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依據或意圖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節課是高中數學3(必修)第三章概率的第二節古典概型的第一課時,是在隨機事件的概率之后,幾何概型之前,尚未學習排列組合的情況下教學的。古典概型是一種特殊的數學模型,也是一種最基本的概率模型,在概率論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學好古典概型可以為其它概率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有利于理解概率的概念,有利于計算一些事件的概率,有利于解釋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教學重點 理解古典概型的概念及利用古典概型求解隨機事件的概率。 根據本節課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制訂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如何判斷一個試驗是否是古典概型,分清在一個古典概型中某隨機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個數和試驗中基本事件的總數。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即尚未學習排列組合,以及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制定了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計算公式,
(2)會用列舉法計算一些隨機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數及事件發生的概率。
2.過程與方法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水平,通過模擬試驗讓學生理解古典概型的特征:試驗結果的有限性和每一個試驗結果出現的等可能性,觀察類比各個試驗,歸納總結出古典概型的概率計算公式,體現了化歸的重要思想,掌握列舉法,學會運用數形結合、分類討論的思想解決概率的計算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概率教學的核心問題是讓學生了解隨機現象與概率的意義,加強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以科學的態度評價身邊的一些隨機現象。適當地增加學生合作學習交流的機會,盡量地讓學生自己舉出生活和學習中與古典概型有關的實例。使得學生在體會概率意義的同時,感受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初步形成實事求是地科學態度和鍥而不舍的求學精神。 根據新課程標準,并結合學生心理發展的需求,以及人格、情感、價值觀的具體要求制訂而成。這對激發學生學好數學概念,養成數學習慣,感受數學思想,提高數學能力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古典概型
項 目 內 容 師生活動 理論依據或意圖
教學過程分析
一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在課前,教師布置任務,以數學小組為單位,完成下面兩個模擬試驗:
試驗一:拋擲一枚質地均勻的硬幣,分別記錄“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數,要求每個數學小組至少完成20次(最好是整十數),最后由科代表匯總;
試驗二:拋擲一枚質地均勻的骰子,分別記錄“1點”、“2點”、“3點”、“4點”、“5點”和“6點”的次數,要求每個數學小組至少完成60次(最好是整十數),最后由科代表匯總。
在課上,學生展示模擬試驗的操作方法和試驗結果,并與同學交流活動感受。
教師最后匯總方法、結果和感受,并提出問題?
1.用模擬試驗的方法來求某一隨機事件的概率好不好?為什么?
不好,要求出某一隨機事件的概率,需要進行大量的試驗,并且求出來的結果是頻率,而不是概率。
2.根據以前的學習,上述兩個模擬試驗的每個結果之間都有什么特點? 學生展示模擬試驗的操作方法和試驗結果,并與同學交流活動感受,教師最后匯總方法、結果和感受,并提出問題。 通過課前的模擬實驗的展示,讓學生感受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語言的能力。隨著新問題的提出,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通過觀察對比,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