有關《蘇州園林》教案(精選13篇)

    “三維”目標:1、認真閱讀課文,感知蘇州園林圖畫美。2、深入研讀課文,探究課文從幾個方面說明事物的特點。3、品析本文的說明方法和語言準確性。教學重、難點:1、蘇州園林的圖畫美。2、從幾個方面說明事物的特點,總說和分說。...

  • 《蘇州園林》教案(精選16篇)

    知識與能力:1、了解作者,識記生字2、了解說明對象及對象特征。3、理清本文的結構及順序。4、掌握說明方法。5、欣賞準確、生動的說明語言。...

  • 高二歷史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毛片av | 999这里只有是极品 久久综合色综合 | 久久久亚洲欧美 | 亚洲五区在线观看 | 亚洲一区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 久久久亚洲欧洲 | 欧美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 狠狠色婷婷丁香五月 | 中国精品视频久久久久久 | 久久精品爱视频 | 国产日韩视频在线观看 | 激情伊人网 | 在线观看成人免费视频 | 国产又爽又大又黄A片色戒一 | 顶级丰满少妇自慰到喷水 | 成年人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 免费不卡欧美自拍视频 | 国产性猛交xxxx乱大交小视频 | 色偷偷狠狠色综合网 | 国产无遮挡裸露视频免费 | 久久网一区二区 | 亚洲男人天堂一区 | 日本熟妇无码色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久www视频 | 好好干天天日 | 国产精彩视频一区 | 91i在线| 亚洲精品白浆高清久久久久久 | 国产午夜性春猛交xxxx公交车 |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69 | 成人性生交A片免费看V | 成人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一级做受毛片免费大片 | 在线小视频你懂的 | 伊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成人精品 |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区av| 精品久久久久国产免费第一页 | 中国少妇内射XXXHD免费 | 97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