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理論教案
課標要求
概述鄧小平理論的重要內容,認識其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指導意義。
概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內容,認識其對加強和改進當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重要指導意義。
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能力
1、 認識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內容
2、 理解鄧小平理論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關系
3、 探究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國際共產主義的影響
二、 過程與方法:談話法,分析法和歸納對比法。
三、 情感態度價值觀
新的社會實踐需要新的理論,新的理論指導新的社會實踐。學習老一輩勇于探索、開拓創新、甘愿奉獻的高尚品格
重點和難點:
1、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
2、鄧小平理論的地位。
教學過程
導課
一、課題問答:1、新時期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2、新的理論有哪些?
二、鄧小平理論導入:
1、以歌詞和文字為素材,通過多媒體方式讓學生感受歌詞的春天的意境。問題:通過欣賞《春天的故事》,你能從中獲得哪些歷史信息?
2、緬懷偉人:圖片和文字材料簡介
新課
一、 鄧小平理論的形成
什么是鄧小平理論?是馬列主義同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理論的核心是:新時期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
本目以中心問題討論的方式來完成
1、醞釀、準備時期(一次講話和一次會議)
問題一:文革結束,中國將向何處去?1978年鄧小平的一次重要講話和黨的一次會議給迷茫中的全黨和全國人民指明了方向
學生看書整理出:
一次講話:《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理論的宣言書。促成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上實現偉大轉折。
一次會議: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指導學生回顧會議的內容、意義。
可引導學生從黨在思想、政治、組織等領域的全面撥亂反正、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鄧小平理論這三個角度分析,以便于深刻領會。為下面內容的學習作好思想準備。
2、形成階段(四次會議和一次南巡)
過程
主要理論
1982年中共十二大
特色論
1987年中共十三大
初級論
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
本質論
1992年中共十四大
目標論
1997年中共xx大
結論:鄧小平理論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寫進黨章
結合鄧小平理論形成的過程,概述其理論的主要內容
3、鄧小平理論的其它內容
鄧小平理論內容十分豐富,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問題外,還包括很多方面。如(1)社會主義建設的外部條件問題上,鄧小平指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主題,必須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在祖國統一問題上,他提出了“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創造性構想,推動了香港、澳門的回歸,促進了海峽兩岸的交流。
4、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
鄧小平理論是與馬克思列寧列義、毛澤東思想一脈相承的統一的科學體系。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