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眾傳播媒介的更新
課標要求:以我國近現代報刊、影視和互聯網的逐漸普及為例,說明大眾傳播媒體的發展給人們生活方式帶來的巨大變化。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搜集圖片、文字資料、編寫自己所了解的報刊、影視發展史。觀看不同時期的一些優秀影視作品,知道報刊、影視發展的基本史實。通過親身感受網絡,了解互聯網的發展概況,認識這些大眾傳媒方式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以我國近現代報刊、影視和互聯網的逐漸普及為例,組織不同小組制作相關教學題材的網頁,或者上網發送一封e-mail或者撰寫小習作《我與網絡》,開闊學生思維。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在給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起到了一定消極的影響,作為一名中學生,應當正確的認識網絡,科學使用網絡。
教學課時:1課時
重點難點:
重點:報刊業走向繁榮和影視事業的發展。
難點:大眾媒體的發展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
教學建議:
設置課前思考題:古代的大眾傳播媒介都有什么?近代以來中國大眾傳播媒介有哪些變化和發展?報刊、影視、互聯網作為大眾傳媒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分別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各有什么樣的利弊?你認為目前什么方式是人們使用最多的傳媒方式?
通過觀看老電影和使用e-mail的實踐等活動,加深對報刊、影視和互聯網等大眾傳媒方式的感性認識,并正確對待各自的利弊,尤其對互聯網,在肯定它對人們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要對其弊端有充分的認識和警惕。說明大眾傳媒的發展給人們生活方式帶來的巨大變化。
探究學習:以“網絡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有朋自網上來,不亦……”或者《我與網絡》為題,寫一篇小文章,要反映出青少年使用網絡的現狀,并能表達出自己對網絡的看法。
實踐活動:設計一張表格,調查你的同學,使用網絡的情況,寫一份調查報告,并根據你的調查給同學們提幾點關于使用網絡的意見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