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 新時期的理論探索
第18課 新時期的理論探索★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了解鄧小平理論形成與發展過程,認識鄧小平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指導思想。了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內容,認識它是對鄧小平理論的發展,認識它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樣,都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
(2)理解鄧小平理論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關系;
(3)探究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國際共產主義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歸納、概括鄧小平理論的形成過程,并與三民主義、毛澤東思想作比較。
(2)引導學生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理論的科學性,啟發學生積極參與教學;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分析“文化大革命”結束后中國社會百廢待興的形勢,認識鄧小平理論提出的必要性,認識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歷史意義,認識鄧小平在創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的重大貢獻。
(2)新的社會實踐需要新的理論,新的理論指導新的社會實踐。學習老一輩勇于探索、開拓創新、甘愿奉獻的高尚品格。
(3)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思想都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提出;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難點:鄧小平理論的形成;鄧小平理論的地位。
★教學過程及要點:
導入新課:“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跡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田地間蕩起滾滾春潮,征途上揚起浩浩風帆。”這是20世紀末唱響大江南北的《春天的故事》歌詞。歌詞中的“老人”是誰呢?他在中國留下了哪些壯麗的“詩篇”?------這位老人就是鄧小平,是他以過人的智慧與膽略揭開偉大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序幕。1992年,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發表重要談話,從理論上回答了長期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問題,似春風般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指明了中國改革開放繼續前進的方向。
第18課 新時期的理論探索
一、偉大的轉折:-----十一屆三中全會(鄧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誕生的背景)
1、 背景:
(1)1976年粉碎“四人幫”后,在兩年的時間里,國民經濟仍處于停滯狀態,人民生活沒有得到改善。
(2)1978年開始了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同時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前,鄧小平作了《解放思想,事實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為它的召開確立了指導思想
※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
背景:粉碎“四人幫”后,人們要求對“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錯案進行平反,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然而,當時的黨中央的主要領導人,卻堅持“兩個凡是”的方針。這引起全國上下的不滿。
目的:反對“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
性質: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
結果:肯定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否定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打破了長期以來的個人崇拜和教條主義的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