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單元 瑪雅文明的消失
第1課瑪雅文明的發現
教案一、教學目標 目標 內容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識記理解運用征服瑪雅文明后古典期瑪雅文明的時空范圍、中心;西班牙殖民者征服瑪雅的過程西班牙人征服瑪雅文明與瑪雅考古發現之間的關系探究后古典時期瑪雅文明失落的原因地圖分析 問題探究有著近三千年歷史的瑪雅文明被西班牙殖民者毀滅了瑪雅考古的開端西班牙人在瑪雅地區的零星探察活動;斯蒂芬斯和卡瑟伍德在瑪雅地區第一次有計劃的考古活動探究瑪雅文明發現的過程及影響情景再現 問題探究斯蒂芬斯使瑪雅從默默無聞的失落文明,成為人們熱切關注的對象。瑪雅地區的文化具有一致性,屬于一種新的文明啟示與疑問瑪雅考古的變革瑪雅考古變革的歷程閱讀分析由于考古工作者的辛勤勞動,失落的瑪雅文明正在回歸人間 二、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1.知識結構 2.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重點 瑪雅文明發現的過程、意義。 難點 后古典時期瑪雅文明失落的原因。 教材內容分析與教學建議 本課教材主要從三方面向學生介紹了瑪雅文明的發現:征服瑪雅文明,瑪雅考古的開端和瑪雅考古的變革。征服瑪雅文明是指后古典時期的瑪雅文明,在16世紀被西班牙人武力征服和摧殘,由此導致了瑪雅文明的失落,導致了瑪雅文明的神秘和陌生;瑪雅考古的開端和變革是指瑪雅文明消失數百年之后,經過幾代探險家和考古學家的努力,重新發現的過程。由于學生對瑪雅文明了解程度所限,建議在教學中適當補充一些文字和圖表資料,增強學生對瑪雅文明失落和重新發現的感性了解,為進一步學習瑪雅文明奠定基礎。 本課引言開門見山,敘述了瑪雅文明發現關鍵過程,強調了關鍵發現的時間:1839年10月;地點:尤卡坦半島東岸;人物:美國著名游記作家斯蒂芬斯和英國畫家卡瑟伍德;歷史作用:瑪雅研究史上的分水嶺。建議教師充分利用導言文字、情節,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導航:(1)文中的兩人旅行的目的是什么?(2)為什么說他們的旅行成為瑪雅研究史上的分水嶺?在學生回答問題并存有疑惑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進入本課學習探究。 第一目“征服瑪雅文明” 教材以時間、空間為坐標主要講西班牙殖民者征服瑪雅文明的過程,同時還開門見山地明確了“瑪雅”一詞的來源,“瑪雅地區”的地理范圍和殖民者到來時瑪雅文明的發展狀況。 (1)關于“瑪雅”的來源,地理范圍和發展狀況 由于“瑪雅”一詞是本章、本節重要概念,建議教師在本目教學時充分利用教材地圖幫助學生建立“瑪雅”的空間概念,然后閱讀教材,弄清“瑪雅”一詞的來源。再引導學生運用知識遷移能力,明確本目所講的“征服瑪雅文明”,是指西班牙殖民者征服的“后古典時期的瑪雅文明”。 關于“瑪雅”一詞的來源,還有另一種說法。15xx年,哥倫布在第四次前往美洲的航海途中,在離洪都拉斯北部海岸線不遠的地方,遇到一只做生意的獨木舟。獨木舟上載著男女老少和各種貨物。在這次邂逅中,歐洲人了解到一個重要的信息:這些人來自一個他們稱之為“瑪伊雅”或“瑪雅姆”的地方,“瑪雅”的稱呼由此而來。 “瑪雅”一詞的兩種來源都與西班牙人有關。9世紀,古典期的瑪雅文明戛然而止后,10世紀在這一地區又興起了奇琴·伊查、烏斯馬爾和瑪雅潘三個強大的后古典瑪雅城邦。12—14世紀處于鼎盛時期的瑪雅潘成為尤卡坦半島北部最具影響力的中心,西班牙到來之后便把這個城邦的名字推廣到整個地區。 關于“瑪雅地區”,教材分別從兩個方面介紹:一是瑪雅地區的地理位置,位于北緯14度至22度,西經87至93度的范圍內,全部屬于熱帶地區;就現今的國界而言,瑪雅地區約有一半地域位于墨西哥境內,中部是危地馬拉,東部側翼是伯利茲,東南屬于洪都拉斯和薩爾瓦多。二是瑪雅地區的總面積三十二萬多平方公里;大體相當于現在的德國,或者相當于英國加上愛爾蘭。據【歷史縱橫】1992年9月在尼加拉瓜中北部的考古中,發現了6座瑪雅金字塔,且不屬于上述瑪雅地區的范疇。據中新網xx年6月1日報道:考古學家在尼加拉瓜的大西洋沿岸的克格拉希爾鎮附近地區發現了瑪雅文化前的遠古遺址,其中包括一個祭祀中使用的圓柱的生產中心。這里出土的陶器和在伯利茲發現的“古典時期”前的文物相似。這里發現的圓柱與在墨西哥的多個遺址發現的、作為祭祀用途的圓柱相同。專家指出,克格拉希爾遺址的發現,顯示瑪雅文化所涵括的范圍,比考古學家原先認為的廣大。考古學家繼續在克格拉希爾遺址進行研究,并相信能揭示不同社會和習俗最終被偉大的瑪雅文化所同化。 關于西班牙殖民者到達美洲時瑪雅文明的發展狀況。教師應引導學生回顧西歐文明發展程度:15世紀以后,西歐各國的商品經濟迅速發展起來,對鑄造貨幣的黃金白銀的需求日益增大。15世紀晚期,較早完成中央集權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率先進行了海上探險。1492年意大利人哥倫布在西班牙女王伊薩貝拉和她的丈夫菲迪南大公的支持下,橫渡茫茫大西洋,到達了哥倫布誤以為是“印度”的美洲新大陸,當地的居民也因此被稱為“印第安人”。此時,印第安人的三大文明中,瑪雅文明已經接近尾聲,墨西哥中部的阿茲特克文明和南美秘魯的印加文明尚處于鼎盛時期,但遠古文明無論如何也無法避免西方近代文明的沖擊。 (2)關于西班牙殖民者征服瑪雅文明,教材從西班牙殖民者對瑪雅地區的軍事征服和宗教、文化的毀滅兩方面展開。首先講述西班牙殖民者在中美洲的軍事征服,軍事征服按時間進程和空間變換展開。西班牙人征服西印度群島之后,便從古巴的哈瓦那基地開始向大陸進犯。1517年,西班牙人科多巴率船隊從他們在美洲的統治中心哈瓦那出發,目標向西到附近島嶼上抓捕土著居民充當奴隸,偶然來到尤卡坦半島北部沿岸,首次見到瑪雅人的海濱城市。西班牙人發現半島上不僅有城郭和居民,還有他們夢寐以求的黃金,于是迅速沖上海岸,掠奪神廟里的財物。瑪雅武士奮起抵抗,裝備精良的西班牙人傷亡慘重,科多巴“悲傷地返回古巴”。這是殖民者第一次探險中美洲大陸。 1518年,對科多巴有關金子的報告產生了極大興趣的古巴殖民總督韋拉斯克茲,拼湊了一支有四條船,200人組成的船隊,在他的侄子格里加爾瓦率領下遠征尤卡坦。在尤卡坦東岸的墨西哥灣巡行時他們對瑪雅城市土倫美麗壯觀的海濱風光贊嘆不已。隨后他們又來到尤卡坦西岸,在塔巴斯科地區進行搶劫,最終到達了北部的帕努克河。在返航途中他們又來到查姆坡同報仇,結果又被重創。格里加爾瓦在戰斗中負傷,回到哈瓦那后不久死去。 格里加爾瓦的航海在古巴引起了極大的激情。尤卡坦地區被認為是塊遍地黃金和富饒的土地,深處墨西哥灣西北大陸腹地,有著上千萬人口的阿茲特克帝國,更有大量的他們夢寐以求的金銀玉石。等待著冒險家來掠奪它的財富。1519年4月,一個名叫科爾特斯的征服者糾集11條船和500人,配備了馬匹與大炮第三次向尤卡坦半島進發,在半島西部海岸塔瓦斯科海岸,擊敗了當地的瑪雅人后成功登陸。8月,西班牙殖民者的鐵蹄踏進阿茲特克帝國首都鐵諾支第特蘭。善良的阿茲特克人毫無戒備,把白人當作遠方光臨的和平客商,給以熱情招待。然而強盜們要的是阿茲特克人的土地和財富,科爾特斯對阿茲特克進行了慘絕人寰的殖民戰爭。在鐵諾支第特蘭的攻防中,出現了美洲殖民史上最為激烈、最為殘酷的戰斗,1521年8月,經過激烈巷戰,城市終于陷落,守城軍民幾乎全部壯烈犧牲,整個城市六分之五的建筑被毀壞。巴黎國家圖書館珍藏著一位目擊者寫的長詩《特諾奇蒂特蘭被圍的最后幾天》。詩中寫道: 大路上滿是折斷的箭簇, 撕掉的頭發散落各處。 房子被掀去了屋頂, 墻壁被鮮血染紅。 科爾特斯在鐵諾支第特蘭的廢墟上重建新城,就是現在的墨西哥城。1522年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任命科爾特斯為副王,以墨西哥城為中心設立了“新西班牙副王轄區”(大約為現今墨西哥的版圖)。后來,這個副王轄區成為西班牙人向北美洲、中美洲和南美洲進行殖民擴張的基地。 隨后,西班牙殖民者又把矛頭伸向瑪雅。1523年12月,科爾特斯的部下阿爾瓦拉多奉命征服了現今危地馬拉一帶。接著,他們又占領危地馬拉和薩爾瓦多環抱的地區,侵入現在的洪都拉斯,進攻尤卡坦,成立了“危地馬拉都督區”。1527年開始,科爾特斯的另一部下蒙特宙先從東部征服尤卡坦地區,后從西部對尤卡坦進行征服。經過20年持續斗爭,終于在1547年最終使尤卡坦地區臣服。16世紀下半期以后,瑪雅地區完全淪為西班牙的殖民地。 然而當時瑪雅的最大災難,莫過于瑪雅人內戰的浩劫和外來的疾病。幾十年的戰爭和天花、結核等疾病,奪走了上百萬瑪雅人的生命。瑪雅人漸漸失去了自己的土地,淪為征服者領地上的奴隸。但瑪雅人的反抗斗爭一直在進行,墨西哥境內的最后幾起瑪雅人的革命直到19xx年才被平息。 本目教材最后一個自然段講述西班牙殖民者在軍事侵略的同時,還進行文化侵略,直接毀滅了瑪雅文明。 西班牙天主教的神父們,還要鏟除瑪雅人的宗教和文化,代之以天主教統治。16世紀中葉,瑪雅人委派通譯者佳覺向西班牙殖民者的隨軍大主教迪那戈·德·蘭達介紹了自己文化經典中的寶貴內容。瑪雅經書中記載著精確的歷法,比起教會認可的格雷戈里公歷(通用迄今)要高明得多,每年誤差才1分鐘,也就是說大約1 5xx年才差一天。瑪雅人的經書中還記載著不止一次的大洪水,人類的歷史可以上溯到洪水前數十萬年,這與《圣經·創世紀》關于洪水的說法大相徑庭。瑪雅人對行星運行軌道的深刻理解,遠勝于與上帝創世神圣地聯系在一起的地心說。 1562年,大主教蘭達為了徹底地從精神上消滅瑪雅人,傳播他的上帝的福音,竟然野蠻地下令燒毀所有的瑪雅文獻。用象形文字記載的瑪雅歷史、文化、科學、哲學全都成了劫后灰燼。更令人發指的是,這位上帝的使者也把歐洲中世紀最可恥的火刑柱搬到了“新大陸”。難以計數的瑪雅祭司慘死于熊熊烈焰之中,帶走了只有他們才通曉的瑪雅文明成就。蘭達大主教的所作所為,比中國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意大利布魯諾被燒死在羅馬的繁花廣場,不知還要惡劣多少倍。他燒毀的是人類花了數千年時間在西半球培育的最為光彩奪目的文明。有著近三千年歷史的瑪雅文明,就這樣被西班牙殖民者毀滅了。 這一悲劇的直接惡果直到今天還在讓人品嘗。許許多多致力于瑪雅文明研究的專家都試圖破譯瑪雅象形文字,從而解決文化史、科技史上的若干重要課題。今天瑪雅文明的研究者在廟宇、墓室的墻壁上,在金字塔和紀年石碑上,在陶器、玉器和貝殼上,發現大量的象形文字。有一座金字塔,臺階上竟然雕刻著2 500個象形文字。經調查,大約發現了850多個各不相同的字符,3 000多個詞匯。由于解讀這些文字符號的艱難,人們對瑪雅文明的了解還大多仰仗瑪雅文明的罪魁禍首蘭達的記錄。蘭達的著作《尤卡坦風物志》在瑪雅考古學界是無可爭議的權威之作。 蘭達焚書之后,大難不死、劫后余生的瑪雅經文少得可憐。但總算沒有斬盡殺絕,幸存的瑪雅經文有4部,分別根據收藏地點或發現者來命名,為《德里斯頓抄本》《巴黎抄本》《馬德里抄本》《格羅里那抄本》。抄本,顧名思義,這些經書并不是瑪雅最早文獻的原件,而是祭司們在數百年中陸續抄錄繪寫的復制品。就是這僅存的4部抄本,為人們窺望瑪雅智慧開啟了一扇美妙的窗門。 教學建議。可以懸掛中美洲地圖,請學生閱讀教材,明確教材編寫敘述的意圖,對照地圖解決如下問題:“瑪雅文明”中“瑪雅”名稱來源的依據是什么?瑪雅地區在中美洲的何處?后古典時期瑪雅文明是怎樣失落的?教學時還可以分小組自學本目內容,提出小組內不能解決的歷史問題,師生在解答疑問過程中完成本目學習任務。有關西班牙殖民者征服瑪雅文明的過程和方式,可結合時間順序和空間轉移,配合大量的圖片資料,形象直觀地再現歷史,既加深學生的歷史印象,又加強了學科之間的聯系。對于殖民者征服瑪雅文明的后果,可以引導學生從事件本身說明了什么、時間對瑪雅考古產生的消極影響等角度考慮。還可以進一步拓展,結合西方侵略者對中國文明的破壞情況,談談西方侵略者“文明”外衣下的罪惡勾當。 第二目“瑪雅考古的開端” 教材從瑪雅土著居民對遺址的淡漠、西班牙追求金銀玉石物質財富的零星探險、斯蒂芬斯和卡瑟伍德在“大三角”周圍有計劃的考古、“大三角”中心的解密等幾個方面揭示了瑪雅考古的開端。 (1)瑪雅土著居民對遺址的淡漠和西班牙人在瑪雅的零散的探險。 教材從瑪雅土著居民和西班牙人對瑪雅遺址的態度,從兩方面介紹早期瑪雅考古的狀況。 瑪雅土著居民很早就知道叢林之中隱藏著石頭遺址,但沒人進行過認真的探索。西班牙人征服瑪雅之后,西方人有了接觸這些遺址的機會。在對瑪雅遺址感興趣的西方人中,既有天主教神父、退役軍官,也有學者、殖民地官員和外交官。他們懷著各種物資財富的目的,走進瑪雅的城市廢墟。結果,許多珍貴文物或者遭到破壞,或者被運到西方各國。 尤卡坦半島上最重要的現代城市梅里達,即墨西哥尤卡坦州府所在地,1542年建立殖民城市,是殖民擴張勢力在瑪雅地區的中心。梅里達的附近就有瑪雅古代最重要的幾座城市,包括瑪雅潘、烏斯馬爾這樣赫亮的名字。然而,戴了眼罩的人們對于眼皮底下的文化成就并沒有多看一眼,聽任它沉睡數百年之久。 很長時間里,西班牙人只是在瑪雅從事零散的探險活動,1773年以后,西方各國的探險者,才正式著手對瑪雅的城市遺址進行探察。西班牙的蘭達大主教于1566年,見到叢林中如高塔般威風凜凜的神殿時,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徘徊流連數月之后,他作了如下的筆記:“都是用雕鑿得十分精細的石塊砌成的,盡管當地沒有任何金屬器具可用。”1822年英國人陸續著手研究瑪雅文化,并推論說,瑪雅文明是由舊約圣經中的“失落的十部族”的后裔所建造的。 18世紀30年代初,當時的北危地馬拉總督胡安·加林杜來到了崎嶇的叢林,先后訪問了帕倫克和科班這兩處廢墟遺址。另一名叫金·佛雷德里克·瓦爾德克的冒險家幾乎在同一時間也去了帕倫克,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對廢墟遺址進行了素描。18世紀晚期,一些勇莽的旅行者開始對這些廢墟打上了主意。墨西哥軍官安東尼·德里奧,于1786年探察了位于墨西哥南部帕倫克的廢墟。20年后,另一名軍官幾勒爾莫·都潘克斯再次專訪帕倫克時寫道:“除了飛鳥外,其他動物極難通過,小徑盤旋于崖頂,婉蜒于山間……”兩名軍官對帕倫克廢墟遺址的描述于19世紀初期發表,但由于文章刊載的雜志名氣不大,他倆的描述未能吸引世界的注意。 中美洲熱帶叢林的覆蓋,草莽泥土的掩藏,這些并不是真正造成文明“消逝”而需要“發現”的原因。草木泥土擋不住人們的慧眼,而來自文化的視盲癥才最為有害。 (2)斯蒂芬斯的瑪雅探險及影響。 教材主要從斯蒂芬斯探險的路線、著述,介紹了斯蒂芬斯在瑪雅考古的地位和影響。 不難看出,對瑪雅文化重新燃起的熱情是伴隨著文化人類學的興起而出現的。只有到了19世紀,人們才漸漸獲得了新的文化眼光,人們才“發現”了瑪雅文明的價值。美國著名旅行家約翰·勞埃德·斯蒂芬斯在拜讀了前人饒有興趣的游記之后,斯蒂芬斯顯然大惑不解,他不懂為什么這樣的報告未能激起人們更多的興趣。他毅然決定由他和卡瑟伍德共同擔當起這一重任,即把中美洲這些鮮為人知的文化遺址廢墟推向世界。由此,斯蒂芬斯致力研究瑪雅文化,可說是瑪雅的真正“發現者”。雖然,他不是尋訪中美洲遺址的第一人,但他卻是第一位以自己的作品引導一般大眾走向中美洲遺址的人。在他之后,對瑪雅文明憑空臆想的浪漫時代終告結束。因此,在瑪雅文明的發現過程中,他指導了瑪雅地區第一次有計劃的考古工作,既是最后一位探險者,又是第一位嚴肅的學者。 斯蒂芬斯18xx年出生在美國紐約一個富裕家庭,早年是一位律師,后來用了兩年時間,前往歐洲和中東游歷。游罷歸來,他以精彩的文字,發表了他的“旅途歷險”(《埃及、阿拉伯、皮特拉和圣地旅途見聞》和《希臘、土耳其、俄羅斯和波蘭旅途見聞》)。這些游記既是探險故事,又是一份考古文獻,因而大受歡迎。他由此得到鼓勵,準備再度出發,搜集新的《旅途見聞》的素材。這樣,斯蒂芬斯就放棄了律師職業,成為職業旅行家和游記作家。 1836年,他在倫敦結識了弗雷德里克·卡瑟伍德── 一位英國青年建筑師兼優秀的素描畫家,同樣也熱愛旅行。這兩位青年一見如故,談旅行、探險,卡瑟伍德當下推薦他去讀一部作品:附有瓦爾德克版畫插圖的德里奧報告。斯蒂芬斯回到紐約,馬上在書店里找到瓦爾德克的《尤卡坦省覽勝記》。作品內石版畫表現的美學價值,令他盛贊不已,肯定這些廢墟確實又美又別具一格。敏銳的判斷能力告訴他:報導一個輝煌、富異國情調、實際上聞所未聞的文明的廢墟,大眾必會產生興趣。 但是當時中美洲大陸正烽火四起。1838年之前,危地馬拉、洪都拉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和哥斯達黎加,都屬于中美洲聯邦。聯邦的支持者、各邦分裂主義分子和印第安反抗部落之間,內戰方酣。局勢如此,斯蒂芬斯和卡瑟伍德自然無法前往游覽。但不久機會來了,美國駐中美洲領事突然去世,斯蒂芬斯立刻毛遂自薦。這樣,兩位志同道合的朋友總算于1839年10月乘“瑪麗·安”號從紐約港起程,駛向尤卡坦半島東岸的伯利茲城。 斯蒂芬斯和卡瑟伍德到達中美洲大陸的時候,瑪雅的古代文明遺跡早已封閉了。他們雇傭了當地的向導,幾天跋涉之后在科班谷地,看見了一條河,河的對面是長長的石墻似的建筑,雖然有些地方已是殘缺不全,小樹和灌木叢生,但他倆仍然一眼就認出這是一座巨大石建筑的遺跡。斯蒂芬斯后來在回憶中寫道,“我們沿著寬大的石階梯往上爬,有的地方還完整無缺,有的卻被石隙里長出的樹所拱翻,最后我們來到了一個平臺之上。由于叢林雜草的覆蓋,很難辨認出它的形狀。”盡管科班幾乎大部分都被熱帶雨林所吞沒,但是斯蒂芬斯和卡瑟伍德還是找到了半圓形的競技場;美洲虎的雕像;還有磚石建筑上部巨大的石雕頭像。金字塔的頂部簡直就是一座人工的石頭山,頂部上原來是一座廟宇,墻體已全部倒塌,并被無花果的盤根所覆蓋。周圍全圍立著石碑或有雕花的石柱。有些雕刻內容顯然是人和動物,還有一些圖像他們可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他們認為“科班絕不遜色于埃及任何一座著名的金字塔”。 為了急于探察更多的廢墟遺址,斯蒂芬斯和卡瑟伍德穿過危地馬拉,進入了墨西哥南部的恰帕斯地區,繼續進行范圍廣泛的探測旅行。他們先后訪問了帕倫克和烏斯馬爾等四十來座順路就可以到達的瑪雅城市遺址。斯蒂芬斯注意到新發現遺址的石碑上刻有許多和科班石碑上相似的圖像。由此,他再結合前人的發現,敏銳地覺察到瑪雅文明在中美洲呈三角形分布。這個巨大的三角形,底邊右為科班,左是帕倫克,頂角就是尤卡坦半島。同時,他還斷定瑪雅地區曾經為一個單一的種族所占領,并且瑪雅人的文化藝術是獨立存在的,決不雷同于其他任何已知種族,屬于一個新的文明。由此,斯蒂芬斯斷然拒絕了當時風靡一時的文明擴散論,堅信這些廢墟遺址肯定源于美洲本土,其建造者和現在還居住在這里的瑪雅人的祖先有相當接近的關系。隨著這一論斷的宣布,瑪雅文化研究從此誕生。 在前后兩次的瑪雅遺址的探察中,斯蒂芬斯都要縝密記述遺址中紀年碑、金字塔和宮殿等重要發現,卡瑟伍德則仔細臨摹,創作出大量逼真的素描和繪畫作品,兩人合作得相得益彰,為時代樹立了新準則。回到紐約后,他們把自己的經歷和發現,寫成兩本帶插圖的著作,并于1841年和1843年先后出版(1841年,發表《中美洲、恰帕斯和尤卡坦紀聞》;1843年發表他們第二次到尤卡坦半島經歷《尤卡坦紀聞》)。這兩部著作,圖文并茂,全面而引人入勝地介紹了神秘的瑪雅文明,問世后幾十次再版。他們把偉大的瑪雅城市文明帶入了外部世界,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關注。在此之前,除了尤卡坦和中美洲的土著居民,幾乎沒有人在意這些城市的存在。在此之后,瑪雅默默無聞的失落文明,成為人們熱切關注的對象。斯蒂芬斯的名字,也因此與瑪雅文明的研究,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們的著作也開了現代瑪雅考古學研究的先河。 (3)瑪雅大三角中心遺址揭秘和考古開端的成就。不過,斯蒂芬斯的考古活動,僅限于“大三角”的周邊地區,并沒涉及三角中心的秘密。1848年,莫德思托·孟德斯等在三角中心地區危地馬拉的佩藤州,找到了瑪雅最大的城市蒂卡爾的遺址。這里曾經是古典期瑪雅文明的主要中心。到20世紀早期,被發現的瑪雅古城遺址,已經數以百計,布滿“大三角”的核心地區。學者們對“大三角”邊緣和核心的文物進一步通過對比分析,最終肯定了斯蒂芬斯的判斷:瑪雅地區的文化具有一致性,屬于一種新的文明。 教學建議。可以請學生分組來討論如下問題:瑪雅文明是如何發現的?有人說斯蒂芬斯的瑪雅之行是瑪雅研究史上的分水嶺,這是為什么?什么是瑪雅文明的“大三角”?瑪雅文明的發現和“大三角”有什么關系?教學時,還可以分小組自學本目內容,讓學生提出小組內不能解決的歷史問題,師生在解答疑問過程中完成本目學習任務。有關瑪雅考古的“開端”,提示學生閱讀聯想“分水嶺”、“他指導了瑪雅地區第一次有計劃的考古工作”、“他們的成就,使瑪雅從默默無聞的失落文明,成為人們熱切關注的對象。”關于斯蒂芬斯發現瑪雅文明的過程,建議請學生閱讀【資料回放】,生動地再現瑪雅文明發現的歷史片段。關于斯蒂芬斯發現瑪雅文明的路線進程和瑪雅文明的“大三角”,可以結合教材提供的插圖、地圖,形象直觀地再現歷史。 第三目“瑪雅考古的變革” 教材從瑪雅考古變革的表現、做出杰出貢獻的考古隊和學者、瑪雅考古的成就三個方面,展示了瑪雅文明研究的現狀。 (1)瑪雅考古變革的三個方面表現。 從斯蒂芬斯時代開始,若干學術團體或個人開始致力于拼湊瑪雅神秘拼圖。早期瑪雅研究主要是個人單槍匹馬地進行,偶爾能得到博物館或大學的資助;公共機構介入研究活動后,學者們可以組成小分隊,在某個特定遺址通力合作,開展工作。從事這項工作的人,也不再以旅行者和探險家為主,而是專業的考古學家或歷史學家;瑪雅考古的目的,從過去的挖寶探寶,轉變成科學發掘和學術研究。 (2)為瑪雅考古變革做出杰出貢獻的考古隊和學者。 嚴肅正規的考古工作于19世紀80年代在科班展開。哈佛大學的考古與人類文化學博物館在1888年到19xx年之間向瑪雅地區派出了若干探險隊。每一支探險隊都由業內曾經做出過杰出貢獻的專家帶領。這些考古人員對尤卡坦半島深處的瑪雅廢墟遺址進行了考查,他們經常在筋疲力盡乃至有生命危險的條件下潛心研究瑪雅問題。 在此期間,攝影師和畫家則忙于捕捉廢墟遺址和工作中的考古學家的鏡頭。英國考古學家阿爾弗雷德·p·莫斯萊于1881年來到了中美洲,他自費花了整整xx年的時間來拍攝瑪雅廢墟。他所整理收集的檔案,其中包括許多從科班拍下的照片,為那些試圖追蹤研究在過去一個世紀中廢墟所發生變化的現代科考工作者提供了巨大的幫助。他著述出版的《中美洲生物研究》,是第一部關于瑪雅文明的科學出版物。英國畫家阿黛拉·布萊頓于19xx年到19xx年之間精心畫出了十幾幅關于廢墟的作品。她的作品也被現代考古學家作為重要的參考依據之一。 華盛頓的卡內基協會曾經在瑪雅地區作了30年的周密研究。每年都有25支以上受過良好訓練的探險隊奔赴瑪雅各地。20世紀30年代,卡內基考古隊對位于蒂卡爾北面100公里的卡拉克穆爾遺址,進行了首次發掘。在40年后的再次發掘中,出土了一系列精美的隨葬青玉面具,103座紀年碑,6 250座建筑。 20世紀瑪雅研究的代表人物,當數美國學者西爾維納斯·莫雷。他一生進行了40次瑪雅考古發掘,成為研究整個瑪雅文明的著名學者。他編輯出版了所有發現的瑪雅手稿和銘文,他在《全景瑪雅》一書中,詳盡而生動地敘述了瑪雅人的人文文化和社會狀況,為后人留下了研究瑪雅的最有價值的文獻資料。他的著作,被譽為瑪雅研究的里程碑,他本人也被稱為拉開瑪雅圣殿藍色帷幕的人。 由于瑪雅文明是美洲惟一擁有文字系統的古代文明,所以對瑪雅文字的解讀,無疑是詳細了解整個古代美洲文化的惟一渠道。20世紀60年代,蘇聯語言學者瑞·克洛魯夫,成功地將碑文分門別類,以統計學的方式來處理和分析,從這些不同的類別中,歸納出相同的象形文字。瑪雅文字不像英文那樣用二十六個字母組成,而是文字每個字都有四個音節。克洛魯夫終于成功地看懂了幾個文字。不久,蘇聯數學研究所的學者塔約娜·普羅斯科拉亞科在研究瑪雅文字時,意識到許多文字中都含有固定的時間段,相隔大約56年到64年,大致是一代人的壽命。于是她得出結論:瑪雅文字里寫的不是宗教,而是歷史;記錄下來的是皇族人員的誕生、統治、死亡及其戰爭。這使人們第一次從另一個角度去理解瑪雅文字,古瑪雅歷史突然間變得有了特定意義。通過破譯瑪雅文字,人們對瑪雅文化和社會有了新的認識。 同時,瑪雅研究的各種新發現──考古學、人類文化學、人類學、歷史學、語言學、農學、植物學、動物學、醫藥學、流行病學浮出水面。各類專家都從自己的學科背景出發,研究瑪雅現象,這些研究綜合融匯,最終形成了現代的瑪雅研究格局。 (3)瑪雅考古的成就。 迄今為止,瑪雅考古發現的遺址已有三四百處,找到數萬座金字塔,幾百塊紀年碑。人們初步認識了瑪雅文明的起源、社會情況、政治組織、經濟發展和文化演變。解讀象形文字的工作,也有了新的進展。失落的瑪雅文明正在回歸人間。 教學建議。指導學生閱讀本目內容,運用閱讀的技巧,明確教材編寫的意圖,從而掌握本目內容。 三、教學設計與案例 1.教學設計 關于“征服瑪雅文明”一目的教學。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和認識瑪雅文明,為本章和本節學習做好鋪墊,首先利用教材引言和教材的開始,以生動的故事的形式進行思維導航。教師強調指出本課所講的“征服瑪雅文明”和“瑪雅文明的毀滅”指的是“后古典時期的瑪雅文明”。同時,運用問題教學法把學生的注意力導向教材:“瑪雅”一詞是怎么來的?在教材地圖中找到后古典時期尤卡坦半島北部三個瑪雅城邦的位置,在地圖上用彩筆標出瑪雅地區的地理位置,大致標出西班牙殖民者侵略瑪雅地區的路線。通過這些問題的解決,“左圖右史”,培養學生良好的歷史學習習慣,理解掌握“瑪雅”的來歷和瑪雅地區的范圍,了解西班牙殖民者征服瑪雅文明的過程。另外,請學生閱讀教材,回答西班牙殖民者除了軍事征服瑪雅之外,還采取了什么樣的侵略手段?產生了怎樣的后果。讓學生在問題的思考回答過程中,提高閱讀能力。通過史實分析、對比,得出后古典時期瑪雅文明衰落的歷史結論。 關于“瑪雅考古的開端”一目的教學。教材展示了三張歷史圖片“斯蒂芬斯肖像”、卡瑟伍德繪制的“科班遺址中的紀年碑”、蒂卡爾遺址,介紹瑪雅地區文化的發現過程。教學時可以按教學內容介紹這三幅圖,當作本目教學的一條線索。讓學生在歷史圖片的轉換中,理清瑪雅文明早期發現的過程,掌握相關信息。講斯蒂芬斯發現瑪雅文明之前,先聯系本節導言介紹斯蒂芬斯的簡歷,讓學生了解,一方面歐亞非古老文明的游歷給斯蒂芬斯積累了豐富的考古經驗,另一方面游記發行的成功激發了他對中南美洲游歷的興趣。講“科班遺址中的紀年碑”時,引導學生從圖片的來源,判斷斯蒂芬斯和卡瑟伍德在瑪雅考古分工方面的特點,閱讀【資料回放】,再現中美洲叢林考古的歷史過程。讓學生在地圖上標出斯蒂芬斯發現美洲的路線,并知道瑪雅文明的發現,是從大三角的周圍向核心深入的。通過解答“有人說斯蒂芬斯的瑪雅之行是瑪雅研究史上的分水嶺,這是為什么?”培養學生“史論結合”“論從史出”的歷史學習能力。 關于“瑪雅考古的變革”一目,教師可以提出系列問題。例如,斯蒂芬斯以后,瑪雅地區的考古發生了怎樣的變革?在瑪雅考古研究中貢獻突出的考古工作隊和學者都是誰?瑪雅考古迄今取得怎樣的成績? 最后小結可以利用本課課、目之間的關系,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征服瑪雅文明──瑪雅文明的失落;瑪雅考古的開端──瑪雅文明的發現;瑪雅文明的變革──瑪雅文明的回歸。 2.教學案例 案例一 在導入本課標題時,教師可以通過制造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1839年10月的一天,英國雙桅帆船“瑪麗·安”號從紐約港出發,急速向內戰紛擾的中美洲尤卡坦半島進發。船上有兩名異常激動的中年男子。他們想去干什么?他們的行動對美洲、對整個世界文明產生了怎樣的深遠影響? 案例二 在講解“征服瑪雅文明”一目時,懸掛中美洲地圖,幻燈或多媒體打出的瑪雅文明分布地區圖,或者直接利用教材地圖。(1)在圖中標出奇琴·伊查、烏斯馬爾和瑪雅潘三個強大的后古典瑪雅城邦;(2)在圖中用彩筆大致畫出瑪雅地區的地理范圍;(3)在圖中標出西班牙殖民者軍事征服瑪雅地區的路線圖(哈瓦那──半島北岸──半島西岸──墨西哥城──整個瑪雅) 案例三 在介紹“瑪雅考古的開端”時,幻燈投影“斯蒂芬斯肖像”。 斯蒂芬斯18xx年出生在美國紐約一個富裕家庭,早年是一位律師,后來用了兩年時間,前往歐洲和中東游歷。游罷歸來,他以精彩的文字,發表了他的“旅途歷險”。由于這些游記既是探險故事,又是考古文獻,因而大受歡迎。他得到鼓勵,準備再度出發,搜集新的《旅途見聞》的素材。斯蒂芬斯放棄了律師職業,成為職業旅行家和游記作家。后來成為瑪雅文明的“發現者”。 案例四 在學習“瑪雅考古的變革”時,向學生實物展示《全景瑪雅》一書。 20世紀瑪雅研究的代表人物,當數美國學者西爾維納斯·莫雷。他一生進行了40次瑪雅考古發掘,成為研究整個瑪雅文明的著名學者。他編輯出版了所有發現的瑪雅手稿和銘文,他在《全景瑪雅》一書中,他詳盡而生動地敘述了瑪雅人的人文文化和社會狀況,為后人留下了研究瑪雅的最有價值的文獻資料。他的著作,被譽為瑪雅研究的里程碑。他本人被稱為拉開瑪雅圣殿藍色帷幕的人。 四、問題解答 【探究學習總結】 一、本課測評 1.“瑪雅”一詞的來歷是什么?怎樣說明瑪雅文明的前古典期、古典期和后古典期三個概念的含義? 解題關鍵:瑪雅潘;瑪伊雅或瑪雅姆。瑪雅文明前古典期、古典期和后古典期三個時期的劃分。 思路引領:聯系教材,解釋歷史概念。 答案提示:“瑪雅”一詞的來歷有兩種說法:一種來歷的說法是,10世紀在尤卡坦半島地區興起了奇琴·伊查、烏斯馬爾和瑪雅潘三個強大的后古典瑪雅城邦,其中12—14世紀處于鼎盛時期的瑪雅潘成為尤卡坦半島北部最具影響力的中心,西班牙到來之后便把這個城邦的名字推廣到整個地區。15xx年,西班牙的哥倫布船隊第四次航海,在洪都拉斯北部海岸線不遠處遇到一只做生意的獨木舟,舟上的人自稱來自“瑪伊雅”或“瑪雅姆”的地方,另一種“瑪雅”的稱呼由此而來。 瑪雅文明前古典期是指公元前10世紀至公元3世紀,處于形成時期瑪雅文明。瑪雅文明古典期是指公元3至9世紀,繁榮昌盛數百年,最后戛然而止的瑪雅文明。瑪雅文明后古典期是指公元10至16世紀繁榮昌盛后,被西班牙人武力征服和摧毀的瑪雅文明。 2.瑪雅地區包括什么范圍? 解題關鍵:尤卡坦半島。 思路引領:經緯度范圍、現今的國界范圍。 答案提示:瑪雅地區位于北緯14度至22度,西經87度至93度的范圍內,全部屬于熱帶地區。就現今國界而言,瑪雅地區約有一半的地域位于墨西哥境內,中部是危地馬拉,東部側翼是伯利茲,東南部屬于洪都拉斯和薩爾瓦多,總面積三十二萬多平方公里。 二、學習延伸 1.有人說斯蒂芬斯的瑪雅之行是瑪雅研究史上的分水嶺,這是為什么? 解題關鍵:瑪雅地區第一次有計劃的考古。 思路引領:瑪雅文明從默默無聞到成為熱切關注的對象。 答案提示:在斯蒂芬斯之前,除了尤卡坦和中美洲的土著居民,幾乎沒有人在意瑪雅城市遺址的存在。斯蒂芬斯指導了瑪雅地區第一次有計劃的考古,他的有關瑪雅地區的著作,圖文并茂,全面而引人入勝地介紹了神秘的瑪雅文明,開了現代瑪雅考古學研究的先河。他把偉大的瑪雅城市文明帶入了外部世界,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關注。此后,瑪雅默默無聞的失落文明,成為人們熱切關注的對象。 2.考古學在瑪雅文明發現過程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解題關鍵:失落的瑪雅文明正在回歸人間。 思路引領:對遺址的發現作用;對瑪雅文明的起源和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認識的作用;對象形文字解讀的作用。 答案提示:隨著瑪雅文明的發現,專業的考古學家和考古隊成了從事這項工作主要的人或團體。迄今為止,瑪雅考古發現的遺址已有三四百處,找到數萬座金字塔,幾百塊紀年碑。人們初步認識了瑪雅文明的起源、社會情況、政治組織、經濟發展和文化演變。解讀象形文字的工作,也有了新的進展。失落的瑪雅文明正在回歸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