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論給我們的思考
多元智能理論給我們的思考我們認為多元智能理論至少在以下幾個方面對于我國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值得我國教育理論和實際工作者,結合我國學校教育與教育改革的現狀和問題,深入思考和研究。
(1)智力觀 根據多元智力理論,大多數人具有完整的智能,但每個人的認知特征又顯示出其獨特性,在八種智能方面每個人所擁有的量是不同的,八種智能的組合與操作方式各有特色。長期以來,我國的學校教育偏重于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言和數理邏輯能力,強調語文和數理化等學科的教學,而忽視對學生其他能力方面的開發和培養,從而貶低了其他認知方式的重要性。因此,認為學生的多種智能在傳統的學業方面未能受到尊重,他們的特長可能難以被發現,這對于學校和社會都可能是巨大的人力資源浪費。真正有效的教育必須認識到智力的多樣性和廣泛性,并使培養和發展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音樂、體育、美術、歷史、地理、社會常識等學科,對促進學生智力的多方面發展具有同等重要的價值。值得我們深思的是,狹隘的智力觀必然導致狹隘的教育內容,而狹隘的教育內容只可能培養出片面發展的學生,這在一定程度上會阻礙甚至扼殺學生多方面的潛在能力,從而限制學生順乎自然地良好發展。
(2)教學觀 我國傳統的教學基本上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要形式,輔之以枯燥乏味的“題海戰術”,而忽視了不同學科或能力之間在認知活動和方式上的差異。這既違背了教學規律,也違反了因材施教的原則。多元智力理論認為,每個人都不同程度地擁有相對獨立的八種智力,而且每種智力有其獨特的認知發展過程和符號系統。因此,教學方法和手段就應該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而靈活多樣,因材施教。教師應當讓學生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并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和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即使是同樣的教學內容也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學校和教師的任務就是要有適合學生特點的有效方法,從而促進每個學生全面充分地發展。對教師而言,更為重要的是,不僅要辨認我們身心系統的智能,而且要認識到我們能夠為學生創設一個生活和學習的“聰明環境”,使他們置身于積極、富有營養、充滿刺激和交互作用的環境里,才能夠持續地促進心智能力的發展。
(3)評價觀 多元智能理論對傳統的標準化智力測驗和學生成績考查提出了嚴厲的批評。傳統的智力測驗過分強調語言和數理邏輯方面的能力,只采用紙筆測試的方式,過分強調死記硬背知識,缺乏對學生理解能力、動手能力、應用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客觀考核。因此是片面的和局限的,它不能真實、準確地反映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根據多元智能理論,智力和教育測驗應當通過多重渠道,采取多種形式,在不同的實際生活和學習情境下進行;教師應從多方面觀察、記錄、分析和了解每個學生的優點和弱點,并以此為依據設計和采用適合學生特點的不同的課程、教材和教法,幫助學生“揚長避短”。測驗的目的不應該是對學生分類,排名次,或者貼標簽,而應該是幫助教師和家長認識和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需要,并采取適當的措施,幫助每一個學生充分發展其潛能。應當明確智力測驗是手段,不是目的。多元智能理論指出,人的智力,不是單一的能力,而是由多種能力組成的綜合體。因此學校的評價指標、評價方式也應當多元化,并使學校教育從紙筆測試中解放出來,注重對不同人的不同的智能的培養,應加大情景化考試力度,以發現每個學生在環境測試中顯露的區別于他人的智能特征。從而使學生能夠在智力測驗中發現自我的價值,使教師通過這一過程更加充分了解和認識學生的不同潛能特征,從而把握和提供適合他們的教育途徑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