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學生能熟悉經濟全球化的原因,表現、影響、評價極其問題
(2)學生能熟悉世界貿易組織的歷史,宗旨、意義,中國入世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
(1)采取學生共同探究問題的學習方法,通過設問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通過學生自己歸納、分析等思維活動,培養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提高。
(2)應用熱點讓學生學生討論、思考和回答問題,引導學生從史出發認識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
(2)樹立學生面向世界、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促進世界和平發展的信念和責任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美蘇的“冷戰”對峙的措施及表現
難點:“冷戰”狀態下的美蘇關系及其對國際局勢的影響。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采訪歷史課代表
晚上洗頭用的是什么牌子的洗發水和香皂?——潘婷、舒膚佳(美國寶潔)
今天穿什么牌子的衣服和鞋子?——海南的揶苗校服和美國的耐克
用什么什么牌子的手機?——諾基亞(芬蘭)
提問:通過采訪,同學們從課代表的身上看到什么樣的經濟現象?
回答:經濟全球化
一、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
1、【思考】什么是經濟全球化?(答略)
2、【指導學生閱讀教材 思考】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出現的原因有哪些?
首先,現代科技進步和生產力發展是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原因?茖W技術促進世界統一的生產體系和技術體系的使用,現代交通運輸技術的發展和以國際互聯網作為載體的操作方式,大大縮短了世界的距離,加強了經濟活動的全球聯系。
其次,跨國公司和各種國際組織的推動?鐕咀鳛槭澜缃洕蚧闹饕d體,日益成為世界經濟的主導力量,成為經濟全球化強有力的推動者。建議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學思之窗】,然后思考跨國公司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作用。
第三,兩極格局的結束和全球范圍內對市場經濟的普遍認可。冷戰期間存在的兩個所謂的平行的市場,隨著冷戰的結束不復存在,市場經濟成為全球通行的機制,也促使經濟全球化在冷戰后獲得了長足的發展。1992年10月,聯合國秘書長加利在聯合國致辭時說“第一個真正的全球化的時代已經到來”。
總之,世界經濟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歷史趨勢。
3、【思考 探究】
材料一: 以波音公司為例(課文的引言),提出問題:波音公司的零部件在美國能否生產?波音公司為什么把某些零部件生產舍近求遠放在國外進行?
材料二:博帕爾事件發生于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中央邦的博帕爾市(bhopal)美國聯合碳化物(union carbide)屬下的聯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ucil),設于博帕爾貧民區附近一所農藥廠發生氰化物異氰酸甲酯(methyl isocyanate)泄漏事件。當時有二千多名博帕爾貧民區居民即時喪命,后來更有兩萬人死于這次災難,二十多世博帕爾居民因而永久殘廢,現時當地居民的患癌率及兒童夭折率,仍然因這些災難遠比其他印度城市為高。該事件被認為史上最嚴重的工業災難之一
材料三:xx年12月,在法國尼斯舉行的歐盟首腦會議,xx年4月,在加拿大最古老的城市魁北克召開的美洲國家首腦會議,xx年6月,在瑞典哥德堡召開的歐盟峰會,xx年7月,在意大利熱那亞舉行的八國峰會,這些大型會議的會場外到處都是情緒激昂的反西方全球化的抗議人群。一名反全球化示威者在熱那亞八國峰會的會場外被槍殺身亡后,法國總統希拉克當時就說:“如果沒有什么原因觸動他們的感情和思想,是不可能成千上萬的人跑到這里來游行示威的。無論對錯,肯定存在某種焦慮、某種困難。對此,我們不可以視而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