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二節 唐朝的開國和盛世
教學目標
一、基礎知識目標
唐朝的建立和統一;“貞觀之治”及唐太宗的政績;武則天的統治及其政績;“開元盛世”及唐玄宗的政績。
二、能力培養目標
1.分析唐太宗、武則天和唐玄宗前期的政績,培養學生運用個人在歷史上作用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功過的能力。
2.通過“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內容的教學,培養學生正確看待“盛世”這一歷史現象,形成準確的歷史概念和正確的歷史觀點。
3.結合課文中引文、練習,培養學生運用歷史材料,從歷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分析問題提煉觀點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標
1.唐太宗是我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親眼看到隋末農民戰爭的威力,接受隋亡的教訓,善于用人和納諫,進一步調整統治政策,采取了加強中央集權和發展社會生產的政治經濟措施,出現了“貞觀之治”局面。使學生認識,人民群眾與階級斗爭在歷史進程中的巨大推動作用。
2.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間,社會經濟繼續發展。她對唐朝歷史的貢獻主要表現在承前啟后方面。因此,她在歷史上也是一位有作為的皇帝。
3.唐玄宗前期,繼承唐太宗和武則天的業績,勵精圖治,使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我國封建社會呈現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教學要點
一、唐朝的開國
二、貞觀之治
1.貞觀之治
2.唐太宗的政績
三、武則天的統治
1.武則天稱帝
2.武則天的政績
四、開元之治
1.唐玄宗前期的政績
2.開元盛世
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課重點:對“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的理解。
本課難點: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前期的政績與“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之間的關系。
課時和教具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言分析
講述本課具體內容之前,最好結合本課以后所學內容,按歷史事件將整個唐朝歷史軌跡清晰地勾勒出來,即建立──發展──鼎盛──衰落──滅亡。以此給學生一個較完整的歷史圖像。之后,可將本節課教材知識結構做如下圖示:
建立興起──貞觀之治 ← 唐太宗的政績
隋 → 唐 → 盛世發展──武則天統治 ← 武則天的政績
統一頂峰──開元盛世 ← 唐玄宗的政績
二、唐朝的開國
包括兩個問題:唐朝建立;唐朝統一全國。
1.唐朝的建立 (1)原因:a.在農民起義打擊下,隋朝的滅亡已成定局;b.農民起義軍在中原浴血奮戰,牽制了隋軍主力;c.關中隋都長安守備力量薄弱;d.李淵早已做好取隋而代之的打算。(2)過程:617年,李淵父子在晉陽起兵,勢力發展迅速。李淵打著安定隋室的旗號,進軍關中,攻克長安,618年稱帝,建國號為唐。從晉陽起兵到長安稱帝僅用了一年時間。
2.唐朝統一全國。李淵父子具有遠見卓識,不滿足于割據一方,做一隅之主,面對群雄紛爭的形勢,開始了統一全國的事業。幾年以后(624年),唐朝基本上削平了隋末以來分裂割據勢力,實現了全國的統一。
三、貞觀之治
1.“貞觀之治”局面的出現,建議教師講清楚兩個問題:一是“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二是“貞觀之治”的概念。
原因:①隋朝的建設和經濟繁榮,為唐朝加強中央集權和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②隋末農民戰爭推翻了隋煬帝的暴政,有力地打擊了封建統治階級,使唐初統治者吸取隋亡教訓,調整了統治政策。③唐太宗是我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的個人作用也是出現“貞觀之治”的重要因素。④廣大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是社會繁榮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