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宋明理學(專題一)
課標要求:列舉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說明宋明時期儒學的發展。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了解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觀點。分析宋明時期儒學的新發展及其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培養學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學術觀點的能力。(2)過程與方法:結合教材內容的學習,在教師的指導下搜集相關資料,加深對宋明儒學發展過程的認識。主動參與課堂討論,分析宋明理學與傳統儒學的異同,要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見解的人合作學習和交流。學會用觀察法、比較法、閱讀法等學習相關問題。(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宋明理學相關知識的學習,進一步加深對中華民族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初步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教學課時:1.5課時重點難點:重點:宋明理學的產生與發展的各階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難點:宋明理學的產生與發展的各階段的特征及其對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的理解。教學建議:本節教材主要包含四個子目:第一,儒學的困境與儒學復興運動;第二,北宋五子與理學的創立;第三,朱熹的學說與理學的成熟;第四,陸王心學與理學的發展。一、導入新課:在宋代儒學復興運動中誕生的理學,將儒家的忠孝節義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嚴密體系,又稱新儒學。理學的出現與走向成熟,體現了儒學的新發展。在本課學習中,要求同學們思考的問題有:宋明理學產生的時代背景是什么?它的發展過程怎樣?宋明理學與傳統儒學相比,出現了哪些變化?你怎樣看待這種變化?由此導入。二、閱讀指導:在學習中,首先要分析清楚宋代 理學產生的時代背景,這有助于理解理學產生后的發展歷程及其表現出的思想特征。在整體把握理學發展脈絡基礎之上,加深對各個發展階段的認識。另外,還要結合相關資料分析理學發展的不同階段中,其代表人物的思想的異同點,從而總結出理學的基本特征。再與此前已歸納的儒學的基本特征相比較,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發展趨勢的了解。三、“儒學的困境與儒學復興運動”講述了宋代 理學產生的時代背景,要講清以下幾個問題:1.回顧宋明以前的儒學發展演變的脈絡:春秋——興起;戰國——蔚然大宗;秦朝——遭到打擊;西漢初——復蘇; 漢武帝—— 正統。2.分析魏晉以來,儒學發展面臨困境的原因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12第一段及 “學習思考”與“資料卡片”等,歸納原因。 3.“儒學復興運動的掀起”不必多講,但要交代兩點:(1)先聲——韓愈、李翱(2)掀起——北宋士大夫們四、“北宋五子與理學的創立 ” 1.北宋理學的代表人物比較多,學生要掌握的知識頭緒多而亂,容易混淆,建議用列表的形式加以區分。“北宋五子”
主要成就
地位及影響
周敦頤結合《周易》解釋《太極圖》,為“理”生萬物的理論提供了依據。
是理學的開創者。他們將忠、孝、節、義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嚴密體系,又稱新儒學。
邵雍
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為理學的建立開辟了道路。
張載嚴格區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準確地表達了理學的基本宗旨和精神。開創了理學中的“氣學”一派,是理學中唯物主義的杰出代表,對理學的創立貢獻巨大。
程顥、程頤兄弟合稱“二程”確定了理學的最高范疇“天理”,其核心是“仁”,是修養的最高境界,仁者就是“孔顏之樂”。2.還可以利用課本“資料卡片”,對五子中的一兩思想家(如張栽、程頤)的觀點進行介紹,重點突出。五、“朱熹的學說與理學的成熟”和“陸王心學與理學的發展”兩目主要介紹宋明理學的兩大流派: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講授時要啟發學生對兩派觀點進行對比學習,找出其中的異同點。(一)前一子目要向學生講明三點:1.南宋朱熹是理學的集大成者,他建立了龐大而嚴密的理學體系。2.朱熹的理學體系包括三個部分:本體論、修養論、社會政治理論。本體論認為:理比氣更根本,邏輯上理先于氣;同時,氣有變化的能動性,理不能離開氣。萬物之理終歸為一,這就是“太極”。修養論:是以本體論為基礎的關于個人學習、實踐的學問,“仁”是修養的最高境界。社會政治理論:是以道統論為依據的社會實踐的理論。道的價值內涵是“三綱五常”;儒家干預政治的關鍵,就是要設法“正君心”。3.朱熹與其思想的歷史地位。朱熹在歷史上被譽為一代儒學大師,地位僅次于孔孟;他的思想作為官方正統儒學,影響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對維護專制主義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二)后一子目要求學生掌握:1.心學的出現,標志著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論任務的完成。2.南宋思想家陸九淵是心學的開創者,其核心命題是“心即理也”,他用自己的體驗對此予以論證。他的思想言論具有很大的沖擊力,在當時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并深刻影響了后世的思想體系。3.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是心學的集大成者,他建立了系統的心學理論。他認為人是天地之心,“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提出“致良知”的學說,特別強調“知行合一”。六、關于宋明理學的評價問題,可以向學生介紹些史學界最新的研究動態。以往對宋明理學,常常批判多于肯定,目前課本具體評價不多,只對幾位著名理學家作客觀敘述介紹,這樣做的原因是由于目前學術界對理學的論評仍未形成一個統一的標準。目前一些學者們,對二程、朱熹、王陽明作為幾位大儒,則從以下幾點肯定他們的學術貢獻:第一,理學家們把儒學發展到一個新階段。第二,理學對儒家學說的集大成作用。第三,肯定理學家們在思辨學術中的精細和創見,使儒家思想正本清源。在侯外廬、邱漢生諸先生主編之《宋明理學史》有一段說得十分精辟:“宋明理學達到了思想發展史上的新的水平。它提出的范疇、命題,所討論的問題,是新的,它探究的學術理論的廣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上述各家不同評論,可供教師們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