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論給我們的思考
(4)學生觀 根據多元智能理論,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智力結構和學習方式,所以,對所有學生采取同樣的教材和教法是不合理的。加德納所倡導的“以個人為中心”的多元智能學校教育理論,有如下幾項原則:1)學校教育必須以學生為本,學校教育的每項改革必須以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為最大效益;2)所有學生都有能力學習,具有多元智能和不同的發展潛質,學校教育應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均等的發展機會,建構一種可選擇性的教育以適合不同學生的不同潛質、不同學習方式和不同發展需求;3)學校教育必須以合作的方式和家庭、社區建立密切的關系,以保證學生有機會獲得廣泛的學習與發展經驗,使學生的學習與自身的生活建立真實而完善的聯系。多元智能理論及教育實踐的發展,要求教育者思考一個新的問題,學校教育為每一個孩子的發展作好準備了嗎?而這正是當今學校教育改革需要慎重考慮的一個首要問題。真正有效的教學是應當能夠將學生的智力特點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結合起來。同時,多元智力理論也為教師們提供了一個積極樂觀的學生觀,即每個學生都有閃光點和可取之處,教師應該從多方面去了解學生的特長,并相應地采取適合其特點的有效方法,使其特長得到充分的發揮。而且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相信所有的兒童都能學好。成績差的學生,很可能是因為他們所在學校的教育不適合他們,沒有能夠充分發揮他們的潛力造成的。學習困難學生可能是由于學習策略的知識與操作沒有被激活并在學習中自如地使用造成的,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給予指導。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教育對象的不同,采用多樣化的教學策略和方法,使學生能夠用他們自己所理解的方式去獲取知識,以滿足不同學習風格的需求,保障每位學生學習、享受教育資源和發展的權利。這樣,不同的學生都可以得到同樣好的教育,每個學生都可以得到良好的發展,從而成為有用的人才。
(5)發展觀 按照加德納的觀點,學校教育的宗旨應該是開發多種智能并幫助學生發現適合其智能特點的職業和業余愛好。應該讓學生在接受學校教育時,發現自己至少有一個方面的長處,學生就會熱切地追求自身內在的興趣。而這種追求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對學習的樂趣,同時也是學生堅持不懈努力學習的內在動力,這正是熟練地掌握學科原理和創造發明所必備的品質。按照“短路理論”,如果缺乏創設相關環境和給予強化而不去喚醒我們的潛在能力,相關的神經功能就會衰退,這些能力就會自我衰退,甚至會消失。然而,傳統課程設置只將語文、數學和外語看作“主科”,將體育、音樂和美術等視為“副科”,學校和家長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只重視語、數、外,而忽視體、音、美的現象,致使學生的體、音、美等多種潛能被壓抑。多元智能理論強調:學校當局及教師應明確在當前課程計劃和課外活動中,包含了哪些在學生身上可以培養的多元智能要素,教師應致力于普及這些要素,確保所有的學生能夠從中受益。在課程設計方面,不僅應重視學生不同側面的智力,而且應拓展發展智力的空間,盡可能地發掘每一個人的潛在能力。當每個人都有機會挖掘自身的潛能而高效地學習時,他們必將在認知、情緒、社會甚至生理各方面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積極變化。
需要指出的是,多元智能理論并不是對傳統教育的簡單否定,而是一種揚棄。多元智能理論為我們理解智能和教育的關系提供一個新的視角。不同教育理念的滲透和整合,將為我國教育改革開辟廣闊的道路。