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鎖國走向開國的日本》教案
【課標要求】知道明治維新的歷史條件。
【教學目標】
目標
內容
知識與能力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識記
理解
運用
德川幕府的統治
幕府統治的建立,封建等級制度,鎖國政策與封建統治的動搖
幕府統治的實質及鎖國政策的影響
探究幕府統治危機與明治維新的關系
圖示法、綜合探究、比較、分析
日本實際上是由幕府和藩國共同構成的封建統治國家
黑船事件
“黑船事件”《日美親善條約》,鎖國走向開國
東西方的差距,黑船事件使日本被迫打開國門
情境再現,問題與分析
閉關鎖國、封建落后將會造成被動挨打的局面
日本社會危機的加劇
殖民勢力的進一步滲透,社會危機的進一步加劇
封建領主經濟的瓦解、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階級矛盾的尖銳、民族危機的加深、導致了日本社會危機的加劇
問題探究法
日本社會危機的加劇是內、外因造成的,它是引起社會變革的根源
【教學重點】德川幕府統治下的日本社會狀況及危機。
【教學難點】日本由鎖國走向開國的主、客觀因素分析。
【教學方法】
【教學用具】
【教學時數】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德川幕府的統治
(1)德川幕府統治的建立。
16xx年初,德川家康打敗競爭對手,取得“征夷大將軍”的稱號,在江戶設立幕府,建立起統一中央集權的幕府統治,史稱德川幕府或江戶幕府,開始了二百六十多年的統治。當時,天皇雖然享有崇高威望,名義上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但并沒有實權,實權掌握在幕府將軍手中。將軍也是最大的封建主,直接管理著全國四分之一的土地和許多重要城市,全國其他地區分成大大小小兩百多個“藩”,藩的首領大名享有藩的世襲統治權,但必須聽命于將軍。將軍與大名都養著自己的家臣即武士,武士從將軍或大名那里得到封地和祿米,但必須效忠將軍或大名,這些武士一般是職業軍人,擁有佩刀的特權,他們構成了幕府統治的基礎,從而形成了由幕府和藩構成的封建統治制度即幕藩體制。德川幕府為了從思想意識上培養武士這個支柱,大力宣揚武士應具有忠、義、勇的“武士道”精神,使武士為其效力和賣命。
(2)幕府統治政策。
實行幕藩等級制度。為鞏固幕府統治秩序,德川幕府實行嚴格的封建等級制度。將軍、大名、武士占日本全國人口的10%,屬于統治階級。工商業者占人口的百分之十,經營工商業,受到統治階級的歧視;“農”約占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是受壓迫受剝削的主要群體,他們不僅交租還要負擔各種雜役和勞役;處在社會最底層的是“賤民”。各等級界限森嚴,世襲不變,互不通婚,衣食居住都有區別。
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德川幕府統治前,日本對外貿易比較發達,商船遠航到中國、朝鮮及東南亞各國。16世紀下半期,西方商人和傳教士開始到日本活動,以傳教士為先導的歐洲殖民勢力迅速向日本滲透,全國天主教徒從30萬猛增到70萬人。一些藩國通過與西方國家的貿易,壯大了自己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德川幕府建立后,為鞏固統治,防止外部勢力對日本的侵入開始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從1633年起曾多次發布“鎖國令”,嚴禁日本人與外國貿易,禁止日本與海外交往,把外國商人和傳教士驅逐出境,只許同中國、朝鮮、荷蘭等國通商,而且只準在長崎一地進行,對外商業活動受到嚴格控制,同時幕府還規定日本人不得出國,也不許在國外的日本人回國,甚至禁止制造適于遠洋的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