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第二單元 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考點一】了解地理環境與城邦制度對古希臘民主政治的影響
①地理環境對希臘民主的影響:a三面環海,海岸曲折,天然良港眾多:促進希臘的對外交往;海外貿易發達。b縱橫的山嶺和交錯的河流,促使希臘形成小國寡民的特點,有助于希臘民主政治的建立。
②公元前8-前6世紀,希臘出現了約兩百多個奴隸制小國,史稱“城邦”。小國寡民和獨立自主是城邦的基本特征。小國寡民的城邦政治孕育了民主。
【考點二】了解梭倫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
①梭倫改革:公元前6世紀初,主要按財產多寡劃分社會等級。
主要內容:經濟上廢除債務奴隸制;政治上按財產的多少劃分社會等級,組成四百人會議,設立陪審法庭。
意義:改革動搖了舊氏族貴族世襲特權,為雅典奴隸主民主制奠定了基礎。
②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6世紀末,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緣部落,大大削弱了氏族貴族的勢力;還設立了五百人會議,成立十將軍委員會。擴大公民大會的權力
意義:改革鏟除了舊氏族貴族的政治特權,雅典民主政治確立起來。
【考點三】了解伯里克利時期雅典民主政治的繁榮的表現
雅典民主的黃金時代是公元前5世紀的伯利克里改革時期,其內容有
①公民參政范圍:除十將軍外,執政官和幾乎所有其他官職向各等級男性公民開放;
②公民大會:最高權力機構,商定城邦重大事務。
③五百人會議:輪流執政,處理公民大會期間的日常事務,召集公民大會;
④陪審法庭:最高司法與監察機關;
⑤十將軍委員會:統率軍隊,參與政治;
⑥發放工資和津貼,鼓勵低等級公民參政;發放“觀劇津貼”。
作用:這次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發展到頂峰。
【考點四】了解《十二銅表法》、公民法和萬民法
①成文法《十二銅表法》:誕生背景:平民和貴族斗爭。誕生的標志:《十二銅表法》(公元前5世紀中期)
內容:涉及法律訴訟的程序、債務、家庭關系、財產繼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罰等方面。
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貴族的特權,保護了平民利益。
②從整體結構上分:公民法、萬民法
公民法:調整羅馬公民之間的關系。羅馬公民受法律保護,并享有法律賦予的權力
萬民法:適用于羅馬統治范圍內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背景:羅馬對外擴張,版圖擴展 目的:解決民族矛盾與經濟問題)
【考點五】認識羅馬法的作用
①(對羅馬)維系和穩定了帝國的政治、經濟統治;
②(對歐美)是近代歐洲法律體系的基礎;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則和做法,都可在羅馬法中找到源頭。
③羅馬法中所蘊含的人人平等、公正之上的法律觀念,具有超越時間、地域與民族的永恒價值。局限:維護奴隸主貴族利益,男女權利不平等。
第二單元 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練習題
一、選擇題
1、希臘的自然地理環境對希臘文明的最大影響是
a.有利于希臘民主傳統形成 b.有利于希臘航海業的發展
c.有利于希臘向海外擴張 d.導致各城邦長期獨立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