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課 近代的科學和文化(二) ,之二
第28課 近代的科學和文化(二) 教案之二——文學和藝術的發展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7世紀法國文學,18世紀英國文學、德意志文學,19世紀法國文學、英國文學、俄國文學、印度文學、美國文學的代表性作家及其作品;近代的繪畫和音樂中的代表性藝術家及其作品;近代世界的代表性建筑。
二、能力目標
1.通過對本課列舉的有代表性的外國文學名著和藝術作品的學習,培養學生對經典文藝作品的初步的分析鑒賞能力。
2.通過本課學習,提高學生對文藝作品與時代背景之間關系的理解能力,從而能正確理解文化與經濟、政治之間的辯證關系。
三、態度、情感、價值觀目標
1.學習本課列舉的經典文學藝術作品,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和高尚品質,追求真善美,摒棄假丑惡。學習文學藝術家們嚴謹勤奮、開拓創新、不畏艱難的優秀品質。
2.使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只有很好地繼承人類所創造的一切優秀文化成果,才能繼續創造出無愧于時代的先進文化。
本課重點和難點
重點:近代法國文學及其藝術,歌德和貝多芬。
難點:對文學藝術作品所反映的時代精神的正確理解。
教學方法
啟發式談話法、描述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視聽結合,創設情境,將本課眾多的經典藝術精品形象直觀地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充分感知藝術美。
教學要點
一、17世紀和18世紀的文學
1.莫里哀和《吝嗇鬼》
2.笛福的《魯濱孫漂流記》
3.歌德和《浮士德》二、19世紀的文學
l.雨果和《巴黎圣母院》
2.巴爾扎克和《人間喜劇》
3.狄更斯和哈代
4.普希金,果戈里,列夫·托爾斯泰
5.泰戈爾和《戈拉》
6.馬克·吐溫的《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
三、近代藝術
(一)繪畫
1.荷蘭倫勃朗
2.大衛的《馬拉之死》和德拉科洛瓦的《自由引導人民》
3.米勒的《拾穗者》和列賓的《伏爾加河上的纖夫》
4.印象畫派
(二)音樂
1.近代音樂前期代表人物
2.近代音樂后期代表人物
(三)建筑
1.巴黎圣母院和凡爾賽宮
2.泰姬陵
課堂教學設計
1.本課涉及近代文化中的文學、繪畫、音樂、建筑四大門類,包括眾多的文學藝術家及其代表作品(人物25位、作品25部),實際上就是一部近代世界文學藝術發展簡史。由于在一節課時間內難以面面俱到,因此對教材的剪裁取舍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必須巧作安排,詳略得當,突出重點,否則將使學生感到眼花繚亂,難以掌握。對教學的處理可按整體→局部、宏觀→具體的順序,先粗線條式勾勒出近代文學藝術基本發展線索,再選取重點人物、重點作品進行描述。
2.本課內容是對學牛進行素質教育的極好素材。文學藝術知識是學生知識結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文學藝術素養是學生人文素養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教師應以知識為載體,讓學生在形象感知經典文學藝術作品基礎上,通過適時的點撥、導引,讓學生感受到作品的內在美和所表現的時代精神,進而在精神價值層面的追求、思索、體驗上有所感悟。
3.本節課適于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視覺聽覺的綜合刺激,讓學生充分感知藝術作品的審美愉悅,陶冶情操。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師: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近代自然科學領域取得的革命性、突破性的成果,使我們感受到人類對物質世界認識水平的不斷深化與提升。與此相適應的,近代世界在文學藝術領域也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杰出的作家、藝術家和優秀的作品層出不窮。文藝大師們創造的經典作品反映了人類在精神世界不斷追求與探索的印跡。下面我們沿著大師們留下的精神足跡,去進行一次審美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