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學
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的思想與科技
第4課 宋明理學學案
【課程標準】列舉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說明宋明時期儒學的發展。
【教學重難點】理學興起的背景內容及評價
【知識梳理】【自主學習】
一、儒學的危機
1、背景
以來,佛教、 道教迅速傳播,儒學發展出現了危機。
2、表現
儒、佛、道三家在彼此反復辯駁中互相吸納與滲透,到唐宋時期,調和之風尤其興盛。 “ ”的潮流彌漫到社會生活各個領域。
3、儒家學者的探索和思考
儒家學者為了重興儒學,吸收和融合 、 思想,使儒學體系得到豐富和更新。
二、程朱理學
1、概念
到宋代逐漸確立了一套以“理”或“天理”為核心的觀念體系,被稱為“ ”。
2、代表
程顥、程頤和 。把維護專制統治和綱常名分的觀念抽象化為天地萬物始源的“理”,建立起理學體系。
3、主張
(1)“ ”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萬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則。 “理”,體現在社會上是儒家的 。體現在人身上就是 。
(2)求“理”的方法:“ ”。
【思維拓展1】想一想:格物致知與實踐出真知有何區別?
4、統治地位的確立
南宋以后逐漸發展成官方哲學,元朝將《 》作為科舉考試的內容,明初確定了理學在思想界的統治地位。
【思維拓展2】想一想:程朱理學被官學化的原因是什么?
三、陸王心學
1、南宋陸九淵的心學理論
(1)提出“ ”,心就是天地萬物的淵源。他的思想被稱為“ ”。
(2)提出“ ”以求理的方法,求“理”就是進行內心的反省。
2、明中期王守仁的心學理論
(1)背景:明朝中期,程朱理學逐漸失去尋求圣賢學問的精神。王守仁主張以心學來更新理學。這種思潮的結晶是“ ”。
(2)思想核心:“ ”。認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 。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恢復良知,就能成為圣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