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課 宋明理學教案
第4課 宋明理學教案【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1.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儒學危機;程朱理學中“理”的含義,把握“理”的方法;陸王心學的內容。
2.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的異同。
3.宋明理學的社會影響。
過程與方法:閱讀教材完成學案,積極討論,踴躍展示。
情感態度價值觀:加深對中華民族精神,源遠流長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為社會服務的遠大理想。
【重點難點】重點: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的思想和地位。
難點:理學和心學的異同;理學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
【自學引導】 【歸納總結】
一、儒學的危機
1.原因: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漢代儒學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無法控制人心;魏晉南北朝以來,_________、_________迅速傳播,吸引了眾多信徒,儒學的發展出現了危機。
2.三教合一: 三教在彼此反復辯駁中相互吸納滲透,到__________時期,調和之風尤其興盛。“三教合一”的潮流彌漫到社會生活各個領域。
3.為重興儒學,回答“三教合一”氛圍下人們在世界觀等方面提出的問題,唐宋儒學者不斷進行思考。
二、理學的兩大流派
(一)程朱理學
1.背景:在回應佛、道挑戰時,新興的儒學到宋代確立了一套以_______________為核心的觀念體系,因而被稱為“理學”。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基本主張:
(1)“理”是世界的本原,體現在社會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人身上就是_________。這就將個人、社會及宇宙聯系起來,構建起理學的世界觀。
(2)求理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即通過接觸世間萬物,在體會到各種知識的基礎上加深對先天存在的“理”的體驗。
(3)朱熹的成就:理學的__________;代表作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位及影響:程朱理學適應統治階級的需要,_________以后逐漸發展成官方哲學。_______朝將《四書章句集注》作為科舉考試內容,明初確定程朱理學在思想界的統治地位。它還流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產生了很大影響。
(二)陸王心學
1、陸九淵:
(1)心學概念: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就是天地萬物的淵源。
(2)求理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求“理”就是進行內心的反省。
2、王守仁:
(1)陽明心學:明中期,程朱理學逐漸失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守仁認為學術流弊導致_________淪喪,主張以_________來更新理學。
(2)求理的方法:“_______________”,認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人天生具有良知,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這就強調了自我的主動作用,激勵人們奮發立志。
心學也屬于理學。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的爭論是理學內部的分歧。兩者最大的差異在于求“理”的方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